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视域下中国精神价值的三重逻辑

2023-07-28 09:18刘艳君罗甜
大学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刘艳君 罗甜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在此背景下,中国精神的价值更加凸显:从历史逻辑看,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始终需要中国精神的强大力量;从理论逻辑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中国精神的价值引领;从实践逻辑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中国精神的强力支撑。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精神;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5-0001-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2]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大目标的重要时期,作为一种国家精神,中国精神担负着丰富国人精神世界、约束社会行为的重任,是动员人民、凝聚人心、激发人民创造力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精神支柱。

一、从历史逻辑看,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始终需要中国精神的强大力量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包括中国精神在内的政治、经济、科技、国防等全领域、全方位的历史变迁过程。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看,现代化的建设始终以中国精神作为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时期,16世纪工业革命之前,中华文明一直引领着世界文明的发展。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在改造人类社会的长期实践中,充分发扬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革故鼎新精神等,對自然环境不断改造、对社会制度不断变革,才成就了如此辉煌。而至近代,工业化在西方蓬勃兴起,中国因仍持保守态度而导致日渐落后。鸦片战争之后,我国仁人志士不甘心落后挨打,努力探寻良策变革求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使现代化思潮不断涌入中国。洋务派、维新派积极推动工业发展和制度革新,为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但是,这个过程也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中国的独立现代化之路受阻,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就与民族解放、民族振兴的追求相伴。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不畏牺牲的家国情怀,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去谱写救国悲歌,捍卫民族尊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人民群众筚路蓝缕、砥砺奋进,结束了中华民族蒙受屈辱的百年历史,选择了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革命和工业化同时并举,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国情的工业化之路,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虽然社会主义发展遇到挫折,阻碍了当时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完全展开,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打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奋斗和探索,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又适时地提出了要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一百多年来,中国追求现代化之路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始终伴随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攻坚克难、自我革新的精神,这些精神力量支撑着中华民族不断向前。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难度更大、覆盖人数更多、要求也更高,更离不开中国精神的支撑和推动。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生存经验和智慧结晶,就其实践性和系统性而言,它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平稳有序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中国精神蕴含着注重拼搏奋进、攻坚克难的精神,以及强调社会集体利益的价值取向等,这些均可以对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困难挑战起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从全球现代化进程看,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背后都有着重要的精神力量支撑,可以说,精神力量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处在历史转折点上。中国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彰显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精神,更需要强大的中国精神支撑。 中国精神在推动建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过程中,也在通过其自身的内涵价值直接影响着世界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3]中国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进和平与发展理念,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和合”思想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生生不息、繁荣兴旺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我们今天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大同”思想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勾画出大同社会的理想雏形,今天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以实际行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维护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等全球事务上,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指引,通力合作,深入交流,推动各国以合作谋共赢。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也是中国精神力量的重要体现。

二、从理论逻辑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中国精神的价值引领

中国精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并逐渐完善的。通过对中国精神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精神与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系进行研究,不难发现中国精神是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反映,同时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实践过程。事实上,社会主义从16世纪产生一直持续到1848年那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著作《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社会主义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20 世纪,社会主义得到了蓬勃发展,苏联等国家先后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在世界上高高竖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社会主义虽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遭受了巨大的挫折,但是依旧继续发展着,特别是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确定好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让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的中国焕发出新的光芒。应该说,这条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道路更是人类文明与中国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精神一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爱国主义特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是把十四亿中国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民族精神是在一个民族长期发展和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是一个民族体现人民群众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的总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是民族心民族魂。立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抵御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和破坏,敢于直面风险挑战,就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增强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热爱祖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结合起来,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精神另一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精神能体现出特定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共同品格,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集中反映,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和共同追求的高度凝结。时代精神体现的就是与时俱进精神,是改革开放的精神力量。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聚集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敢于尝试、艰苦奋斗、吐故纳新等精神内核,融入新时代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实践当中,形成了与时代要求相符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精神风貌的总和,在我国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新时代,中国踏步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进程,更加需要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感召力,更加需要中国精神的价值引领。强国的目标为中国精神的现代化构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内涵也将得到进一步丰富。

新时代的中国,经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饱经风霜、久经磨难,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再一次屹立于世界之林。但是,处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复杂局势下,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就此停步。想要一直保持永不气馁的奋斗决心、只争朝夕的拼搏干劲,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在精神上必须一直勇往直前、坚持不懈,而这种精神动力的源泉是中国精神,坚强支柱也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里蕴含着大量充满正能量的哲理、价值和品质,不但能帮助人们坚定意志,点燃人们奋斗的激情,鼓舞人们前进的斗志,而且能警示人们在盛世仍要不骄不躁,在成就中仍要谦虚谨慎,在风浪中仍要永不气馁,在风险挑战前仍要不卑不亢。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过程中,既会体现出中国人民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也会体现出中国精神的导向和引领价值。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已经得到相当大的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也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能否顺利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转变,中国精神力量的发挥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中国想要实现现代化的突飞猛进,仅仅着眼于制度建设是不够的,进一步重视人文精神建设也很关键。

三、从实践逻辑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中国精神的强力支撑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孕育而生的,是在不断实践探索中磨砺而成的,它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常说,伟大时代创造伟大精神,伟大精神也推动伟大时代的发展。当前,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风险、一些危机,其中有个重要原因是未能对中国精神的价值意蕴进行充分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的磅礴力量未能完全地释放出来。充分发挥中国精神蕴含的力量,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國精神在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有目共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我们今后要走中国式的现代化强国之路。在新时代,中国精神必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发挥出更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中国精神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富裕的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4]。中国不再将GDP增速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而将重点放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上,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之间存在差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间存在问题,亟待解决;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防范风险和直面挑战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要破解这些难题,只有依靠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充分发挥中国精神的人心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增强全国人民的忧患意识、实干意识、创新意识,鼓舞和推动全国人民汇聚起奋起拼搏的磅礴力量,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力量。

中国精神有助于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道路上探索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创造主体是人民群众,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成果享用主体是人民群众,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中国精神有着大量重视民生、强调民本的思想品格,蕴含着丰富的民主因素,还有有事好商量的协商传统。所以,越是在人民群众对民主、公正等方面的要求更高的时候,越是要发挥中国精神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心聚力,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积极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努力奋斗。

中国精神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的安定团结对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至关重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尤其需要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没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强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要努力实现发展与稳定的平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中国精神蕴含着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道德品质要求和遵守社会公德的道德规范,把中国精神的内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强中国精神的生命力,还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我们要以公民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为依托夯实中国精神基础、培育中国精神,使其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

中国精神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其中就提到,中国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与中国精神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中国精神蕴含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还处于中低水平,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仍有不小差距。所以,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精神的能动作用,将中国精神蕴含的生态思想与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引导人民群众坚定环境保护信念,树立底线思维,践行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为打造绿色宜居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四、结语

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积累和沉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要求结合在一起的产物,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立足于新的社会实践,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充分发挥中国精神的伟力,赓续千年文脉,弘扬中华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当前,中国正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發挥中国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重要支撑作用。我们要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我们不仅应该从思想上,更应该从行动上,自觉弘扬反映爱国情怀和时代精神的中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人无精神则不立 国无精神则不强[EB/OL].[2023-03-05].http://www.banyuetan.org/pl/detail/2020092

1/1000200033136001600655780129399191_1.html.

[2]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03-18(1).

[3]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9-01-01(1).

[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7.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及其实践逻辑分析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基于宅基地置换的新型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浅谈供给侧改革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