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阁
- 去古代邂逅一场“曝书会”
了由官府主办的“馆阁曝书会”。“馆阁”是宋代的国家藏书机构,“馆阁曝书会”相当于宋代国家图书馆所举办的大型书展。不过,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汗牛充栋,非一日可以晒完,所以这项工程往往延续几个月。根据《宋朝事实类苑》中的记录:“秘省所藏书画,岁一暴之,自五月一日始,至八月罢。”所谓“秘省”即“秘书省”,是宋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从记载中可见,在当时,五月至八月间,陆陆续续会举行不同的晒书活动。不过到了南宋时期,晒书的时间发生了改变。《南宋馆阁录》中有如下记
小品文选刊 2023年9期2023-09-09
- “感冒”在古时候和现在是一个意思吗
候,朝廷有一个叫馆阁的机构,每天晚上都要安排阁员上夜班,以便应对紧急事务。大部分人因为晚上事情较少,常借“肠肚不安”请假,即以自己肚子不舒服为由回家。而太学生如果不在学校住宿,需请假的話,一般会写“感风”。传统医学将人生病的外在原因归纳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感风”是指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生病。到了清代,官员们会请“感冒假”,是指因环境影响而得病,需要休息。“冒”是指其病症爆发出来了。后来“感冒”一词才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含义。
格言·校园版 2023年22期2023-09-09
- 泉厦地区弦管馆阁草曲传唱现状调查研究
深入泉厦地区弦管馆阁的实地调查情况,详细介绍现弦管馆阁草曲传唱的现状,并对其进行缘由分析。一、弦管馆阁的草曲传唱调查情况自古以来,弦管馆阁都是由弦管人自发组织交流、保存乐曲、学习弦管的主要场所。有弦管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弦管馆阁,是弦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弦管传承传播中重要的场所之一。由于弦管形成已久,风格独异,因此流传甚广。它不仅在其诞生地泉州发展,而且也随着远涉海外的闽南游子,传播到了全球闽南人集散聚居的各个角落。[1]约在明清时期,弦管已跟随泉州
音乐生活 2023年7期2023-08-23
- 去古代,邂逅一场“书展”
了由官府主办的“馆阁曝书会”。“馆阁”是宋代的国家藏书机构,“馆阁曝书会”相当于宋代国家图书馆所举办的大型书展。不过,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汗牛充栋,非一日可以晒完,所以这项工程往往延续几个月。根据《宋朝事实类苑》中的记录:“秘省所藏书画,岁一暴之,自五月一日始,至八月罢。”所谓“秘省”即“秘书省”,是宋代国家图书馆的官方名称。从记载中可见,在当时,五月至八月间,陆陆续续会举行不同的“书展”活动。不过到了南宋时期,书展的时间发生了改变。《南宋馆阁录》中有如下记载
阅读时代 2023年7期2023-07-23
- 去古代,邂逅一场书展
了由官府主办的“馆阁曝书会”。“馆阁”是宋代的国家藏书机构,“馆阁曝书会”相当于宋代国家图书馆所举办的大型书展。不过,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汗牛充栋,非一日可以晒完,所以这项工程往往延续几个月。根据《宋朝事实类苑》中的记录:“秘省所藏书画,岁一暴之,自五月一日始,至八月罢。”所谓“秘省”即“秘书省”,是宋代国家图书馆的官方名称。从中可见,在当时,五月至八月间,会陆陆续续举行各式“书展”活动。在“曝书会”期间,皇帝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召集臣僚,一起前往曝书会现场观赏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3年5期2023-06-15
- 自省,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
坛领袖欧阳修同在馆阁任职。欧阳修才高八斗,看不上有些木讷的赵概,当他就任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令)后,干脆以缺少文采为由,将赵概贬官为天章阁待制。赵概无端被贬,却并不以此为意。后来欧阳修被人诬陷与外甥女淫乱,皇上震怒,没有人敢为欧阳修说话,只有赵概上书替欧阳修辩解说:“欧阳修因文才出众才成为皇上的近臣,皇上不能随便听信谗言,轻易诬蔑他。”有人问赵概说:“你不是与欧阳修之间有怨恨吗?”赵概说:“以私废公,我不能做这种事。”后来欧阳修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才知道赵概
领导文萃 2023年4期2023-03-02
- 北宋职官“馆阁对读书籍”考
——兼论馆阁的社会教育职能
秘阁与3馆合称为馆阁。作为宋廷最大的藏书之府和储才之所,馆阁与国家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及文学艺术息息相关。近年来,学界对北宋馆阁职官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正馆职”的探讨,对作为“准馆职”的“馆阁对读书籍”的设置、任选和执掌等基本情况却重视不够。北宋馆阁以“聚天下贤才,长育成就”[1]113为宗旨,兼具储备和培育人才的重要社会教育职能,但一直以来却被视为藏书和校书的文化机构或是供皇帝咨询的秘书机构,其社会教育职能常被忽略。文章对“馆阁对读书籍”一职进行考证,并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3-01-04
- 北宋馆阁与六一词的“闲人雅歌”
100872)“馆阁”是北宋继承唐代文馆旧制发展而来的政治机构,具有兴文教、储人才、聚图书的功能,是极具北宋特色的政治机构,馆阁文人共同进行校雠、曝书、编书等工作,也有幸参与观艮岳落成、赏花钓鱼宴、获赐御书,这些才俊之间时常宴饮集会或饯别送行,觥筹唱和之间留下了一批丰富的词作,北宋文坛也添加了富贵清雅的“馆阁气”。这种闲适风雅的馆阁文化在欧阳修宋词创作和词学观念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学界对此鲜有关注。本文拟以欧阳修作为个案,分析其馆阁经历是如何影响了他的词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12-29
- 七月初七,南宋皇家晒什么?
