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豆
- 油莎豆的利用价值与其产业发展现状
161005)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L.)又名油莎草、地下核桃、铁荸荠等,是集粮、饲、油、药等为一体的特色作物。油莎豆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莎草科莎草属植物,土壤适应性强,具有耐涝、耐旱、耐盐碱等特性。油莎豆含有丰富的油脂,含油量仅次于大豆和花生,是新兴的重要油料作物之一[1]。同时油莎豆的种植、收获、储存管理方式等均与种植花生相类似。油莎豆榨油后产生的油饼和豆粕可被当做饲料,地上的茎叶可做青贮,地下块茎亦可开发成休闲食品等,具有较高
饲料工业 2023年21期2023-12-12
- 油脂含量对挤压型油莎豆面条品质特性的影响
130033)油莎豆是草本油料作物,原产于非洲东北部,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粮、油、饲、肥应用型经济作物[1-2]。油莎豆营养丰富,含油脂20%~35%、糖类15%~25%、蛋白质10%~15%、淀粉20%~25%、维生素0.8%~1.4%[3-4]。目前,国外油莎豆食品种类繁多,如咖啡、油莎豆糖、油莎豆甜品及饮品等[5]。挤压工艺是一种集混合、搅拌、加热、杀菌、膨化及成型等为一体的食品加工技术,在挤压过程中会使物料的淀粉、蛋白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面条品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20期2023-10-24
- 油莎豆种质资源低温胁迫生理响应与耐寒性评价
作物开发利用。油莎豆被证明是能够部分替代进口大豆、最为现实可行的粮油饲兼用型作物[1]。油莎豆属莎草科一年生植物,耐旱、耐贫瘠、防风固沙能力强,比较适宜沙质土壤和沙化边际土地生长,不与粮争地[2-4]。在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区适时发展油莎豆产业,将是补充优质食用油供给、保护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补齐农业发展短板的有效途径。低温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之一,低温冷害会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破坏细胞结构并影响正常生理代谢[5]。玉米、水稻、花生及果菜等耐低温胁迫研究较多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年9期2023-10-15
-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油莎豆品质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136105)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又名油莎草、地下板栗、地下核桃、虎坚果等,属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集油、粮、牧、饲多种用途于一体的新型植物[1]。油莎豆是目前所有作物中唯一在地下器官——根茎中积累油脂的作物[2],粗脂肪含量在25%左右。油莎豆块茎和茎叶均可利用,营养物质丰富,综合价值高,含淀粉、脂肪、糖、蛋白质、膳食纤维,同时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钾、磷、钠、钙、镁等矿物质[3-5]以及大量的具有天然保健作用的
特产研究 2023年3期2023-06-15
- 油莎豆豆粕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工艺优化
130062)油莎豆属于被子植物门中的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目莎草科莎草属[1],又称为油莎草、铁荸荠、地杏仁、地下核桃、人参果、油豆等,在国外又被称作虎坚果、老虎豆等。油莎豆中各种营养成分丰富,除油脂、膳食纤维、糖、蛋白质、淀粉和维C、维E外,还富含人体所需的磷、铁、钾等矿物质[2]。此外,油莎豆中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甾醇、生物碱、丹宁、类黄酮等[3]。21 世纪以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油莎豆中主要营养成分——油的提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4],但是对于榨
农产品加工 2023年6期2023-04-20
- 6种油莎豆组成成分分析研究
843300)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Linn.),又名虎坚果,地下核桃等,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目莎草科莎草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1],在经济化种植时,作为1年生作物进行种植[2]。油莎豆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可以利用我国一些贫瘠、沙化和盐碱地进行种植,可以防风固沙,改善土壤[3]。油莎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粗脂肪[4-5]、粗蛋白质[6]、淀粉[7]、可溶性糖、维生素E[8]和矿物质。油莎豆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Adel等[9]研究不同
食品工业 2023年3期2023-03-29
- 油莎豆基因组大小、倍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全的重大隐患。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L.)单产高、营养价值丰富、绿色健康、耐涝节水[1-2],是助力植物油自主供给、发展健康饮食的理想作物[3]。目前,油莎豆已被科技部和农业农村部作为重要的新兴油源作物进行推广,2021年,农业农村部将其正式列入“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油莎豆属于莎草科(Cyperaceae Juss.)、莎草属(CyperusL.),该属全世界约有600 种,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我国有60 多种[4]
