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赛尼

  •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我读了美国作家胡赛尼写的《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它深深地触动了我。作者胡赛尼生于阿富汗,随父亲迁往美国居住,这本书写的是: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的儿子哈桑情同手足,但在一场追风筝的比赛之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因为懦弱,背叛了哈桑。阿米尔深感自责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之后由于阿富汗政权更迭,阿米尔随着父亲逃往美国。成年之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對于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时隔20年之后他再度踏上故乡,历经千辛将哈桑的儿子带到了美国…

    中学生博览 2023年18期2023-12-06

  • 胡塞尼的焦虑与身份选择 ——《追风筝的人》的文化立场探析
    求层次等理论对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展开持续研究。例如,郑光锐结合家庭伦理探究小说人物关系及主人公阿米尔的心灵蜕变特征[1];尹付利用空间理论剖析地理空间对个体精神的影响[2]。该小说出版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胡塞尼于2006年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追风筝的人》获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聚焦于它在文化层面与读者建立的沟通机制及情感共鸣。它的文化内涵也曾受到不少媒体的高度评价,如《芝加哥论坛报》认为“它最伟大的力量之一是对阿富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9期2023-11-12

  •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人格成长
    键词:卡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 精神分析 三重人格 救贖 成长卡勒德·胡赛尼,美籍阿富汗作家,《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该小说写于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背景下,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与救赎的故事,语言纯净,真挚感人。在中国,《追风筝的人》由李继宏先生翻译成汉语,200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深受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同时,许多中国学者也从风筝的象征意义、种族歧视、背叛和救赎、文化身份的认同

    文学教育 2023年1期2023-05-30

  • 认同、重构与承续:《灿烂千阳》中多重记忆的伦理关怀*
    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是当代世界文坛颇具影响力的新星作家,他的作品是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世于2007年的《灿烂千阳》是胡赛尼继《追风筝的人》后的第二部力作。因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精湛的写作手法,《灿烂千阳》赢得了国内外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这部小说讲述了在历史变迁和灾难背景下,阿富汗两位底层女性玛丽雅姆和莱拉经历的贫穷、战乱与压迫,她们带着各自痛苦的回忆,从水火不容到莫逆之交的故事。“记忆是一种主体的精神存在,并以各种或隐或显的方式左右着人们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3-01-24

  • 美国之声 ——萨义德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胡赛尼小说
    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 只用了两年。2005年,奇特拉·迪瓦卡鲁尼(Chitra Divakaruni)等人在主编《发现加利福尼亚:21世纪故事集》时,就把该小说收录在这本跨越百年历史的故事集中[1]92。此外,它蝉联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长达131周之久,堪称近年来国际文坛一大黑马,同时也为胡赛尼赢得了联合国人道主义奖项。2007年,胡赛尼推出的第二部以阿富汗为主题的小说

    安康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7

  • 远方的客人
    了美人鱼。诺尔胡赛尼是这些兽医中的一个,但他和别的兽医不同,他很安静,常常昂着头,像一棵自崖壁横长出来的树杈,久经风尘,早已参透世情。后来才知道他是一名兽医,但他曾身不由己给人看过病,在一个镇医院里面。这样看来他不应该是一个兽医,他只是凑巧跟一群兽医长途跋涉到了这里而已。有一天黄昏微凉,已经完全沉静下来的草原,极目不见尽头。我和诺尔胡赛尼一起坐在他的帐篷外面,各有所思。突然我心血来潮就问他:“一个给人看过病抓过药的兽医是真正的兽医吗?”诺尔胡赛尼转过头,一

    西湖 2022年8期2022-10-28

  • 一言
    。——卡勒德·胡赛尼我的孤独不在荒野上,而在人群中。——刘亮程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自己的夜路。——史铁生我的梦想,值得我本人去争取,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司汤达不要成天想你会让别人不自在。如果其他人不喜欢,他们会提出来的,如果他们不敢提,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保罗·柯艾略我并不期待人生可以过得很顺利,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难关的时候,自己可以是它的对手。——阿尔贝·加缪保持身体健康的唯一办法,就是吃点你不想吃的,喝点