的宴会,便是南宋馆阁曝书会。曝书传统,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无论是官家,还是民间藏书家,都有在盛夏之日翻晒书籍,防止图书文献受潮、霉变、虫蛀的习惯。西周《穆天子传》卷五就有记载:“蠹书于羽陵。”东晋郭璞对此注解:“谓暴书中蠹虫,因云蠹书也。”到了东汉,晒书习惯已深入千家万户,东汉《四民月令》有写:“七月七日曝经书。”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还对曝书活动进行了详细描述,“五月湿热,蠹虫将生,书经夏不舒展者,必生虫也。五月十五日以后,七月二十日以前,必须三度舒
杭州 2022年14期2022-09-20
- 古代考生,写不好字照样拿低分
征的台阁体,又称馆阁体。简单地说,这种字体是为了写诰制、诏命、玉牒、匾额等而产生的。读书人写字,唯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像木版印刷体一样。美则美矣,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比如清朝的龚自珍。龚自珍的家人不仅为官显赫,且都极有文学修养,包括他的母亲段驯,都著有诗集、文集传世。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十三岁,作《知觉辨》;十五岁,辑录的诗集出版。这么一个天才少年,书法却不怎样,尤其不喜欢馆阁体。在那个“书法一流,才有夺取功名基础”的时代,龚自珍吃尽了苦头。十八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10期2022-06-06
- 皆知自重
在宣德、正统间、馆阁诸公皆爱重之。原博仅官太医吏目,启东终身布衣而已。意者当时士人皆知自重,不肯干人,当道亦不肯以名器私其所厚而然邪。”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刘溥是行医的,拿旧话来说则是做郎中的。但与一般郎中相比,他的学识更广博,还能写诗。范暹是位画匠,而在画画之外,他很喜欢读书并且十分健谈。同时从苏州府走出来的两个人,在宣德、正统年间,分掌馆阁的老先生們都十分喜欢与推重他们。但让人奇怪的是,尽管如此,刘溥最终也只是成为太医吏目,在太医院里仅仅位居最低
做人与处世 2022年9期2022-05-30
- 清代的“馆阁”与“帖学”
书法艺术发展的“馆阁体”。清代的“馆阁体”与明代的“台阁体”虽说都是工整匀称的楷书,但二者之间也有差别。明代的“台阁体”只是比较平正圆润,而清代的“馆阁体”却被写得更加圆匀规矩。与其说“馆阁体”书法的出现是由于科举取士考卷的字要求写得乌墨、光洁、方正、大小一律,倒不如说这是由于当时馆阁及翰林院中的士大夫们在文字狱下胆战心惊、拘谨刻板的表现。像乾隆时期书写这种书体的张照、汪由敦、董诰、钱沣等人,都是在严峻现实面前守成的典型人物。这并非由于他们水平低下,而是这
月读 2022年4期2022-04-17
- 乾隆朝馆阁诗人对试律诗典范的确立——以《本朝馆阁诗》为案例分析
任 婕乾隆朝馆阁诗人对试律诗典范的确立——以《本朝馆阁诗》为案例分析任 婕(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本朝馆阁诗》是乾隆二十二年科举恢复试诗后,最早选本朝诗作为应试之用的总集。以《本朝馆阁诗》为例,乾隆朝馆阁诗人通过编选行为确立的试律诗典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性灵”提升诗格,确立了“性灵”与“法律”皆备的美学典范,由此涵纳“山林”文学,普化庙堂之音;二是重申“温柔敦厚”诗教,限制感情表达向度,通过科举效力强化正风正雅,引导学子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7
- 明代版刻字体中的俗体研究
体以及官方通用的馆阁体,这些版刻字体具有明显书法写刻的痕迹;硬体字系统包括从明代正德年间逐渐流行的嘉靖宋体字、万历年间盛行的长方形宋体字以及明代晚期常见的正方形宋体字,这些硬体字的表现特征为笔画直挺、结构工整,没有软体楷书自然流畅的线条之美。在这两种字体系统之外还存在另一类字体,这类字体没有完备的流变规律,也没有明确的字体风格,更没有固定流行的区域,虽为软体字却没有形成一种完整的系统,世人称之为俗体。俗体,是借用文字学上的俗体字概念而命名的一种字体,但刻本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11期2021-12-01
- 明文学权力“移于郎署”说考辨*
代主流文学权力由馆阁移至郎署,即由后者控制文学权力[1]、主导当时主流文风。一般来说,明文学权力“移于郎署”说,有特定语境与言说对象,主要指由前七子郎署文人(1)所谓郎署文人,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郎署文人,主要指进士登第后未能改选庶吉士而任职郎署,且文风与馆阁迥异的文人;广义的郎署文人,还包括翰林出身,但与任职郎署的文人交往密切,文风与之相类者。前七子中,王九思虽有任职翰林院经历,但其文风在李梦阳、康海导引下,由台阁而走向郎署。康海身为状元,无任职郎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1-30
- 从层位理论谈宋代馆阁与文学的关系
