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充
- 黄裳求字
7年,黄裳看到了张充和的书法,非常喜欢,就想向她求字,但他和張充和女士不熟悉,便托靳以向张充和女士求字。后来,张充和女士还没来得及给黄裳写,就到美国去了。时间一晃过了30多年,1982年,卞之琳访问美国,与张充和谈起了靳以等故人,张充和在翻阅靳以当年的来信时,又一次看到了靳以为黄裳向自己索字的那封信,便连忙为黄裳写了一幅《归去来辞》,并附言道:“奉上拙书一幅,想来你已忘记此事,因靳以1947年的信尚在,非了此愿不可……”黄裳得到这幅迟来了30多年的墨宝后,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34期2023-08-27
- 三位偏科大师破格进名校
录取了。“才女”张充和对数学一窍不通张充和,1914年出生于上海,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因七八岁就开始学写诗而被誉为“才女”。1933年,19岁的张充和来到北平,参加姐姐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婚礼。也正在这个时候,第二年夏天将举行大学入学考试的消息传来,亲人和朋友都劝张充和不妨试一试。当时的大学入学考试,主要包括四个领域——国文、历史、英语和数学。对于前三门,张充和信心十足,但数学考试却难倒了张充和,她之前从未接触过这门学科,不明白该从何入手。1934年,家人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28期2023-08-03
- 张充和:一生爱好是天然
墨妙张充和(1914—2015),出身于书香门第,曾祖父张树声为晚清高官,父亲张冀牖是民国时的开明教育家,与蔡元培是好友,在苏州创办了乐益女中,倡导新式教育,曾延聘张闻天、侯绍裘、匡亚明等任教。张充和擅长书法、昆曲、诗词,被誉为“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有兄弟姐妹十人,她有三个姐姐,叶圣陶说过,谁娶了张家四姐妹,一辈子都会幸福的。此言诚哉!大姐张元和嫁给了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的夫君是文字学家周有光,三姐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夫人。抗战期间,张充和与
阅读(书香天地) 2023年4期2023-05-30
- 《断章》之韵
并准备报考北大的张充和。自此,展开了两人半个世纪的友谊。除了北京,苏州的温柔山水也见证了他们的欢笑与情意。每次走过苏州老城区的五卅路,在老洋房、法国梧桐勾勒出的民国风情里,总要寻觅让人神思缥缈的九如巷。巷中有张家老屋,而其中某间小屋则是张充和的旧居。1936年冬天,张充和在这间小屋里,应卞之琳之请抄写他的诗作《断章》等。1937年,卞之琳将《无题》诗五首等诗歌编成《装饰集》,题献给张充和,交给戴望舒的新诗社出版,因爆发抗日战争的原因,诗集未能面世。1942
阅读时代 2022年12期2022-12-19
- 卞之琳诗本事与释评三题
素促成:一是认识张充和,“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1];二是卞之琳1935年春夏在日本小住的一季,滤去了诗风里北国苍凉的风沙,浮现出本来宁静的明秀。往前追溯,1930—1932年是卞之琳写诗的第一阶段,他在北京大学读英文系,在北国风沙里破旧的故都,出入于波特莱尔的世纪末情绪与艾略特文明崩溃的“荒原”,承袭晚唐南宋诗词的末世之音,随着当时写“劳动人民”的新潮思想时尚,他常在长短句里寄情北平街头没落的小人物,如算命的、洋车夫等这些与他生活
中州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11-23
- 美人清贵《桃花鱼》
司名的收藏佳品。张充和的书法作品集,我是每见必买的。最初的一本,是波士顿大学教授白谦慎编选的《张充和小楷》,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我久觅而不得。那时网络购书还不流行,有位编辑知道我喜欢张充和的书法,寄了这本册子给我。《张充和小楷》印制三干册,孔网上待售的寥寥几册,如今已翻了二十倍以上的价格。此后,又买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古色今香》和香港牛津大学出版公司的《张充和题字集》,这两本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孙康宜编选,其实是一本书。牛津版《题字集》印得朴素,墨绿色的封
藏书报 2022年34期2022-11-19
- 我为张充和录制《昆曲十六首》
苏州,主要是想趁张充和老师在苏州期间,为她录些昆曲唱段。尹继芳是纽约海外昆曲社副社长兼艺术总监,她是“继”字辈演员,出国前是苏州市文化局艺术科科长。我与她很熟,她母亲是苏剧前辈艺术家蒋玉芳,舅舅是评弹名家蒋月泉。蒋玉芳老师与我是苏剧唱腔设计的长期搭档,当时与金砂、尹斯民一起为苏剧的很多创作剧目共同设计过唱腔与音乐。张充和是海外昆曲社创办人之一、曲社顾问,为她录些昆曲唱段,这是海外昆曲社最想为她老人家做的事情,也是社长陈安娜和尹继芳商议已久,又难以落实的一桩
苏州杂志 2022年4期2022-11-02
- 书艺张充和