    莫愁·时代人物 2022年8期2022-05-30

  • 阿富汗文学,不只是《追风筝的人》
    莫过于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许多人对阿富汗的认识和关注就是从这部小说开始的。“哪怕几天,甚至一天发生的事情,都足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全部人生。”这一名句可谓对阿富汗这个充满战乱和灾难的国家现状的最好诠释。胡赛尼早年全家被迫以难民身份迁居美国,初到美国的胡赛尼一家经历过一段贫困岁月。1984年,胡赛尼高中毕业,先在圣塔克拉拉大学读生物专业,后就读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医学系。1993年,走出大学校园的胡赛尼取得行医执照,成为一位内科医生。1999年

    当代工人 2021年22期2021-12-09

  • 论卡勒德·胡赛尼小说中的家庭伦理书写
    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问世,胡赛尼因而声名鹊起,随后出版的长篇小说《灿烂千阳》《群山回唱》也赢得评论界一致好评。胡赛尼在作品中,以温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在战乱背景下饱受旧制度摧残的阿富汗人民苦苦挣扎、独自徘徊,用爱与坚强点燃希望之火的图景。因其小说极富伦理性并对人类命运的高度关注,由此胡赛尼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缩影,家庭关系及其背后的伦理意识在文学书写中承担了重要角色,胡赛尼的小说对家

    蚌埠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12-02

  • 落为“他者”的故国 ——形象学视域下《追风筝的人》中的阿富汗形象解读
    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该作品自2003年6月在美国出版后,曾在美国《纽约时报》《出版商周刊》等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中位居榜首,并迅速被翻译成了50多种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与2007年出版的《灿烂千阳》一起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胡赛尼热”。胡赛尼也凭借这部小说获得了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正如诸多书评所说,这部小说以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为脉络,是对阿富汗人的成长与创伤、背叛与救赎的深重描绘,更是对阿富汗及其历史文化的悲悯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11-28

  • 得到和失去
    卡勒德·胡赛尼 李继宏 编译我们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都会曾不惜一切去追逐当下最执着的想要得到的事物,它也许只是爸爸的专宠、兄弟的情谊、对那个一直暗恋的王子抑或公主的爱慕……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那时心中的风筝,我们奔跑着,一直向前,眼中心里想的都是它。可是当时光滚滚向前,我们是否发现曾经执着追寻的,或为此放弃了的是否都是值得的呢?为了得到,我们曾选择放弃、背叛、谎言、隐忍……可是那短暂的得到又会怎样呢?幸福和快乐只是慢慢地淹没在自责、愧疚和恐惧中!

    中外文摘 2020年2期2020-11-12

  • 追寻故乡的作家胡赛尼
    小说家卡勒德·胡赛尼新作《群山回唱》中的一幕,灵感来自2007年,胡赛尼作为联合国亲善大使回到故乡阿富汗时看到的贫困农民的生活状态。最出名的阿富汗人和前两本书《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一样,《群山回唱》同样是充满了阿富汗民族风情,同时又与家庭、伦理、爱与背叛等普世价值密切相关的作品。作为一个跨文化作家,胡赛尼如何看待“民族”与“世界”,这或许是最耐人寻味的一点。写《群山回唱》时,胡赛尼正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和每天一样,他早起,送孩子上学,然后骑会儿车,冲上咖

    金秋 2020年3期2020-08-19

  • 异域语境下的家国回望 ——论卡勒德·胡赛尼小说的移民视角与身份认同
    00)卡勒德·胡赛尼出生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12岁时跟随父母迁往巴黎,后因阿富汗政变与外侵不断,胡赛尼全家移民美国。作为首位用英语写作的阿富汗作家,胡赛尼特殊的成长经历和双重文化背景为其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也为其作品打上了移民文学的烙印。作为移民作家的杰出代表,胡赛尼的三部作品《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和人性的阿富汗,也使移民文学成为文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一、移民文学及其特征移民文学指的是外裔移民用所在国语言写作的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1-19