三馆和秘阁,统称馆阁,元丰改制后隶归秘书省,但南宋仍沿续馆阁之名。历代虽名称有别,功能稍异,但宗旨趋同——“崇文之意一也”。馆阁制度发展到宋代,臻于成熟与茂盛。就宏观而论,馆阁制度是“直接作用于文学的制度设施”之中层制度,“与文学本体距离较近,……对文学直接影响并接受文学的策应”。就微观而论,我们借用饶龙隼先生层位理论,重新考量宋代馆阁与文学的关系,将其分解为庋藏编校典籍的“外层”,选拔培育人才的“中层”,馆阁文学所属之“内层”,且三者具有“交叠迁移”特征
社会观察 2021年10期2021-11-15
- 从层位理论谈宋代馆阁与文学的关系
三馆和秘阁,统称馆阁,元丰改制后隶归秘书省,但南宋仍沿续馆阁之名。历代虽名称有别,功能稍异,但宗旨趋同——“崇文之意一也”。宋代馆阁制度之书明显增多,秘阁校理宋匪躬所撰《皇宋馆阁录》、秘书少监罗畸所编《蓬山志》、秘书少监程俱所作《麟台故事》、秘书监陈骥所著《南宋馆阁录》、佚名馆阁文人所编《南宋馆阁续录》等(见《直斋书录解题》卷六、《玉海》卷一六五),尤其是后三本著作编排恰当、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灿然可观,足以说明馆阁制度发展到宋代已经臻于成熟与茂盛。宋代馆
人文杂志 2021年9期2021-10-08
- 感冒,一种为职场请假而生的疾病
的图书馆,称为“馆阁”。不少文人奉旨在馆阁内管理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为了保护馆阁中的藏书,防止被盗,馆阁规定,每天晚上要有人值班。如果有事不能当值,那就要请假。对于这些文人来说,头悬梁锥刺股准备科考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手捧铁饭碗,谁还不会偷点懒。因此,馆阁专为请假准备的请假簿上面,常常有人写:“腹肚不安,免宿。”一本请假簿也因此变成“害肚历”。当然,到底是不是真的腹肚不安,没人知道。但大家都知道,只要不连续请假超过4天,就算尽职尽责。一日,太学生陈鹄也应
思维与智慧 2021年27期2021-09-24
- 感冒,一种为职场请假而生的疾病
的图书馆,称为“馆阁”。不少文人奉旨在馆阁内管理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为了保护馆阁中的藏书,防止被盗,馆阁规定,每天晚上要有人值班。如果有事不能当值,那就要请假。对于这些文人来说,头悬梁锥刺股准备科考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手捧铁饭碗,谁还不会偷点懒。因此,馆阁专为请假准备的请假簿上面,常常有人写:“腹肚不安,免宿。”一本请假簿也因此变成“害肚历”。当然,到底是不是真的腹肚不安,没人知道。但大家都知道,只要不连续请假超过4天,就算尽职尽责。一日,太学生陈鹄也应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1年9期2021-09-22
- 《本朝馆阁诗》的编选及其诗学价值
。充撰文之役,凡馆阁有大著作,多出其手,至纂辑各馆书籍,先后十余年未尝或间。重修《大清会典》,充纂修官。卒赠中宪大夫通政使司参议。阮学濬(1705-1779),字澂园,山阳人,学浩之弟。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翰林编修,以事谪居吴中。其学宗安溪李光地,问业者极一时之盛。与兄学浩称“淮安二阮”。乾隆十六年,阮学浩辞官归养,主持淮阴书院。二十二年,乾隆第二次南巡,阮学浩、阮学濬迎銮于红花埠,进献诗册,获赏大缎。是年十二月,阮氏兄弟以《皇清文颖》为基础,更
文艺评论 2021年3期2021-07-02
- 感冒,一种为职场请假而生的疾病
的图书馆,称为“馆阁”。不少文人奉旨在馆阁内管理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为了保护馆阁中的藏书,防止被盗,馆阁规定,每天晚上要有人值班。如果有事不能当值,那就要请假。对于这些文人来说,头悬梁锥刺股准备科考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手捧铁饭碗,谁还不会偷点懒。因此,馆阁专为请假准备的请假簿上面,常常有人写:“腹肚不安,免宿。”一本请假簿也因此变成“害肚历”。当然,到底是不是真的腹肚不安,没人知道。但大家都知道,只要不连续请假超过4天,就算尽职尽责。一日,太学生陈鹄也应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7期2021-06-11
- 明文学权力“移于郎暑”说考
权力;移于郎署;馆阁;鸣盛意识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21)06-0097-08 明文学权力“移于郎署”说,是研究者公认的、颇具影响力的重要文学论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重要论题,就目前的研究状况看,一些基本的问题,如此说的形成、文学权力移于郎署的时限,以及哪些文学权力移于郎署等,多未厘清,勿论深究了。对此进行系统地考察,不仅可以客观地体认明中后期文风转向之蕴涵,还能为宏观上考察与把握中晚明文学发展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1-15
- 宋代文林盛事:曝书宴
韩青宋代馆阁校勘刘挚曾有诗云:帝所图书一岁开,及时冠盖满蓬莱。发函钿轴辉唐府,散帙芸香馥汉台。地富秘真疑海藏,坐倾人物尽仙才。独怜典校来空久,始得今年盛事陪。写的是他参加宋代馆阁曝书会时的感受。从诗文中可以看出,刘挚对获得参加这一盛会的资格非常珍惜,觉得能参与其中是光荣且值得自豪的。不但刘挚如此,当时能参加此宴会的人大多都有这种心理感受。如同样曾任职馆阁校勘后来升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的苏颂也有诗道:鸿都清集秘图开,遍阅真仙暨草莱。气韵最奇知鹿马,丹青一定
