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刍论
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文章紧密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并从分析教材、确立目标、具体教学等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探究。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国智慧;文化自信;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4-0093-04“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成才之路 2023年34期2024-01-01
-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的中国精神培育
语教学中培育中国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培育青年学子爱国志向,要坚定青年学子文化自信,要通过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完善规章制度等路径使中国精神培育切实落地。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精神;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8 — 0058 — 07 2020年6月
理论观察 2023年8期2023-11-30
- 撤侨题材电影的中国精神阐释与价值彰显
之外,电影对中国精神的展示与表达更具有票房号召力。撤侨题材电影以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向观众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撤侨的惊险与艰难,在还原撤侨事件中传递着中国精神,在塑造人物形象中表达着中国精神,在传播主流价值中凝练着中国精神。其中,以人民性、实践性和民族性为特质的中国精神对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及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关键词:中国精神;撤侨题材电影;价值意蕴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荆楚学刊 2023年4期2023-09-19
- 如何实现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精神的认同
同时也孕育了中国精神。何为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支撑,也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传承者,更要深入贯彻中国精神,大力弘扬发展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精神;认同中图分类号:D432.62;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7-0116-03一、中国精神的涵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7期2023-08-19
- 新时代传承与弘扬北大荒精神的必要性
大荒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应有内容,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蓬勃力量,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助力强大能量。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发展的需要为北大荒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因素,坚定不移地传承与弘扬北大荒精神。关键词:北大荒精神;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时代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 1 ]。北大荒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应有内容,超越时空、历久弥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1期2023-07-29
-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视域下中国精神价值的三重逻辑
在此背景下,中国精神的价值更加凸显:从历史逻辑看,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始终需要中国精神的强大力量;从理论逻辑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中国精神的价值引领;从实践逻辑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中国精神的强力支撑。[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精神;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5-0001-0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实现中
大学教育 2023年5期2023-07-28
- 自我发展精神:语文高考评价的价值引领及改革动向
;国之大者;中国精神2014年9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高考时代的到来。2019 年11 月,教育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强调“核心价值”在“四层”考查内容中的引领作用。自实施新高考以来,语文高考创新试题呈现方式聚焦核心价值引领,体现出激发和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精神的独特的学科优势与新的时代精神。一、关注“国之大者”:将“小我”融入“大我”的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国
语文建设 2023年6期2023-07-25
- 自我发展精神:语文高考评价的价值引领及改革动向
;国之大者;中国精神2014年9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高考时代的到来。2019 年11 月,教育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强调“核心价值”在“四层”考查内容中的引领作用。自实施新高考以来,语文高考创新试题呈现方式聚焦核心价值引领,体现出激发和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精神的独特的学科优势与新的时代精神。一、关注“国之大者”:将“小我”融入“大我”的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国
语文建设·上 2023年6期2023-07-25
- “中国精神”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90—2022)
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精神脉络,中国精神也成为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中30多年来有关中国精神研究的文献,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相关文献发文量、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时区图谱、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四个角度,分析中国精神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势。据期刊以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发文量分布趋势图显示,中国精神的研究热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目前的研究正处于不断创新的阶段。据关键词聚类图谱显示,中国精神研究的重点是挖掘中国精神的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6-28
- 中国精神与中国话语体系的守正创新
谭绍江摘要:中国精神与中国话语体系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联。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可以从“两个核心”和“四大方面”两个主要维度予以把握,其演变历程包括古代的“孕育与积蓄”期、近代的“激荡与磨砺”期和现代的“重塑与新生”期。在中国精神的发展历程中蕴含着与中国话语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生成逻辑。中国精神涵养化育了中国话语体系的历史生成,造就其注重人文、凸显教化和推崇礼仪等特征;中国话语体系承载中国精神的绵延发展,固守民族的精神家园,推动中国精神创新前进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3年2期2023-05-3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新时代的制高点上,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国精神;时代精华[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党政干部学刊 2023年4期2023-05-15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说课设计
以新版教材“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一节为例,开展教学说课设计,积极推动新版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说课设计;中国精神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8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门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7期2023-04-27
- “中国精神”与海外华人的复合型认同
意识。何为“中国精神”“中国”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它在历史上往往被以华夏为中心、以夷狄为边缘的想象加以建构,因此,作为一个政治文化范畴,它经常与“夷狄”相对立,互相为彼此划定边界。而“天下”则包含了华夏与夷狄,体现了“大一统”的观念。基于史料分析,杨念群认为“大一统”不同于“中国”和“天下”的范畴,更具有政治实践功能。[6]他以清朝的“大一统”作为实例,强调了清朝建立自己的政治合法性时,突破了夷夏对立,不仅传承了先秦古义、保持了与汉人政权的连续性,也继承了
