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
- 中西音韵对称形式交融下的现代交响
重要元素之一。卞之琳注重从诗艺角度重新思考新诗中的音韵对称问题,主张借鉴、融合中西方诗学资源中的音韵对称形式。这一方面体现在他“化古化欧”“入出”之间的现代音韵对称观中,另一方面也呈现于其中西融合下繁富的韵式安排,及内外交融下精致的韵律效果中。可以说,卞之琳的新诗音韵对称实践为现代音韵对称诗学开拓出更加丰富、现代的审美效果。[关键词]卞之琳;音韵对称;新诗;中西交融[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新诗对称形式研究”(19CZW039)。[作者简介]高
关东学刊 2023年5期2024-01-24
- 从《石门阵》看小说重复叙事的艺术魅力
:《石门阵》 卞之琳 高考语文试题重复叙事是指叙述过程中语言和事件的反复重复,在经典小说作品中常常出现,为小说增添了不少艺术魅力。“重复”在小说中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它们在文章中能起到反复咏叹,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节奏感的作用,同时能够渲染气氛,引人入胜,强化小说的主题意蕴。重复叙事不是简单的语句重复,通常来说,同一事件在被反复讲述的过程中,很多细节都会发生变化,而细节上的差别也让文本表达出了不同的含义。这一手法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往往被成功地加以运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8期2023-08-25
- 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智性化特征
1930年代是卞之琳诗歌创作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诗人自觉试验着西方后期象征主义诗派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理念,形成了独特的“智性化”诗歌气质。卞之琳于1935-1937年所创作的诗歌在意象选组、戏剧化表达与古典美继承方面呈现出了“智性美”。关键词:卞之琳 智性诗歌 戏剧性途径 理趣作为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的诗人,卞之琳诗歌平静的文字之下暗涌着深刻的思想意蕴与人生哲理,融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与西方现代派诗思于一炉,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智性化”诗风
文学教育 2023年7期2023-08-10
- 护你一生周全
学英文系就读的卞之琳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写了十几首风格迥异的诗,想要自印出版。当时,他已想好给这本集子起名为《三秋草》。不过,到底这些诗写得好不好,卞之琳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他打算前往青岛请教当时在国立山东大学任文学讲师的沈从文。在此之前,卞之琳和沈从文并未见过面。大约一年前,曾给卞之琳上过课的徐志摩发现这个年轻人喜欢写诗,在看了对方的诗作后,徐志摩欣喜不已,立刻带回上海寄给沈从文看。两人非常欣赏,一合计,连招呼都没打,就交给了一些刊物发表。这是卞之琳生命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27期2023-07-10
- 卞之琳诗本事与释评三题
断章》前后因缘卞之琳的《断章》写于1935年。这个时期(1934到1935年末),卞之琳自认为是写诗的第二个阶段,也是他作为诗人真正出现的时期;特别是1935年,《距离的组织》《尺八》《音尘》《断章》《航海》,写书斋生涯与情感,雅致知性,纤细入微,在语体诗里自成一格,惆怅中出现了开朗以致喜悦的苗头,“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也多了起来”[1]。这种转变,由两个主要因素促成:一是认识张充和,“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1];二是卞之琳1935
中州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11-23
- 寂寞卞之琳
