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

  • 沈尹默生平回顾展
    1月26日,由沈尹默文化研究会、陈梅璋工作室主办的“沈尹默生平回顾展”在上海绿地外滩中心·商船会馆开幕。展览通过“一代宗师——学者和教育家”“五四主将——新文化运动先驱”“字重如山——现代书法泰斗”“人淡如菊——移居上海的朴素生活”“百世景仰——弘扬先生的书法精神”五个篇章,用历史文献和实物展示了沈尹默作为书法家、学者、诗人、教育家和新文化运动先驱的重要成就。

    中华书画家 2023年1期2023-04-05

  • 简述沈尹默书法学习的阶段性
    常青内容提要:沈尹默先生是20世纪书坛的领袖,具有新文化名人、学者、诗人等多重身份。他经过毕生的探索与努力,实现了传统法书的伟大复兴,实为身体力行推进书法文化发展的第一人。著名文物鉴赏家、书画家谢稚柳对其推崇备至,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本文试以沈尹默先生学习书法的经历为路径,简要梳理其在初学楷法、转益多师、人书俱老三个阶段的不同经历和取法,为我们现在的书法专业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沈尹默;书法学习;取法;初学楷法;转益多师;人书俱

    书画世界 2022年3期2022-06-13

  • 试论沈尹默书法学习路径
    大江津附属学校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号鬼谷子,祖籍浙江,出生于陕西,是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他将自己一生的主要精力都倾注在书法上,精通楷、行、草,他在碑派书法学习上下足了功夫,但其帖更甚于碑,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一批书法家之一。在民国初,他和于右任就被合称为“南沈北于”。文学家徐平羽评价其书法“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台北师大教授林尹也称赞其书法“米元章以下”,虽然评价有些夸大,但可见其书法成就之高。一、沈尹默书法学习路径

    书法赏评 2021年3期2021-12-02

  • 谒沈记 ——白蕉与沈尹默的一段墨缘
    蕉向姚鹓雏询问沈尹默所在并欲拜见,想请姚氏作为介绍人。之后不久,白蕉就在姚鹓雏的引荐下同访沈尹默,这也是两位20世纪帖学大家的首次会面。可以想象,这次会面交流的内容肯定是围绕书法展开。至于交流的详情,沈白二人都没有留下直接的文字记述。所幸的是,笔者最近发现了谢啼红于1948年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其中记载了一些这次会面交流的情况:云间尝以诗人姚鹓雏之介晋谒吴兴,相与扺掌论书。吴兴自言其苦学经过,意至诚,并谓:早岁遍学古今各家书,极虑专精,无间寒暑,无忝古人池

    中国书画 2021年9期2021-11-09

  • 近现代·沈尹默
    沈尹默沈尹默(1883-1971年),字秋明,号君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陕西兴安府(今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辅仁大学教授。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同办《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陈独秀曾批评沈尹默书法“字则其俗在骨”,受到刺激的沈尹默发力习书,在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尹默)北于(右仁)”之称。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十分重视艺术教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视野 2021年20期2021-10-28

  • 沈尹默晚年书法论略
    张耀元关键词:沈尹默;晚年;书法在现代书法史上,沈尹默(1883—1971)是一位十分优秀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63岁到85岁是沈尹默书法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里,沈尹默所获得的书法艺术成就、对普及书法教育的贡献是尤为突出的。一、沈尹默晚年时期的书法活动沈尹默学书之路坎坷,早年走了很多的弯路,书法上一直难以找到能适合自己的风格。晚年的沈尹默将精力几乎都投入书法上,对书法的不断钻研和反思让他的书法风格逐步形成。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沈

    书画世界 2021年9期2021-10-19

  • 直率与虚心
    陆军小学任教。沈尹默当年25岁,在杭州高等学校代课。有一天,沈尹默到好朋友刘三家里吃饭,饭毕归家,即兴写了五首诗,第二天就送到了刘三家里。刘三很高兴,就把这五首诗挂到了墙上。不一会儿,陈独秀来了,看了墙上的五首诗,就问沈尹默是何许人也、住在什么地方?刘三一一做了回答。第二天,陈独秀就找到了沈尹默的住处,见到沈尹默就大声说道:“我叫陈仲甫,昨天在刘三家里看到你写的五首诗,诗作得很好,但字写得太俗气了!”此前,陈独秀和沈尹默互不相识,陈独秀只因看到沈尹默的字写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30期2021-09-06

