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经生”,宋有“院体”,明有“内阁诰敕体”,明季以来有“馆阁书”,并以工整专长。名家薄之于算子之诮。其实名家之书,又岂出横平竖直之外?推而上之唐碑,推而上之汉隶,亦孰有不平直者?虽六朝碑,虽诸家行草帖,何一不横是横、竖是竖耶?算子指其平排无势耳,识得笔法,便无疑已。永字八法,唐之闾阎书师语耳。作字自不能出此范围,然岂能尽。
——清·沈曾植
——这段文字是沈曾植关于“算子之诮”(算子即算珠)的反思。
历来就有对书法“状如算子”的讥诮,相传王羲之论书曰:“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平直相似”,即横平竖直都大体仿佛,也就是说,这种写法仅仅是按照点画分布进行实用性书写,与艺术化的书法有本质的区别。
沈曾植列举了唐代的“经生体”、宋代的“院体”、明代的“内阁诰敕体”以及“馆阁体”,这些都是以工稳整洁见长的实用书法,名家视之“状如算子”,对此不屑一顾。沈氏则认为名家的书法也逃不出横平竖直的基本法则,哪怕是唐碑、汉隶、六朝碑版等都是横平竖直的。基于此,沈氏进而提出写字要“得势”“得笔法”,这才是名家书法与经生、馆阁书手的区别。可谓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