》“最后的闺秀”张充和先生已仙逝多年,然而,她对于书法、诗词、昆曲的毕生贡献以及她颇具传奇色彩的家族历史、文化交游,仍不断为学者和世人所追捧。2022年初夏之际,松荫艺术在上海举办了“来武康路看张充和”特展。松荫艺术负责人潘敦表示,展览之所以取名“来武康路看张充和”,因为画廊就在武康路上,主要展品是张充和的墨迹和书画,包括墨梅、墨竹、山水等画稿,以及张充和与师长友人的书信手稿等。“明人学晋人书”作为张充和的弟子,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白谦慎先生致力于推
检察风云 2022年19期2022-10-17
- 十分冷淡存知己
曲微茫度此生”,张充和先生七十岁时用隶书写下此联。据说,张充和先生教学生写字,有时候就用清水来写,她根本不在乎字的显现、留存与否。就好像她写文章,也是随写随丢,没有想过要收集起来编成一本册子。就好像是朋友之间的相处,她说的是“十分冷淡存知己”。我想以前的我大约不会理解,也不会同意,对知己都是十分的冷淡,那对什么人才可以亲热呢?我们难道永远也不能心存恋慕,只能固守自己的蜗牛壳,永远做一只孤独的蜗牛?以前的我,若是对一个人有了解的兴趣,就会搜集关于他的一切信息
金秋 2022年6期2022-07-05
- 十分冷淡存知己
□ 徐 蓉张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张充和先生七十岁时用隶书写下此联。真羡慕字写得好的人,若是我能够像先生写得这般好,大约不会只是在早晨时自己安静临帖,做些孤独的功课,而是肯定会想着晒给朋友们看一看。有一点自以为的好处,就想着要让别人知道,大体上,我还是属于这样的人。承认这一点,是有一些惭愧的。据说,张充和先生教学生写字,有时候就用清水来写,她根本不在乎字的显现、留存与否。就好像她写文章,也是随写随丢,没有想过要收集起来编成一本册子。许多人
中外文摘 2022年5期2022-03-21
-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
中国书法的女主人张充和,这时又化身为烹饪高手在厨房忙碌,饶宗颐就在她的书房里写写画画,留下许多妙品。饶宗颐擅古琴,能弹《塞上鸿》《水仙操》等曲,这一次却未携琴随行。孤客羁旅,正宜与琴对话。所以饶宗颐刚到,张充和便以珍藏多年的宋琴“寒泉”相借。借琴时,张充和赋《八声甘州》词云:负高情、万里寄寒泉,珍重记前游。但拂尘虚弄,琴心宛在、琴事长休……饶宗颐步韵和之:感深情、秋日借寒泉,宝瑟结清游。任急弦飞听,昔心长系,夕饮未休……两首词是为借琴而作,但心心念念的都是
读者 2021年18期2021-08-31
- “断章”背后的故事
卷 卞之琳》,由张充和1936年冬为卞之琳抄写而成。张充和用毛笔蘸着银粉在蓝色宣纸上一笔一画极为认真地以秀丽小楷为卞之琳抄写了他的五首诗作:《道旁》《圆宝盒》《断章》《音尘》《鱼化石》。这五首诗歌都是卞之琳上世纪30年代的作品,《断章》和《鱼化石》据说是卞之琳特意为张充和创作。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鱼化石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你真像镜子一样的爱我呢,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其中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1年3期2021-06-24
- 美人清贵《桃花鱼》
司名的收藏佳品。张充和的书法作品集,我是每见必买的。最初的一本,是波士顿大学教授白谦慎编选的《张充和小楷》,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我久觅而不得。那时网络购书还不流行,有位编辑知道我喜欢张充和的书法,寄了这本册子给我。《张充和小楷》印制三干册,孔网上待售的寥寥几册,如今已翻了二十倍以上的价格。此后,又买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古色今香》和香港牛津大学出版公司的《张充和题字集》,这两本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孙康宜编选,其实是一本书。牛津版《题字集》印得朴素,墨绿色的封
藏书报 2021年34期2021-05-30
- 张充和:“无用之学”滋养出来的女性样本
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虽然她已经在2015年6月18日香消玉殒,但她那种独特的人生样本,她那种所谓“无用之学”,会给我们许多启发。张充和出生八个月后就离开苏州,被合肥叔祖母(李鸿章侄女)收养为孙女,在合肥那个老宅里,她3岁背唐诗,4岁临帖,10岁与朱谟钦先生学习古文和书法,她接受的是一种传统私塾式的教育。张充和的叔祖母,是位有眼光、有见识的女性,张充和每天都会见到叔祖母敬香念佛,那种静默的宗教气氛让她记忆犹新。祖孙俩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一起在园子里散步,
莫愁·小作家 2021年3期2021-03-24
- 张充和欲扔进纸篓的《仕女图》
上,恰被民国才女张充和的侄孙张致元见到,在征得姑奶奶张充和的同意后,不惜重金将此画竞拍到手。这真是社会发生了闹剧,人间便产生悲剧,而岁月又创造了喜剧。张允和在《最后的闺秀》一文中对此有精彩的记述。1944年6月4日,张充和到歌乐山拜访沈尹默,偶得沈尹默七绝:“曲弦拨尽情难尽,意足无声胜有声。今古悲欢终了了,为谁合眼想平生。”之后,张充和又到上清寺看望战时水利工程实验处负责人郑权伯。张充和与郑权伯亦师亦友,都爱好书画。郑权伯是我国第一个留德学水利的,是著名的