  • 得到和失去
    卡勒德·胡赛尼我们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都会曾不惜一切去追逐当下最执着的想要得到的事物,它也许只是爸爸的专宠、兄弟的情谊、对那个一直暗恋的王子抑或公主的爱慕……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那时心中的风筝,我们奔跑着,一直向前,眼中心里想的都是它。可是当时光滚滚向前,我们是否发现曾经执着追寻的,或为此放弃了的是否都是值得的呢?为了得到,我們曾选择放弃、背叛、谎言、隐忍……可是那短暂的得到又会怎样呢?幸福和快乐只是慢慢地淹没在自责、愧疚和恐惧中!节选自《追风筝的人》

    意林 2019年21期2019-11-27

  • 胡塞尼的家国观解读及对泰安市和谐家园建设的启示
    启发。关键词: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 《灿烂千阳》 《群山回唱》 家国观 和谐家园近年来名声鹊起的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是第一位用英语写作的阿富汗人,其小说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坛一炮走红,主要得益于他笔下的阿富汗的抒写。作为一个出生在阿富汗、又是研究阿富汗文化的重要学者,胡赛尼内心充斥着一种强烈的渴望,即:让全世界真正了解阿富汗,了解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了解阿富汗人民的人性与情感。學界高度评论其作品是“关于阿富汗文化的不可思议的故事”[1]、“为我们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10期2019-11-07

  • 卡勒德·胡赛尼小说中人道主义的特点
    美国人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问世,并大获成功,成为近年来国际文坛最大黑马。以后的十三年他又相继创作了《灿烂千阳》、《群山回唱》等小说。在卡勒德·胡赛尼的创作的小说中,我们听到阿富汗内心的哭泣,看到战争之下人们眼中的泪影,在他创作的三部小说中,无不热情地体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道主义情怀。关键词:卡勒德·胡赛尼;阿富汗;人道主义关怀;男权;女性卡勒德·胡赛尼小说以人物关系折射了阿富汗民族间的冲突以及不平等的社会等级观念。在小说中,描绘的诸如“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7期2019-09-10

  • 作为文化书写的移民文学作品 ——以卡勒德·胡赛尼作品为例
    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 )是美国文坛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新秀。他迄今为止的三部小说都登上了各大权威畅销书榜,并收获好评如潮。2003 年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101 周,仅在美国就售出了 700 万册。2007 年的《灿烂千阳》(A Thousand Splendid Suns)蝉联《时代杂志》畅销书榜 103 周,并领跑榜单达 15 周

    名作欣赏 2019年24期2019-07-12

  • 胡赛尼:一个阿富汗作家的忏悔与憧憬
    激发着卡勒德·胡赛尼的写作。如果你读过一本关于阿富汗的书,极有可能就是他的大作。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和第二本书《灿烂千阳》在全球卖出了3800万册。《追风筝的人》揭露了阿富汗少数族裔哈扎拉人所遭遇的歧视,《灿烂千阳》关注的则是阿富汗女性面临的残酷家庭暴力。2007年,他开始萌生写第三本书的想法。“那一年,我作为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回到阿富汗走访了许多贫困家庭。他们整个冬天都躲在山洞里御寒,很多孩子因此夭折。人们从污秽不堪的水里取水,小病小灾

    文苑·经典美文 2019年6期2019-06-17

  • 胡赛尼:一个阿富汗作家的忏悔与憧憬
    激发着卡勒德·胡赛尼的写作。如果你读过一本关于阿富汗的书,极有可能就是他的大作。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和第二本书《灿烂千阳》在全球卖出了3800万册。《追风筝的人》揭露了阿富汗少数族裔哈扎拉人所遭遇的歧视,《灿烂千阳》关注的则是阿富汗女性面临的残酷家庭暴力。2007年,他开始萌生写第三本书的想法。“那一年,我作为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回到阿富汗走访了许多贫困家庭。他们整个冬天都躲在山洞里御寒,很多孩子因此夭折。人们从污秽不堪的水里取水,小病小灾