寻根 2020年6期2020-12-23
- 在似与不似之间
——林联桂的馆阁拟体赋研究及其审美倾向
清代林联桂对清代馆阁赋家拟体赋作的收录与评析情况,探究其对馆阁拟体赋的审美倾向,了解清代馆阁赋家创作拟体赋时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精妙把控。一、林联桂及拟体赋清代是继唐宋以后又一个将律赋作为一种考试文体的朝代。清代科举考试的最高规格为殿试,殿试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名、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殿试传胪三日后举行朝考,其前列者入选庶吉士进入翰林院。进入翰林院是清代士子读书考试的奋斗目标,翰林院中考试的赋即为馆阁赋。赋既是清代士子为进翰林院参加朝考的一门重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12-20
- 浅论馆阁体的是与非——兼论书法艺术的兼容并蓄
⊙ 王永平馆阁体是清朝官方的指定书体,因其具有用笔丰润饱满、结字平稳匀称、章法整齐均衡、气象雍容华贵等特点,而多用于官方公文、科举考试、牌匾碑额、书籍编撰以及民间墓碑题记等严肃庄重场合,且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时至今日,用该书体书写的各类题记、匾额、碑刻等作品仍然随处可见。然而,近代诸多书法大家却对其否定颇多,认为其“千人一面”“千手雷同”,没有个人风格,甚至是束缚书家个性、阻碍书法艺术自由发展乃至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罪魁祸首而多予批判和排斥。为什么一种沿用近三
大学书法 2020年3期2020-12-07
- 元代江西馆阁文人的词学观研究
、揭傒斯、危素等馆阁文人,无论是就其在元代江西文人中的影响而言,还是据其创作成就而论,都是更具典型意义的。所以,本文拟以元代江西馆阁文人的词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传世的词学批评文献的研读,来考察这群文人主要的词论主张,并探讨地域文化、时代因素、仕宦身份是如何共同作用于文人的词学批评实践的。一 推尊词体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以耕织为本、工贾为末且重本轻末的价值判断思维,投射及于其他生活领域,也严本末之辨。故而,尽管在《左传》中,立言与立德、立功同列为“三不朽”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4期2020-11-18
- 古代考生写不好字会怎样
征的台阁体,又称馆阁体。简单说,这种字体是为了写诰制、诏命、玉牒、匾额等而产生的,是不是很正式,是不是很高级?这种氛围对当时书法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读书人写字,唯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體一样。美则美矣,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清朝时有人因为字写得不好而导致宦海沉浮几十年,他就是龚自珍。龚自珍家人不仅为官显赫,且都极有文学修养,包括他的母亲段驯在内,都著有诗集、文集传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很难不受到熏陶。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29期2020-10-20
- 从两副对联看清代翰林书法
书功力,更不具备馆阁体那种严格的节奏感和沉厚的感觉。总而言之,真正的翰林对联,即使稚嫩,其间架结构和节奏感仍然很强烈,而新仿品则无法望其项背了。清代继承唐以来的科举制度,让天下土子通过考试走入仕途,并且沿袭了宋以来的翰林院制,在进士中选拔最优秀人才,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人才教学与储备机构。在清代,进士一旦入选翰林院,就被称为“太史公”,因为翰林院又掌管国史,并且艳称为“玉堂仙班”,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耀。然而,清代翰林院里课程究竟如何?史学界至今仍然视其为
收藏·拍卖 2020年6期2020-09-02
- 王锡爵的文学观念与万历初年馆阁文学的复兴
识的解答。以明代馆阁文学研究为例,虽近数十年来,有明前中期渐受关注,但考察文学演变动因的诉求,却在呈现七子派与馆阁文柄之争的历史形态的同时,于不经意间重循“社会学”进路的模式,而偏离对馆阁文学本身近距离的分析与解读,故而,“大文学”主张的实践却常常相左于“中国文学”语境化的研究初衷。受此影响,嘉靖以降的馆阁文学在中晚明文学研究中,似乎一直身影黯淡。因而,重新发掘此一时期的馆阁文学,应有助于明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语境化。王锡爵是活跃于隆庆、万历时期的政治人物,由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5-10
- 古代如何选“秘书”