81年11月,卞之琳赴荷兰参加汉乐逸博士论文答辩。图为卞之琳在当地餐厅出席庆祝晚宴。摄影/Loe van Rees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科院文学研究所,青年学子们对老专家学者称“先生”,对党政干部称“同志”,唯有卞之琳例外,大家称呼他“老卞”。卞之琳所属的“新月派”长期被定性为“资产阶级文学派别”,但偏偏他又有一段在延安的经历。或许因为这种复杂经历,他就成了不能被归类的“老卞”。1929年暑假,19岁的卞之琳考上北大英文系,只身北上,在火车上坐在他对面的正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23期2022-07-02
- 从古典到现代
关键词:厉鹗 卞之琳 古典主义 现代主义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厉鹗:《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中国古代诗歌是一个丰富的文学宝藏,如果我们把歌词也归在诗歌一类,那么可以看到,现当代诗歌史上,不少作品是在继承古代作品的基础上取得成功的,有的是根据古代作品做一些改编,如琼瑶的《在水一方》(改编自《诗经·蒹葭》);有的是综合了
名作欣赏 2021年12期2021-12-14
- 论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的反抒情倾向
世纪三十年代是卞之琳诗歌创作的高峰期,这一阶段卞之琳的诗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反抒情倾向。这种反抒情倾向并非摒弃诗歌的抒情功能,而是通过理性和艺术法则的规约使情感获得更为冷静克制的处理,其典型的写作策略包括冷色调意象的组织和戏剧化手法的运用。从艺术成就来看,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的反抒情倾向构成了对中国新诗抒情主义传统的反思和补充,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艺术新质,但也存在情感同质化和淡漠化的固有缺陷。关键词: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反抒情中图分类号:I052
荆楚学刊 2021年4期2021-10-18
- 卞之琳不同时期的诗歌研究
张天骄【摘要】卞之琳的早期诗有模仿和学习新月派的痕迹,中期经过不断练习和调整,他逐渐在晚期形成自己的风格。卞之琳最终脱离了新月派,成为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诗人。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新诗的历史上始终有着重要的价值,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创作风格的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关键词】卞之琳;诗歌;时期【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6-0029-02基金项目
今古文创 2021年6期2021-09-10
- 荷兰学界的卞之琳研究语料分析
姚颖内容摘要:卞之琳是重要的中国现代诗人,同时在西方又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以汉乐逸为首的荷兰学界对卞之琳有深入透彻的研究,出自卞之琳的诗歌充满东方魅力,但语言又位于西化诗歌的最前沿,这种混搭效果让读者深感与众不同。关键词:卞之琳 荷兰 语料分析《卞之琳》是由詹姆斯·梁(James C.P.Liang)和汉乐逸(Lloyd Lewis Haft)主编的《现代中国语言与文学》(Moder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系列丛书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6期2021-08-05
- “断章”背后的故事
题为《数行卷 卞之琳》,由张充和1936年冬为卞之琳抄写而成。张充和用毛笔蘸着银粉在蓝色宣纸上一笔一画极为认真地以秀丽小楷为卞之琳抄写了他的五首诗作:《道旁》《圆宝盒》《断章》《音尘》《鱼化石》。这五首诗歌都是卞之琳上世纪30年代的作品,《断章》和《鱼化石》据说是卞之琳特意为张充和创作。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鱼化石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你真像镜子一样的爱我呢,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1年3期2021-06-24