百姓生活 2020年10期2020-11-20
- 一曲微茫有知音
旧居中,34岁的张充和与32岁的傅汉斯情愫暗生。傅汉斯的父亲和舅舅是西方古典文学界知名学者,自小耳濡目染的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亦有造诣,美中不足在于中文水平有待提升,这倒为他经常登门沈家寻到了较为贴切的借口。才女张充和借住于此,正筹备在北大开设昆曲和书法课的事宜。为了离张充和更近一步,傅汉斯愈发沉浸到汉学世界,期间翻译的《木兰辞》颇富意境,被美国迪斯尼公司采用。傅汉斯个性明朗,言谈真诚,十分契合张充和的择偶标准。他们在颐和园的霁清轩躲过湿热的夏天,在景山的石阶
莫愁 2020年25期2020-09-28
- 一曲微茫有知音
旧居中,34岁的张充和与32岁的傅汉斯情愫暗生。傅汉斯的父亲和舅舅是西方古典文学界知名学者,自小耳濡目染的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亦有造诣,美中不足在于中文水平有待提升,这倒为他经常登门沈家寻到了较为贴切的借口。才女张充和借住于此,正筹备在北大开设昆曲和书法课的事宜。为了离张充和更近一步,傅汉斯愈发沉浸到汉学世界,期间翻译的《木兰辞》颇富意境,被美国迪斯尼公司采用。傅汉斯个性明朗,言谈真诚,十分契合张充和的择偶标准。他们在颐和园的霁清轩躲过湿热的夏天,在景山的石阶
莫愁·智慧女性 2020年9期2020-09-27
- 张充和:中国最后的大家闺秀
竟是谁呢?她就是张充和。自卞之琳写下《断章》的近百年间,很多人都被他的脉脉深情所打动,却鲜有人知,张充和之于卞之琳,只是一段求而不得的苦恋。让诗人为之倾心的张充和,何许人也?她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小姨子,民国“张家四姐妹”中的小妹,她的姐姐,是在文艺界都颇负盛名的张兆和、张允和、张元和。细心的人会发现,张家姐妹每个人的名字里都带着“两条腿”,象征着女子要远走四方。而被誉为民国“最后的才女”的张充和,则是四姐妹中,走得最远的那个。坚守热爱方能取悦自己1914年
阅读时代 2020年11期2020-09-10
- 张定和两次为四姐张充和的一首诗谱曲
到张定和曾为四姐张充和的一首诗《趁着这黄昏》两次谱曲及这首诗究竟为谁而作的一些细节。1997年1月6日,81岁的张定和写信给他的老朋友钱仁康教授:四姐张充和曾写有纪念故去小友的《趁着这黄昏》诗一首,为了把四姐张充和对故去小友的深情表达于万一,我已经完成了《趁着这黄昏》重新改曲,可了宿愿……才女张充和是著名作曲家张定和的四姐。1926年,13歲的张充和写了一首诗《趁着这黄昏》。诗中流露出的是对一位故人的怀念。而这位故人是谁?众说纷纭,有说是张充和为母亲陆英而
世纪 2020年4期2020-08-13
- 娓娓道来的时光之粹
会幸福一辈子的。张充和就是四姐妹中的“四妹”,亦是最有文化韵味、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与张充和先生有关的书,广西师大出版社在这几年里接连出了好几本,我是见一本买一本,读一本爱一本,并肩竖排于架上,用手指轻抚过去,有时光交错之感。这是一个从民国走来的女子,她嘴里唱的是温软的昆曲,她手下写的是绝妙的法书,身上带着的尽是民国年间带出的仆仆风尘,讲述民国往事时一派天真无邪,带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久违欣喜。封面上的妙龄少女,身着旗袍,一派民国范十足的装束,皮肤白皙,
书屋 2020年6期2020-06-19
- 张充和的食味岁月
允和、张兆和以及张充和,她们来自声名显赫的名门合肥张氏。合肥张氏最鼎鼎大名者,是清朝名臣张树声,他曾为淮军第二将领,历任总督、通商事务大臣等要职,张树声之孙张武龄即四姐妹的父亲,张氏家族到张武龄一代,依然是拥有万顷良田的高门大族。叶圣陶先生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女孩,谁娶了他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而与她们结为连理的都是文化界的翘楚,一时传为佳话。张充和,作为合肥四姐妹最小的妹妹,得到的评价非常高,被人称为“民国最后的才女”。她可作诗词,写书法,弄丹青,通音律
同舟共进 2020年4期2020-06-05
- 文艺直男为何找不到女朋友
是我们颇为熟悉的张充和。卞之琳的基础还是不错的,他的朋友沈从文是张充和的姐夫,他的机会其实还是有的。在与张充和相识之后,卞之琳的写诗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开始写情诗了,写诗的对象当然是张充和。可是,张充和的二姐张允和告诉卞之琳,她非常了解自己的妹妹,这样是毫无用处的,必须要有实际行动。卞之琳就请好友们吃饭,顺带邀请张充和出席——这种遮遮掩掩的“示爱”根本不对张充和的胃口,她烦他的“婆婆妈妈”“不够爽快”,对他毫无感觉。一招不成,他于是学沈从文,给张充和送
百家讲坛 2019年15期2019-11-27
- 张充和与傅汉思