文化纵横 2022年6期2022-12-16
- 渗透中国精神的初中地理教学探索
科教学中进行中国精神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精神具有认知性、归属性、承启性。我国的地理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国精神元素。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国精神,可以从描绘精神地图、实现地理解读、增强精神感悟、着眼时代传承四个方面入手,使学生能够将中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键词]初中地理;中国精神;教学[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9-007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7期2022-11-14
- 以“中国精神”引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关文博“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革命、改革、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强大而稳定的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中国风范和时代特质。中国精神的提出,为当代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当代高校体育教育,既不能仅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单一的实践教学,也不能单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为教育唯一目的,而是要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将体育教育与学生的身体体能、心理素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服务国家战略当中提升和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特有价值。本文坚持问题导
当代体育 2022年24期2022-07-06
- 新时代“中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路径研究
题。新时代“中国精神”中蕴含着大量的精神能量和重要价值,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新时代“中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是大势所趋,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对此,本文通过深入阐述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价值内涵及其特征,分析新时代“中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迫切需求,研究新时代“中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索新时代“中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时代价值。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精神”;高职院校思政
科学与财富 2022年6期2022-07-04
- 网络文学的“中华性”及其建构与传播
海外传播;“中国精神”引言网络技术的极速迭代升级引发了9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如洪水猛兽般突进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带来空前影响的同时构筑着人类全新的生活空间。“信息高速公路不只代表了国会图书馆中每本藏书的捷径,而且正创造着一个崭新的、全球性的社会结构”[1],如尼葛洛庞帝所言,互聯网把世界变成了一个万物互联、全方互通的地球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网络文学并没有一味求“同”求“
网络文学评论 2022年3期2022-06-30
- “中国精神”主题班会的设计:源于生活体验,用于生活探究
领域形成的“中国精神”可细分为30多种,例如“五四精神”“红船精神”“工匠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它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丰厚的土壤。翻看百年历史不难发现,“工匠精神”对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也承载了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2016年以来,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0年,习近平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2022-05-30
- 伟大抗疫精神的哲学价值意蕴探赜
;哲学境界;中国精神;价值意蕴[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02-0017-07一、问题的提出2021年9月29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梳理并发布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这些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培育和弘扬了“生命至上、举
党政干部学刊 2022年3期2022-05-27
- 例谈古诗文里的“中国精神”
值得讴歌的是中国精神。从名士、豪杰、文人、雅士写下的旷世杰作中,我们能感受到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历千难而百折不挠、经万险而矢志不渝、生生不息的中国精神。那么,古诗文中都有哪些中国精神呢?接下来,笔者就举例谈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劲强健,君子也应该力求进步,奋发图强。大地能包容万物、孕育万物,君子应该像大地一样拥有宽广的胸怀。这两句话很好地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他们把人与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大自然中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3期2022-05-21
- 提高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精神的认知教育研究
源,也就是“中国精神”。“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谁来传播中国精神,成为了时代的命题。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中国精神 认知教育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迅速增长,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而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长,这些走进中国国门的外国留学生,成为了中国文化年轻一代的传播者。而根据笔者对现有
公关世界 2022年8期2022-05-18
- 德育内容与形式的百年演变
命伦理至上到中国精神的彰显的时代飞跃;与此相适应,德育形式也经历了从政治动员为主到生活育德的凸显的时代飞跃。展望未来,中国德育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促进“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并在内容上对道德内涵、在形式上对自我教育保持自觉,从而在政治与生活之间形成互构合作,促进德育更好地服务于人的解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关键词 德育内容;德育形式;革命伦理;中国精神;政治动员;生活育德作者简介 邱昆树,浙江树人大学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
中国德育 2022年7期2022-05-18
-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结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谱写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文明相得益彰、中国与世界和谐共处的壮美乐章。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习近平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2)01-0001-1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2年1期2022-04-21
- 国际视野下中国精神电影气质的重构探究
时代下,重构中国精神电影气质对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有着重大作用,有利于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笔者放眼国内外电影产业的现状,立足于国际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相关电影理论对中国精神电影特征进行挖掘,探求国际视野下重构中國精神电影气质的新路径。结果表明,针对目前中国精神电影孱弱的现象,重构中国精神电影气质须沉入民族文化之河,在电影中融入传统的文化、共通的情感、独特的精神和具有中国文化的人生思想等,关注源于自身传统和审美习性的民族电影伦理、电影美学的构建,创作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期2022-04-14
- 最美中国精神
光泽关键词:中国精神 文化创新 UI设计流程 设计教学体系 项目式教学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2-0090-04引言近年来文化创新设计教学实践主要集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上,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比较而言,革命历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设计教学实践较少,但它们同样也是中华优秀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设计 2022年3期2022-03-16
- 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的重大意义