- 关于卞之琳研究的境外语料分析
天骄内容摘要:卞之琳是著名的中国现代诗人,在西方有大量的拥趸和极高的知名度。香港学界、欧洲和澳洲学界、境外的各类报刊都对卞之琳其人其作进行过研究和报道。无论作为诗人还是翻译家,卞之琳都是中国的骄傲,其诗作的对外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代表性实践。关键词:卞之琳 境外 语料著名的中国现代诗人卞之琳祈通中西、誉满全球,尤其在西方有大量拥趸和极高的知名度,其名字赫然出现在大英百科全书2010年卷第1页上。作为20世纪中国最具独创性的翻译家之一,卞之琳因翻译莎士比亚
文学教育 2021年5期2021-06-15
- 《断章》中的爱情抒写与诗人的情感状态
章》是京派作家卞之琳的代表作,改革开放后,《断章》多次作为中国现代诗歌代表作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断章》往往被认为是体现“相对性”的哲理诗而非情诗,但从诗中对爱情的抒写以及当时卞之琳的情感状态看,这是一首抒写作者本人对所爱之人思恋而得不到回应的情感之诗。【关键词】卞之琳,《断章》,爱情抒写,情感状态《断章》是京派作家卞之琳的代表作,该诗不仅成为文学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也被广大读者津津乐道。改革开放后,《断章》多次作为中国现代诗歌代表作被选人初中语文教材。统
语文建设·上 2021年5期2021-05-30
- 《断章》中的爱情抒写与诗人的情感状态
章》是京派作家卞之琳的代表作,改革开放后,《断章》多次作为中国现代诗歌代表作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断章》往往被认为是体现“相对性”的哲理诗而非情诗,但从诗中对爱情的抒写以及当时卞之琳的情感状态看,这是一首抒写作者本人对所爱之人思恋而得不到回应的情感之诗。【关键词】卞之琳,《断章》,爱情抒写,情感状态《断章》是京派作家卞之琳的代表作,该诗不仅成为文学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也被广大读者津津乐道。改革开放后,《断章》多次作为中国现代诗歌代表作被选人初中语文教材。统
语文建设 2021年5期2021-05-25
- 美国学界的卞之琳研究语料分析
海霞内容摘要:卞之琳是中国20世纪著名诗人,其诗歌在西方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打破长期以来东方对西方诗歌创作的模仿。卞之琳诗作的出现,给彼时诗界带来一股清新空气,令美国学界不得不放下成见,重新审视东方诗坛。关键词:卞之琳 美国 语料分析卞之琳(1910.12.8—2000.12.2)出生于江苏海门,是中国20世纪著名诗人、翻译家和莎士比亚研究者。除了写诗和翻译文学作品,他间或也写过一定数量的散文和小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卞之琳致力于对西方文学、诗歌和
文学教育 2021年4期2021-05-08
- 沈从文与卞之琳早年的友情
933年出版的卞之琳诗集《三秋草》,在该书的版权页写有:发行者,沈从文。《三秋草》是诗人卞之琳的处女作。对于该书的出版,作家沈从文厥功至伟。他不仅为该书题写了书名,更是出资帮助卞之琳出版该书。谈及两人的交往,还要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初,他们因徐志摩而相识。沈从文从湘西凤凰到北平闯荡时,只是小学毕业文化,他常自称“乡下人”,但他所写边远区域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内容,恰为徐志摩所赞赏。当两人相识后,徐志摩将沈从文介绍给自己的众多好友(闻一多、罗隆基、潘光旦、叶公超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1年2期2021-04-06
- 作者?译者?读者
摘 要: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在如何处理译者与原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为人们留下了不少宝贵的翻译思想。他认为,译者要忠实于原作者的自由创造,力求与原作者达成心灵上的契合。同时他也肯定译者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认为译者可以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自由。卞之琳相信译文读者再创造能力的发挥,认为读者有能力去创造性地理解、接受翻译作品。因此,他不一味迎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而是主要以原文的语言风格与表现形式将异域文化忠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3期2020-12-25
