浅析话剧《驴得水》的隐喻与讽刺

2018-12-10 11:21徐舸
戏剧之家 2018年27期
关键词:驴得水讽刺话剧

徐舸

【摘 要】话剧《驴得水》以荒诞喜剧的形式展示了悲剧的内核,剧本架构、情节矛盾、人物关系都对社会和人性充满了隐喻与讽刺,内容通俗易懂、寓教于乐,语言诙谐幽默、尖锐深刻,是近年来小剧场话剧中的一部佳作。

【关键词】话剧;隐喻;讽刺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031-01

话剧《驴得水》是一部四幕荒诞喜剧,由周申、刘露编剧导演。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一个严重缺水的乡下小学,由于校长谎报教师名额“吃空饷”,引来了教育部特派员的视察,本想找个人代替瞒天过海,没想到阴差阳错把一个铁匠捧成了教育家。就在大家不断用一个谎言弥补另一个谎言的时候,特派员想骗取美国慈善家捐款的事情浮出水面,随着每个人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不知所措甚至人性渐恶的时候,一场闹剧收场的婚礼让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这部话剧中撒谎、圆谎、假冒、“诈尸”、结婚等极具戏谑的场面轮番上演,对剧中抱有不同目的、不同理想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讽刺的意味,尤其是在面对钱和权的终极挑战问题上,人性的极端展露无疑。但剧中很多隐喻又给了观众希望,当一切丑恶的嘴脸被彻底撕开,欺骗和谎言终究不能得逞,人性又回归了理智。

一、故事的结构和矛盾的隐喻

话剧《驴得水》采用顺时序叙述的方式,故事巧妙地把时间设定在民国时期,围绕谎报教师名额骗取美国慈善家捐款为主线,同时兼有裴奎山与张一曼、铁匠与张一曼、佳佳与铁男的感情线作为辅线。故事的主要矛盾事件就是“骗钱”,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情节。但与此同时,学校内部的老师有着对校长权力之争的矛盾,裴奎山、张一曼、铁匠三人有着感情的矛盾,特派员的世俗与阴暗跟这群基层教育者的教育理想又存在着矛盾,铁匠以及铁匠媳妇作为蒙昧底层的代表又与这些所谓“城里人”有着伦理道德上的矛盾,美国慈善家与民国的官员和教育者有着观念冲突上的矛盾。然而,全剧为了一个谎言,而用更大的谎言层层包裹的荒诞,其中的黑色幽默让人在看后会陷入到深思之中。无论时代怎么改变,人性中扭曲的一面,面对金钱和权力发疯的一面挖掘得尖锐且淋漓尽致,这种隐喻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一部荒诞喜剧,《驴得水》的结构直接明了且情节紧凑,矛盾冲突一刻不停,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开头驴棚着火但却不救,实际上已经为后面的冲突埋下了伏笔,既暗示了后面剧情的不可收拾,也暗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其实也可以说这部作品带有一定的寓言风格,首先是通俗易懂,其次在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变化上既突然又合理。比如铁男在被特派员对着头开了一枪之后的转变,也许一夜之间就认特派员当干爹转折很大,但正是这样的“错觉”感符合了戏剧的假定性。另外,佳佳的转变又带来了更大的隐喻,那就是给所有人留下来希望。从无奈地帮着大家一起骗钱,到想要打破现状,追求更自由、更阳光的生活,这是对当时时代发展的隐喻,也是对当时时代变革的隐喻。

二、人物及人物关系充满了讽刺

话剧《驴得水》中的人物主要有三部分代表,一是校长、裴奎山、铁男、张一曼、佳佳这一群心怀教育理想的底层知识分子,二是特派员以及他背后所映射的民国政府教育部门那些唯利是图、不分是非的当权者,三是铁匠、铁匠媳妇这样蒙昧无知但却善良的底层劳动者。这些人物以及他們之间的关系,都充满了对现实生活中人性深处恶的讽刺。

首先,这些底层知识分子所处的时代就注定了他们悲剧的命运。以校长为例,他是典型的狭隘理想主义者,为了自己所谓的教育理想,可以不顾铁匠的无知而让他冒充英语老师,可以不顾张一曼的清白而让她引诱铁匠留下,可以不顾女儿佳佳的名誉而让她假冒铁匠的妻子。这一切都只是为了他自己口中的“建操场、建宿舍、多招学生”的教育理想,他为了自己坚持的理想,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理想,牺牲了别人的理想,甚至最后牺牲了自己一直坚持的“知识分子的正直”,这难道不是极大的讽刺?

其次,特派员本来是这些老师的领导,有着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铁匠仅仅是一个冒充老师的农民,可当为了骗取美国慈善家捐款这一目的成了他们的共同目标之后,铁匠竟然成了可以随意支使特派员的领导者。裴奎山和铁男本来是由校长领导的老师,可当特派员给了他们所谓的特殊的“权力”时,竟然能逼迫校长同意让自己的女儿假扮铁匠的妻子。佳佳作为一个倔强的青年知识分子,本是要与特派员这样的恶势力拼到底的,可为了父亲的生命安全,为了大家所谓的“教育理想”,竟也委曲求全,一起参与到骗钱的勾当里。这样复杂多变的人物关系,显然是对当时那个混乱不堪的社会的讽刺,是对那群怀揣狭隘教育理想的底层知识分子命运的讽刺,是对当时蒙昧的底层劳动者任人利用的讽刺,更是对当时畸形的社会生态导致的人性之恶的讽刺。

三、总结

综上所述,话剧《驴得水》无论从剧本结构、事件矛盾还是人物关系上,都充满了对当时时代、社会、人性的深刻隐喻和讽刺。作为一部荒诞喜剧,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悲凉地揭示了残酷的结局,正所谓“喜剧的内核,往往是悲剧”,笑中带泪,是我们反思和洞察社会及人性的一部佳作。

猜你喜欢
驴得水讽刺话剧
话剧《坦先生》
话剧《二月》海报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美媒评《驴得水》:有瑕疵的好故事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