岚枫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张充和在随夫君赴美后的50多年里,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张充和被誉为 “最后的闺秀”,她诗书画曲样样精通。2005年秋,張充和到北京举办个人书画展,《南方周末》以《张充和:世间这样的老太太不会再有》为题,做长篇报道。张充和自幼在合肥的祖母家接受传统教育,4岁会背诗,6岁识字,能诵《三字经》《千字文》。家塾授课每日早上8点至下午5点,中
保健与生活 2019年17期2019-11-08
- 宝洪茶与民国才女张充和
以四妹为最!四妹张充和文雅娴静,工诗词,擅书法,会丹青,尤长昆曲,通音律,能度曲。却鲜有人知道,年轻时候的她曾与云南宝洪茶相遇在云南呈贡的一座古庵中。1 939年抗战时期,四妹张充和客居昆明,借住在呈贡的云龙庵。在这里远离战火的地方,这位“民国最后一位才女”依旧沉浸在有曲、有诗、有茶、有酒的小日子里。某一日,在品过一盏高香馥郁的宝洪茶之后,张充和展纸研墨,写下了一首《云龙佛堂即事》: “酒阑琴罢漫思家,小坐蒲团听落花。一曲潇湘云水过,见龙新水宝红茶。”壳牌
茶道 2019年5期2019-07-08
- 张充和:没有开挂的女神
李舒很多人艳羡张充和的命运——她的字深得魏晋之髓,有种从容不迫的气质;她的曲娇媚雍容,有种闺秀姿态。她总被幸运之神垂青,有疼爱她的叔祖母,有感情好的兄弟姐妹,沈尹默赏识她,卞之琳爱慕她,沈从文偏宠她,还与两情相悦的傅汉思终成眷属,去国怀乡恰好躲过国内诸多劫难,写写书法、唱唱昆曲……比起张爱玲,张充和这辈子简直开挂了吧!然而事实证明:没有开挂的女神。1949年1月,张充和与傅汉思乘坐“戈顿将军号”远渡美国。在汹涌的涛声中,她想起章士钊曾预言她是《文姬归汉》里
百家讲坛 2019年18期2019-02-16
- 张充和全面抗战时期昆曲活动考*
致力于昆曲传播的张充和,她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钟爱连同各自浪漫传奇的婚姻都使她们的人生成为了佳话,广为流传。而四姐妹之中,又以昆曲、诗词、书画俱佳的张充和最为突出。张充和成名很早,享誉甚广。在三、四十年代即与沈尹默、章士钊、汪东、张大千等文化界名流多有往来;迁居美国后,在各种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坚持宣传昆曲,为昆曲成为我国第一个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做出了贡献。作为世纪老人,张充和在青年时代随着风雨飘摇的中国、命途多舛的昆曲经历了许多动荡,其中以全面抗战时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1-29
- 卞之琳的苦恋
”诗里“你”就是张充和。沈从文和张兆和结婚后,卞之琳通过沈从文认识了张充和,并对张充和一见钟情。然而,他没有沈从文的勇气,只得把一腔爱恋化作诗篇,默默地记录着。他下定决心要采取一些行动,于是便常请几位好友吃饭,顺带也邀请张充和出席。这种方法实在太含蓄,这样遮遮掩掩的示爱根本不对张充和的胃口,她烦他的“婆婆妈妈”,对他毫无感觉。即使他俩暧昧着出游,张充和对卞之琳也是时而热情,时而冷漠。有一回,张充和亲了卞之琳,卞之琳兴奋得不得了。他以为这是某种承诺,跑去告诉
爱你 2018年34期2018-11-14
- 张充和小楷第一人
故的人都会知道,张充和是一个连缀着许多雅致、浪漫和故事的名字。她的书法,一如其为人与修养,清淡之中,还有一种高雅气质。人们赞她是“当代小楷第一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她是民国时代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之一,系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美国汉学家傅汉思赴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耕耘一生。她被誉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合肥张家是
北广人物 2018年41期2018-10-29
- 张充和践诺
7年,黄裳看到了张充和的书法,非常喜欢,就想向她求字,但他和张充和女士不熟悉,便托诗人靳以向张充和女士求字,可后来由于时局动荡,张充和女士还没来得及给黄裳写,就到美国去了。时间一晃过去了30多年,黄裳早已经把这件事忘在了脑后,可是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了張充和从美国托人捎来的一幅字。原来,1982年,诗人卞之琳访问美国,和张充和谈起了靳以等故人,张充和在翻阅靳以当年的来信时,又一次看到了靳以为黄裳向自己索字的那封信,便连忙为黄裳写了一幅《归去来辞》,并附言道: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8年19期2018-09-17
- 张充和:当代小楷第一人