    文苑 2019年12期2019-06-12

  • 论卡勒德·胡赛尼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36)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荣获2006年联合国首届人道主义奖,其作品中反映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甚至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出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是一位美国医师与畅销书作家。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榜首,全球热销600万册,创下出版奇迹。他的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A Thousand Splendid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2-20

  •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种族主义思想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笔下的阿富汗本来温馨闲适,却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而陷入战乱。种族主义思想是《追风筝的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阿富汗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胡赛尼所要阐述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追风筝的人》,胡赛尼表达了反对种族主义的思想,渴望民族平等,国家和平。关键词: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种族主义《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成名作,出版于2003年,获得了许多奖项,其中包括联合国人道主义奖。《追风筝的人》呈现了阿富汗社

    北方文学 2019年2期2019-02-02

  • 用爱浇筑,追风筝的世界
    片动荡不安中,胡赛尼的父亲带领全家辗转来到法国。两周后,全家人来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荷西。胡赛尼时常回想在阿富汗喀布尔的那段生活,无比快乐的童年里,放风筝是他最喜欢的活动。每到周五,人们会在周边的山坡上放风筝。斗风筝才是最有趣的,胡赛尼会和其他孩子一起,在风筝被割断线的一刹那,为获胜者大声欢呼,那个人就是所有人心中的英雄。买不起风筝的孩子们争相追逐坠落的风筝,追到风筝的人同样会感到无比幸福。战争给阿富汗带来无尽的灾难,人们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到处是残

    意林绘阅读 2018年9期2018-12-28

  • 用爱浇筑,追风筝的世界
    风筝是阿富汗人胡赛尼的童年趣事,长大后的胡赛尼的家国情怀也用自己童年的经历来表达。他用15个月把这个故事创作出来,最终打动一个纽约出版商,全世界的读者通过这本《追风筝的人》了解了阿富汗这个遥远的国度。因为有爱,胡赛尼才能去创作;因为有爱,他才相信他的祖国未来会更美好。(特约教师:辽宁省鞍山市第六中学 何翠)20世纪70年代,阿富汗陷入政变和入侵困扰,在一片动荡不安中,胡赛尼的父亲带领全家辗转来到法国。两周后,全家人来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荷西。胡赛尼时常

    意林绘阅读 2018年9期2018-10-11

  • 论叙事视角在文本解读中的运用
    在这部小说中,胡赛尼以第三人称人物内视角不断转换的叙事技巧,将玛丽雅姆和莱拉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饱满,同时在叙事结构上,通过叙事视角的不断转换,使文章前后呼应,把两个时代的女人的命运,巧妙地融入到一起,凸显了小说的主题,使得小说布局看似松散,实则十分巧妙。除了巧妙地运用了叙事视角,胡赛尼还在文中运用了隐含作者。“隐含作者”是韦恩·布思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来的概念。所谓“隐含作者”就是隐含在作品中的作者形象,它不以作者的真实存在或者史料为依据,而是以文本为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8期2018-09-29

  • 浅论《追风筝的人》中主仆情谊的产生原因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做到了用心的书写生活。就拿本文论述的主仆情谊这一观点来说,主与仆的关系绝非纯粹的爱与背叛,欺骗与救赎,它的产生原因是多重的,其中包括美好的“童年回忆”使之萌发、“人格互补”巧妙的维持、以及“血缘亲情”的长久滋润。一、童年欢歌萌发的主仆情在卡勒德.胡赛尼的笔下,那个走完救赎之路的男孩阿米尔睁眼回想的都是二十六年前的单纯美好。作为富商之子的阿米尔和他的贴身仆人哈桑有他们的游戏规则。在树上的时候阿米尔会怂恿哈桑“让他用弹弓将胡桃射向邻居家那独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2018-09-10

  • 爱的主旋律:卡勒德·胡赛尼小说主题分析
    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三部小说,亦是从多角度折射出这一主旋律。本文从爱的渴望、爱的迷失、爱的救赎、爱的牺牲和爱的超越五个方面讨论胡赛尼作品的灵魂,探究作者如何利用具有普世意义的爱,书写着阿富汗人民的故事,抒发着自己的民族情怀。关键词:卡勒德·胡赛尼; 爱;主题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4 — 0123 — 03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自2003年处女作《追风筝的人》问世以来,名声大噪,可以说掀起

