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资助北大贫困生

2017-03-01 16:38樊树林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1期
关键词:冯某棉衣大洋

樊树林

1918年1月,29岁的李大钊出任北大图书馆主任,于是坐落在北京沙滩的红楼,成了他的办公场所。他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工资是140块大洋,后来任教授涨到200块大洋,再加上他在别的大学兼课,每月收入大概为250块至300块大洋。而且,李大钊不吸烟、不喝酒,极少坐车,常年着一件灰色长袍。可以说,除了生活必需,他几乎没有什么开销。按常理来说,李大钊家应该吃穿不愁,然而他一家却一直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

建党前,李大钊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80块大洋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经费。除此之外,李大钊还将大部分收入资助了在北大求学的寒门学子。那几年,每到北大开学季,很多贫困学生就会收到一个名曰“无名氏”寄来的汇款,直到很久以后,大家才知道这个“无名氏”就是李大钊。后来,在得知李大钊的古道热肠后,更多的寒门学子入学交不起学费,便来找李大钊做担保人,李大钊也是来者不拒。

曾出席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刘仁静就曾受到过李大钊的资助。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内现在还保存着李大钊亲笔写的一张字条:“刘仁静同学学费先由我垫。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记载:“哲学系学生刘仁静君学宿等费由鄙人暂为担保,一俟家款寄到,即行缴纳不误。”在李大钊的资助和影响下,刘仁静两年预科毕业后,又转入和李大钊接近的哲学系学习,后又转入英语系学习,并为党的事业做出过一定的贡献。

还有一个叫新凯的学生曾给李大钊写信求援,称他的同学冯某患病住院,而冯某的弟弟又患有肺病亟须住院治疗,但苦于没钱无法交住院费,李大钊二话没说,当即就对冯某和他弟弟进行了资助。

1921年的寒冬,滴水成冰。为了给儿子李葆华缝制一件新棉衣,李大釗和妻子赵纫兰节衣缩食,然而在春节到来之前,一名学生来访。看着学生依然身着单衣,脸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李大钊于是打算将儿子的新棉衣赠送给这个学生,但考虑到儿子也好几年没穿新棉衣了,于是又狠狠心将要出口的话咽了下去。但是当听到学生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请教时,李大钊还是让妻子将棉衣拿了出来。赵纫兰尽管当时不太情愿,但还是顺从了丈夫。学生见此,连忙拒绝告辞,但李大钊夫妻还是将棉衣硬塞给了这个学生。

李大钊如此仗义疏财,家里却常常是入不敷出。后来,为了不让李家断炊,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只好嘱咐会计科每月从李大钊的工资中拿出50块大洋,直接交给赵纫兰。

1927年4月,38岁的李大钊被奉系军阀杀害。牺牲时,家里的财产仅有1块大洋。由于没钱安葬,只好举行公葬,也就是向公众募捐来安葬。李大钊的高尚品质感染了许多人,在为其举行公葬的募捐中,就连政见相左的汪精卫也捐了1000块大洋。

猜你喜欢
冯某棉衣大洋
悬浮屋
棉服夹克
“这二十四年,我活得好累”
男子网购饲养鹦鹉被罚四万元
五行真经(6)
前往大洋深处
第十章 前往大洋深处 (上篇)
强拆后政府成“摇钱树” 频闹访自导“敲诈门”
姚明代言成被告
纸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