- 时代场域下现代诗人卞之琳和穆旦的思辨转向
择。三十年代的卞之琳具有中西交融的历史过渡性,对西南联大诗群产生一定影响;穆旦将中国新诗的内里建构推至新高度,成为四十年代亮眼的现代派诗人。关键词:卞之琳 穆旦 历史使命 知性诗学一.个人生命与历史使命新诗大众化发端于“五四”时期,1932年9月左联领导成立中国诗歌会后提出了“诗歌大众化”的口号。“七·七事变”后,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构成了四十年代的时代主旋律,新诗却得以进一步普及,得益于诗歌的鼓动性赋予其在战争年代特别的现实意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2期2020-12-23
- 卞之琳的外国诗歌译介述评
【摘要】 卞之琳一生钟情于诗。他写诗、论诗、译诗,译诗伴随了他整个的文学翻译生涯。其所译诗歌包括玄学派、古典派、墓园派、浪漫派、现代派等流派的诗歌,译诗忠实准确、自然传神。除了翻译外,卞之琳还撰文评论其中一些重要的诗人及诗作,他的不少译诗也附有或长或短的介绍与随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欣赏外国诗歌。其高质量的翻译以及新颖独到的评介为外国诗歌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关键词】 卞之琳;诗歌译介;浪漫派诗歌;现代派诗歌;其他流派的诗歌【中图分类
今古文创 2020年14期2020-09-10
- 从镜意象看卞之琳对中西诗歌的借鉴与融合
的代表性诗人,卞之琳醉心于西方象征派,同时又从中国古典诗学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精巧玲珑、意蕴深远又富有理智和哲理的独特诗风。本文基于中西方文化语境中的镜意象,探析卞之琳诗歌中的镜意象及其对中西诗歌的借鉴与融合,更加深入了解其诗歌中的意蕴与思想内涵。关键词:卞之琳;镜子;意象;现代派;中西融合一、中西方文化语境中的“镜”无论是中国古典诗歌还是西方象征派诗歌,意象都作为一种诗歌独有的语言符号而广泛存在。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象征派诗歌这两种诗学资源无疑都是生产意
西部论丛 2020年8期2020-08-31
- “让时间作水吧,睡榻作舟”
——小记卞之琳的“尴尬”
0年代初,他和卞之琳都在北平读书,听说卞之琳初进北大读书时,很多人把“卞”字误读为“卡”,朋友们遂戏称他为“卡”之琳。卞之琳给《华北日报》副刊投稿,有一次索性署名“老卡”,取“不上不下”之意,也表示“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料,发表出来,反倒排成“老卞”,他大为扫兴。[1]——这也许只是一个故事,它却有一定的暗示性:卞之琳,就是不上不下“卡”在那里;甚至,他欲“不上不下”亦不能得。“命运”是什么,身在其中的人很难悟透,“身不由己”是大家少不了的感叹。卞之琳几次
传记文学 2020年8期2020-08-20
- 卞之琳《断章》赏析
摘 要:卞之琳作为我国诗歌史上较少一直致力于新诗格律创作与理论探索的优秀诗人,他在诗歌有限的字句里追求无限的情怀,把哲理用意象表达,用情感表现理智,他借鉴西方诗歌理论,但同时又完美融合了中国传统诗美。《断章》作为卞之琳最为读者所熟知的作品,短小精炼但却意蕴无穷,解读《断章》也被看作是了解卞之琳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键词:卞之琳;断章;古典诗美作者简介:胡可(1994-),女,汉族,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图分类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0期2020-07-26
- “地图在动”:诗人自我改造的不和谐旅程
自我改造,并以卞之琳为例进行细致的阐述。关键词:抗战 旅行 自我改造 卞之琳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2—0121—02在《慰劳信集》书评中,穆旦写道:“七七抗战后的中国大不同前,‘灰色的路现在成了新中国的血管,无数战士的热血,斗争的武器,觉醒的意识,正在那上面运输,并且输进了每个敏感的中国人心里。七七抗战使整个中国跳出了一个沉滞的泥沼,一洼‘死水。”[1]战争,唤醒了沉睡的中国,同时在战争常态下,
