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2017-01-05 20:58刘琴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刘琴

摘 要:对国家而言,若从历史的角度对政治发展进行论述,那么政治发展的道路无疑从属于历史。皆由历史传统、现实国情、政治发展实践等要素所罗列而成。若从辩证的角度对政治发展进行论述,那么政治发展的道路则跳脱不开政治自身的演进逻辑。因此,对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应把研究的视阈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之上,唯有如此,才能沿着中国政治发展的独特线索,探寻与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才有可能把握今日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走向与明日政治发展道路的未来取向。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历史逻辑;中国模式;政治图谱

中图分类号: D0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78-2

0 引言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震响,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的趋势在不断深入民心。就全球范围而言,中国人从没有如今天一样,意识到中国巨大的政治、军事格局即将带来的广泛的政治与文化影响。著名的经济学家盛洪先生说得妙:“中国的事情注定要有天下意义”。而这“天下意义”的最重要方面之一便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思想逻辑对世界政治、文化的交流与贡献。让我们缓步铺开新中国成立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国政治思想无论在政权制度上还是党政制度上、无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还是城乡社区……一直葆有独韵。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一个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体系,一个有别于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指向政治,一个完全中国化了的制度设计与安排,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选择……它的思想发展路径似乎更为特殊,更应该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要想全面地了解它,就必须做一个系统的、立体的、根本的透视,才能窥其形,解其质。正是在此意义之上,笔者以“历史逻辑来解释政治”,考察了其形成演进的轨迹,阐述了它的现实特征,并探寻这一政治发展道路的独属于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梳理

据前文所述,历史之余政治,如江河之余水。因此,从历史进路的思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进行考释,便可对这一路上政治自身的阶段性演变轨迹及党和国家几代领导集体深沉思考下的逻辑思想进行双观。

1.1 毛泽东对新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最初探索

早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关于新中国的政治体制架构就一直萦绕在毛泽东的脑海中。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我们开人民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后,无任何经验的中国政治体制对苏联模式采取了大抄大搬的政策,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苏联经验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国情,于是在党内首先提出了“以苏为鉴”,号召“我们不要迷信,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都是好的”。1956年年初,以斯大林为导火线的政治事件浮出水面后,苏联、东欧一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存在问题也相继暴露,毛泽东开始了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并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有过独到的慎思。但可惜的是,他未能更坚定、更深刻、更坦白地坚持住。反“右”运动开始后,中国政治发展道路落入到挫折的境地。

1.2 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艰难的市局点开了一道光。邓小平大刀阔斧拨乱反正,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他用前所未有的慎重态度肯定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并对认识中国政治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充分预设,而面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种种不确定性,他则着力倡导一份渐进改革的蓝图。

江泽民作为邓小平体制改革路径的坚守者,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给予了六项原则的阐述,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轮廓基本形成。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完善和发展

世纪之交,改革开放在峥嵘岁月里稳步前进。胡锦涛同志接过改革的大旗继续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在改革、稳定、有序的状态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党内民主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这一系列成果不仅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更意味着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之坚定、对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规律的认识之全面。

1.4 中国新时期政治生态的主旋律与大载体

诸如江海的伟大成就道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中国政治生态的演绎与发展都需围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前提之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构建政治生态思想建设的征程。这次征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如何从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中突围……因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还着重强调法治要素与发展要素,提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体一位大发展;2015年6月谆谆告诫领导干部:“要做政治的明白

人……要立场坚定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三大自信”。

由此可见,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系统中的发展要素,主要含义为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廉洁发展、稳健可持续发展和法制化发展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的政治图谱及特点探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得来不易,是经由历史洗礼、汗水浸泡、群众检验、险阻考验的一条正确之路与真理之路。更是世界上其他政治发展模式所不能复刻的图谱,既有内涵又有外延。其所涉及的范围和作用机理如下:

2.1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模式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图谱

中国,这个经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冲刷的国度,抛开极特殊的情况不谈,其政治形态一直未能脱离专制政体的囿阖与支配。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在邓小平时期就已被指出:“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以上所述不难看出,群众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观方面的不足,给了中国政治发展实践以很大的制约,正是在这样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下,习近平新一代领导集体才告诫全党要敬畏权力,要慎重看待手中的权力,要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廉洁用权、依法用权。他站在家国大政的高度深情提出“三严三实”重要指示,力争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来演绎风清气正的中国政治图谱。

2.2 中国梦动力机制模式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图谱

某种程度上,当我们要谈及政治发展,就势必会涉及一个关键性内容: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如果用定义本身来分析政治发展,“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一场关乎‘状态、‘格局、‘趋势的拉锯与互动过程”无疑是十分准确的。从目前的大形势着手,无论改革发生时还是进行时,传统的国家与社会的力量对比并无实质性的改变,“强国家、弱社会”的权利格局也始终未能触动。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最初的政治体制改革图谱只能由“政府”来主导与书写。在这张图谱中,政府拥有着极大的“自主性”,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决策是否改革和实施如何改革。所以,图谱的终端自然要依赖于政府的理性与权威。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影响力的加大与社会力量的消长变化,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越来越清晰,人民根本利益上的思想凝聚开始取代单纯的政府挂帅,中国政治生态系统的内驱力已经转向了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中国梦就好比一个同心结,将中国人民最强劲的韧劲都牢牢聚集在一起,使之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挥洒奋斗的汗水,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图谱。

参 考 文 献

[1]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2]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6/c_118723453_3.htm.

[3] 中国中央文献研究室.为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3-12-03.

[4] 新华社.习总书记今年五论政治生态[EB/OL].新华每日电讯,2015-02-11.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