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馆阁翰苑人才培养机制。在宋代,馆阁翰苑官员的选拔非常严格:首先,候选人必须是进士高科出身;其次,候选人要通过朝廷统一组织的两场专门考试。宋代的名臣贤相多由馆阁翰苑晋升高位。宋代的馆阁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和文献研究室,朝廷从高科进士中召试馆职,以整理文献的工作形式储备人才。那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科进士一旦有幸成为馆阁中的一员,每日与书本文献打交道,经过几年潜心研修,学问、能力自然会得到全面提升。他们中的佼佼者,通过选拔考试晋升知制诰,再由
共产党员·上 2018年9期2018-11-26
- 古代如何选 “秘书”
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馆阁翰苑人才培养机制。在宋代,馆阁翰苑官员的选拔非常严格:首先,候选人必须是进士高科出身;其次,候选人要通过朝廷统一组织的两场专门考试。宋代的名臣贤相多由馆阁翰苑晋升高位。宋代的馆阁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和文献研究室,朝廷从高科进士中召试馆职,以整理文献的工作形式储备人才。那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科进士一旦有幸成为馆阁中的一员,每日与书本文献打交道,经过几年潜心研修,学问、能力自然会得到全面提升。他们中的佼佼者,通过选拔考试晋升知制诰,再由
共产党员(辽宁) 2018年17期2018-11-02
- 品读
”,明季以来有“馆阁书”,并以工整专长。名家薄之于算子之诮。其实名家之书,又岂出横平竖直之外?推而上之唐碑,推而上之汉隶,亦孰有不平直者?虽六朝碑,虽诸家行草帖,何一不横是横、竖是竖耶?算子指其平排无势耳,识得笔法,便无疑已。永字八法,唐之闾阎书师语耳。作字自不能出此范围,然岂能尽。——清·沈曾植——这段文字是沈曾植关于“算子之诮”(算子即算珠)的反思。历来就有对书法“状如算子”的讥诮,相传王羲之论书曰:“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这
江苏教育 2018年45期2018-08-10
- 南宋馆阁园林的营造与承续1
计艺术学院)一、馆阁园林兴造背景南宋早期皇家园林兴造趋于稳定后,官家机构及诸王贵戚旋即也展开了园林营造,其中包括皇室外戚、各封王、内侍以及皇家直属的官方机构,如太学、府治、秘书省等。南宋造园高峰集中在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间,此时不但国内政情安定,也是朱子学的形成期。被后世并称为“乾淳”。隆兴二年(1164年),主战派张浚死去,世代交替有了进展,与金关系也进入了良好的状态。官家机构和王贵外戚们对土地使用的特权,让他们也能较
创意与设计 2018年2期2018-05-17
- 馆阁体的兴盛、极致与消亡
y study.馆阁体书法,专门指清代那些千篇一律,以实用、应试等为目的的书法,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和消亡而变化。产生这种书风并非只是清代才有的现象,每朝每代为了“书同文”必然在书写的清楚和容易辨识上有所要求,甚至最好是统一。只是由于清代科举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加之社会生活中对书法实用性的进一步需求,清代馆阁体书法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历代。其中,清代帝王对书法的热衷也在馆阁体的导向与促进问题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清代帝王对书法都很热衷,但具体喜欢的风格有所区别。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8年4期2018-05-14
- 感冒本来是官场用语
图阁等阁,通称“馆阁”。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这一记载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原文是:“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13期2017-06-21
- 返归文学发展的历史现场与元代文学风貌重构
——兼评邱江宁《元代馆阁文人活动系年》
兼评邱江宁《元代馆阁文人活动系年》唐云芝(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杭州 310028)“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的观念先入让过去的元代文学研究独尊元曲,又加之元朝以游牧文明掌政并统治农耕文明的历史特殊性,元代文学研究有必要回到文学发展的历史现场。邱江宁《元代馆阁文人活动系年》以史为本,通过立体、多维的馆阁文人活动系年,还原了一个较为原生态的元代主流文学发展现场。藉由该著,元代文学三大特征得以昭明:创作主体是馆阁文人而非民间曲家;游牧文明介入影响下,呈现多元混融的格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3-09
- 叶赫那拉·姝宏的艺术人生