现代交际 2019年22期2019-12-25
- 文艺直男为何找不到女朋友
直男千千万,但卞之琳和夏济安可以组成一个组合——西南联大外文系苦恋兄弟。你以为文艺直男们个个口若莲花?卞之琳和夏济安告诉你,即使文章锦绣,满腹经纶,若谈恋爱毫无技术,仍旧是一枚蠢直男。卞之琳的苦恋对象,是我们颇为熟悉的张充和。卞之琳的基础还是不错的,他的朋友沈从文是张充和的姐夫,他的机会其实还是有的。在与张充和相识之后,卞之琳的写诗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开始写情诗了,写诗的对象当然是张充和。可是,张充和的二姐张允和告诉卞之琳,她非常了解自己的妹妹,这样是
百家讲坛 2019年15期2019-11-27
- 单恋者的悲歌
摘 要:卞之琳的《鱼化石》是一颗被遗忘的明珠。外在的现代性和骨子里的古典性使卞之琳的这首诗歌难掩其光辉。本文将从一个单恋者的角度对《鱼化石》进行分析,并从中汲取人生的经验与哲理。关键词:卞之琳;《鱼化石》;悲歌;古典;现代作者简介:郭一,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01浮躁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们喜欢用局部特征去记忆某件事或者是判断某个人,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6期2019-11-01
- 从色彩学角度浅析卞之琳诗歌中“夕阳”这一意象
配原理出发,以卞之琳诗歌中“夕阳”这一意象与其他事物所构成的画面为例,考察卞诗在意象情感表达上化欧化古的特点。关键词:卞之琳;色彩學;夕阳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作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现代文学中影响最广、波及面最大的流派,其凭借对色彩、音韵、意象等的综合灵活运用,尤其是意象色彩搭配方面,使得诗歌更赋有表现力与张力。我国五四时期,充满激情的中国诗界开始广泛学习并吸收世界各种诗歌流派创作手法,时至五四结束以后,法国象征派凭借其意境与技巧的新奇高超,以及李金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2019-10-23
- 卞之琳的延安之行
□ 陶建明卞之琳卞之琳(1910~2000),海门人,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了很大贡献,被公认为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2000 年1 月,卞之琳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终生成就奖”。到延安去1929年秋,卞之琳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诗圣”徐志摩是他的老师。卞之琳写了一些诗被徐志摩拿到他主编的《新月》上发表,卞之琳受到极大鼓舞,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诗集《汉园集》《三秋草》相继问世,奠定了卞之琳在
大江南北 2019年10期2019-10-14
- 卞之琳和年轻作者
孙琴安前来拜访卞之琳,两人谈论起新诗的形式问题。卞之琳依据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对新诗的格律和技巧做了详细介绍。对于格律方面的观点,孙琴安并不认同,他插嘴道:“卞老师,恕我直言,我认为格律新诗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了。格律新诗过于注重形式,给诗歌的内容带来极大束缚。况且现代人的语言环境与古人大不相同,如果一味强调格律,诗歌创作必然会陷入误区。从目前诗歌创作情况来看,自由诗更符合现代人的创作习惯。”说话期间,孙琴安忽然想起一位学者的话,“卞之琳是对格律新诗的创作和理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19年28期2019-09-10
- 张枣在“化欧化古”上对卞之琳的继承和创新研究
