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军
1990年,《仕女图》突然出现在苏州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恰被民国才女张充和的侄孙张致元见到,在征得姑奶奶张充和的同意后,不惜重金将此画竞拍到手。这真是社会发生了闹剧,人间便产生悲剧,而岁月又创造了喜剧。张允和在《最后的闺秀》一文中对此有精彩的记述。
1944年6月4日,张充和到歌乐山拜访沈尹默,偶得沈尹默七绝:“曲弦拨尽情难尽,意足无声胜有声。今古悲欢终了了,为谁合眼想平生。”之后,张充和又到上清寺看望战时水利工程实验处负责人郑权伯。张充和与郑权伯亦师亦友,都爱好书画。郑权伯是我国第一个留德学水利的,是著名的水利专家。张充和到时郑权伯不在办公室,张充和便琢磨沈尹默的那首诗,忽来灵感,便借桌上的纸墨欲以此诗意画一位仕女。
张充和先画仕女的眼线,再加眉、鼻、口。此时郑权伯进来,张充和从没画过人物,有点儿害羞,欲把《仕女图》扔进纸篓。郑权伯连忙止住,展赏诗、画后,既赞誉沈尹默的诗,又欣赏张充和未完成的《仕女图》。郑权伯摊开画稿,让张充和补画仕女的身体和琵琶,又“强迫”张充和抄上沈尹默的诗及上下款才作罢。过了些时日,张充和再去看望郑权伯时,郑权伯已将《仕女图》裱好,把张充和过去写的牡丹亭中《拾画》一段文字也裱上,并请了沈尹默、汪东、乔大壮、潘伯鹰题词。1945年,郑权伯又在《仕女图》的绫边加上章士钊等人的题词。随后,郑权伯将《仕女图》翻拍成照片回赠张充和作纪念。
因张充和于1949年去美国,直到1981年才与郑权伯恢复通信。鄭权伯痛心地告诉张充和,《仕女图》等一大批字画在“十年动乱”中遭劫。
张充和恋旧,《仕女图》失而复得后,特作小令三首与复制的《仕女图》一并回赠郑权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