故的人都会知道,张充和(1914—2015)是一个连缀着许多雅致、浪漫和故事的名字。她的书法,一如其为人与修养,清淡之中,还有一种高雅气质。人们赞她是“当代小楷第一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当代小楷第一人张充和是淮军主将、兩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大作家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的亲妹妹。她集聪慧、秀美、才识于一身,在书法、昆曲、诗词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被称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书法各体皆备,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结体沉熟,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8年7期2018-09-17
- 张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宸冰张充和出生于上海,是张武龄、陆英夫妇的第四个女儿。当年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八个多月大的张充和被叔祖母收养并带回了合肥老家,在那里,她一直生活到十六岁。叔祖母是李鸿章的侄女,家学渊源,相当重视小充和的教育。她聘请吴昌硕的弟子朱谟钦作为张充和的启蒙老师。她学习古文,是从断句开始的,第一节课老师就给她一篇《项羽本纪》,让她用红笔断句。张充和很钦佩这位先生,因为“他主张解释,不主张背诵”,更重要的则是他懂得爱惜古墨。某位长辈曾经给过张充和几锭古墨,她用来练字
生活PLUS 2018年5期2018-05-14
- 卞之琳的苦恋
”诗里“你”就是张充和。沈从文和张兆和结婚后,卞之琳通过沈从文认识了张充和,并对张充和一见钟情。然而,他没有沈从文的勇气,只得把一腔爱恋化作诗篇,默默地记录着。他下定决心要采取一些行动,于是便常请几位好友吃饭,顺带也邀请张充和出席。这种方法实在太含蓄,这样遮遮掩掩的示爱根本不对张充和的胃口,她烦他的“婆婆妈妈”,对他毫无感觉。即使他俩暧昧着出游,张充和对卞之琳也是时而热情,时而冷漠。有一回,张充和亲了卞之琳,卞之琳兴奋得不得了。他以为这是某种承诺,跑去告诉
爱你·健康读本 2018年12期2018-05-14
- 白谦慎带来了《桃花鱼》
早听说他热心推广张充和先生的书艺画艺,去年中秋前后张先生在北京、苏州开书画展览期间,他和北京的唐吟方都帮着策划,充和先生回美之后赐我的一幅工楷小品更是他们两位居间美言玉成。世道尚新,雅风飘零,难得张充和那样的书香闺秀一生写字画画清高到老年,我很感动,也很喜爱她的作品,到处寻求,不但拍卖会上以蜉蝣之力争撼大树,连初识的朋友也不避生疏相托搜罗。这次,白谦慎给我带来的一部《桃花鱼》也是充和先生知道我喜欢分给我高兴的。她信上说,“此书小诗词共只十八首,纸张及装饰重
视野 2018年6期2018-04-09
- 张充和与王季迁
王荣先张充和与王季迁王荣先1995年,在美国卫斯理大学举办的张充和等人书法联展上,她与老友王季迁(左一)等人合影据张充和回忆,当年周有光、沈从文各携心上人拜见准岳父张冀牖稍前,同住苏州九如巷的王家曾遣媒向合肥四姊妹的大姐张元和提亲,提亲对象,即后来成为海外书画名家、六大古书画鉴藏家之一的王季迁。想不到这位脑筋开明的父亲张冀牖,一听之下,哈哈一笑说:“女儿婚事,他们自理,与我无干。”从此便无人向张家提亲。张家儿女婚姻就开始了他们“自理”的历程。不久,二姐张允
苏州杂志 2017年4期2017-09-03
- 张充和在呈贡
940年,这两年张充和跟随三姐、三姐夫一家先后落脚云南的昆明和昆明边上的小县呈贡(如今呈贡已成为昆明下属的一个市辖区,也是著名的花卉和蔬菜生产基地)。到昆明后,她在一个教科书编委会里编选诗词散曲(三姐夫沈从文编选小说,朱自清编选散文),后来,教育部取消了这个计划,她乐得清闲在家,她可以靠合肥祖上的田产收入过日子,不愁生计。1940年张充和在呈贡的云龙庵拍了一张照片,她梳着麻花辫,身着一袭素雅的旗袍,坐在一只草编蒲团上,两腿斜叠右边,左手搭在长桌上,而这长桌
上海文学 2017年8期2017-08-09
- 忘不了那调子
◎张充和忘不了那调子◎张充和现在的箫当然不是古时的排箫,那时的排箫小的十六管,大的二十三管,现在已没有人会吹了。现在的箫是单管的。我最初认识的乐器是箫,最初听到的乐音也是箫声。我有位六十多岁的老祖母,她会吹古时的排箫。她有一对细管的排箫,是用水磨竹做的,没有像普通的箫一样漆上颜色,出音孔做得非常小,又非常精细,上面刻了一付对子:“寂来紫玉双双调,按出红牙袅袅音。”另外还有两首诗。她吹了五十年箫,这对箫跟了她二十七年,手摸上去光滑异常,泛着黄红欲透的光彩。夏
爱你 2017年4期2017-02-23
- 为昆曲的一生
在美国,昆曲就是张充和精神上的家园。她为了推广昆曲不遗余力。当时有些中国人因为崇洋,瞧不起自己的民族文化。张充和并不因此沮丧,反而另辟蹊径,从教外国人开始,最终开花结果。家园在于地界,也在精神。张充和一辈子都是一个中国人,从始至终都过着中国式的雅致生活,一直在教授书法和昆曲,所以被称为“最后的闺秀”。1949年,张充和随傅汉思定居美国。之后十年,傅汉思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张充和在该校东亚图书馆工作。1959年,傅汉思在斯坦福大学任中国文学助教,两年后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期2016-05-30
-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