嘎【摘 要】 卞之琳在中国诗歌的脱胎期尝试将以法国象征派为代表的西方诗学之理与重视意象和意境的古典诗歌之韵融汇一体,走出新诗发展的窠臼。同样在“化欧化古”方面,第三代诗人张枣尽管很少被一并提及,但他在对卞之琳有意或无意的学习上,在对西方诗学如象征、意象、对话结构等手法的借鉴上,在对古典诗歌与母语的坚持和迷恋上,在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上,已经显示出新一代诗人的破与立。【关键词】 卞之琳;张枣;化欧;化古【中图分类号】 I206.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9-10
- 卞之琳和年轻作者
孙琴安前来拜访卞之琳,两人谈论起新诗的形式问题。卞之琳依据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对新诗的格律和技巧做了详细介绍。对于格律方面的观点,孙琴安并不认同,他插嘴道:“卞老师,恕我直言,我认为格律新诗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了。格律新诗过于注重形式,给诗歌的内容带来极大束缚。况且现代人的语言环境与古人大不相同,如果一味强调格律,诗歌创作必然会陷入误区。从目前诗歌创作情况来看,自由诗更符合現代人的创作习惯。”说话期间,孙琴安忽然想起一位学者的话,“卞之琳是对格律新诗的创作和理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28期2019-09-06
- 文学形态与权力创造
《雕虫纪历》是卞之琳研究不可回避的一部诗歌自选集,其中凝聚着诗人的自我判断和认识。联系《雕虫纪历》在1979至1984年间先后出现三个版本的历史背景,其版本的变换呈现出版本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同时表现出“权力的生产”(即福柯的权力观)倾向。其在《雕虫纪历·自序》的自我矛盾,既出于当时诗人的自我意识,也是出于当时客观背景下所造成的影响。《雕虫纪历》的三次改版不仅是以具体实践影响卞之琳研究,也以其受到的权力影响给当下的学术研究以更多角度。关键词:福柯;卞之琳;权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6期2019-02-03
- 卞之琳延安时期诗歌风格的转变分析
——以《慰劳信集》为中心
936年8月,卞之琳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随后一段时间里,卞之琳进入创作上的空白期。同年10月,卞之琳母亲病逝,卞之琳回家奔丧后,身心俱疲,加之自己和张充和相聚苏州后,仍对与张充和的感情走向捉摸不定,又伴随战争形势的不但变化,卞之琳于是在1937年8月应老师朱光潜的邀请前往四川大学任教,选择了短暂的“感情逃离”。这一阶段卞之琳自感文弱,在文学创作上毫无进展。随着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次年8月,卞之琳前往延安访问,这对其文学创作上的转变产生了重要
大众文艺 2019年12期2019-01-27
- 卞之琳的苦恋
◎ 李舒卞之琳是诗人,我们熟悉他,是通过那首著名的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里“你”就是张充和。沈从文和张兆和结婚后,卞之琳通过沈从文认识了张充和,并对张充和一见钟情。然而,他没有沈从文的勇气,只得把一腔爱恋化作诗篇,默默地记录着。他下定决心要采取一些行动,于是便常请几位好友吃饭,顺带也邀请张充和出席。这种方法实在太含蓄,这样遮遮掩掩的示爱根本不对张充和的胃口,她烦他的“婆婆妈妈”,对他毫无感觉。
爱你 2018年34期2018-11-14
- 如诗如画
30年代,诗人卞之琳的诗歌,以其将中国传统古典诗学特点和西方现代诗歌技法的结合而蜚声诗坛。卞之琳的诗歌对中国古代传统诗词在多方面有所继承,尤其在传统诗歌意象的运用方面,显示了丰富的古典意蕴。本文通过举例分析卞之琳诗歌的古典内涵。关键词:卞之琳;诗歌;意象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105-02提到中国现代诗坛,不得不提到一位著名的诗人卞之琳。卞之琳生于江苏海门,祖籍江苏南京,作为诗人、文学评论家、翻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1期2018-07-25
- 卞之琳的苦恋
李舒卞之琳是诗人,我们熟悉他,是通过那首著名的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里“你”就是张充和。沈从文和张兆和结婚后,卞之琳通过沈从文认识了张充和,并对张充和一见钟情。然而,他没有沈从文的勇气,只得把一腔爱恋化作诗篇,默默地记录着。他下定决心要采取一些行动,于是便常请几位好友吃饭,顺带也邀请张充和出席。这种方法实在太含蓄,这样遮遮掩掩的示爱根本不对张充和的胃口,她烦他的“婆婆妈妈”,对他毫无感觉。即使
爱你·健康读本 2018年12期2018-05-14
