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月,陈独秀、胡适、李大钊、沈尹默、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等组成《新青年》编委会,大家轮流编辑,从此《新青年》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杂志,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沈尹默每去北京大学图书馆必去找时任图书馆馆长的李大钊,两人结下深厚友谊。
1927年4月5日清明节放假,北大一批教员和子女到海甸(今北京海淀区)去找沈士远(沈尹默之兄)玩,李大钊之子李葆华也去了,并在沈士远家住下。第二天,城里的沈尹默得到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的消息,急忙打电话给沈士远,叫他马上把李葆华隐藏起来,不可让其外出,以免遇害。4月28日,李大钊就义,沈尹默出面安慰李葆华:“令尊为主义而牺牲,本是预先有觉悟的……”把李大钊遇害的情况告诉了李葆华。
1927年秋,在沈尹默的安排下,李葆华化名杨震,带上沈尹默为他准备好的孔德学校(1917年12月由沈尹默、蔡孑民、马幼渔、钱玄同等筹建)的毕业证件,与沈尹默的儿子沈令翔一起去日本留学。当时赴日公费留学生名额很少,据1931年日本档案统计,在303名华裔留学生中,自费生296人,公费生仅7人。后来,担任河北省教育厅长的沈尹默百般周折,将河北籍的李葆华由自费生改为公费生,每月由河北省政府供给70大洋,而沈尹默自己的儿子沈令翔则没这么幸运,只是享受部分的津贴补助。李葆华后来在日本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投身革命大潮。
(摘自2019年10月23日《黨史信息报》 刘世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