  • 琐忆沈尹默先生
    凡25岁那年,沈尹默与陈独秀邂逅。一见面,快人快语的陈独秀就直言不讳地对他说道:“昨天在刘三处曾见你写一诗,诗很好,字则其俗在骨。”面对陈氏的批评,沈尹默不知如何回应。但事后他很快冷静下来,决心一改自己拙劣的书法。于是,他拿来包世臣的《艺舟双楫》细细研读,从指实掌虚、掌竖腕平做起,试图摆脱不能悬腕作书的窘境。在此后的两三年里,他每天取一刀尺八纸,用大羊毫蘸淡墨临写汉碑,一纸一字,待字迹干后,再蘸浓墨,一纸四字。待墨干后,再翻转纸来随意临写。经过一段时间的琢

    老年教育 2021年7期2021-07-28

  • 沈尹默与李大钊父子
    李大钊。右图:沈尹默李大钊(字守常)是河北乐亭人,早年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逐渐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沈尹默出生于陕西汉阴的一户官宦人家,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却不以做官为志向,后来凭刻苦自学,成为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在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下,沈尹默同情革命和革命者,危急时刻勇敢地伸出援手,与李大钊、李葆华两代共产党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北大老同事沈尹默

    检察风云 2021年8期2021-06-25

  • 面对“不友好”
    天,陈独秀见到沈尹默,当面就说:“昨天在刘三壁上见了你写的诗,诗很好,而字则其俗在骨。可谓诗在天上,字在地下。”刘三指的是江南名士刘季平。刘三、苏曼殊、陈独秀、沈尹默等,都是东瀛留学归来的一起吟诗喝酒的名士。沈尹默听了这句话,虽然觉得不怎么受用,却不以为忤,只是开始专心临写六朝碑板,兼摹晋唐两宋元明名家法帖。后来沈尹默赴北大任教,还把陈独秀推荐给了北大校长蔡元培,于是也就有了蔡元培任命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教育佳话。“不友好”有种种,有的是出于内心的嫉妒,比如

    做人与处世 2021年5期2021-06-01

  • 北京举办书法文献展纪念沈尹默
    李普曼)为纪念沈尹默先生逝世五十周年,“造极——沈尹默书法作品展”于2021年11月4日至10日在北京清秘阁举办。本次展览几乎罗致齐全了沈尹默先生各个时期、各种形式的作品,包括立轴、手卷、册页、信札、手稿、题跋、临帖等,更展示出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及生前故物,共计百余件。沈尹默先生是一位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文化巨匠,其一生的成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著名的学者,沈尹默从20世纪初起,辗转受聘于浙江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

    藏书报 2021年43期2021-05-30

  • 民国大家沈尹默
    专场拍卖会上,沈尹默书作傲视群雄,大放异彩,上拍的15件作品全部成交。其中沈尹默1966年作《行草毛泽东词七首》,经过众多买家的激烈较量,最终被一藏家以高达1575.5万元的价格收入囊中,创下其个人作品市场最高价。尤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场拍卖会上,沈尹默《行书王维诗》,尽管尺幅仅1.7平尺(63×30厘米),但仍然受到不少买家的追逐,最后以103.5萬元成交,让人惊叹不已。那么,沈尹默为何有如此出色的表现?笔者作如下解读。“二王”艺术的传人在上世纪的文化艺术

    投资与理财 2021年4期2021-04-20

  • 沈尹默与郭沫若的交往轶事
    郭沫若(左图)沈尹默(右图)相识于日本京都1921年初,时任北京大学教授沈尹默正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考察学习。京都大学坐落于京都市东山脚下,环境幽静、景色宜人。该校以“自由的学风”为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人文学科名师云集、图书馆藏丰富,是考察学习的理想之地。沈尹默对京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很满意,决心静下心来,一方面好好研究中国文学,一方面深入了解日本的大学教育体制。6月初的一天,应同在京大学习的北大教授张凤举的邀请,沈尹默到张宅参加一个茶会,意

    检察风云 2021年2期2021-04-13

  • 沈尹默白话新诗“反传统”的矛盾性
    ”新文学运动中沈尹默创作的新诗和其他白话新诗一道承担起文学领域的“反传统”任务。其诗在内容上坚守启蒙和人道立场,在形式上采用松散自由的白话进行创作,为打破传统诗歌的束缚进行了大胆尝试。但沈尹默的新诗未能完全摆脱中国诗歌的传统审美意识,在意境、音乐性、表现手法的应用等方面表现出对传统诗歌的“依恋”。传统因素与现代文化杂糅于他的新诗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反传统”的矛盾性。关键词:沈尹默 白话新诗 “反传统” 矛盾性“五四”新文学以破旧立新的姿态开启了中国文