-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冰摘要:本文以卞之琳诗歌中“月”的意象为例,意在考察中国新诗中对于传统诗歌的继承及新变。关键词:卞之琳;月亮;新诗中国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意指丰富、寓意深广,它可以是无边乡愁的寄托(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孤高绝尘的象征(张若虚“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或者悲凉心境的投射(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但“五四”以来,从鲁迅《狂人日记》开篇一句“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开始,中国文学中的这轮月亮就从此被赋予了一丝狰狞、诡
北方文学 2018年36期2018-02-01
- 浅谈卞之琳小说翻译与创作
陈露摘 要: 卞之琳,在文坛影响深远,但其小说创作长期以来却被人们忽视。事实上,他的小说翻译与创作密不可分。本文探讨卞之琳小说翻译与创作的内在关联,分析卞之琳小说创作的特点:具有西方“现代主义”风格;语言朴素却有韵味,具有 “诗化”特征;战时短篇小说具有“口语化”特征。關键词: 卞之琳 小说翻译 小说创作 特点引言卞之琳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致力于研究和探索格律新诗。同时他又是一位优秀的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他的诗学思想、翻译理论及译诗实践使
文教资料 2017年28期2018-01-25
- 沈从文:帮人无须更多理由
岁的北大毕业生卞之琳谋得个新职位,称赞卞之琳译书极认真,外国文基础很好,如果让他一直做教师,对自己无益,对学生也无益,不如让他做翻译更好。而换了份满意的工作,且每月薪酬不菲的卞之琳并不清楚谁在背后帮了忙。为此,有人问沈从文为何做了好事还不张扬。沈从文说:“就这么点事情,为何要别人知道?”其实,沈从文对卞之琳的帮助远非这些。最初,沈从文从卞之琳的老师徐志摩手里读到其诗作后,认为卞之琳的诗歌已经达到结集出版的水平,并给其诗集《群鸦集》写了“附记”,字里行间对卞
做人与处世 2017年9期2017-07-27
- 浅谈卞之琳的诗歌艺术
化交流和融合。卞之琳作为新月派诗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一直广为传颂。本文将通过诗人卞之琳的基本简介,卞之琳诗歌中的西方化思维意向、诗歌中的戏剧化展示对于“人”生命的追寻等三个方面,对卞之琳诗歌艺术进行分析。【关键词】卞之琳;诗歌艺术卞之琳是“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的现代诗人,卞之琳在新诗的口语化方面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推动了新诗口语化的发展,她的作品一直都广泛流传,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相比于同时代的诗人,卞诗不沉重,也不肤浅感伤,更不追求语言
青春岁月 2016年24期2017-04-15
- 世间清欢 尽在你眉间
鼎鼎大名的诗人卞之琳。她有些激动,特意装饰了一番。许多年后,她依然记得那天,他一身中山装,戴着镀金边的眼镜,温文尔雅,脸色却苍白憔悴,神情凝重,如他的诗一般沉郁。卞之琳看到她时眼里忽然一亮,闪过几许惊讶,但很快黯淡下去,若有所思地低头沉吟,久久不语。她怕打搅他,起身告辞,只听他用浓厚的苏北口音轻轻说:“辛苦你了,路这么远!”青林是她的笔名,她原名叫青述麟。当时她还不知道,年近不惑的卞之琳正饱受失恋煎熬。暗恋16年的爱人结婚了,新郎不是他。16年前,在沈从文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6期2016-10-19
- 世间清欢尽在你眉间
鼎鼎大名的诗人卞之琳。她有些激动,特意装饰了一番。许多年后,她依然记得那天,他一身中山装,戴着镀金边的眼镜,温文尔雅,脸色却苍白憔悴,神情凝重,如他的诗一般沉郁。卞之琳看到她时眼里忽然一亮,闪过几许惊讶,但很快黯淡下去,若有所思地低头沉吟,久久不语。她怕打搅他,起身告辞,只听他用浓厚的苏北口音轻轻说:“辛苦你了,路这么远!”青林是她的笔名,她原名叫青述麟。当时她还不知道,年近不惑的卞之琳正饱受失恋煎熬。暗恋16年的爱人结婚了,新郎不是他。16年前,在沈从文
传奇故事(上旬) 2016年6期2016-06-13
- 卞之琳为何埋怨沈从文?