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张充和。初 见初秋的一天,刚刚成为北大新生的张充和坐在沈从文达子营住所的槐树下,兴奋地讲述自己一天的见闻。这时,闲来无事的卞之琳来拜访了。张允和介绍二人认识。张充和大大方方地与卞之琳握手,卞之琳从来没有与青春玉女的纤巧小手轻握的经验,羞了一个大红脸。卞之琳猝不及防地一头堕入了一见钟情的情爱模式之中……传 情1935年底,张充和忽然患上了肺结核,便回气候更为宜人的苏州老家养病,卞之琳专程前去探望。当时,张充和与朋友间的交往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卞
现代妇女 2016年5期2016-04-08
- “民国最后闺秀”的爱情和诗
公认是卞之琳写给张充和的。今天读来,仍然让人感到痴情和“悲催”。民国时期,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位,就是著名的“合肥四姐妹”:大姐张元和,情系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与语言学家周有光结为伉俪;三姐张兆和因为作家沈从文的追求而名声在外;四妹张充和,擅书法、昆曲,成为汉学家傅汉思的夫人。“合肥四姐妹”的故事牵动着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想象。如今,四个传奇家庭只剩下108岁的周有光和刚跨入百岁的张充和。在张充和的故事中,
人民周刊 2016年6期2016-03-24
- 风华绝代张充和:“最后一位才女”的传奇人生
“当代蔡文姬”的张充和在美国逝世,享年102岁。她是民国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中的小妹,自张爱玲、冰心相继凋零、宋美龄随之辞世后,人们称其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这位世纪老人,走过了怎样的传奇一生?名门闺秀爱古文,数学零分上北大1914年,张充和生于上海,祖籍合肥,她是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但充和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欢乐,她上边已经有3个姐姐:元和、允和、兆和,张家需要的是一个男孩。不足一岁,张充和就过继给
新青年 2016年2期2016-02-17
- 内家拳
民国时光,苏州有张充和,这三个人,汤显祖、沈三白、张充和,看上去,没有联系吧,其实你空了翻翻书,他们的前世今生又那么具有巧合。汤显祖是大师,他笔下的男女之爱,由梦而生,由情而起,害死了多少痴情的种子啊。杜丽娘和柳梦梅是明代文人笔下的一对模范夫妻,文人武相,武人文气。这是最好的一对了。柳梦梅是个书生,但却掘过坟,还大闹过官宴,抗议过金銮殿,男人气十足,真不像舞台上的粉面桃腮。时光流转,这对夫妻跑到清代,是沈三白和芸娘,跑进民国,必是傅汉思与张充和。这三对,游
现代苏州 2016年25期2016-02-04
- 最后的贵族张充和
《断章》 的主角张充和,于2015年6月18日凌晨一点,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寓所离开了这个繁华世间。《断章》 选自卞之琳的一首长诗,文字如下:“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苦恋张充和一生,在充和婚前苦追十年未果,写下许多诗作及数百封信,张充和无一回应。有人曾问张充和,为何不明确拒绝他,充和如此作答,“没有人请客,我怎能说不去”。从她曾说卞之琳是纯粹的单相思一事来看,“请客”暗指卞之琳即便疯狂爱恋她,却
读书文摘 2015年10期2015-11-20
- 才女张充和?逝去的民国往事
四姐妹”中的小妹张充和于6月17日在美国康州的家中逝世,享年102岁。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张氏四姐妹”之一,系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两位姐夫周有光、沈从文也是鼎鼎大名。张充和1949年随夫君、美国汉学家傅汉思赴美,在哈佛、耶鲁等多所大学传授书法和昆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被誉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张充和曾在70岁生日时写诗自况。张充和的昔日同乡、同事及同门余英时曾撰文高度评价张充和身上
醒狮国学 2015年8期2015-11-04
- 张充和:我这辈子就是玩
继平一百零二岁的张充和在美国仙逝,引起微信朋友圈里一片怀念。张家四姐妹曾被誉为“最后的闺秀”,无可奈何花落去,如今也都一一凋零了。所谓“张家四姐妹”,即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她们出身乃安徽合肥的官宦世家,曾祖是晚清名臣张树声(淮军二号人物)。祖父张华奎,光绪十五年进士,官至按察使。父亲张冀牅,受西式思想影响,是民国期间开明教育家,在苏州创办乐益女中,倡导新式教育,与蔡元培先生也有交往。张家四姐妹可谓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好像叶圣陶曾说过,谁娶了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5年9期2015-09-25