河南农业科学 2023年1期2023-03-22
- 刈割高度对油莎豆氮代谢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832003)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又名油莎草和虎坚果等[1],是莎草科(Cyperaceae)莎草属(Cyperus)多年生草本植物。油莎豆具有地上饲草生长快、再生分蘖能力强、耐贫瘠和易倒伏等植物学性状,是一种防风固沙以及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2]。且其地下块茎中含有丰富的油脂、矿物质、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尤其含油量较高,还被称作“油料作物之王”。因此,油莎豆是一种油、粮、饲、牧、药于一体的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经济型作物[3]。近
草业学报 2023年2期2023-02-28
- 盐碱地油莎豆除草剂品种筛选及安全性评价
250100)油莎豆(Cyperusesculentus)属于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作物,生产上为一年生作物,其块茎富含油脂、蛋白质、淀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粮经饲兼用型经济作物[1-3]。此外,油莎豆生产性状优异,抗逆性强,播种期长,适应性强,其须根发达,可疏松土壤、有效防止水土流失[3-6],因此在盐碱地利用及改良方面具有一定发展潜力。油莎豆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等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20世纪6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2期2023-02-25
- 风沙流吹袭对油莎豆和大豆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减产[12]。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是原产于北非地区的莎草科(Cyperaceae)莎草属(Cyperus)草本植物,不仅具有耐涝、耐旱、耐盐碱等特点,同时也是当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油料作物[13]。与大豆相比,油莎豆的优点在于适应性强,能够在各类土壤环境下种植,且产油量能够达到大豆的4倍,可能是未来战略性替代大豆的新型油源植物[14]。目前,油莎豆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主要在收获环节,首先是收获期短,其次是表面泥土去除不充分晾晒时极易霉烂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5期2023-01-11
- 油莎豆油超声辅助法提取工艺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110034)油莎豆中油脂含量丰富,可达30%(干豆)以上,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约为86.2%。油莎豆适宜种植于内蒙、新疆、辽宁、河北等地。以油莎豆为原料提取油莎豆油,科学分析油莎豆油营养价值,开发出可替代大豆油的产品,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意义。传统油脂提取工艺主要是压榨法和浸出法,其中压榨法残油率高,蛋白利用率低,不适用外壳坚硬且淀粉含量高的油莎豆;溶剂浸出法出油率高,但产物有溶剂残留,工艺流程繁琐,需精炼处理。而超声波辅助提取可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缩短
食品工程 2022年1期2022-12-13
- 不同种植模式和刈割时间对油莎豆块茎养分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足人们的需求。油莎豆(CyperusesculentusL.)别名虎坚果,是莎草科莎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具有耐旱、耐盐碱等特点[1-2],同时,也是一种优质、高产和综合利用的农牧经济作物[3]。油莎豆块茎不仅富含淀粉(25%~45%)和可溶性糖(15%~20%),而且还积累24%~35%的油脂(甘油三酯,TAG),富含17种人体所需氨基酸以及丰富的胡萝卜素等[4-5]。它因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粗脂肪,成为豆制品的最佳替代品。自从1952年油
草地学报 2022年11期2022-12-01
- 油莎豆非油制品加工研究进展
430062)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L.)为莎草科莎草属,又称虎坚果、油莎草、铁荸荠等,原产于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初引入我国部分省区,在黑龙江、北京、河北、湖南、山东、四川等地都有种植[1,2]。油莎豆是一种优质、高产的油、粮、饲、药多用途经济作物,亩产高达1 000 kg(鲜重),其茎叶可用作肥料和绿色饲料,也是造纸、包装填充以及编织的好材料[3];其根系具有清香气味,可用于萃取精油[4]。对于油莎豆,特别是其块
粮油食品科技 2022年6期2022-11-25
- 湿热处理对油莎豆淀粉理化性质、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130118)油莎豆又名油莎草(CyperusesculentusL.)原产于非洲地中海沿岸国家,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油莎豆的含油量高达20%~35%,国内加工业大多数以提取油莎豆油脂为主[2,3],对油莎豆提油之后副产物研究较少。油莎豆提油后所剩豆粕含有丰富的淀粉、糖类、蛋白质等,且豆粕中淀粉质量分数为24.63%~36.49%,为豆粕中主要成分[4],因此对油莎豆豆粕中淀粉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湿热处理(heat-moisture trea