    文学教育 2021年2期2021-04-12

  • 1963:沈尹默返乡记
    ”的资深社员,沈尹默受到杭州市有关部门的邀请,由夫人褚保权陪同,提前数天抵达西子湖畔出席此次盛会。当时沈尹默的心情是舒畅的。两年前,经过他和书法界同人的不懈努力,中央批准成立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并由他担任主任委员。此后,研究会经常组织会员到学校、青少年宫、图书馆、工厂等基层单位举办书法讲座,当面指导群众写字刻印;又举办各类形式的书法篆刻展览,吸引众多艺术家和书法篆刻爱好者参展;兴办各种书法篆刻培训班,由会中书法家、篆刻家授课,培养书法后备人才和书法爱好

    检察风云 2021年24期2021-02-14

  • 张充和欲扔进纸篓的《仕女图》
    和到歌乐山拜访沈尹默,偶得沈尹默七绝:“曲弦拨尽情难尽,意足无声胜有声。今古悲欢终了了,为谁合眼想平生。”之后,张充和又到上清寺看望战时水利工程实验处负责人郑权伯。张充和与郑权伯亦师亦友,都爱好书画。郑权伯是我国第一个留德学水利的,是著名的水利专家。张充和到时郑权伯不在办公室,张充和便琢磨沈尹默的那首诗,忽来灵感,便借桌上的纸墨欲以此诗意画一位仕女。张充和先画仕女的眼线,再加眉、鼻、口。此时郑权伯进来,张充和从没画过人物,有点儿害羞,欲把《仕女图》扔进纸篓

    百姓生活 2020年10期2020-11-20

  • 书法艺术的现代性转化
    之路困难重重。沈尹默是当时书坛的代表人物,在书法理论、创作和实践方面卓有建树,为书法艺术的现代承传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论析了沈尹默关于书法的艺术性与实用性、书法创作的“法”与“意”、书法的“大众化”和书法的守正与创新等思想,探究了传统书法艺术在艺术立场、审美主张、创作理念和传承观念等方面的现代性转化,为当代书法的发展提供启示。关键词:沈尹默 书法理论 现代性转化一.现代文化转型中的书坛生态现代文化转型时期,书坛遭遇了科学技术、思想观念和承传方式等方面的变革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6期2020-07-04

  • 沈尹默义助李大钊之子
    胡适、李大钊、沈尹默、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等组成《新青年》编委会,大家轮流编辑。沈尹默每次去北京大学图书馆必去找时任馆长的李大钊,两人结下深厚友谊。1927年4月5日清明节放假,北大一批教员带着子女到海甸(今北京海淀区)去找沈士远(沈尹默之兄)玩,李大钊之子李葆华也去了,并在沈士远家住下。第二天,城里的沈尹默得到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的消息,急忙打电话给沈士远,叫他马上把李葆华隐藏起来,不可让其外出,以免遇害。4月28日,李大钊就义,沈尹默出面安慰李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8期2020-03-02

  • 沈尹默行书自作诗轴赏析
    沈尹默行书自作诗《七绝·忆故乡—湖州》轴,纸本,尺寸94cm×38cm,约3.2平尺,1956年作,上款人系近代著名篆刻家吴仲坰。识文:忆曾登眺弁峰巅,湖水漫漫欲浸天。四十年中风浪阔,蜀江滩畔望归船。碧浪湖心塔影长,道场山脚野花香。当时拟借云巢宿,风恶惊涛不可航。祭扫归来百感伤,十年去国恨河长。春风又过黄泥岭,绿水青山草自芳。摩肩彩凤坊头过,信脚骆驼桥上行。落落几人真识我,淹留今始愧无成。桃柳岘山为好春,和风相趁出南门。已嗟逸老风流尽,更与何人共酒樽。门前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9年8期2019-12-02

  • 沈尹默自评:只是五四运动一名“伙夫头儿”
    ,为老北大教授沈尹默于1917年末所创作。近代诗人康白情、废名等研究诗词的行家们将这首 《月夜》 认定为“五四”时期第一首白话文新诗,称这首诗具备新诗美德,且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许广平在 《鲁迅和青年们》 一文中写道:“北平文化界之權威,以‘三沈‘二周‘二马为最著名。”“三沈”昆仲少年立志,勤学苦读,弱冠之后,游学中外,学贯古今,成为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享誉国际的文化大师。日前,“三沈”之一—— 沈尹默之孙、77岁的北京铁路局退休干部沈长庆接受了

    读书文摘 2019年9期2019-09-18

  • 沈尹默、白蕉书论比较研究
    郑长安沈尹默、白蕉作为20世纪突破碑学笼罩、弘扬帖学的代表性书家,在不断深入学习、领悟帖学精神并形成各自书法风格的同时,还殚精竭虑地著述了大量帖学理论文章。他们的书论以其自身成功的创作实践经验作为基础,对帖学的学习重点、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思考,开启了帖学在当代的复兴之路。一沈尹默书法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民国时期,在海派碑学书风盛行之际,沈尹默凭借一己之力,以其精到娴熟、气息雅正的帖学书法实践,赢得了“南沈(尹默)北于(右任)”的美誉,并被誉为“