- 最后的贵族张充和
作《断章》的主角张充和,于2015年6月18日凌晨一点,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寓所离开了这个繁华世间。《断章》选自卞之琳的一首长诗,文字如下:“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苦恋张充和一生,在充和婚前苦追十年未果,写下许多诗作及数百封信,张充和无一回应。有人曾问张充和,为何不明确拒绝他,充和如此作答,“没有人请客,我怎能说不去”。从她曾说卞之琳是纯粹的单相思一事来看,“请客”暗指卞之琳即便疯狂爱恋她,却
看世界 2015年13期2015-09-10
- 胡适的破格招生
况,“合肥才女”张充和报考北京大学,四门功课中,张充和除了数学为零分,其余三科都考得很好,总分超过了录取线,她的情况比罗家伦似乎好点。但是,北京大学刚出台了一项规定,数学为零者一律不准录取。胡适很喜爱张充和的才华,这样的才女错过实在太可惜了。他当即向数学评卷老师提出请求,请他无论如何在张充和的考卷上找几分。可这位老师也很坚持原则,坚决不改。胡适就跑到校务会上大闹一场,最终北京大学将张充和录取才算了结。事实再次证明,胡适的决定很正确,1949年张充和随夫赴美
做人与处世 2015年12期2015-09-10
- 古色今香张充和
近日,102岁的张充和在美国仙逝,引起微信朋友圈里一片怀念。张家四姐妹曾被誉为“最后的闺秀”,无可奈何花落去,如今也都一一凋零了。所谓“张家四姐妹”,即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她们出身乃安徽合肥的官宦世家,曾祖是晚清名臣张树声(淮军二号人物),曾任两广总督。祖父张华奎,光绪十五年进士,官至按察史。父亲张冀牖,受西式思想影响,是民国期间开明教育家,在苏州创办乐益女中,倡导新式教育,与蔡元培先生也有交往。“张家四姐妹”可谓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好像叶
检察风云 2015年15期2015-08-18
- 人物:张充和:一生爱好是天然
汉思,享誉中外。张充和是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位,也是经历相对特殊的一位。1914年她在上海出生,不到1岁时便过继给叔祖母识修当孙女,回到合肥老家长大。识修是李鸿章的侄女,大家闺秀,博学有礼,对张充和更是疼爱有加,不惜重金聘请名师教授传统文化,9岁时张充和便跟着吴昌硕的弟子、考古学家朱谟钦学习古文和书法,直到1930年叔祖母过世才回到苏州与父亲姐妹一起生活。年幼时,张充和在书法诗词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回到苏州才进入乐益女校学习,开始接受新式教育,并从此爱上昆曲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26期2015-06-26
- 张充和:一株完美的梅花,真乃古色今香
四姐妹”中的小妹张充和先生于2015年美国东岸时间6月17日下午一时(北京时间6月18日凌晨一点)在美国纽黑文去世,享年102岁。“或许只有像张充和那样精于昆曲和书法,并彻底经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才能真正了解昆曲的意境。”张充和的生前好友、耶鲁大学教授孙康宜回忆说,“充和永远是一株完美的梅花,真乃古色今香。”张充和曾用过众多笔名张充和先生性格淡泊,对于自己、家族的事迹并无心记录。《天涯晚笛》是张充和先生晚年口述史,由耶鲁大学东亚系教授苏炜记录整理,该书也被
记者观察 2015年7期2015-05-30
- 张充和:故国如今无此音
勇先生书橱里的《张充和诗书画选》,心里就痒痒。虽然我不懂书法字画,但在我眼里那都是一个优秀女子的人生细节。张充和的书法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娟秀”,粗看之下之法度森然,细看又觉温婉润泽,难怪沈尹默说她是“明人学晋人书”。全书分诗、书、画三部分,收录了张充和百余幅作品,内中还有几页我曾喜欢过的昆曲工尺谱。翻看着那些娴静而沉稳的墨迹,我心想人生能有这般步履该是几世修来的造化。郑勇见我爱不释手,便慷慨相赠:“拿去慢慢看吧。”我们稍稍熟悉并懂得欣赏的是那种历经磨难而
书城 2015年7期2015-05-30
- 真正活过
才女”的大家闺秀张充和。两人毫无交集,却都包含了些如今世人少有的才情,人生都可谓色彩斑斓。李出生于一九二二年,二战期间服役于英国皇家空军和特种部队。他于一九四六年退伍,此后投身演艺事业。据IMDb上的记录,他参演过二百八十一部电影—其中包括《恐怖吸血鬼》《环游世界八十天》和《星球大战》这些家喻户晓的影片—几乎成为了演过最多电影的好莱坞演员。二○○九年他获得英国爵士(CBE)称号。二○一○年,八十八岁高龄的老爷子还录制了一张重金属专辑《查理曼大帝:宝剑与十字
书城 2015年8期2015-05-30
- 张充和:民国才女的“不舍”