中国粮油学报 2022年10期2022-11-24
- 油莎豆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130000)油莎豆(CyperusesculeutusL.)属莎草科莎草属一年生C4植物,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是一种集粮、油、饲于一体且综合利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的新兴经济作物[1-2]。油莎豆地下块茎富含淀粉(25%~40%)、油脂(20%~30%)、糖类(15%~20%)、蛋白质(5%~10%)、膳食纤维(8%~10%)等营养物质[3-4],被誉为“油料作物之王”。此外,作为一种沙生植物,它具有根系发达、分蘖力强、耐瘠薄、病虫害少等特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2年6期2022-11-23
- 不同油莎豆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鉴定评价
地的有效途径。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为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于非洲及地中海沿岸[6]。油莎豆具有适应性好、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可用于压榨食用油、酿酒及饲料添加剂等,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新型油料作物[7]。油莎豆根系发达、生物质量高,具有防风固沙、环境生态修复等作用[8]。目前,油莎豆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吉林、河南等省区均有种植[9,10]。但国内外针对油莎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植密度[11]、栽培技术[12]、营养成分
山东农业科学 2022年9期2022-10-21
- 油莎豆对自然盐碱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
03)0 引言油莎豆又名油莎草,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东北部,于2006年后在中国新疆、内蒙古、广西、湖南、湖北、河北、北京等地发展迅速。油莎豆具有播期长、病虫害少、抗逆性强、耐盐碱、贫瘠等优良植物学性状[1],同时还具有含油量高、品质好、产量高等经济性状[2],是良好的大豆替代作物。油莎豆生长期在120天左右,收获地下块茎,一般产量为7500~9000 kg/hm2,是花生的2倍、油菜的3~4倍,油脂含量平均达25%、淀粉35%、糖分15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26期2022-10-10
- 刈割对油莎豆碳氮积累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积累[11]。油莎豆(CyperusesculentusL.)于20世纪60年代引入我国,又名油莎草,属莎草科(Cyperaceae)莎草属(Cyperus)多年生草本植物。油莎豆具有耐刈性和再生性,不仅具有耐贫瘠等优良的植物学性状[12-13],同时地上茎叶可作为绿肥和优质饲草等[14],地下块茎还可作为优良的有机肥。另外,块茎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丰富的矿物质营养成分,以及甾类化合物、有机酸、萜类等功能性有效成分[15]。总而言之,油莎豆具有颇高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2年5期2022-09-21
- 油莎豆SRAP-PCR体系优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273165)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是莎草科莎草属的禾本科作物,原产于非洲及地中海沿岸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1,2],现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及长江流域等中、低纬度地区,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具有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抗逆性强等优点[3],耐旱、耐涝、耐贫瘠、耐盐碱[4]。油莎豆块茎含油量达27%左右[5],且含有相当丰富的膳食纤维、矿物质(如钾、磷、钙、镁、锌、铜)、维生素C和E以及人体必需脂肪酸(如肉豆蔻酸、油酸和亚油酸)等[6]
山东农业科学 2022年8期2022-09-19
- 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莎豆淀粉工艺优化及其理化特性
450001)油莎豆L),又称地果、油豆、人参豆,还拥有虎坚果、地下核桃等称号,属多年生单子叶植物。油莎豆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其油、蛋白质、淀粉含量分别占比20%~35%、10%~15%、20%~25%,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综合营养成份位于大多数谷物之上。油莎豆淀粉中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比值大概有1:3,使其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包括透明度、溶解度以及膨胀度等。此外,油莎豆凝胶淀粉耐酸性强,热糊和冷糊稳定性优良,且具有明显优于玉米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油莎豆
食品工业科技 2022年18期2022-09-13