    中华书画家 2019年3期2019-09-12

  • 海南中学迎来“沈尹默书法教育基地”
    日,上海首个“沈尹默书法教育基地”挂牌仪式在虹口区海南中学举行。在这场特别的开学第一课中,海南中学还组织全校师生聆听了上海大学艺术学博导、虹口区书法家协会主席白鹤作的精彩讲座《沈尹默与虹口》。沈尹默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先驱,我国现代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在虹口区生活长达26年。他在书法的创作实践、组织建设、教育普及、理论研究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一生特别致力于在青少年中传授书法知识,提携培养青年书法家。在未来3到5年时间里,“沈尹默书法教育基地”项目在上海建成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19年17期2019-09-10

  • 沈尹默三题
    夫”新诗人说起沈尹默,人们熟知他是书法家,《鲁迅全集》的书名就是他题写的,周作人“苦雨斋”斋名也是他题写的。但是,他在五四新文学初期也是一位新诗弄潮儿,知道的人却越来越少了。一九五○年五四纪念前夕,沈尹默写了一篇《回忆五四》,文中说:说起五四运动,我自己觉得有点惭愧,因为我在当时不是队伍中的一个战士,不过是伙夫之流,说得好听点,也不过是一名卫士,或者是一个伙夫头儿罢了。(《新文学史料》1979年总第3辑)沈尹默一九一三年初应聘担任北京大学预科文史教员,一九

    书城 2019年8期2019-08-23

  • 胡适与沈尹默笔下的“鸽子”
    摘要:胡适和沈尹默都以《鸽子》为题开创中国新诗的道路,风格却迥然不同。关键词:胡适 沈尹默 《鸽子》沈尹默笔下的鸽子,分为三类:其一,空中飞的:唯唯诺诺以谄媚主人存活飞着的是受人家指使/带着哨儿嗡嗡央央/七转八转绕空飞人家听了欢喜其二,笼里关着的:柔柔弱弱以取悦购主存活关着的是替人家做生意/清清白白的羽毛/温温和和的样子/人家看了喜欢/有人出钱便买去/买去喂点黄小米其三,兜在手巾里的:颤颤巍巍不知是否能存活只有手巾里兜的那两个/有点难计算/不知他今日是生还

    参花(上) 2019年6期2019-06-17

  • 沈尹默民国时期书法述论
    帖和墨迹。 而沈尹默的书法由帖转碑, 又由碑转帖, 主要取法于法帖和墨迹, 追求二王的审美趣味, 具有显著的书风倾向, 并以此来兼融北碑, 形成了气韵沉酣、 清新刚健的艺术风格。 沈尹默顺应了书法发展的客观要求, 使他的书法具有了历史性的意义, 表现出了民国书法的新面貌、 新气象, 成为民国书法的杰出代表人物。今人季惟斋《书史》 评沈尹默书法云: “民国新异之色甚多。”[1]一个书法家,他的个体书风和艺术成就的形成, 都脱离不了所处时代的熏染和制约, 是时

    创意城市学刊 2019年1期2019-03-18

  • 沈尹默义助李大钊之子李葆华
    胡适、李大钊、沈尹默、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等组成《新青年》编委会,大家轮流编辑,从此《新青年》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杂志,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沈尹默每去北京大学图书馆必去找时任图书馆馆长的李大钊,两人结下深厚友谊。1927年4月5日清明节放假,北大一批教员和子女到海甸(今北京海淀区)去找沈士远(沈尹默之兄)玩,李大钊之子李葆华也去了,并在沈士远家住下。第二天,城里的沈尹默得到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的消息,急忙打电话给沈士远,叫他马上把李葆华隐藏起

    党史纵览 2019年12期2019-02-02

  • 沈尹默与白蕉交往关系考
    杰出的书法家,沈尹默和白蕉有不少值得研究、比较甚至引起争议的地方。这种情况当年已有,并随着当今信息的发达纷乱而愈演愈烈。关于沈、白二人的艺术和交往,陈振濂、蒋炳昌、孟会祥、李海珉等人的文章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事实上,艺术成就的评价与定位,确实是一个无法简单说清的问题,往往会受到非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于沈、白这种去今不远的人物尤其如此,一旦涉及便多少会引出偏颇之论,甚至意气之争。想要盖棺定论,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即如陆游所言“后五百年言自公”。因此,关于艺