习了满汉双文皇家馆阁体书法,姝宏不但继承并发扬了皇家馆阁体的精湛技艺,而且还师古不泥,融治求变,以传承文化为己任,经过多年来的刻苦研习,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书风,她的满汉双文作品不仅端庄秀美,还特别凸显了中华文化的中和之魂,如观宗庙,令人心旷神怡。让浑厚大气的皇家馆阁体更加彰显了秀美和灵动,被业内人士称赞为新派的满汉双文皇家馆阁体书法,其作品曾多次被《北京日报》《中国质量报》《 长城书画报》等十几家报纸、刊物上刊登,深受海内外及各界人士的喜爱与收藏。
现代企业文化 2016年31期2016-12-23
- 叶赫那拉?姝宏的艺术人生
习了满汉双文皇家馆阁体书法,姝宏不但继承并发扬了皇家馆阁体的精湛技艺,而且还师古不泥,融治求变,以传承文化为己任,经过多年来的刻苦研习,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书风,她的满汉双文作品不仅端庄秀美,还特别凸显了中华文化的中和之魂,如观宗庙,令人心旷神怡。让浑厚大气的皇家馆阁体更加彰显了秀美和灵动,被业内人士称赞为新派的满汉双文皇家馆阁体书法,其作品曾多次被《北京日报》《中国质量报》《 长城书画报》等十几家报纸、刊物上刊登,深受海内外及各界人士的喜爱与收藏。endpr
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 2016年11期2016-12-21
- 论馆阁体书法
210004)论馆阁体书法徐澄(南京市博物馆艺术研究部,江苏南京210004)馆阁体又名台阁体,主要盛行于明清两代,是其时官方文书的主要书法字体。今人对馆阁体否定为多,但其历史地位和中和的审美情趣,还是应当肯定的。它的出现,并不是朝廷或官府一纸规定就能起作用的,而有它不得不然的客观性。它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一种公平。馆阁体来源多样,文备众体。明初开其端,清康乾年间基本完全定型,清末铅活字盛行之后成为规范的印刷体。馆阁体对明清文化的影响,不仅仅限于书法,而是体现
艺术探索 2016年3期2016-10-19
- 在传承路上走得更远
米见方的满汉双文馆阁体匾额榜书。榜书是我国古代的应用书体之一,古称“署书”。明代费瀛《大书长语》中记载:“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者,以大字提署宫殿匾额也。”现代对榜书的表述是指字的大小在30厘米以上的大字。历史上,榜书最早用于装饰皇家宫殿,之后逐渐用于题写重臣宅邸、寺宇庙堂、关隘要塞城楼、园林景观和名山大川等。最终,榜书走入民间,商家常用以书写门店招牌等。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第一位书写榜书的书法家是秦代丞相李斯。榜书作品“需用大笔书就,以臂力或全身之力
北京纪事 2016年9期2016-09-01
- 不写馆阁体的蔡元培
韩戾军不写馆阁体的蔡元培韩戾军学人书法总有一股书卷气蔡元培先生不写馆阁体,却点上翰林,这在晋身翰林严格要求小楷及八股文的科举时代是个特例。据说这位鹤庼先生书学黄山谷,恰考官亦喜黄山谷字,得知遇而过关。然而我们遇到黄字面目的蔡元培书法一定要小心,造假者正是抓住这样的信息如法炮制,你如果局于成见,正好中了贾人的圈套。通常见到蔡先生的真迹,多解散法度,自然挥写,以馆阁衡之,简直不可理喻,倒有几分碑体的生犷与粗豪。朴庐所藏的这通致孤帆的小札,细审还真有几分苏、黄小
大观(书画家) 2016年1期2016-06-06
- 惊人的相似
——谈馆阁体与展览体
人的相似 ——谈馆阁体与展览体■梁厚能近些年来,随着书法赛事和展览日趋频繁,于是书坛催生了一种新体,即“展览体”,“展览体”三字无疑也成为书坛的一个热词。展览体,是当今书法展览机制的产物,这不由使我想起科举制度衍生的“馆阁体”。我将两者稍作比较,发现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体”的含义相似。我们知道,书法的“体”是指书法的样式与风格,书法样式有篆隶楷行草,就书法风格来说,书法史公认的有颜柳欧赵诸体,当然也有“板桥体”“瘦金体”“毛体”“启功体”等之说,它是对某
书法赏评 2016年2期2016-04-04
- 孙思邈撰《海上方》之考述
宋·陈骙撰《中兴馆阁书目》,说:乾道中知处州钱竽编《海上方》在历史上,首先将宋代知处州钱竽与不著名氏,括苍刻木之《海上方》,联系在一起的是南宋时期的陈骙,他于官修《中兴馆阁书目》中说:有《海上方》一卷,不著名氏,括苍刻木,是为乾道中知处州钱竽编。注意:陈骙在这里说的是“钱竽编”,而非“钱竽撰”。“编”与“撰”的词义,一个体现为编辑他人之作,一个则体现为自主写作、著书,两者之间具有本质上的差别。据《宋史·陈骙传》载:陈骙(1128-1203年)[3],台州(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8期2016-03-06
- 北宋馆阁文人宋匪躬新考
【文学研究】北宋馆阁文人宋匪躬新考成明明1,2(1.南京大学 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江苏 南京 210023;2.西北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北宋馆阁文人宋匪躬,乃仁宗朝参知政事宋绶之孙,神宗朝馆阁学士、著名藏书家宋敏求之子,然生平事迹零落,后世不显。本文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考证得出:宋匪躬字履中,宋氏和毕氏有两代姻亲关系,宋匪躬和彭汝砺乃翁婿关系。元祐期间,匪躬参与校定《资治通鉴》,担任礼部考试点检试卷官、编修官制检讨官,并以馆职身份参与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2-24