-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的油莎豆远红外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
471023)油莎豆原产于尼罗河沿岸,是一种1年生的块茎类植物,又名油莎草、铁荸荠、油莎果等[1-2]。油莎豆有着极大的经济价值,如出油率(35%)、其淀粉(23.21%)、蛋白质(8.00%)、脂肪(26.50%)、糖(23.35%)[3],其淀粉较玉米或土豆有着更好的老化性与冻融稳定性,因此油莎豆有较高的工业价值,开发潜力巨大。油莎豆采摘后易发生霉变腐败,在运输、贮藏、榨油等方面都与其含水率息息相关,所以油莎豆干燥脱水这一工序就显得十分重要。农作物干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年16期2022-09-07
- 油莎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130033)油莎豆(CyperusesculeutusL. var.sativusBoeckeler)属莎草科莎草属一年生作物。作为非洲尼罗河流域早期驯化物种和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其栽培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 000年的古埃及[1-2]。目前,油莎豆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2-3]。油莎豆地上部呈丛生状,叶片狭长,其茎部由叶片包裹形成三棱形的“假茎”,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地上茎。地下茎包括水平茎、根状茎及块茎。地下块茎由根
草地学报 2022年8期2022-08-31
- 发酵方式和酒曲对油莎草块茎发酵酒品质的影响
vus块茎又名油莎豆,国外称为虎坚果、老虎豆等,原产于地中海地区。油莎豆营养丰富,富含油脂、淀粉、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其中油脂含量高,是目前报道中产油量最高的植物油料之一。油莎豆榨油后的产物被称为油莎豆粕,其淀粉含量为24.63%~36.77%,与玉米、小麦、土豆等淀粉含量相似,因此油莎豆粕二次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李意等[1]对油莎豆白酒发酵工艺及其品质指标进行了研究,周兴鹏等[2]研究了油莎豆制备白酒的工艺及催陈方法,虽然都证实了油莎豆粕在酿造白酒方面具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4期2022-08-29
- 3种粒型油莎豆种质特性分析
产能的新途径。油莎豆(CyperusesculentusL. var.satovus),通用名‘虎坚果’(tigernut),又名‘虎坚果莎草’(tigernut sedge)、‘铁荸莽’、‘地下核桃’等,是目前已知植物中唯一在地下块茎中大量积累油份的作物[1]。其产量高、易种易管、抗旱耐涝、边际土壤适应性强,营养价值丰富[1],既可食用也可用作生物燃料,是较为理想的作物类型[2]。油莎豆在植物学上属于单子叶纲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广泛分布于热
西北植物学报 2022年5期2022-07-16
- 油莎豆幼苗应对盐碱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机制
832003)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L.)起源于北非尼罗河流域,是一种块茎含油的草本能源植物,具有耐贫瘠、抗干旱、耐盐碱、产量高、易栽种、病虫害少等优良特点[1,2]。油莎豆集油、粮、饲功能于一体,极具开发利用价值。油莎豆块茎含油量25%左右,淀粉35%左右[3]。每公顷块茎干重产量可达8520 kg,产油量超过2550 kg,约为大豆的4 倍、油菜的2 倍、花生的1.5 倍[4]。油莎豆油既可做食用油也可制成生物柴油,作为绿色替代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年3期2022-07-08
- 油莎豆收获装备设计与试验
22)0 引言油莎豆是一种生长在沙地的莎草科一年生块茎类植物,块茎呈圆形或椭圆形豆状,富含油脂和淀粉,单位面积的出油量是大豆的3~4 倍[1]。吉林省拥有适合油莎豆生长的沙土地资源66.7 万hm2以上,并且地势平坦,昼夜温差大,拥有发展油莎豆产业的最佳条件,极具发展潜力。然而,油莎豆收获期较短,量大、水分高,极易发生霉烂。油莎豆分蘖能力强,根系直径可达30 cm。收获时需将10 cm 厚的土壤全部铲起来,进行根、土、豆、草的分离,筛土量巨大,收获困难。现
农业工程 2022年4期2022-07-07
- 油莎豆种植与收获机械技术装备研究现状
油莎豆原产于沙漠非洲干旱地区,是一种优质、高产、耐盐碱、耐贫瘠、耐旱适应性强的粮、油、饲兼用作物,种植油莎豆不仅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独特的耐盐碱特性使其成为盐碱地改良的新型作物,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油莎豆种植,曾掀起油莎豆种植高潮,但由于种植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迅速进入了低谷期。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人们对油莎豆价值的重新认识双重因素作用下,油莎豆产业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种植面积持续增加,2019年全国油莎豆种植面积约2
今日农业 2022年11期2022-07-02
- 反向旋抛式油莎豆起挖装置设计与试验
09)0 引言油莎豆是原产于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一种草本植物[1-2],是集油、粮、牧、饲、绿化观赏于一体的新型经济作物[3-4]。降低油莎豆收获过程中能量消耗是解决油莎豆机械化收获的关键问题,由于油莎豆种植土壤的差异性、环抱体在收获过程中的运动以及碎裂等因素,阻碍了其机械化的进步[5-6],亟需对收获机理进行探究。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作物-土壤-机具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RAHMAN等[7]利用土槽试验研究了4种机具耕作时土壤运动和扰动情况,L