回到北京的诗人卞之琳,带着一种应和中国巨变的“十分兴奋”,给远在上海的巴金写去一信:“我已经回到这里,十分兴奋。你知道要是没有这番大变,我是决不肯再回到这个一向喜欢而早成深恶痛绝的地方。年近四十,我决定彻底重新做人……”在说到自己的稿费等情况后,卞之琳突然来了一句:“从文糊涂,暂在医院修养,害得三姐真苦。私交上讲他实在太对不起我,可是我总不愿对不起人家,我到了,出于不得已,还是去看他。……”(从文即沈从文,三姐即沈从文夫人张兆和。信见 《收获》2013年2
读书文摘 2016年3期2016-05-30
-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
”这是著名诗人卞之琳脍炙人口的作品《断章》,诗中的“你”便是民国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之一、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张充和。初 见初秋的一天,刚刚成为北大新生的张充和坐在沈从文达子营住所的槐树下,兴奋地讲述自己一天的见闻。这时,闲来无事的卞之琳来拜访了。张允和介绍二人认识。张充和大大方方地与卞之琳握手,卞之琳从来没有与青春玉女的纤巧小手轻握的经验,羞了一个大红脸。卞之琳猝不及防地一头堕入了一见钟情的情爱模式之中……传 情1935年底,张充和忽然患上了肺结核,便
现代妇女 2016年5期2016-04-08
- 卞之琳埋怨沈从文
回到北京的诗人卞之琳,带着一种应和中国巨变的“十分兴奋”,给远在上海的巴金写去一信:“我已经回到这里,十分兴奋。你知道要是没有这番大变,我是决不肯再回到这个一向喜欢而早成深恶痛绝的地方。年近四十,我决定彻底重新做人……”在说到自己的稿费等情况后,卞之琳突然来了一句:“从文糊涂,暂在医院修养,害得三姐真苦。私交上讲他实在太对不起我,可是我总不愿对不起人家,我到了,出于不得已,还是去看他。……”这段时日,因社会巨变被声讨的沈从文,陷入了可怕的精神惶恐。3月28
幸福·悦读 2016年7期2016-02-11
- 不同语境下卞之琳诗歌的阅读接受
7)不同语境下卞之琳诗歌的阅读接受张文民(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根据时代语境的变化,卞之琳诗歌阅读接受史分为3个阶段:20世纪30—40年代,卞之琳诗歌引起朱自清、李健吾等人的解读讨论,诗名初显,但也不时受到左翼阵营批评;50—70年代,卞之琳受到政治批判,其诗歌不见容于主流文艺规范,渐渐被淡忘;80年代以来在诗歌现代性话语背景下,卞之琳诗歌的独特品格、价值被重新发现、论说。卞之琳诗歌阅读接受史折射出由诗歌、诗人、读者、诗学话语、时代语
殷都学刊 2016年2期2016-02-02
- 卞之琳自译诗歌诗体特征分析
大学外国语学院卞之琳自译诗歌诗体特征分析沈利华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卞之琳集诗人、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于一身,是中国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诗歌创作方面,他是中国现代诗歌史“智性”诗的代表人物。在诗歌翻译方面,他提出的“信、似、译”翻译标准是我国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本文主要选取其20首自译诗歌,从节奏、韵律和结构三方面探析诗歌的诗体特征,通过比较发现原诗和英译诗存在一些异同。在节奏上,译者使用了英诗中的“音步”,而不是原诗“顿”的处理方法;在韵律上,由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3期2015-10-27
- 国内卞之琳翻译思想研究述评
225300)卞之琳的翻译思想,尤其是他的“信、似、译”翻译三原则是对“信、达、雅”“形似、神似”“直译、意译”的继承和发展。方平认为,卞之琳的翻译思想汲取了“信、达、雅”“形似、神似”“直译、意译”的合理成分,足以使卞之琳“能够和傅雷这样一位声誉卓著、受人尊敬的翻译名家旗鼓相当”[1]。江枫强调,卞之琳翻译思想“对于中国翻译理论的贡献,毫不亚于‘信、达、雅’之说提出之初的历史功绩”[2]。卞之琳翻译思想对中国翻译理论建设的贡献以及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其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4-14
- 翻译家卞之琳研究
065)翻译家卞之琳研究王 晋(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和诗人。卞之琳在诗歌的研究、创作和翻译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国新诗的口语化、格律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所提出的“诗人译诗,以诗译诗;格律译诗,以顿代步”的翻译主张对我们今天的诗歌翻译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他用诗歌体裁翻译的莎剧,也成为了格律体莎剧译文的代表作。卞之琳;以诗译诗;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卞之琳(1910~2000)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诗人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