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之一。赵纫兰,生于1884年1月21日,李大钊的发妻,一位具有高尚道德和伟大品行的女性,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共河北省委于1936年6月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众人的印象里,留着长而又浓八字须的李大钊,外表严肃且冷峻,给人一种不易接近而又刻板的感觉。然而事实上,生活中的李大钊不仅性格善良,而且说话风趣幽默,特别是在对待爱情方面,他更是忠贞如一。
李大钊幼年父母双亡,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1899年秋天与赵纫兰结为夫妻。因为是包办婚姻,当时李大钊才10岁,赵纫兰则15岁。在面对家庭各种困难时,赵纫兰显示出坚强的一面,她没有丝毫的退缩,自己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任,并鼓励李大钊刻苦读书、学有所成。
李大钊曾在《狱中自诉》中写到:“钊在该校(永平府中学堂)肄业六年,均系自费。我家贫,只有薄田数十亩,学费所需,皆赖内人辛苦经营,典当挪借,始得勉强卒业。”读来令人既感动又唏嘘不已。
1918年1月,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此时,由于国家动荡,时局不安,李大钊把赵纫兰和孩子接到北京。赵纫兰虽然识字不多,但待人诚恳,处世随和,颇得北大师生和家属的好评,是公认的贤妻良母。
不过,最令众人敬佩的是,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李大钊和赵纫兰始终相敬如宾。在北京大学,李大钊是不折不扣的“大教授”,但每次回到家中,却立即变成了“小男人”,不但帮赵纫兰洗衣做饭,还帮助照料孩子,没有一点儿教授的架子。有一次,几位革命青年去李大钊家里做客,看到他们夫唱妇随,恩爱如初,羡慕不已。
当时,李大钊“现身说法”,非常认真又非常幽默地对他们说道:“革命者对待爱情,会从一而终,不像那些纨绔之人,当了官、发了财就改娶小老婆,这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革命者是从来不会这样做的!对待爱情绝不能见异思迁,吃着锅里的,瞅着碗里的。”
从1924年起,危险就在李大钊周围,李大钊受到军阀通缉。面对军阀的逼问,赵纫兰守口如瓶;面对军阀的枪口,赵纫兰镇定自若;面对军阀的跟踪,赵纫兰更是智勇双全。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在狱中,李大钊与赵纫兰见了最后一面。即使李大钊身陷囹圄,赵纫兰仍从李大钊的眼神中看到视死如归的信念,赵纫兰也更加坚定,更加支持李大钊、支持革命。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过早的离开了赵纫兰和孩子,而赵纫兰则以革命者的勇气和大无畏的气概,像支持李大钊革命工作那样,支持孩子继续参加革命工作。
1933年5月28日,赵纫兰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她留下的唯一遗愿就是和李大钊葬在一起。她生前和李大钊为生活颠沛流离、为革命日夜操劳,没过几天团圆的日子,九泉之下,终于可以陪伴李大钊的铁骨忠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