    中国书画 2018年9期2018-10-25

  • 张充和:当代小楷第一人
    书法根基。师从沈尹默,自创书风那时候,颜真卿《颜勤礼碑》刚出土,她把新拓的拓片一条条剪出来做成字帖临写。后来,张充和每过几年都要临一次《颜勤礼碑》,直至暮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充和流落重庆,在重庆她结识了书法家沈尹默,并拜沈为师。沈尹默是个有趣的老师。他对张充和说:“我只教你方法,但你不要学我的字。”沈尹默要张充和临古人字帖,开了十几种字帖给她,以博学众家之长,吸收并融会贯通,开创自己的道。许多年后,张充和谈及沈尹默对她的影响时,这样说:“他让我把眼界放宽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8年7期2018-09-17

  • “崇王”思想成为沈尹默书学理论核心的内外动因
    年新中国成立,沈尹默作为建国后的书坛领袖,为中国传统书法事业做出不懈努力,并著书立说,以相对朴实的理论宣扬其理解下传统书法中技法、价值、审美取向和思想观念。在沈尹默书法生涯的晚期,经过六十余年的书法实践与对历代传统书法理论的研究,沈尹默从书法艺术的求索者,转变为书法知识的传播者。其大量理论开始发表于世,传播“二王”帖学,表达其“崇王”复古思想。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值得我们探讨,伴随国民党政权退出中国大陆退居台湾,于右任赴台,这使得原本于右任与沈尹默碑帖双峰对

    大众文艺 2018年2期2018-01-27

  • 百年巨匠沈尹默:他的灵魂似乎专属书法
    名家沈尹默(1883—1971)“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诗人。他的一生与现代中国文化复兴紧密相关,為祖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尤其对中国书法艺术和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行书著称,风格自成一家沈尹默工正、行、草书,尤以行书著称于世。初学诸遂良,上溯北碑乃至魏晋书法,晚年融汇苏轼、米芾。沈尹默精于用笔,清圆秀润中有劲健遒逸之姿。他认为,字的变化与宇宙万物是相通的,在矛盾中得发展,在对立中求统一。欲顺先逆,欲横先竖,欲左先右,欲折先转,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7年11期2017-11-28

  • 沈尹默二十年写碑对其帖学的影响
    ■杨金国论沈尹默二十年写碑对其帖学的影响■杨金国清代碑学发展至嘉庆时期进入了重要的变革期,表现在帖学一脉逐渐衰微,碑学一派占据主流地位。促成这种风气转变的原因很多,而理论先导是创变方向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经过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理论家的努力,清代碑学从嘉庆至清末沿着扬碑抑帖 (阮)到尊碑贬帖 (包)再到尊魏卑唐 (康)的趋窄方向发展。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民国以后。清代轰轰烈烈的碑学运动一方面将与帖学相对的另一个书法传统体系发掘出来并加以新的诠释;另一方面也

    书法赏评 2017年3期2017-07-31

  • 沈尹默
    入主北大之前,沈尹默已是北大教授中颇有影响力的人物,新文化运动中他走到了“开新”的一线,参与到《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中。他是兼善新旧文学的调和者。民国初期的沈尹默1917年时,沈尹默已在北大执教四年。30岁时他就进入北大预科主讲中国历史,第二年升任北大国文系教授,是教授中的“老资格”了。他的大哥沈士远、三弟沈兼士也在北大任教,“三沈”算得上是北京文化界鼎鼎大名的人物。根据蔡元培在《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一文中的自述,1916年底到达北京以后,他去向朋友汤尔和探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20期2017-05-17

  • 从陈独秀批评沈尹默谈起
    鑫1909年,沈尹默26岁那年,他在杭州高等学校代课,一天他在寓所看书,有一穿竹布长衫的年轻人来访,他自我介绍说他叫陈独秀。陈独秀比沈尹默略长几岁,当时他在杭州陆军学校教文史。他对沈尹默说,昨天我在刘季平那里见到你写的一首诗,诗写得很好,但字则俗在骨。陈独秀快人快语,沈尹默一时被他说得羞愧不已。然而沈尹默继而细细思考,觉得陈独秀的话一语中的,振聋发聩。从此改弦易辙,研习碑帖,临池苦练,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当下,各方面都在研究如何改善文艺评论的工作,我觉得

    世纪 2017年1期2017-03-07

  • 沈尹默的独特“拜师”法
    教育家、书法家沈尹默,对旧体诗词造诣颇深,他编写的《秋明长短句》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那么,沈尹默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呢?事实上,沈尹默研读了大量名家的诗词。在阅读过程中,沈尹默发明了“遮字难己读书法”:通过遮住名家杰作中的关键字眼,考问自己,再将自己填写的字与名家的原著相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这样既加深了对所读之书的印象,又找出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比如说,沈尹默对《红楼梦》中的诗词尤其爱好,他把《红楼梦》从头看到尾,一个章节也不漏。看到书中什么人作诗,就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6年7期2016-11-17