】中华文化 中国精神 新时代【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习近
人民论坛 2022年4期2022-03-16
-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体育实现路径研究
育大学生的“中国精神”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体育”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青年学生体现着民族旺盛的生命力,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业,因此,其是否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是影响民族未来发展的基础问题。将“中国精神”有效地融入大学生“体育”培养过程,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并有助于我国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1 “中国精神”中的体育因素弘扬中国精神,是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2年6期2022-03-14
- 后疫情时代抗疫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情精神,都是中国精神的凝练表达。新时代的抗击疫情精神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抗灾的新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抗灾到底的新信心,激励着华夏儿女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关键词:抗灾精神;抗击疫情精神;中国精神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3.056 2020年初,由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惶恐和不安。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守望相助、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3期2022-03-01
- 后疫情时代抗疫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情精神,都是中国精神的凝练表达。新时代的抗击疫情精神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抗灾的新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抗灾到底的新信心,激励着华夏儿女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关键词:抗灾精神;抗击疫情精神;中国精神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3.056 2020年初,由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惶恐和不安。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守望相助、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3期2022-03-01
- 后疫情时代抗疫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情精神,都是中国精神的凝练表达。新时代的抗击疫情精神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抗灾的新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抗灾到底的新信心,激励着华夏儿女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关键词:抗灾精神;抗击疫情精神;中国精神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3.056 2020年初,由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惶恐和不安。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守望相助、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期2022-02-24
- “中国精神”主题班会的设计:源于生活体验,用于生活探究
领域形成的“中国精神”可细分为30多种,例如“五四精神”“红船精神”“工匠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它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丰厚的土壤。翻看百年历史不难发现,“工匠精神”对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也承载了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2016年以来,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0年,习近平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2022-02-19
- 高职大学生“中国精神”培育策略研究
大学 周杭梅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人独特的精神特质,是激发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的动力支撑。“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发展就有希望。”[1]高职大学生正处于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对他们加强中国精神培育,将中国精神内化为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所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建设事业,是高职院校应当
区域治理 2021年13期2022-01-01
- 传统剪纸和“中国精神”结合在美育课堂的实践
族剪纸艺术与中国精神完美结合在一起来加以宣传弘扬中国精神,使中华传统民族剪纸工艺文化与当前社会热点中国精神相互融合,走进幼儿美育知识课堂,向广大幼儿群众宣传其中国精神和宣传弘扬中华传统民族剪纸工艺文化,这无疑是一项功在当前、利在千秋的德善之举。[1]1 以“艺”促“教”,迎合教育时代理念幼儿是我国传承当代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科学知识系统的传承人,因此从幼儿时期就要对其开始实施和传承我国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知识启蒙教育。[2]为中国精神宣传助力,纸薄情深
华东纸业 2022年4期2022-01-01
- 将战“疫”精神融入中职思政教育
期间展现出的中国精神作为教育素材进行整合、凝练进而融入中职思政教育中,在把握中国精神价值认同的现状以及中职教育的关键性的基础上,提出将战“疫”精神融入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培养中职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者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中国精神 中职 思政教育 疫情【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6-0029-02中职教育阶段是中职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7期2021-12-08
- 从红船精神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响。关键词:中国精神;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5.0071 红船精神的形成与发展1.1 红船精神的理论依据红船精神不是凭空臆造的,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在旧中国的那个时代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内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外有帝国主义的压迫,就在这民族生存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红船精神形成的核心条件,其中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5期2021-12-06
- 中国精神融入艺术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对实践研究
堂教学中引入中国精神,能够拓展课堂容量,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文主要对中国精神融入艺术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及实践性入手分析,希望对中国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及思政课的教学改革起到积极参照作用。关键词:中国精神;艺术高校;思政课堂教学随着社会主义道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精神自身超越时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强,为艺术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本源性的优质资源。要求教师加强思想观念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捕捉与把握中国文化和思政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9期2021-12-06
- 新时代西部文艺创作应展现“中国精神”
、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必须要贯注中华文化的血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人民的精神史。任何经典,都是人们对时代的回应。今天,我们拥有如此底蕴丰厚、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站立在如此壮丽伟岸的巨人肩膀之上,我们应该为人类续写新的文明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要求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
新疆艺术 2021年3期2021-11-22
- 主旋律作品受众日趋广泛的原因探究及影响