- 论延祐科举与元中期的雅正文风
他们大批进士进入馆阁,促进元代中期馆阁文风的形成与鼎盛,是元代文学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件大事,具有特殊的意义。一、“延祐极盛”与馆阁文人群体历来学者都承认元代诗文发展到延祐年间出现了十分兴盛的现象,清人顾嗣立在《元诗选》中说“延祐极盛”。元诗发展到仁宗年间已经出现了雅化气象,这与科举的恢复不能说没有关系,至少延祐开科举促进了雅正文风的形成与融合。欧阳玄在《罗舜美诗序》中说:“我元延祐以来弥文日盛,京师诸名公咸宗魏、晋、唐,一去金宋季世之弊而趋于雅正,诗丕变而近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4-10
- 楷书漫谈六则
极追求。六、纵是馆阁亦风雅晚清以来,书坛一直对馆阁体持一种否定的态度,认为馆阁体呆板僵化、布如算子、千人一面、俗不可耐,只有实用性缺乏艺术性。以致现在的书界中人只要看到工整一点的书法(包括行楷、隶书)便会讥之为“馆阁体”,即便是启功这样的大家也未曾幸免。笔者认为:馆阁体以晋唐楷书立骨,既有颜真卿的大气雍容,也具欧阳询的秀丽峭拔,亦兼柳公权的骨力洞达,更不乏二王、褚遂良的空灵飘逸,再赋以唐人写经、赵孟頫的行书笔意,很好地解决了欧、颜、柳速度较慢不能适应日常书
文艺论坛 2014年23期2014-12-25
- 以大众艺术的眼光看馆阁体的正能量
大众艺术的眼光看馆阁体的正能量沈金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11100)提到馆阁体,大家想到的都是贬义词,但在我们社会日益提倡“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今天,我们看馆阁体的角度是否可以做一些调整,艺术的传播与表达有创造者和受众者,而创造者终究是少部分,大部分群体是受众者,本文将重点从受众者的角度看待馆阁体书法。现在流行一个词,叫正能量,笔者在这篇文章中想站在大众艺术的角度,以馆阁体对清朝和对我们当今社会所具有的正能量做一个梳理与阐释。馆阁体;大众艺术;正能量
大众文艺 2014年16期2014-07-12
- 论秀水派钱载的馆阁翰苑诗风
其诗歌具有浓郁“馆阁翰苑”风格,在题材选择、体裁等方面得以体现。文章通过对其馆阁翰苑诗艺风格成因与表现进行考察,或可有助于乾隆诗坛“达官诗人”诗人群体的诗史评价与探讨。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官至礼部侍郎。秀水派诗人代表。有诗文集《萚石斋集》(七十卷)传世。洪亮吉《北江诗话》云“近时九列中诗,以钱宗伯载为第一”,认为钱氏作为“达官诗人”,达到了此一诗群创作的最高成就。而此创作群体,其特色即有着鲜明馆阁翰苑气。所谓馆
群文天地 2011年18期2011-08-15
- 宋代皇帝对图书馆的重视与管理
馆制度,也就是“馆阁”制度问题,本人曾写有文章,刊登在《中国书写与印刷文化遗产和图书馆工作》(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上,这里就不赘述了。我现在要说的是:在我国历代王朝中,最重视图书馆的,即图书馆前身藏书楼的,是宋代的皇帝。在我国历代图书馆工作人员中,亦可能包括现在,地位最高、最受重视的也是宋代。例如,人们尊称铁面无私的包公,叫包龙图,就是因为他在龙图阁皇家图书馆干过。本人也在图书馆干过,干得比包公长得多,职称也和包公差不多,他是龙图阁直学士,我是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1年1期2011-03-19
- “感冒”的前世今生
图阁等阁,通称“馆阁”。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 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南宋时期,当时是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有所记载: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1期2011-02-14
- “感冒”源自官场
,我国南宋年间,馆阁(中央级学术机构)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夜班。当时,值班阁员开溜成风,开溜原因在值班登记簿上均写成“肠肚不安”。某次一位名叫陈鹄的大学生去馆阁值夜班时一改往日惯例,登记为“感风”。原来南宋医学理论家陈言(字无择,号鹤溪道人)首次把引起百病的病因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就外因而论,又区分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反常气候变化。陈鹄对他的同时代人陈言的新学说,显然已有了解,故在开溜时能够卖弄小聪明,偏不循例
中医药通报 2011年5期2011-02-10
- 明代吴文化与馆阁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从钱福《明日歌》谈起