    理论观察 2018年4期2018-08-15

  • 为你,千千万万遍
    千年雪卡勒德·胡赛尼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他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被译成61种语言,感动世界3000万读者,其中哈桑的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令无数读者动容。把故事写进记忆里的原乡上世纪70年代,阿富汗陷入政变和入侵困扰,在一片动荡不安中,胡赛尼的父亲带领全家辗转来到法国。1980年9月,美国政府批准了他们的避难请求,两周后,全家人来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荷西。圣荷西是阿富汗移民的聚居地,数千万阿富汗人在此定居,这里有和阿富汗一样的烤肉馆、特色点心房和结

    莫愁·时代人物 2018年4期2018-06-21

  • 感人肺腑 ——《追风筝的人》
    家连线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1993年,胡赛尼取得了MD(行医执照)后,成为一位内科医生。1999年,胡赛尼偶然看到一篇关于阿富汗塔利班禁止市民放风筝的报道,而放风筝是胡赛尼小时候在喀布尔最喜欢的活动。他一时兴起,写了一个小故事,并在2001年将它最终扩展成为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该书问世后获得巨大成功,他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他还曾获得联合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8年3期2018-06-05

  • 浅析《群山回唱》的聚焦
    要:卡勒德·胡赛尼的《群山回唱》感人至深,扣人心弦,它的叙事艺术也特色鲜明。本文借助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中的聚焦理论探究小说中不定式内聚焦和多重聚焦如何拉近读者和人物的距离,如何还原一个完整、复杂、模糊的现实世界,避免读者轻易拿是非对错来评判人物,评价世界。关键词:卡勒德·胡赛尼 《群山回唱》 热奈特 内聚焦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在《追风筝的人》(2006)、《灿烂千阳》(2007)收获亿万读者之后,2013年他再次将自己的人物置身于故土阿富汗,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4期2018-05-28

  • 论《群山回唱》中男性形象斯芬克斯因子的失衡 及其伦理启示
    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三部小说《群山回唱》以一对兄妹因贫穷和战争所铸成的六十年悲欢离合为主线,讲述了与其关联的家庭纽带中各个人物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通过分析小说三个阿富汗男性人物斯芬克斯因子失衡的原因,以此来诠释他们如何摆脱各自所面临的抛弃亲人的道德困境,重建亲人间相互关爱的家庭伦理意识,从而实现精神层面的自我救赎。关键词:卡勒德·胡赛尼;《群山回唱》;文学伦理学批评;斯芬克斯因子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反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5期2018-05-14

  • 卡勒德·胡赛尼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
    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是21世纪世界文坛最耀眼的新星之一。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发表三部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胡赛尼在小说作品中用平淡细致的笔调展现出阿富汗人的历史、命运与精神世界,讲述他们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以永不服输的顽强意志,寻找自我,构建文化身份的经历。空间因素对叙事中人物塑造、主题深化和叙事进程的推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胡赛尼在小说文本中通过空间书写,表达了对阿富汗社会现实的关注和阿富汗人生存境遇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5-11

  • 为你,千千万万遍
    你。”卡勒德·胡赛尼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他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被译成61种语言,感动世界3000万读者,其中哈桑的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令无数读者动容。把故事写进记忆里的原乡上世纪70年代,阿富汗陷入政变和入侵困扰,在一片动荡不安中,胡赛尼的父亲带领全家辗转来到法国。1980年9月,美国政府批准了他们的避难请求,两周后,全家人来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荷西。圣荷西是阿富汗移民的聚居地,数千万阿富汗人在此定居,这里有和阿富汗一样的烤肉馆、特色点心房和结

