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现代性转化

2020-07-04 03:34黄颖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沈尹默

内容摘要:近代以来,文化领域遭遇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西方的思想碰撞,传统书法艺术的现代发展之路困难重重。沈尹默是当时书坛的代表人物,在书法理论、创作和实践方面卓有建树,为书法艺术的现代承传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论析了沈尹默关于书法的艺术性与实用性、书法创作的“法”与“意”、书法的“大众化”和书法的守正与创新等思想,探究了传统书法艺术在艺术立场、审美主张、创作理念和传承观念等方面的现代性转化,为当代书法的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沈尹默 书法理论 现代性转化

一.现代文化转型中的书坛生态

现代文化转型时期,书坛遭遇了科学技术、思想观念和承传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

(一)科学技术的革新。随着钢笔等硬笔的传入,毛笔书写的大势渐渐消退。印刷制品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对书写的实用需求降低,并造成书法发展道路的蔽塞。另一方面,硬笔和印刷术的流行,促使书法的审美价值脱离对实用价值的依附,促进了纯粹独立的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二)思想观念的变革。封建政治制度的覆灭,使得书法赖以生存的古典文化语境退隐。再之,西方思潮和现代新潮的涌入,人们对中国的古典文化藝术明显不自信。而且,新文化运动至解放后一直延续的汉字改革,主张汉字拉丁化、推行新文字等,危及到以方块汉字为载体的书法。

(三)承传方式的开拓。现代社团的兴起,为文艺活动的开展和书法家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校书法教育使书法脱开了家学相传的促狭,更加专业规范。书法刊物和书法展览拓宽了书法的传播渠道,展览的举办还促成书法审美形态和创作观念的转变。这些现代活动对书法的专门化研究和独立艺术创作形成了引领。

这些变革对审美观念、文艺活动和文化发展等的影响,牵动着书法的艺术表现、传承方式与发展状态。促使书法界不得不思考在遭遇外部冲击后,如何从书法内部驻牢自身的艺术品格、探索现代发展之路。沈尹默伫立书坛默默耕耘几十年,积淀了深厚的书法功力,他不自觉地担负起了承传传统书法艺术的重任,并且积极探寻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呼唤书法文化的民族复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坚守书法的艺术创作立场

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天然地带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兼顾的特点。随着书写者创作意识的自觉,书法的审美属性逐渐显现。书法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不单是认知工具,更是表达民族审美理想的独特艺术形态。现代书法也越来越追求纯粹的创作态度和独立的艺术品格。

现代文化转型时期,我国向来认为书法是艺术的一种,却遭到了巨大的质疑。对于书法是实用书写还是审美艺术的问题,在文艺界自身的认识也含糊不清。但是沈尹默能突破窠臼,发掘书法的艺术品质与现代品格。他提出“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1]

沈尹默结合几十年的创作经验,构建了以“五字执笔法”为基础,“笔法—笔势—笔意”三位一体的书法技法理论。沈尹默提出执笔和运腕是打好书法基础的第一要义,提倡使用“掖、押、钩、格、抵”的五字执笔法。主张笔法是书法创作须遵循的基本法则,而笔势是每一点划的个性姿态,笔意是超出创作技法、作品形式的神采意趣。沈尹默认为,书法作品除了是一种平面的呈现,更当是富有飞动神情的立体形态。

区别于散议式、感悟式的传统书论,沈尹默的书法基础理论通过挖掘书法创作的基本规律,建构了具有理性意识的创作体系,为书法的现代发展指引了方向。

沈尹默始终坚守着书法的艺术地位,并且致力于书法艺术的现代化发展,这样的创作理念充分尊重了书法的独立艺术品格,具有现代意义;另一方面,他对书法的审美属性的强调是依托实用属性的,有时代的局限性。比如:沈尹默主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书法,“……屏条、对联、册页、扇面上的,就是广告商标、牌、肆招、标语、题签、题画之类,也需要有美丽的书法,引起一定的宣传作用。”[2]而且认为简化汉字的推行,应了美观和实用的共同要求,能促进书法艺术的创造性发展。

沈尹默对书法艺术性的坚守和发扬值得肯定,但他的书法理论局限于创作技法的传授而缺乏现代学科建构意识;创作上前承书法正统却与现代艺术观念相去甚远;艺术表现上追求雅俗共赏而非探索高妙的艺术境界。整体上与纯粹的现代书法观念还有距离。