恩图报 人间真情张充和是著名的民国才女,曾以数学零分、国文满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是叶圣陶口中合肥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中的张家四小姐。她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在那个时代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1948年12月17日一大早,保姆“小侉奶奶”刚煮好一锅粥,一位美国大使馆的领事匆匆跑来,要他们马上走,说北平只剩下一个小军用机场还在开。于是,傅汉思、张充和夫妇迅速收拾行李,带着保姆匆匆上了飞机。机场到处是逃难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2期2015-05-11
- 这辈子就是玩儿
最后一位才女”的张充和先生,2015年6月18日凌晨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她1949年随夫君赴美后,五十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二十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中国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细究起来,她的长寿之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豁达乐观。张充和生性豁达,幽默风趣。年轻时随夫远嫁,自嘲“嫁了个胡人”。晚年被查出患有癌症,但她对生死看得很淡,还安慰朋友说:“一个人要离开这个世界,总要有个什么病,不是这个病,就是那个病。”如此豁达乐观,又勇敢地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5年11期2015-04-09
- 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逢周末,平时照顾张充和的保姆休息,没来。她独自一人在家,刚打了电话,找人替她除冰铲雪。张充和多年前写过一组题为《小园》的诗,其中一句是:“一径坚冰手自除。”这“自除”已成为过去时了。小园还在,就是她现在康州北港的住所,而她已是98岁的世纪老人,她说,“现在每天就是看看书、写写字。”她正忙着给朋友“小苹果”写碑文。“小苹果”患上不治之症,想提前看到自己的墓碑是什么样的。“他让我写,还想让我把名字署在墓碑上,这让我不舒服,墓碑上只能留子孙的名字,怎么能留写字人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4年8期2014-10-14
- 周恩来:其实我也想看球赛
我们一起去吧!”张充和:我的确是蔡文姬张充和是“合肥四姐妹”中傳统文化根底最好的一位,不仅才华卓越且气质出众,章士钊曾经将张充和比作蔡文姬,张充和并不买账,甚至有些不高兴。直到随德国籍丈夫赴美生活多年以后,提起此事,张充和才开玩笑说:“我的确是蔡文姬,我嫁给了胡人。”
百家讲坛 2014年15期2014-02-11
- 文人的风度
收藏,他非常欣赏张充和,但与其不熟识,便托请友人靳以向张充和讨字。时值张充和与傅汉思新婚正准备赴美,忙乱中将此事疏忽。世事沧桑,一晃二三十载,加之山阻水隔,充和早将此事淡忘。20世纪80年代初,卞之琳赴美叩访老友张充和,言及故人往事,不经意中聊及当年黄裳托靳以向其求字一事。素以诚信着称的张充和翻检出靳以当年的旧信,读罢马上践约,于1981年6月23日为黄裳书《归去来辞》,并附言:“附上拙书一幅,想来你已忘记此事,因四九年的信尚在,非了此心愿不可……”黄裳睹
读者 2013年22期2013-12-21
- 晚风中的张充和
/唐吉慧晚风中的张充和文·图/唐吉慧手抄昆曲谱缘由昆曲,锦堂老师和张充和是老朋友,那天电话里他夸她字写得好,还夸我有眼光,认得出张充和字里那一个个甜甜的昆剧女主角:“几世休来的福气,你年纪轻轻,艳福可不浅。”老先生“揶揄”我。“成天看《牡丹亭》《长生殿》,竟着迷了女主人公。只听杜丽娘娇滴滴唱‘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就够动人心魄了。”我跟他打趣。其实他和老太太的字一样好,我都倾心,像晚风中的杨柳,宁静舒畅,还带着些亲昧,看久了,是为文化失落的精神添
检察风云 2013年4期2013-07-07
- 关于《摘星录》考释的若干商榷
流之际抚琴吹笛的张充和”,为了阐释这个重大发现,《证》文列举了许多“事实”,这些“事实”都不能成立。一《证》文说“香港本《摘星录》虽然文字精美雅致,但笔触实际上最为刻露,其中女主人公的生日亦是一个可以探究的重要信息”:作品在叙述女主人公在半推半就中接受“客人”的疯狂爱欲之际,特意点出这位“女主人”的生日是七月十二日。按,张充和生于1914年。据傅汉思《我和沈从文的初次相识》透露,张充和生日应该是5月20日。查1914年农历闰五月二十,正是阳历7月12日。这
名作欣赏 2011年28期2011-08-15
- 关于张充和先生的生日、假名及其他——答商金林先生
要有两个,一个是张充和先生的生日,一个是张充和先生的肤色和假名。这是具体的问题,这里我可以稍作回应。关于张充和的生日,商金林先生甚为看重金安平著,凌云岚、杨早译的《合肥四姊妹》中曾引用的张允和撰写的《王觉悟闹学》中的一句话:“1920年的春天,小四妹才七岁,回到了苏州。”认为这“小四妹”就是张充和,间接说明她生于1913年。其实关于张充和的生日问题,《合肥四姊妹》一书始终是摇摆不定、含糊不清的,作者并未给予一个明确的说法。比如第69页:“充和八个月大的时候
名作欣赏 2011年28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