  • 大师拒称“大师”
    民国时书法大师沈尹默,艺术精湛,炉火纯青,被人誉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他却拒绝书法大师的称呼,当有人叫他“大师”时,他就会连声制止说“叫老师”。《申报》一位记者到沈尹默家采访,一见面就叫“沈大师”。沈尹默答道:“这里没有‘沈大师,你走错门了。”他解释说:“韩愈《师说》作为人师已难,何能为大师。孔子死后才被尊为先师;王羲之生前也未被称为大师,吾辈岂能妄称‘大师呢!”记者深为感动,就写了一篇报道《沈尹默拒称“书法大师”》。国学大师季羡林,学

    人生十六七 2016年11期2016-11-11

  • 沈尹默与李大钊、陈独秀的交往
    □ 戴自中沈尹默与李大钊、陈独秀的交往□ 戴自中沈尹默像(北大时期)沈尹默(右)与沈兼士在重庆合影“五四”时期,沈尹默(后排左二)与好友合影(前排左起:沈士远、刘半农、马幼渔、徐祖正、钱玄同;后排左起:周作人、沈尹默、沈兼士、苏民生)沈尹默是海内外公认的20世纪中国书坛泰斗,《辞海》收录的清朝以后的书法家仅他一人。他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学者、诗人和教育家。毛泽东主席曾数次接见过他,对他的工作和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南海收藏书画集》的第一页乃是沈

    中华书画家 2016年7期2016-10-26

  • 沈尹默写给潘伯鹰的一组书信
    □ 董水荣沈尹默写给潘伯鹰的一组书信□ 董水荣沈尹默(1883-1971)潘伯鹰(1904-1966)沈尹默的书法作品,理性、平实、规范,以“二王”为基调。从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笔法的严谨,从起笔开始,对运笔、收笔都比较在意,很少有松懈的笔画,结字也中规中矩,少有开合变化。也正是因为沈氏作品带有规范、严谨的书写作风,使得他没有白蕉笔下那份从容。但是,这种规范、严谨的帖学观,呈现了一位帖学开拓者对于帖学的担当,他的探索无疑赋予了近现代帖学更为理性和积极的

    中华书画家 2016年9期2016-09-19

  • 沈尹默的独特“拜师”法
    教育家、书法家沈尹默,对旧体诗词造诣颇深,他编写的《秋明长短句》一度掀起旧体诗词热潮,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事实上,沈尹默之所以在旧体诗词上取得成就,是因为他研读了大量名家的诗词,杜甫、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诸家,上溯陶诗、楚辞,下及简斋、荆公、山谷、诚斋、放翁诸人。不仅如此他还独创了“遮字难己读书法”:通过遮住名家杰作中的关键字眼,先考问自己;再将自己填写的字与名家的原著相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异。这样既加深了对所读之书的印象,又找出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比如说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4期2016-03-09

  • 沈尹默,默不作声不用口
    赵雪峰走近名人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中国书法家、诗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等地。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起办《新青年》,五四运动时从事新文化运动,是著名的民主人士。书法家、诗人沈尹默原名沈君默,他生来不善辞令,不愿意多讲话,是在别人面前一说话就脸红的人。别看沈君默不愿意在人前说话,但学问却少有人能比。因此被北京大学聘去做教授。因为他不善言谈,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为此和他开玩笑。有一

    快乐作文·中年级 2015年12期2015-12-30

  • 沈尹默的独特“拜师”法
    教育家、书法家沈尹默,对旧体诗词造诣颇深,他编写的《秋明长短句》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那么,沈尹默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呢?事实上,沈尹默研读了大量名家的诗词,杜甫、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诸家,上溯陶诗、楚辞,下及简斋、荆公、山谷、诚斋、放翁诸人。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沈尹默发明了“遮字难己读书法”:通过遮住名家杰作中的关键字眼,先考问自己;再将自己填写的字与名家的原著相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这样既加深了对所读之书的印象,又找出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比如说,沈尹默

    做人与处世 2015年24期2015-09-10

  • 沈氏法书的笔墨意趣
    于右任、弘一、沈尹默、白蕉、沙孟海、郭沫若、林散之等书法家的拍卖行情也进入了升值的快车道。像沈尹默的两幅不同版本的《临伊阙佛龛碑》分别在北京保利2012年春拍和北京翰海2013年春拍中拍出了264.5万元的身价。此外,他的1958年作《行书秋明词手卷》在北京保利2013年的春拍中也以207万元成交。由此也可见这位书法大家的市场号召力。正楷雅致天成沈尹默(1883年至1971年)的楷书成就在世人眼中排在行书之后,但是他对自己的楷书水平却非常自负,他认为自己的