农业机械学报 2022年5期2022-06-21
- 南疆盆地亏缺灌溉和覆膜对油莎豆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广泛[10]。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属莎草科莎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埃及以及尼罗河沿岸地区。1960 年我国从保加利亚引进[11],并在北京、内蒙古、河南、新疆等地栽培。油莎豆具有强大的分蘖能力,茎分化成叶,地上茎叶高度达到1.0~1.5 m[12],富含纤维素、粗蛋白等物质,可供食草动物食用;其地下块茎富含油脂、淀粉、糖、蛋白质等物质,含油率约20%~32%,在榨油后还可以生产淀粉、制糖、酿酒[13-15]。因此,油莎豆是
干旱区研究 2022年3期2022-06-08
- 油莎豆种植与收获机械技术装备研究现状
250100)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又称油沙草,是原产于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一种草本植物,它具有适应性强、喜光、抗旱、耐高温、耐盐碱等性状[1-3]。其块茎生长于地下,外形与花生相似呈椭圆形,略小于花生;油脂含量高,富含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阻止细胞的退化、衰老,同时具有降低血压、血脂、胆固醇的功效。据测定,油莎豆油莎豆富含淀粉(25%~40%)、油脂(20%~30%)和糖(15%~20%)[4],还有蛋白质、膳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5-20
- 种植密度和方式对油莎豆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径[4-6]。油莎豆是集粮、油、饲、牧为一体的新兴作物,抗旱、耐贫瘠,适于沙化土壤和边际土地种植,不与粮争地。目前,油莎豆品种缺乏且单一,栽培技术尚未成熟规范[7-9]。张向前等[10]比较了2种种植密度下油莎豆的光合性能,认为以12.5万株·hm-2为佳。孙佳尧等[11]研究表明,施氮量为120 kg·hm-2时油莎豆产量等指标达到峰值。前人研究主要侧重于油莎豆简单的栽培技术和水肥管理,对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互作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年3期2022-04-26
- 油莎豆播种期密度耦合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010031)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又名油莎草,为莎草科(Cyperaceae)莎草属(Cyperus)草本植物[1],源于非洲地中海地区,目前西班牙、意大利等众多国家均有种植[2-4]。油莎豆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具有适应性广、耐贫瘠等优异特性,是一种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综合利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的新兴生态经济型作物。播种期和密度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播种期条件下,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差异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1期2022-04-09
- 盐碱胁迫对油莎豆幼苗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的中性盐胁迫。油莎豆(CyperusesculentusL.)亦称油莎草,原产于非洲地区,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高、耐盐碱、耐贫瘠、抗旱的特点,是干旱区盐碱地种植优选作物及盐碱地改良的先锋作物。目前,关于油莎豆的研究主要在种植密度[14]、理化性质[15]、有效成分[16]等方面,而对盐碱胁迫方面的研究较少。油莎豆地下结果特性决定其适宜砂土种植,而砂质地大多属盐碱地。新疆砂化、盐渍化土地面积大,油莎豆在新疆干旱气候区种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17]。本文通过探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3期2022-03-19
- 不同含水率对油莎豆物理特性及力学特性的影响*
02)0 引言油莎豆是一种利用价值极高的油、粮、饲多用新型作物,富含淀粉、糖、油脂、蛋白质、膳食纤维等,是最具潜力的油料替代作物之一,能替代大豆作为油料作物弥补食用油缺口,保障食用油安全,提高食用油自给率[1-3]。开展油莎豆全程机械化生产装备及加工工艺研究,对其本身进行基础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4-7]。在油莎豆生产过程中,收获时进行挖掘、升运、豆草分离、清洗干燥等过程中存在挤压摩擦从而使油莎豆的破损率上升。研究表明,含水率对块茎类作物果实的物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2年1期2022-02-25
- 油莎豆排种器的试验研究
22)0 引言油莎豆原产于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是一种优质高产,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经济作物。油莎豆干豆产量可达500~600 kg/667 m2,含油量高达20%~30%,单位面积产油量在120 kg/667 m2以上,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4倍、油菜的2倍、花生的1.5倍[1]。油莎豆油富含多种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综合营养价值可媲美橄榄油[2]。油莎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油莎豆种植面积约为1.