三.崇尚“中和”的审美风貌

“法”与“意”是一对互为补充的艺术范畴,“法”是指书法遵循的创作规律,“意”是指书法内在的精神涵养,它们与书法的艺术表现密切相关。

沈尹默强调书法创作须遵守不可变易的笔法,再结合个性多样的笔势,才能展现丰富的笔意。“凡具有生命的字,都有这种魔力,使你越看越活,可以说字外无法,法在字中。”[3]可知,“得法”是沈尹默评判书法作品的基本标准,而“具有生命”即“达意”是书法创作的高级艺术境界。他把书法创作者分为书家和善书者也可见一斑,提出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等人遵守创作法度、一丝不苟,是书家的代表;而“我书意造本无法”的苏轼是善书者的典型。沈尹默亦倡导法度与性情的自洽,“若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那却是最高的进境。”[4]

关于形质与神采的关系,沈尹默认为书法的艺术表现以神采为首要,而形质处其次,做到形神兼备,才能独具神韵风采。形与神“和一个人体一样,形是具有的筋骨皮肉,神是具有的脂泽风采”[5],相辅相成,不可缺少。另一方面,形质是书法创作的基本要求,沈尹默认为书法学习时,可以先从容易的形质摹写开始,再过渡到对个性神采的追求。

沈尹默融合创作经验和个人情趣,形成了以中和之美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在创作方面,他主张“笔笔中锋”的运笔方法,“万毫齐力,平铺纸上”[6],使笔心常在点画之中运动,做到圆满可观。其次,要“藏头护尾”,使头尾圆融,力不外泄,含蓄而节制。最后,倡导辩证的和谐,要注意在点画结构、分间布白和谋篇布局等创作时,追求动态的和谐以及整体的和谐。

总的看来,沈尹默崇尚法意具重、形神兼备、有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但是,他过于强调法度,忽略了主体的创造性;崇尚中和的审美风貌,而丧失了“我神”。因此,他的书法存在“为法所缚,功力厚,性情薄”[7]的争议。

四.推进书法的“大众化”承传

沈尹默选择了一条“大众化”的书法道路,思想上,主张书法创作要贴近民众的生活,适应民众的需要,“在形质上要求端庄、大方、生动、健康的美,而不能追求怪异。”[8]同时,“书法艺术应尽量发挥到实用文字方面”。[9]实践上,通过出版通俗读物、开办书法培训班、举办书法演讲、开展电视讲座和书法展览等方式促进书法的传承,努力让更广大的民众了解和学习书法。

为了破除时人“过去有些看轻自家文化,而崇拜西洋文化”[10]的偏见,提升民众对书法艺术的认同感和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沈尹默不仅推进书法的普及提高,更致力优秀民族艺术的传承。他认为“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特性的体现,“从形式的整齐,产生出爱好秩序的习惯,而且养成了爱好和平的性情。”[11]而承载汉字的书法是“中国民族特有的又是有悠久历史的优良传统艺术。”[12]此外,沈尹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篆刻组织——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团结并号召同行“应该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这个历史所赋予我们发扬光大书法的新任务。”[13]同时,他还积极促进中日书法的交流,推动书法的国际传播。最难能可贵的是,沈尹默能够观照宏大的文化视野,立足于书法发展的时代要求,推进中华书法文化的承传,呼唤书法艺术的民族复兴。

由于沈尹默对书法普及的强调,他的作品融入了启蒙现代性对普遍统一秩序的寻求,导致了审美现代性的缺失。他也因此饱受争议:对书法艺术性的要求没有跟上来,艺术格调不高、“俗”气。

“大众化”是现当代文艺思潮中不可忽视的特征之一。在消费时代,文艺创作纳入文化生产环节,文艺过度地迎合大众、取悦大众,极大地降低了文艺的精神品格。因此,既注重艺术高度,又关怀现实人生,把握好文艺的美学水准与大众接受之间的平衡,符合当下的现实要求。

五.守卫经典与重建人文传统

如何处理师法与变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文艺发展过程中经久不衰的话题。沈尹默作为书法史上回归经典、守卫正统的范例,值得深入剖析。