    中国收藏 2015年5期2015-05-28

  • 沈尹默词论略*
    310023)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瓠瓜,浙江吴兴人。他早年二度留学日本,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同办《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健将,新文化运动时以新诗《鸽子》《人力车夫》《三弦》等著称诗坛,至1920年为止,共创作新诗17首。后在国民政府任职,并以书法闻名,为中国著名书法家,在20世纪40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解放后著有《书法论》、《书法丛论》等书法理论著作。同时,沈尹默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2015-03-28

  • 沈尹默书法教育思想研究*
    赵丹阳,邱志文沈尹默书法教育思想研究*赵丹阳,邱志文(湖州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沈尹默进行书法探索和创作70余年,发表多部书法普及著作,对笔法、笔势和笔意进行了详细精要的论述。他从事教育事业长达25年,在他的学书经历和教育经历中蕴含着丰富的书法教育思想:碑帖兼融、以勤为径,广博专精、独树一帜,既掌握了纯熟的书法技法,又重视学养,追求技道双修的境界。其书法教育思想对当代的书法教育事业具有正确、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书法艺术的普及。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8

  • 沈尹默:书法见性情
    文·图/管继平沈尹默:书法见性情文·图/管继平我写的“文人书法”专题,多是不以书法为专擅的文人为主,即一些文名盖过书名或者干脆就是只有文名而没有书名的文人学者。管继平,笔名推仔、易安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九三书画院秘书长,黄浦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少小爱文辞,对传统文化颇为倾心。除书法篆刻创作之外,近些年以民国文人的书法、印章为研究主题,出版多部专集。沈尹默先生

    检察风云 2014年11期2014-06-01

  • 虚心受“骂”的书法大家
    沈尹默以书法闻名,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称其书法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鲜为人知的是,沈尹默如此杰出的书法成就,竟然是被陈独秀“骂”出来的。沈尹默自小喜欢书法,且小有所成。1906年夏天,沈尹默结识了青年诗人刘季平。这一年的重阳节,刘季平邀沈尹默喝酒论诗,沈尹默乘醉即席赋诗《题季平黄叶楼》。几天之后,陈独秀去看望刘季平,见到了沈尹默的字和诗。陈独秀说:“这诗写得很好,字却不怎么样,流利有余,深厚不足。”第二天,交友心切的陈独秀便去拜访沈尹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1期2013-08-11

  • 赵朴初与友人
    活化的大师。与沈尹默诗词唱和沈尹默是《新青年》杂志6位编辑之一,是中国新诗体裁的倡导者,书法、诗词皆善。1965年7月,沈尹默曾送给赵朴初一本他写的《二王书法管窥》和自己的书法作品。沈尹默的书序中有这样的话:“顷得京中友人书,说及马路新闻,《兰亭》自论战起后,发生许多不正当的地域人事意见,分歧揣测,仍用前韵,赋此以辟之。”“《兰亭》自论战起后”,指这年沈尹默和郭沫若争论王羲之《兰亭序》真伪问题。郭沫若等人主张王羲之《兰亭序》系“伪托”,沈尹默等主张“非伪”

    读者欣赏 2013年6期2013-05-14

  • 重识大师 再现经典——沈尹默系列画集编辑手记
    文/ 洪奔沈尹默是当代书坛颇具争议的大师。民国时期的书法家及社会名流对他的书法评价极高,如北大教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李书华称其书法为中国第一。彼时的于右任、马叙伦、谢稚柳、陆维钊等众多书家也都盛赞其书艺高超,如谢稚柳在《秋明先生杂诗跋》中称:“秋明(沈尹默号)先生书法横绝一代……以论正书,盖数百年中未有出其右者。”但随着当代书坛审美标准与书法观念的变更,沈尹默恪守传统的书法风格及其“笔法中心论”的书学观点遭到了一些人的攻击,引起了一系列的褒贬之争。然

    全国新书目 2013年9期2013-04-24

  • 试析馆藏沈尹默书杜诗和他的书法艺术成就
    件书画作品里,沈尹默先生个人所作就达六十件,他是我馆迄今收藏个人藏品最多,又是我馆国家文物中被定级最多之人,其中国家二级文物六件,国家三级文物五十件,未定级四件。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至十月二十四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故宫博物院、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辽宁省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上海朵云轩古玩有限公司、浙江省博物馆协办,湖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文物局)、湖州市博物馆承办的《晋韵流衍——沈尹默书法艺术精品展》在浙江省湖州市博物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4期2012-12-18

