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后闺秀”的爱情和诗

2016-03-24 09:44宋宇晟海龙
人民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张充章士钊沈先生

宋宇晟 海龙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诗被公认是卞之琳写给张充和的。今天读来,仍然让人感到痴情和“悲催”。

民国时期,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位,就是著名的“合肥四姐妹”:大姐张元和,情系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与语言学家周有光结为伉俪;三姐张兆和因为作家沈从文的追求而名声在外;四妹张充和,擅书法、昆曲,成为汉学家傅汉思的夫人。

“合肥四姐妹”的故事牵动着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想象。如今,四个传奇家庭只剩下108岁的周有光和刚跨入百岁的张充和。在张充和的故事中,不仅能看到民国最后一位才女的生活点滴,更记录了百年间她对传统审美价值的坚守。

众星捧月的“张家四小姐”

张充和1913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是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民国时期,她的昆曲、诗词、书法造诣皆秀逸超凡,成就件件文坛轶事。

由于身处灿若星辰的一众名家贤士之间,张充和的至交师友中有胡适之、沈尹默、章士钊、闻一多、沈从文、卞之琳、张大千等等。抗战年月,这位正当韶年、俏皮聪慧的“张家四小姐”,在一群“国粹”长者中间穿梭来去,恰如烽火战场间绽放的春兰秋菊,受到众星捧月般的疼爱和娇宠。

1933年,沈从文与三姐兆和在北京结婚,张充和去参加婚礼,随后就一直居京。家里人劝她考大学,她于是就到北大旁听。当时北大入学考试要考国文、史地、数学和英文,张充和的数学得了零分,但国文考了满分,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学生活》写得文采飞扬,受到阅卷老师的激赏。试务委员会爱才心切,不得已“破格录取”了她。

那年代北大中文系名师济济,充和受益良多。三年级时充和患肺结核,不得不休学,无缘得到北大的学位。康复后,《中央日报》的储安平留英,正缺人手,张充和就到副刊《贡献》当编辑,写散文、小品和诗词,初露才华。

深夜为沈从文写诔文

沈从文长子沈龙朱曾回忆:“我从小跟四姨接触是最多的,她在北京待过,主要就住我们家。”因为与沈从文一家接触较多,张充和对沈从文有着许多深刻的记忆。湘西凤凰沈从文的墓上就有张充和提的四语诔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在这段诔文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沈先生走的时候,北京的一个侄子给我打电话,让我写一副挽联,说第二天开追悼会就要用。”张充和说,“那天夜里,我怎么都睡不着,满脑子都是跟沈先生有关的事情。睡到半夜,干脆爬起来,研墨,写字,顺手就写下了这四句话。不折不从,说的是沈先生的坚守。”写好用传真机传真过去,大家都说好。“更神怪的事情还在后面呢!他们说,我把沈先生的名字也嵌在里面了。我倒大大吃了一惊!仔细一看——唉呀呀,可不是吗?四句话的尾缀,正是‘从文让人!”

无中生有的爱情故事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诗被公认是卞之琳写给张充和的。今天读来,仍然让人感到痴情和“悲催”。张充和与傅汉思的姻缘,是一场起首轰轰烈烈结局却平淡如菊的婚姻。张充和家世煊赫,又有着贵胄背景、才女身份和世人瞩目的爱情,“拣尽寒枝不肯栖”而嫁给了洋夫婿。诗艺娴熟,感情质朴,内涵也算蕴藉隽永,有无限怅惘在;怀旧,但更珍惜此时此刻。那些年每次见面,老年张充和跟傅汉思都如比翼鸟和连理枝依偎在一起。卞之琳或比傅汉思有才,但洋夫婿懂她爱她,算得上老一代的暖男。张充和知足常乐,嫁得晚但结局美满,配享102岁高寿。

在重庆时,才貌双全的张充和尚待字闺中,石榴裙下尾随着一批追求者,用情最专最深的当数诗人卞之琳。当年卞之琳的名作《断章》传闻是为张充和而写,诗中的“你”就是卞之琳苦恋了几十年的“张充和”。虽然不及徐志摩与林徽因、张爱玲与胡兰成等几段著名的罗曼史,“卞张之恋”也算传扬久远了。可张充和却直言:“这可以说是一个无中生有的爱情故事,说苦恋都有点勉强。我完全没有跟他恋过,所以也谈不上苦和不苦。”

张充和回忆道,自己在进北大之前,就在校园见过卞之琳,后来又在沈从文家里碰见过,“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见钟情,至少是有点一厢情愿吧。那时候,在沈从文家进出的有很多朋友,章靳以和巴金那时正在编《文学季刊》,我们一堆年轻人玩在一起。他并不跟大家一起玩的,人很不开朗,甚至是很孤僻的。可是,就拼命给我写信,至少有过几百封信吧。”在张充和眼里,卞之琳很收敛,又很敏感,不能惹,一惹就认真得不得了,因此从来没有跟他单独出去过。

最终还是做了“蔡文姬”

抗战爆发,张充和随同沈从文一家流寓西南。那时来往的很多朋友都是西南联大的,跟闻一多很熟。张充和回忆说:“闻一多性子刚烈,朱自清则脾气很好,都说他是不肯吃美国面粉而饿死,我听着不太像,这不像他的秉性所为。”

哈佛华裔教授李欧梵曾将sentimental(感伤、滥情)翻译为“酸的馒头”,张充和谈起朱自清和冰心的早期写作,也用上了这个时髦的词汇:“那时候白话文运动刚开始不久,我看他和冰心早期的写作,都有点‘酸的馒头。”

一年后她在重庆教育部下属的礼乐馆工作,整理礼乐。期间登台演唱的一曲昆曲《游园惊梦》,曾轰动大后方的杏坛文苑,章士钊、沈尹默等人纷纷赋诗唱和,成为抗战年间一件文化盛事。章士钊曾将张充和比作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这让张充和十分不悦,认为是“拟于不伦”:“我是因为抗战从苏州流落到重庆,怎么能跟因为被匈奴打败流落到西域嫁了胡人的蔡文姬相比。”

但最终,张充和还是被章士钊一语言中,1948年11月,张充和与德裔汉学家傅汉思喜结秦晋,次年1月双双赴美定居。傅汉思在耶鲁大学教中国诗词,张充和在该校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和昆曲,并从此致力于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百岁的张充和依然秀丽、洁净、清贵。常穿着一袭典雅的旗袍,清风秀骨,仪态万方。她和夫君傅汉思是一对柴米夫妻,也是神仙眷侣,他们举案齐眉,琴瑟相合,牵手走过半个多世纪。结婚二十周年纪念日,她曾题诗给他:“莫求他世神仙侣,珍重今世未了情”,她百年的人生,爱情,艺术都如此和谐和圆满。

猜你喜欢
张充章士钊沈先生
拆错房子
会飞的沈先生假
会飞的沈先生
张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章士钊妙藏态度
章士钊与陈独秀
章士钊妙说杨昌济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
章士钊《柳文指要》出版内情
张充和:一株完美的梅花,真乃古色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