8)明代吴文化与馆阁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从钱福《明日歌》谈起□郭皓政(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海口571158)钱福 《明日歌》 吴文化 馆阁文化 茶陵派《明日歌》的作者钱福是明代弘治年间状元,是茶陵派领袖李东阳的门生,曾供职于翰林院,但由于未脱“吴中习尚”,最终被馆阁拒之门外。研究其人其文,有助于考察明代前期吴文化与馆阁文化的关系。明初流行的台阁体与吴文化是对立的。至成化、弘治时期,茶陵派对待吴文化的态度是取其清雅而拒其轻俗。钱福以《明日歌》为代表的部分
名作欣赏 2010年17期2010-08-15
- “台阁体”不能等同“馆阁体”辨析
阁体”不能等同“馆阁体”辨析徐伯鸿(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明代从永乐到弘治这一百多年间,文坛上占着主导和主流地位的文学形态是“台阁体”。有关它的诸多问题没有得到当今学者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即如它的称谓也存在着偏颇的看法:把“台阁”等同于“馆阁”,“台阁体”等同于“馆阁体”。事实上,明代的“馆阁”和“台阁”的指称有着明显的等级和地位差别,二者之间不能等同和相互替称;且考察“馆阁体”和“台阁体”在明、清两代用法的演变,可以看出,把以“三杨”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5期2010-04-11
- 论《见星庐赋话》对清代律赋艺术的评析
关注、重视当时的馆阁赋创作,其著作《见星庐赋话》实质上即是一部馆阁赋话。在这部著作中,林联桂以具体作品为例,以“生新”、“见巧”为旨归,评论了嘉庆时期馆阁律赋的艺术成就,探析了诸如赋题、赋韵、对偶、拟古等作赋技巧,既保存了较多馆阁律赋作品和作赋史料,更体现了时人评时赋的“当代性”赋论特点。《见星庐赋话》兼具清代赋论与律赋文献的双重价值,在历代赋话中别具特色,值得研究古代文学尤其是研究清代赋史者注意。林联桂;见星庐赋话;馆阁律赋艺术;赋论史清中期广东吴川文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2010-04-08
- 宋代曝书会及其社会价值发微
宋代。由君臣们去馆阁观书逐渐演变为一年一度有组织的“岁于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谏官、御史及待制以上官毕赴”的曝书会,成为图书展览会性质的文化盛会。从一个侧面使我们看到宋代文化形态的绚丽斑斓、丰富多彩,感受到宋代社会浓厚的文化氛围。关键词:馆阁;曝书;曝书会;社会价值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2-0063-03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秋初曝晒图书,以去蠹防虫蛀霉变的保护图书的方法。据从西晋汲郡战国魏襄王墓中发现的《穆天
船山学刊 2009年2期2009-06-15
- 宋代官方图书档案及文化教育的作用
视基本建设——“馆阁”,而且对馆阁里的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升迁制度也有一整套健全的体制。馆阁制度对于研究、整理和编辑史料、促进宋代文化艺术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馆阁档案人员和今天的图书档案管理人员概念大不相同,因为当时朝廷高级官员多由馆阁人员选拔出来,“自祖宗以来,所用两府大臣多矣,其间名臣贤相出于馆阁者,十常八九也”。据档案文献记载,太宗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合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为一,建崇文院。“以畜天下图书,待天下之
档案管理 2009年2期2009-04-14
- “感冒”一词的演变
三阁”被统称为“馆阁”。馆阁里有一项明文规定:每天晚上必须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后来,由于官场腐败,值宿的阁员们开溜成风,无论他们有事无事都假借“肠肚不安”来逃避值宿。有一天,轮到一个名叫陈鹄的大学士值宿时,他在开溜前心想,人人都千篇一律地写下“肠肚不安”几个字难免有些俗套,于是他别出心裁地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写下“感风”二字。陈鹄写的“感风”一词是一个医学词语。宋代以前,我国的传统中医学对疾病起因的表述非常混乱,极不规范。宋代医理学家陈无择首先把引致百病的原
知识窗 2006年8期2006-05-14
- 晏殊不隐
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唯殊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曰:“臣非不乐宴游,直以贫无可为。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也。”上益嘉其诚实,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宋·沈括《梦溪笔谈》【今译】晏殊在童年的时候,张文节向朝廷推荐他。朝廷召晏殊来到宫殿,正逢(真宗)皇帝御试进士,就命令晏殊参加考试。晏殊见了试题说:“我在十天前已作过这首赋,请皇上另出别的试题。”皇上喜欢他坦直不隐瞒的性格。之后,晏殊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2期1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