  • 骂出来的书法大家
    杨飞?黄炜信沈尹默(1883-1971,中国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更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尹默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也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然鲜为人知的是,沈尹默如此杰出的书法成就,竟然是被陈独秀“骂”出来的。沈尹默初名君默,后更名尹默,他自小喜欢书法,

    文史博览·文史 2012年12期2012-02-11

  • 关于沈尹默的随想
    熟悉的大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其实是一位文学家、诗人,曾任《新青年》杂志编委,是新文化运动得力干将之一。《中国新文学诗歌大系》中收录了他的诗作《三弦》,全诗共三节,但每节只有一行,读后印象极为深刻,像似谁轻轻地拨弄了三下琴弦。如此诗作,在浩瀚的新文学诗作中,仅此一首。“其俗在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对沈尹默早期书法的评价。陈先生和李大钊先生一样,是当时思想界、学术界极有影响和地位的人物。对于如此恶评,沈先生当然会耿耿于怀。从此便发奋习书

    检察风云 2011年2期2011-10-25

  • 传统与现代的亲密接触
    响着新诗创作。沈尹默的新诗表现出了新旧融合的倾向,在新的语言形式的外壳下,成功的将时代内容与古典诗歌的美学传统意境融为一体。《月夜》、《公园里的二月蓝》、《三弦》、《生机》等诗作,有力地显示出从旧文化突围出来的沈尹默,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之间尝试对话而不是对抗,其融古发新的新诗创作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亲密接触。关键词:传统;现代;新诗;意境;沈尹默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1—7740(2009)07—0081—04 1918年1

    当代旅游 2009年7期2009-10-29

  • 朱希祖与沈氏兄弟
    沈士远,二先生沈尹默,三先生沈兼士,均为北京大学名教授,也是全国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人称“三沈”。这三兄弟,在民国十八年北伐成功后,在国民政府中的级别都不低。沈士远后为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副委员长,掌着高级文官升迁的大权;沈尹默,当过河北省教育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监察院监察委员;沈兼士,离开北大后做了辅仁大学校长,抗战中为华北文教协会———国民党在北平的地下组织———主任,后被汉奸告密,因他事先得知,便辗转逃往西安、重庆,抗战胜利后为国民政府派往北平的文化接受

    读书文摘 2009年5期2009-05-31

  • 受一点刺激
    9年,26岁的沈尹默在杭州陆军小学任教,书法已有小成。一次沈尹默在同事刘三家喝酒后,乘着酒兴写了一幅五言古诗送给刘三。不久陈独秀看到了这幅作品,向刘三打听作者的情况。第二天陈独秀敲开沈尹默家的门,进门就说:“我叫陈仲甫,昨天在刘三家看到你写的诗,诗做得很好,字则其俗在骨。”沈尹默受了陈独秀当头一棒的刺激,从此发愤钻研书法,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名家。做学问其实是坐冷板凳,几十年如一日,年轻人有几个耐得住这样的寂寞?等时光蹉跎,少年老大,看别人把板凳焐热,这时,便

    青年博览 2009年8期2009-05-11

  • 可补不足
    萍齐鲁书社版《沈尹默手书词稿四种》,收有沈尹默自作的《念远词》和《松壑词》二种;另《寄庵词》,为汪东(旭初)所作;《涉江词》,为沈祖所作。全书胶版彩印。《念远词》、《松壑词》合订为一册;沈尹默于另纸手为题记云:“此余近岁所为令慢,写寄千帆、子二君请是正者,二君珍视之,装成一册。值余来成都,出示索为题记,因志其由来如此。癸未(一九四二年)嘉平。”盖为沈尹默每成一词作,即写寄程千帆、沈祖二君以征求意见,二君收词后妥为保存,然后装订成册者。至于《涉江词》,只收词

    读书 1984年11期1984-07-15

  • 关于《沈尹默诗词集》
    林 辰沈尹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擅长日体诗词,著有《秋明集》二册,上册收一九○五年至一九二七年所作旧诗三卷,下册收一九○五年迄一九二八年间所作词一卷,于一九二九年十二月由“北京书局”印行。这些诗词,不主一家,述事言情,纯真自然。在五四运动初期,他也曾写过新体白话诗。一九一八年一月《新青年》杂志第四卷第一期开始出现新诗,作者三人,诗九首,其中便有沈尹默的三首:《鸽子》、《人力车夫》和《月夜》。以后他继续在这个杂志上发表新诗,到一九二○年一月七卷二

    读书 1984年7期198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