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

2016-02-04 03:45:23广豪
现代苏州 2016年25期
关键词:内家张充平正

文/广豪

内家拳

文/广豪

苏州人的气场是被自己搞小的。

我不忍心看当代人的一些作品,气息奄奄,行尸走肉,笔下的线条,像是一根被拗来拗去的铅丝。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坐井观天,倒也自命潇洒。我无讥讽之意,相反,我觉得这也是一乐。可是,这样的作品除了让人把苏州小看一眼以外,别无用处。

我们的前人要好得多,400年前的汤显祖就有本事将卿卿我我的“床戏”,拿到太仓王锡爵家的舞台上去演,还让老王看了心潮澎湃,说出吾老年人也心有戚戚的话来。有人说,你别乱讲,汤老师又不是苏州人。是啊,我的意思也是这样啊,不是古代的苏州人就这么了得,换成苏州人那就更不得了了。随便挑个嘉庆年间,苏州有沈三白,选个民国时光,苏州有张充和,这三个人,汤显祖、沈三白、张充和,看上去,没有联系吧,其实你空了翻翻书,他们的前世今生又那么具有巧合。

汤显祖是大师,他笔下的男女之爱,由梦而生,由情而起,害死了多少痴情的种子啊。杜丽娘和柳梦梅是明代文人笔下的一对模范夫妻,文人武相,武人文气。这是最好的一对了。柳梦梅是个书生,但却掘过坟,还大闹过官宴,抗议过金銮殿,男人气十足,真不像舞台上的粉面桃腮。时光流转,这对夫妻跑到清代,是沈三白和芸娘,跑进民国,必是傅汉思与张充和。这三对,游园惊梦,闲情记趣,他们是生活的艺术家,拾画叫画,梦归笙歌,他们是曲中的神雕侠侣,男耕女收,妇唱夫随。

沈三白和芸娘喜欢昆曲,芸娘还男扮女装,跑到苏州的庙会里去看昆腔。张充和是自打小时就跟着传字辈学昆曲,功底纯正。但还有你想不到的,被苏州人看做是“情圣”的沈三白是太极拳高手。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张充和先生也是太极的练家。而关于太极拳,沈氏的《浮生六记》专门有一段心得,十分精辟:“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则皆不能离此圆圈,处处成圆,随虚随实。练习以前,先须存神纳气,静坐数刻,并非道家之守窍也。只须屏绝思虑,务使万缘俱静,以缓慢为原则,以毫不使力为要义。”涉及太极玄奥的有157字,足以得见沈先生是个中行家。

好身手都是由来历的,沈三白的六记笔法,极像太极拳势,如春蚕吐丝绵绵,如长江之水滔滔。张充和笔法的平淡而微茫,又是一番境界了。就像她和弟弟通信说怎么学书法: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所以你读三白先生和充和先生的书,你看不到他们有亢奋或者极端失落的时候。这也好,那也好,随势而为,平衡就好。而张先生的一生也更是像一支清曲,悠悠扬扬。他们生活于小街小巷,但却没有苏州人的小毛病,一个字,一生都很“松”,你放松了,生活和艺术的规律才能起作用。苏州的顾笃璜先生对此曾经有个很好的比喻,高雅艺术是内家拳,大众艺术是外家拳。内家的天机就在于放松,不顶不丢,却又处处圆融。拿这个标准去看世界,你会发现,好东西都是如此,都是内家拳。

人生最难的地方就是放轻松,放轻松才能不露聪明,尤其是小聪明。所以写到此处,差不多了,再写下去,就不轻松了。

猜你喜欢
内家张充平正
张充和欲扔进纸篓的《仕女图》
百姓生活(2020年10期)2020-11-20 04:19:24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松溪内家拳传承路径研究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14
内家拳呼吸方式之探讨
武术研究(2020年3期)2020-04-21 08:37:42
传统内家拳内劲探讨
武术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 12:23:10
学习书法“分布”三阶段
江苏教育(2019年45期)2019-01-14 12:18:05
走进孙过庭书法三段论的世界
艺术家(2019年12期)2019-01-12 02:43:05
张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生活PLUS(2018年5期)2018-05-14 11:55:31
务追险绝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
现代妇女(2016年5期)2016-04-08 01:34:07
谈道家思想对内家拳相融刍议
———以松溪派创始人张松溪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