江西农业学报 2022年10期2022-02-08
- 沙地盐胁迫对油莎豆幼苗生理生长影响的模拟研究
重要措施之一。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是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农业生产上作为一年生作物栽培),是一种集粮、油、牧、饲、药、绿化观赏于一体的高产经济作物,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瘠薄等特性[5-6],近年来在新疆南北部绿洲和风沙区均已试种成功[7-8]。但是关于油莎豆能否在沙化且有不同程度盐渍化的土地上成功种植还了解较少,且缺乏对油莎豆在沙化盐渍土地规模化种植的有效的理论指导。因此,研究沙化土地油莎豆对盐胁迫的响应及适应机制,
干旱区研究 2022年6期2022-02-03
- 秋水仙素诱变对油莎豆出苗率及品质的影响
130033)油莎豆是集油、粮、牧、饲于一体的新兴经济作物,富含脂肪、淀粉、糖、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脂肪含量约为30%,非洲有些油莎豆品种脂肪含量在40%以上[1]。大力发展油莎豆产业,可增加油脂、淀粉和饲料供应,缓解能源短缺,对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粮食和动物蛋白质供给安全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油莎豆开花一般不结实[2],即使结实成熟度也不好[3],主要以块茎繁殖。目前,油莎豆育种主要通过系选和诱变的方法,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创造新基因,缩
河南农业科学 2022年11期2022-02-02
- 外源激素对干旱胁迫下油莎豆生长、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济与社会效益。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L.)属莎草科1 年生植物,其地下块茎富含油脂、淀粉、糖、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地上茎叶可作为优质饲草,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油、粮多用新型作物,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10-12]。油莎豆分蘖再生能力强,主要种植在我国华北、西北及东北等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土壤沙化地区。干旱是限制油莎豆产量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苗期是油莎豆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更容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导
河南农业科学 2022年11期2022-02-02
- 盐碱胁迫对油莎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逆性强的特点,油莎豆同时也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经济型作物,其地下部分可以榨油、地上部分可以用来作饲料。油莎豆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具有天然的防风固沙的作用,因此,油莎豆不仅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对环境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5]。新疆气候环境条件与油莎豆起源地相似,当前在新疆南北疆各地都有种植[6],南疆第三师五十四团2020年种植面积超过0.13万hm2,未来计划达到0.33万hm2。目前,油莎豆环境生态适应性,特别是耐盐性方面的相关研究极少,限制了
新疆农垦科技 2021年6期2022-01-14
- 播种期密度耦合对油莎豆光合特性的影响
028300)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又名油莎草,为莎草科(Cyperaceae)莎草属(Cyperus)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地中海地区,20 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至世界各地,目前在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和中国等众多国家种植[1-2]。油莎豆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具有适应性广、耐贫瘠等优异特性,块茎产量一般为7 500 kg/hm2,油脂含量为25%~35%[3],是一种集粮、油、牧、饲用于一体,综合利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的新兴经
北方农业学报 2021年5期2022-01-12
- 极端干旱区种植行距对油莎豆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旱的牧草资源。油莎豆(Cyperusesculentus)是原产于非洲的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生育期短,生物量大,含油量高,抗逆性强,且适应范围广,是一种优质、高产、高附加值的新型生态经济作物[1]。目前,油莎豆在新疆已有小面积引进种植[2],但因其规模化种植技术体系还不完善,尚未能大面积推广。因此,研究油莎豆在风沙前沿区域的生长适应性和关键栽培种植技术对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生态效益,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栽培行距是影响多
草地学报 2021年11期2021-12-09
- 油莎豆播种机的研发思考
求也越来越高,油莎豆——“油料作物之王”作为新型特种油料经济作物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其播种设备还未被大量使用,至今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因此油莎豆播种设备技术问题不断得到关注,研制出能够实现大面积油莎豆播种作业的设备对实现油莎豆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 油莎豆播种机市场现状目前油莎豆市场需求很大,但由于没有专门针对油莎豆而研制的播种机,现在油莎豆播种机一般都是改进的机械式花生播种机,该种机械式的油莎豆播种机的排种器的排耕精度比较低,很难实现精量
河北农机 2021年1期2021-12-06
- 我国油莎豆制品开发现状
00)0 引言油莎豆的适应性极强,在黑龙江、北京、河北、湖南、山东、四川等地都有种植[1-2]。油莎豆营养物质成分与奶类似[3],具有奶香味和甜椰子混合的独特风味。美国人称之为人体震颤饮料。据《新华本草纲要》 中记载,油莎豆块茎具有一定抗炎症作用,并有健脾健胃功效。目前,国外已将油莎豆加工成种类繁多的食品,如咖啡和可可的代用品、油莎豆糖果、油莎豆糕点酒类和饮料等[4]。而我国对油莎豆的开发利用研究主要是在栽培技术、营养成分分析与提取工艺等方面,对油莎豆食品
农产品加工 2021年14期2021-12-05
-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莎豆ACE抑制肽的工艺
130118)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因细长的根系顶端长有形状似豆的块茎而得名,属禾本科一年生植物,原产于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油莎豆拥有极强的适应生存能力,于1960年被我国引进并大面积种植,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北京、河北、湖南、山东、四川等地[1−2]。油莎豆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及淀粉,占比达55%,此外还含有约10%的蛋白质。油莎豆蛋白中含17 种氨基酸,营养极为丰富且消化率极高,其中70.59%的蛋白可被胃蛋白酶直接消化吸收,是一种