作;主旋律;中国精神;情感共鸣【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2-0095-02当下,建党百年展播剧进入卫视排播高潮期,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策划组织制作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理想照耀中国》自5月4日在湖南卫视开播以来,凭借着百年人物的理想信念故事持续引发观众热议。在編排方面,浙江卫视推出了“礼赞百年燃情剧献”,是“百年风华正美好” 庆祝中国共产
今古文创 2021年42期2021-11-21
- “中国精神”主题备考
梁备考主题“中国精神”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内涵非常广泛。中国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也是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可指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王杰精神、“两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1期2021-11-17
- 抗疫中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研究
看到了什么是中国精神,什么是中国力量,什么是中国担当。在抗疫中体现出的中国精神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写照,也是宝贵的思政课教学资源。研究抗疫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做好疫情下的思政课教学,发挥抗疫中国精神的育人功能,对于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抗疫;中国精神;思政课教学;价值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6-0015-04Abstract:
高教学刊 2021年26期2021-11-13
- 弘扬中国精神 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新征程,弘扬中国精神,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关键词:百年征程;中国精神;献礼;一、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个民族所拥有的精神是其赖以长期生存的核心,只有精神上达到一定层次,才能走的更长远。中国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古代、近代、现代,在漫漫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通过伟大的创造精神创造出璀璨的中华文明,同时构筑出独特的精神品格,形成敬仰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体现在对物质、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正确诠释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2021-11-10
-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是新时代的中国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丰富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是新时代思政课的鲜活教材,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脱贫攻坚精神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制度自信,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涵养大学生的为民情怀。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从目标、内容、方法和实践教学等维度实现深度融合,助推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关键词:脱贫攻坚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9期2021-11-08
- 抗疫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探索
]抗疫精神;中国精神;“概论”课[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10-0110-032019年岁末,新冠肺炎疫情侵袭而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沉着应对,顽强战斗,经受住了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抗疫斗争是一堂现实的、鲜活的思政课。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所凝聚的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生动体现。它浓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10期2021-11-03
- “中国精神”主题升旗仪式对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研究
体内容,对“中国精神”主题升旗仪式对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研究展开分析和论述。 一、“中国精神”主题升旗仪式的意义。所谓的“中国精神”实际上是指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之中,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懈的奋斗,从而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意志品质。比如: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雷锋精神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精神”的典型代表。通过将“中国精神”与主题升旗仪式结合起来,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主题升旗仪式中学生相对来说,思维比较活跃,如果
科学导报 2021年71期2021-10-28
- 抗洪面前凝聚中国精神磅礴伟力
摘要:伟大的中国精神高度凝练了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所展现出的崇高精神风貌,极大地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最生动的表达,是党和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夺取新的偉大胜利的重要精神财富。关键词:抗洪 凝聚 中国精神众所周知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抗疫大战,这是一次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这场战斗的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的伟大胜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2期2021-10-22
- 对机电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几点思考
下展现的强大中国精神,深深地触动和震撼了机电专业学生,也激发了他们更高的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而机电专业学生若结合就业前景学习好专业知识,并以输出作品意识贯穿整个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且会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关键词】新冠疫情 中国精神 专业知识学习【中图分类号】TH-39;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6-0025-0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全国上下都十分关心疫情的最新情况,也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6期2021-10-18
- 论尊重网络主权下网络暴力与道德绑架的研究
;趋年轻化;中国精神;道德目标道德约束的武器只是人的行为,而不是绑架别人的手段。而道德绑架者通常将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点上,利用道德作为工具或者诱饵,通过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由于网络具有及时性、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得道德绑架现象在网络上层出不穷,同时造成的负面影响极为巨大。一、网络道德绑架现象及其负面影响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似乎挣脱了现实世界中的枷锁,由于不用承担责任,因此在这里人们畅所欲言,为所欲为。(一) 网络道德绑架现象网络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2期2021-10-15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精神相关性探究
孙川滨摘要:中国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国家屹立不倒、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中国精神,同时也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尝试将中国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同时使我国的文化、精神永葆活力。对此,本文立足当前的社会背景,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精神的相关性,仅供参考。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精神;相关性中国精神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总结而来的,具有兴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1期2021-10-13
- 党建引领“中国精神”党史墙体手绘设计研究与实践
展道路,用“中国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列宁曾经说过:教育好比一条船,划得快固然重要,方向正确更是前提。优秀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正能量的重要组成与外在表现,代表着社会文化的前沿力量,它肩负着树人立德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走向,通过对师生进行深刻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艰苦创业等精神教育,可以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
