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贵族张充和

2015-11-20 05:18东方小四
读书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张充沈尹默卞之琳

东方小四

著名诗人卞之琳的著名诗作 《断章》 的主角张充和,于2015年6月18日凌晨一点,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寓所离开了这个繁华世间。《断章》 选自卞之琳的一首长诗,文字如下: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一生,在充和婚前苦追十年未果,写下许多诗作及数百封信,张充和无一回应。有人曾问张充和,为何不明确拒绝他,充和如此作答,“没有人请客,我怎能说不去”。从她曾说卞之琳是纯粹的单相思一事来看,“请客”暗指卞之琳即便疯狂爱恋她,却从来不曾好好表达,更不用说当面表达了。如此,你让她何从“明确拒绝”?她也说过,以为不回一个字,已经是一种拒绝了;在琴棋书画方面已臻化境的充和,其实根本看不上卞的新诗,认为其诗其人都“不够深沉”。但卞之琳的“单相思”贯穿了一生,充和随手写下的文字、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卞之琳都曾如获至宝般收集,后来还曾专门送至香港出版;在垂垂老矣的1980年,双方暌违31年之后,卞之琳赴美还专程探望张充和,递上他某年无意之中得到的沈尹默点评充和几首诗的墨宝。

张充和是民国“合肥四姐妹”最小的一个,生于1913年5月,享年102岁,可谓“仙逝”。由于从出生8个月起,充和即被有着深厚国学功底、自己无子嗣且极重视教育的叔祖母收养,她得到了极佳的“私塾”训练;16岁时在叔祖母去世后回返合肥张家大家庭时,因其父本身就是教育家,她同样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张充和的老师皆为名师,譬如说幼年曾师从朱谟钦学古文和书法,少年时师从沈传芷、张传芳、李荣忻等学昆曲。她的老师不仅才华横溢,在德行方面也颇严谨。以朱谟钦为例,他不仅对于充和的书画天分因势利导,对其满不在乎用完整古墨练字的习惯加以提醒:小孩子练字用碎墨就好,用完整古墨过于浪费。张充和从幼年起即养成晨起练字三个小时的习惯,以至于从36岁随夫移民美国后,充和仍然每天晨起练字不辍;当她年近90时,去耶鲁探望她的人常常看见她在悬腕写字。她自己还不经意地说,“我在学习写字”。如此谦逊的她,书画均达化境,以至于有名家看到她的小楷后说:看了张充和的字,才知我们从小都没有好好写字。

张充和在昆曲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很难估量。由于幼年也有名师教授昆曲,而少年时父亲及三个姐姐尤其是大姐元和痴迷昆曲,张充和也浸淫颇深。上世纪30年代中期,因病从北京大学中文系肄业的张充和来到重庆,被聘为研究人员,专门研究古乐及昆曲曲谱。由于机缘巧合,她同时师从沈尹默研习书法。1940年,张充和曾在重庆登台演唱 《游园惊梦》,惊艳全城。但充和私下里说,并不喜欢在众人面前演戏。因此她经常悄悄一个人跑到废弃的船上演唱昆曲。

上世纪40年代后,张充和一度在北大教授昆曲及书法。由于长期寄居在三姐兆和、三姐夫沈从文家,她于1947年在北京结识美国汉学家傅汉思(Hans H. Frankel),次年也即她35岁时结婚。1949年1月夫妻俩移居美国。此后在耶鲁大学等地教授中国书法二十多载,同时也在家中教学生昆曲。一生挚爱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在琴棋书画每个领域都达到了顶尖水平的张充和,除了在老年短暂回国探亲外,一生旅居异国他乡。因此她曾苦笑着说,年轻时曾很不高兴章士钊将她比作蔡文姬,谁知一言成谶,她真的成了新时代的“蔡文姬”。

合肥张家共有十姐弟,个个都出类拔萃,而三个姐姐的丈夫,都是中国文化界响当当的人物。因此,充和多年以来都被称为类似于“沈从文的小姨子”之名。其实张充和在中国文化界的分量与地位,不需要任何“姐夫”或其他曾经与充和过从甚密的张大千、沈尹默、胡适等名人们背书,也不需要所谓的“民国才女”的头衔来界定,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灿烂旗帜,在风中迎风飞扬。而她的离去,也诠释着那个年代“最后的贵族”走远,甚至预示着中国古典文化贵族精神的具体物化形象的消弭。

(选自《看世界》2015年第13期)

编后

1976年被认作为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一个关键点,不会有人产生异议,中国这艘巨轮在历经滔天大浪后从此驶上正确的航线。李菁先生的 《1976年,中国政治大地震》 给我们展示了一些新的细节,以叶剑英为首,汪东兴等老一辈共产党人挽狂澜于既倒,抓捕 “四人帮”看似悄然无息实是历史的必然,探其成功的原因,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贞不渝、对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追求。而坚持正确的路线,则是我党永葆青春的秘诀之一。实事求是,认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胡耀邦审订”说法的由来》 一文就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要成就一番事业,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需要极大的付出。《孙、袁退位与上台的背后》 中的袁世凯,不可谓不是一代枭雄,可心中的 “皇帝梦”是倒行逆施,后果就是搭上性命还没落着一个好名声。再看著名报人徐铸成笔下的蒋介石:为了达到权力的巅峰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挑起内战。《我所知道的蒋介石》 应该是中肯而真实的评价。这二位的 “持之以恒”用错了地方,终被历史车轮践踏湮没。所以提醒大家,有了对事业追求的恒心和毅力,埋头向前的同时还应看看道路是否正确。

政治毕竟是严肃的话题,所以在特殊的年代,连配音演员的幕后工作都变得不那么轻松,为了热爱的配音艺术也为了应对当时的 “内参片”,上译厂的老一代艺术家们在 “冬凉夏暖”的 “漏音棚”里奋战,条件艰苦,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宝贵的 “声音记忆”,应该向他们致敬!同样为了留住更多读者,在现今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如何把历史变得有趣,才子们一直在努力。近年的流行语 “国民××”,似乎把偶像平民化了、更接地气了,老百姓觉得亲切,不再 “仙”气凌人。本期吴钩先生的 《“国民老公”苏东坡》 一文赶了一回时尚,把苏大学士拿出来对比现今的 “小鲜肉”,读起来会让人莞尔。

坚持什么,怎么坚持,于国家是政策;于个人则是是一种态度。《最后的贵族张充和》 中提到:当张充和年近九十时,还常常悬腕写字。她的离去,诠释着那个年代 “最后的贵族”走远,甚至预示着中国古典文化贵族精神的具体物化形象的消弭。我倒是比作者乐观,因为我想后人始终可以学习、传承,就如同财富的累积,“贵族”同样也应由坚持而产生。而持之以恒,恰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

欧阳文清

猜你喜欢
张充沈尹默卞之琳
护你一生周全
《卞之琳》
卞之琳《断章》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张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沈尹默的独特“拜师”法
此公字很值钱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
用新批评解读卞之琳的《春城》
张充和:一株完美的梅花,真乃古色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