    莫愁 2018年11期2018-04-21

  • 论叙事视角在文本解读中的运用
    在这部小说中,胡赛尼以第三人称人物内视角不断转换的叙事技巧,将玛丽雅姆和莱拉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饱满,同时在叙事结构上,通过叙事视角的不断转换,使文章前后呼应,把两个时代的女人的命运,巧妙地融入到一起,凸显了小说的主题,使得小说布局看似松散,实则十分巧妙。除了巧妙地运用了叙事视角,胡赛尼还在文中运用了隐含作者。“隐含作者”是韦恩·布思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来的概念。所谓“隐含作者”就是隐含在作品中的作者形象,它不以作者的真实存在或者史料为依据,而是以文本为

    中学语文 2018年24期2018-02-10

  • 战争背景下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家园主题
    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是当代美国少数族裔作家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多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战乱背景下阿富汗人民百转千回的命运,刻画人物在家园离散与重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成长与救赎。小说《追风筝的人》(2003年)是胡赛尼的处女作,集中反映了作者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本文从小说蕴涵的家园主题出发,分析战争背景下男主人公阿米尔在家园离散与重建的过程中体现的人性思考与人道抉择。关键词:卡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 战争 家园主题 人性思考一.引言当代美籍阿富汗裔作家

    文学教育 2017年11期2017-10-23

  • 书香四溢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5月作者简介: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出生在阿富汗喀布尔市,在他5岁时全家随外交官父亲外派到伊朗德黑兰,11岁时,阿富汗国内开始动荡,父亲在巴黎找到了工作,全家就再也没有回国。1980年,阿富汗戰争爆发,胡赛尼家向美国政府申请政治庇护,从此全家移民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成为一名医生的他却是文坛的一匹黑马,《追风筝的人》问世后大获成功,全球热销600万册,创下出版奇迹。荐语:它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7年3期2017-03-24

  • 卡勒德·胡赛尼国内外研究评述与展望*
    03)卡勒德·胡赛尼国内外研究评述与展望*王 娟1,孙 妮2(1.安徽新华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2.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作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阿富汗裔美国作家,胡赛尼因对阿富汗社会的细致刻画和深情书写而蜚声国际,其作品视角独特、语言质朴、题材敏感、启示深远,并由此引发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外学界对胡赛尼作品研究呈多元化趋势,而国内研究则局限于对现有国外研究的进一步阐释。本文提出应重视胡赛尼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3-22

  • 双重文化身份视角下的《追风筝的人》
    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为世界打开了一扇窥探阿富汗生活的窗户;而作为一位移民作家,他不得不对其美国公民的身份进行认证。可以说,胡赛尼的双重文化身份给他的文学带来了独特的创作视角。文章对胡赛尼的移民身份进行了建构,并对小说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方文化符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迹象给予了关注,展现并印证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流散作家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价值。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流散作家;文化殖民;文化困境引言“9·11”恐怖事件以降,西方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3-12

  • 乐满世界、书香四溢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5月荐语:它是一本好看的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常常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叙事紧凑而流畅,不玩文学的技巧和噱头,能够吸引读者一口气读下来。作为小说,本书更重要的价值是对人性的描写和揭示,在深层次上,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一部道德小说,但它丝毫没有说教气息,而是表达了对人性的真切的体察。(周国平)(青洲整理)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出生在阿富汗喀布尔市,在他5岁时全家随外交官父亲外派到伊朗德黑兰,11岁时,

    初中生世界 2017年10期2017-03-03

  • 战争背景下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家园主题
    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是当代美国少数族裔作家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多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战乱背景下阿富汗人民百转千回的命运,刻画人物在家园离散与重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成长与救赎。小说《追风筝的人》(2003年)是胡赛尼的处女作,集中反映了作者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本文从小说蕴涵的家园主题出发,分析战争背景下男主人公阿米尔在家园离散与重建的过程中体现的人性思考与人道抉择。卡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 战争 家园主题 人性思考一.引言当代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

    文学教育 2017年31期2017-02-09

  • 《追风筝的人》:出版奇迹的背后
    美国的卡勒德·胡赛尼医生写下“两个追风筝的孩子”的故事时,并没料到这本书将会在全球出版史上创下奇迹。2003年,小说《追风筝的人》精装版在美国问世,并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103周之久。迄今,《追风筝的人》已被译成61种语言,在152个国家与地区出版,全球销量达3200万册。在挪威,每四个人就有一本《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中文版于2006年由世纪文景引进中国。这部关于“家园、忠诚与爱”的小说感动了万千读者,十年内狂销500万册,成为外国文学类罕见的