食品工业科技 2021年14期2021-07-17
- 间作对油莎豆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00)0 引言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L.)又名油莎草、虎坚果,是莎草科一年生优良草本油料作物。油莎豆大概是已知的唯一一种能在块茎中积累大量油脂的植物,它不仅可以榨油,将其磨成粉还可用于无筋面条的生产[1,2]。油莎豆具有低投入、高产量、高出油率、高营养的特点,因此有“油料植物之王”的美称[3]。油莎豆中含有优良蛋白质,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由其制成的油是一种天然高油酸食用油,在牛肉汉堡中使用油莎豆油来替代牛油,可以降低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
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 2021年1期2021-07-13
- 油莎豆发芽前后营养成分及多糖生物活性的变化
830046)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L.Var.sativus)又名油莎果、铁荸荠、人参果、人参豆,是莎草科(Cyperaceae)莎草属(Cyperus)多年生草本植物[1],目前在我国新疆、内蒙、河南、河北、东北已经大面积种植。油莎豆中的脂肪占20%~30%,淀粉占25%~30%(其中支链淀粉占66%,直链淀粉占24%),糖15%~20%(其中蔗糖占90%,葡萄糖和果糖占10%),蛋白质占3%~10%,富含17 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
食品工业科技 2021年12期2021-06-19
- 油莎豆白酒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品质指标检测
300457)油莎豆中油脂含量丰富,是目前报道中产油量最高的植物油料之一,可以代替植物油使用[1-3];又因为油莎豆油脂的润滑性能比较好,所以还可以用来生产生物柴油以及高级的润滑油[4-5]。油莎豆不仅含有丰富的油脂还富含淀粉、糖以及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等,所以也是一种优质、高产且综合利用前景广阔的经济食用作物[6-8]。油莎豆饼是由油莎豆榨油后的残渣压缩而制成的,其淀粉含量高达24.63%~36.77%[9],与小麦、玉米、土豆等相似[10]。榨油后残留的
中国酿造 2021年5期2021-06-04
- 油莎豆热风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的研究
471023)油莎豆是一种一年生的块茎类植物,原产于非洲,其种植简单,适应性较强。随着油莎豆的经济、市场价值逐步被人们认识以及国家对油莎豆产业化的重视,油莎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至2018年种植面积就已增加到20万亩[1]。与此同时,油莎豆产量明显增长也带来诸多问题,其中由于油莎豆高淀粉、高糖、高水分,收获时雨热同期,极易发生霉烂。目前我国大部分油莎豆产地仍然采用田间自然晾晒的方式干燥,该方法耗时耗力,十分依赖场地与天气情况。因此,应当大力发展机械化烘干等现
中国粮油学报 2021年3期2021-04-07
- 油莎豆品质分析及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450000)油莎豆又名油莎草,是莎草科1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营养价值高,享有“地下核桃”“地下板栗”“人参果”等美誉。它原产于非洲,1960年中国从保加利亚引入,在湖南、江西、广东等多个省市种植[1]。油莎豆是一种集粮、油、牧、饲、药于一体的多用途经济作物,还是防风固沙、绿化沙漠的理想植物。其茎叶是优质牧草和绿色饲料;其块茎是粮、药、食材,既可直接当作粮食来充饥食用,也可用来提制优质食用油、多种健康食品以及天然生物药品,提油后的饼粕还可用于提取淀粉、糖和酿
食品工业 2020年10期2020-11-02
- 不同产地油莎豆性状及组成分析研究
450001)油莎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又称铁荸荠、地下板栗、地下核桃[1-2],原产于非洲地中海地区[3],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开始引种[4],目前在吉林、辽宁、河南、河北、新疆、内蒙、湖南、湖北、山东、云南、四川、江苏等地均有规模种植。油莎豆含油量与大豆相当,且营养成分较为全面[5],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油料资源[6-7]。油莎豆耐旱、耐涝、耐盐碱,病虫害少,在我国沙壤地、盐碱地、荒地、山坡、丘陵都能生长,并且产量高,具有非常好的开发前景[8-10]
中国油脂 2020年8期2020-08-12
- 一种油莎豆保健饮料的制作工艺
354300)油莎豆又名油莎草(Cyperus esculentus),为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原产于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热带及温带地区。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于1952年从前苏联引入油莎豆进行栽培,1960年又从保加利亚重新引进,现在我国北京、甘肃、广西、江西、四川、山东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泛种植[1]。油莎豆的地下块茎的营养价值高,含油率、蛋白质、糖、维生素、淀粉含量分别为25%~30%,10%~15%,15%~25%,0.8%~1.4%
农产品加工 2020年12期2020-07-20
- 种植密度对夏播油莎豆光合特征及光响应影响的研究初报
010020)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 为莎草科(Cyperaceae)莎草属(Cyperus)多年生草本植物[1]。其本身是一种原产于非洲以块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植物,最早种植油莎豆的国家是埃及[2-3]。由于油莎豆原产地为非洲干旱沙漠区,因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极强的适应性,其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具有适应性广、水分利用效率高、耐瘠薄等优异特性[2-4]。油莎豆全株亦可作为绿肥,特别是块茎可作为优良的有机肥,同时,其块茎油
北方农业学报 2019年5期2019-12-04
- 油莎豆引种试验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源 王颖摘要:油莎豆是一种适应性好、抗逆性强、耐病虫害、经济价值高的集牧、饲、粮、油于一体的高效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本文从油莎豆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引种试种、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收获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并在简要分析油莎豆高产栽培和示范推广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关键词:油莎豆;引种;优质;高效栽培Research Progress of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and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3期2019-08-03
- 农业怎样把“天”与“地”联系在一起?