沈尹默推崇法度,归宗“二王”,与马叙伦、潘伯鹰、白蕉等都是现代帖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往来相和、交流互促,在书坛形成了深厚的影响。在清末帖学正统式微和五四以来的“文化断层”的时势下,守卫经典和发扬传统是近代书坛的必然选择。沈尹默的艺术选择对振兴书法艺术和书法文化意义重大。此外,在众声喧哗的当代语境下,出现反叛正统的“丑书”、表演性书法等变异的书写形态,继承和守卫经典能够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保持书法艺术的纯粹性和独立性。

现代多样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书法的审美观念,书法作品开始强调形式感和视觉效果。此外,“书法热”、“美学热”的兴起,使得个性多样的书法作品异彩纷呈。沈尹默的书法理论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执笔法,“指实掌竖”执笔会影响运笔的灵活性,限制书写的张力,而“掌虚”使运笔舒展,书写更加自如;主张悬腕运腕,却“不主张转指和回腕”[14],限制了点划的变化,表现单一。二是主张“笔笔中锋”的笔法论,忽视了侧锋、裹锋等运笔方法,注重笔法而疏忽了墨法,形式缺乏表现力,“继承有余,而创造不足”[15],他书法作品的中正平和的审美意趣不足以代表现代书法个性飞扬的时代精神。

“书法所关,不仅在临写玩味二事,更重要的是读书阅世。”[16]沈尹默强调书法创作不应该限于技法的品鉴赏玩,更要通过读书阅世来修炼创作者的格调性情和文化素养,书法作品要能够表现书家独抒胸臆的艺术风雅和精神境界。此外,沈尹默等老一辈书家严谨求真、持之以恒的艺术精神和心系社会、大济苍生的高尚情怀都值得当代书坛共勉和学习。

书法是代表民族精神情操的艺术,弘扬书法文化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的多元文化语境下,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构建民族文化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当代文艺的精神文化阙如,向传统的优秀文化精神复归、重新构建当代人文传统是书法艺术复兴的必由之路。弘扬优秀的书法艺术与书法文化,对坚守民族文化品格、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六.总结

当代书法发展,一方面受到消费时代文艺生产与西方艺术思想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趋势下对传统和现代、民族和西方等问题的重新思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回归文化传统、对传统进行现代性转换的必要性。沈尹默作为现代文化转型时期的书法家,面对新旧、中西对峙的书坛生态,他选择了回归传统、振兴民族文化的艺术道路。他的书法的得失给当今的艺术界留下了深刻的启迪与思考。

注 释

[1]沈尹默.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马国权.沈尹默论书丛稿[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1:29.

[2]沈长庆.沈尹默家族往事[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125.

[3]沈尹默.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马国权.沈尹默论书丛稿[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1:25.

[4]沈尹默.书法漫谈//马国权.沈尹默论书丛稿[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1:122.

[5]沈尹默.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马国权.沈尹默论书丛稿[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1:51-52.

[6]沈尹默.书法论//马国权.沈尹默论书丛稿[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1:10.

[7]姜寿田.现代书法家批评·沈尹默[J].青少年书法,2002(14):21.

[8]沈尹默.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马国权.沈尹默论书丛稿[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1:162.

[9]沈尹默.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马国权.沈尹默论书丛稿[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1:162.

[10]沈尹默.谈书法//马国权.沈尹默论书丛稿[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1:89.

[11]沈尹默.谈书法//马国权.沈尹默论书丛稿[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1:87.

[12]沈尹默.书法的今天和明天//马国权.沈尹默论书丛稿[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1:158.

[13]沈尹默.为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讲几句话//马国权.沈尹默论书丛稿[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1:142.

[14]沈尹默.书法论//马国权.沈尹默论书丛稿[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1:19.

[15]金庸.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兼评沈尹默先生的书法[J].书法家,1986(1):66.

[16]沈尹默.书法论//马国权.沈尹默论书丛稿[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1:21.

课题: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名称:《现代文化转型中的沈尹默书学思想研究》,编号:19424。

(作者介绍:黄颖,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沈尹默
直率与虚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沈尹默义助李大钊之子
沈尹默义助李大钊之子李葆华
沈尹默的独特“拜师”法
此公字很值钱
沈尹默与李大钊、陈独秀的交往
虚心受“骂”的书法大家
骂出来的书法大家
可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