河北画报 2021年18期2021-10-13
- 伟大抗疫精神的价值意蕴与时代传承
疫精神,是对中国精神的诠释演绎和丰富续写,它所蕴涵的价值效能和积极作用,为战胜疫情注入了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伟大精神激发伟大力量。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途上,要大力弘扬传承伟大抗疫精神的血脉精髓,使之转化为强劲的现实动能,为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意志力量和责任担当。[关键词]伟大抗疫精神;中国精神;价值意蕴;赓续传承[作者简介]李斌,沈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红,沈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基金项目]本文为教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9期2021-10-07
-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美育观念及媒介形式探索
心灵 教育 中国精神网络教学平台也称为网络学习平台,国外称为“学习管理系统”(LeammgManagementSystem),是在线学习和教学的支持系统,能够支持网络环境下的教学。①慕课是MOOC的中译,它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缩写,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三个慕课运营机构分别是Coursera、Udacity和edX,②三者都拥有自己的课程开放平台。一、“艺术与审美”人文通识网络共享学分课的实践与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4期2021-09-26
- 科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英雄为肉、以中国精神为魂,谱写出超越西方科幻想象的“东方故事”。关键词:中国故事 《流浪地球》 中国精神凭借超凡的想象力,科幻电影一直是商业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可惜的是,21世纪的中国影业虽然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长,但无论是以《长江七号》为代表的科幻儿童片,还是以《机械侠》为代表的科幻功夫片,均无力与成熟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争锋,中国的科幻电影长期处于弱势状态,直到2019年春节档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横空出世,才让世界看到中国科幻电影已经有了走出国门的实力。新
南腔北调 2021年8期2021-09-22
- 中国精神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传承
国艳摘 要 中国精神是当前小学生最需要的爱国教育。中国精神的传承需要基于小学生的视角,以主动建构的方式进行深度浸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我们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空间,在情境体验、角色对话、思辨追问中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从而搭建起个体小学生的德性与宏观的精神传承之间的桥梁,引领他们在深度浸润中传承精神,涵养德性,铸就品格。关键词 项目学习 道德与法治 中国精神 小学生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对于小学生而言,“中国共产党”既熟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9期2021-09-16
- 论用抗疫精神砥砺奋进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精神,更为新时代青年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关键词:抗疫精神;中国精神;奋斗青春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6.053新冠肺炎疫情让重大公共卫生安全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这次疫情是史无前例的一次重大突发性传播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6期2021-09-13
- 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途径探析
情期间展现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可以充分运用这一精神财富,对于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网络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431 绪论2020年初,全球遭遇了一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经过全国人民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的努力,我国疫情防控终见成效,中国也成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的模范国家。这不仅体现出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0期2021-09-13
- 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精神对大学生成长的启示
:新冠疫情;中国精神;大学生;启示抗击新冠疫情是中国疫情防控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对中国人民的一场大考。中国人民在这场大考中展现出的中国力量,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誉。在抗疫的过程中,大学生更加认识到作为青年一代,必须要挺身而出、奋勇担当,在担当中历练自己,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不断奋斗,要早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这场疫情的阻击战,弘扬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支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期2021-09-10
- 厉害了,我的桥
;红色故事;中国精神;民族自豪感【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8-0134-03【作者简介】狄万香,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南京,210036)教师,二级教师。一、教育背景2021年,恰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8期2021-09-08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精神导入研究
舒内容摘要:中国精神包罗万象,从古至今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融合、丰富。在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对外汉语教师对于汉语知识和中华文化之中蕴含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往往不多涉及,这让很多留学生对一些中国的现象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使他们很难进一步的理解汉语知识、融入汉语课堂。本文从精神文化层面教学的现状和必要性出发,对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导入中国精神的内容进行了简单论述,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从教学对象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三方面给出了一些具体实施策略及建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8期2021-09-06
- 培养青年美术人才的中国精神
人,对其进行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培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年美术人才肩负着弘扬新时代中华美育精神的重任,其中国精神的养成,是其成长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美术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障。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国精神;青年美术人才一、中国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彰显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1]。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精神进行了提炼和升华,并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年6期2021-09-05
- 中华民族精神所彰显的自然与生命
念。关键词:中国精神;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生命DOI编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21.02.006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秩序,也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节奏。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受到重大威胁,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正遭遇严重冲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举国上下同舟共济、坚定信心,迅速汇集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经过全体国
求是学刊 2021年2期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