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川滨
摘要:中国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国家屹立不倒、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中国精神,同时也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尝试将中国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同时使我国的文化、精神永葆活力。对此,本文立足当前的社会背景,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精神的相关性,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精神;相关性
中国精神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总结而来的,具有兴国、强国意义的精神力量[1]。在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将其与中國精神相结合,把握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为党和国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发展思路,推动民族创新、民族进步,同时不断强化民族自信心,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思想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然而,由于每个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有所不同,如果一味刻板地照搬理论,就无法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且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就是为国家发展服务的,不能凌驾于实践至上,所以党和国家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念,即将马克思基本原理与国家的具体发展情况相结合,使之既能发挥理论导向作用,为党和国家提供必要的参考,从而少走弯路,也能贴合中国实际,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开创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能够推动中国长远发展的新路径,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性理论,并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发挥实践作用,帮助党和人民解决问题,促进国家稳定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长期性、复杂性和多维性,决定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多种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精神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精神之间的联系展开分析,能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精神的影响,它能够帮助中国精神实现创新发展,能够为中国精神的弘扬创造有利的平台。反过来,中国精神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有极大影响,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这些有力的支持,能够帮助中国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更长远的发展。两者之间的互动联系,是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
二、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精神的相关性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精神的影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精神的创新实践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精神。而这些理论成果的得出,正是党和国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探索、总结而来的。与此同时,在弘扬和发展中国精神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劣质文化和思想,包括本土的、外来的,这也需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对这些文化进行筛选、剔除、补充和完善,使最终保留的内容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能够促进民族精神的升华,也可以取长补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进而在完善民族精神的同时,促进时代精神的发展与形成。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精神的弘扬创造了有利的平台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党和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了实践之中,并获得了相应的实践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正是因此,发现了其与民族精神的相似性及其在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方面的优越性,然后通过灵活应用,对民族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将其转变为了符合中国发展需求的精神文明,也通过批判继承,为时代精神的产生创造了契机[2]。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精神的内涵不仅越发丰富,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可以更为顺利地融入到民众之中,被他们所接受和推崇。另外,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与时俱进、灵活应变的特点,其在中国的实践成果为中国精神的弘扬和发展创造广阔的平台,解决了一部分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推动了民族的进步。
(二)中国精神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1.中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
中国精神是国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明,也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化,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时,其必然要依托相应的文化进行传播,也必须与文化载体相契合才能被人民所接受和理解。此时,中国精神就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使得其能够更为顺利地传播到民众心中,结合相应的精神文化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继而发挥相应的指导、教化作用,并在与中国精神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为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2.中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
一方面,民族精神中的相关内容指引着民众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提供了沃土,也营造了十分有利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中国精神引领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进行挖掘,并能够结合实际,将其灵活地融入到民族精神之中,实现为我所用。除此之外,中国精神还为党和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应用提供了动力,有助于使之更加贴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同时在不断创新中为中国开辟更加有利的发展空间。
(三)中国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谐共融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可以说是整个民族的精神命脉,因此即便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也要以中国精神为主体,坚持其地位不可动摇,同时在各领域进行宣传、推广,保证其深入人心,能够起到良好的精神导向作用,为国家发展奠定精神文明基石。而在此同时,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方针,确保将其合理地融入到国家的各个领域,包括精神文化层面,使二者既能保留各自的特色,也能和谐交融、互相辅助,以便充实中国精神内涵、强化其教化作用,同时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贴合中国实际,在融合中实现长久发展[3]。
认识到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精神的结合,需要借助有效途径。首先要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因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传承到中国,被人们理解运用的有效基础,这样才能够帮助两者之间实现有力的沟通。然后构建双向的渠道,帮助两者实现和谐发展。最后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体现,它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对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提取是两者结合的关键所在,通过这些途径,能够帮助中国梦更好地实现。
结束语:
总之,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要对中国精神进行传承、发扬,使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共同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具体而言,应坚持辩证思想,从当前的时代特点、发展环境入手,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必要性,同时坚持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精神,在把握二者相关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创造,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意义的发展路径,以便推动国家的长足进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余暖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相关性分析[J].知识文库,2020(13):184+186.
[2]李蕙如.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精神相关性探究[J].教育研究,2019,2(8):
[3]李倩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性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7):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