一起。等我遇到油莎豆那一刻,更明白是什么把“天”与“地”联系在一起了。在展会上记者第一次看到油莎豆,以为是加工过的黄豆。品尝之后才发现,比黄豆略大的油莎豆跟黄豆没啥关系。它有着离奇的身世和让人唏嘘的发展历程。油莎豆(又称虎坚果),是莎草科莎草属植物,也称油莎草。原产地在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如今在埃及白尼罗河流域还有广泛分布。油莎豆古代即是一种深受欢迎的野生食用植物,甚至在人死后还作为一种供品陪葬,表明人对油莎豆的生死不离。在两千多年前埃及十二王朝的古墓中
中国农资 2019年18期2019-02-01
- 一种多用途的新兴油料作物
——油莎豆
2.北京鑫科创油莎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2299; 3.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油脂所,北京 100083)油莎豆又名油莎草、铁荸荠、地杏仁、地下板栗、地下核桃、人参果和人参豆,有些地方叫油豆。油莎豆在国外叫虎坚果、老虎豆等。油莎豆原产于非洲北部、地中海和尼罗河沿岸地区,属亚热带、温带及寒温带地区种植植物。油莎豆现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在许多国家如埃及、摩洛哥、尼日利亚、刚果、西班牙、意大利、保加利
中国油脂 2019年1期2019-01-23
- 几个油莎豆品种块茎中蛋白质含量的比较分析
354300)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又名为油莎草,是莎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其块茎埋于地下,而且形状、味道及油质与核桃相似,因此,国外又有地下扁挑和地下核桃的说法。油莎豆原产于非洲,我国的油莎豆于1952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前苏联引种,1960年又从保加利亚引入,并在北京植物园试种成功[1]。现在北京、甘肃、江西、四川、山东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已经开始引种种植[2]。油莎豆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草本油料作物,它除了含有丰富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9-26
- 油莎豆盐土栽培生理初探①
已成当务之急。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L.)又名油莎草、油莎果,属莎草科(Cyperaceae)莎草属(Cyperus)多年生草本植物,经济生产作为一年生作物种植。原产亚热带的埃及和热带的东印度,以块茎繁殖为主,性喜温暖,适应性强,易栽培管理。我国先后于1952年[7]和1960年[8]分别从前苏联和保加利亚引进栽培,现已分布20多个省、市、自治区种植。油莎豆含油率20%~32%,淀粉25%~30%,糖分12%~20%,树脂7%,纤维素
土壤 2017年6期2018-01-17
- 超声辅助提取油莎豆可溶性糖
·超声辅助提取油莎豆可溶性糖张莉弘,吴 琼,邹险峰,于淑艳,陈丽娜,吴淑清(长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通过超声波处理,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对油莎豆可溶性糖提取的影响,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对油莎豆可溶性糖提取工艺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优化.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油莎豆可溶性糖提取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浸提温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700 W,超声时间10 mi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12-29
- 油莎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410128)油莎豆属莎草科莎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被称为油莎草、人参果、人参豆、铁荸荠、地下核桃、地下板栗等[1]。它原产于非洲,有着非常悠久的栽培历史。科学家曾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埃及古墓中发现了油莎豆的块茎。公元初期,它被阿拉伯人带入欧洲,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传遍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多个国家和地区[2,3]。油莎豆在我国已有60余年的历史。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国曾于1952年从前苏联将油莎豆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引进栽培[4~10],又于1960 年从保加
作物研究 2013年3期201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