    阅读时代 2016年3期2016-12-21

  • 《追风筝的人》中体现出的双重背叛与救赎
    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前三的最畅销书。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家庭与友谊、阿富汗人与阿富汗文化、人性的本质与救赎,令人深思。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背叛与救赎一、引言胡赛尼曾说:“跟所有其他的小说一样,作家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是会交织在小说创作中的。”他和他的兄弟在喀布尔曾

    考试周刊 2016年54期2016-07-18

  • 新历史主义批判视角下小说《灿烂千阳》的研究
    》作为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以全新的视角和崭新的话语,从女性角度出发重现了阿富汗近三十年的战乱生活,并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对生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独特见解。这样的叙事策略正好迎合了新历史主义的观点。本文通过结合阿富汗的人文历史,从新历史主义的批判视角出发,对卡勒德·胡赛尼小说《灿烂千阳》进行研究和拜读,以期丰富对新历史主义的研究,发掘《灿烂千阳》更多的文学价值。[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灿烂千阳 卡勒德·胡赛尼[中图分类号]G642.

    现代交际 2016年12期2016-07-09

  • 浅析《群山回唱》中的移民形象
    烙印。卡勒德·胡赛尼作为一位移民作家,在他最新出版的作品《群山回唱》中,也深入描写了这一类人物形象。而其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和移民心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关键词】胡赛尼;《群山回唱》;移民形象;移民心理卡勒德·胡赛尼是一位美籍阿富汗裔作家,20世纪后半叶为了躲避阿富汗战争,随家人一起迁居美国,开始了移民生活。在出版了《追风筝的人》与《灿烂千阳》之后,卡勒德·胡塞尼就成为了阿富汗的代言人,只是他本人似乎并不喜欢这样的定位——一个作家可以忠实地描绘他所认知的世

    资治文摘 2016年6期2016-05-14

  • 浅谈《追风筝的人》中风筝意象对成长主题的凸显
    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文章以“风筝”为主线,描述了主人公阿米尔在成长经历中所遇到的坎坷,从“背叛和懦弱”到“情感救赎”。文章从“风筝”开始,以“风筝”结束,其背后的意义是值得分析与探究的。因此,本文以“风筝”意象为基点,来探索文章中的成长主题。【关键词】成长;救赎;背叛;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是美国2005年的畅销小说,诉说了战火中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心酸史。文章描述了处于战火中阿富汗所遭受的苦难以及主人公在一生中所遇到的坎坷

    青春岁月 2016年8期2016-05-14

  • 流散文学视角下的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创作
    语场。卡勒德·胡赛尼作为一位流散作家,结合其作品,我们也能进一步感知流散写作现象,并对这一现象及其影响做进一步反思,从而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借鉴和参照。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在20世纪后半叶因躲避阿富汗战争,随家人一起来到美国,开始了异乡生活。因此,他的笔下也出现了一批典型的流散文学。正如胡赛尼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样,看似和平自由的异乡生活并没有消除他心中对自身民族的忧虑,新的公民身份也无法重新给予他心灵慰藉。通过他已出版的《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

    牡丹 2016年8期2016-05-14

  • 灿烂千阳,在布卡之下
    【美】卡勒德·胡赛尼推荐人:胡新元(长沙宁乡一中 656班)“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胡赛尼如果没有写这两个阿富汗女人的苦难故事,也许,全世界都不会知道它发生过。玛丽雅姆和莱拉,一老一少,一个沉郁一个明媚,一个是乡下的私生女,一个是城市知识家庭的孤女。这两个看上去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人,却因为连年不断的战火产生了交集。她们嫁给了同一个男人——鞋匠拉希德。虽然她们二人相差19岁。玛丽雅姆的童年是在她15岁

    十几岁 2016年8期2016-04-22

  • 爱在阿富汗:卡勒德·胡赛尼小说的主题意蕴
    富汗:卡勒德·胡赛尼小说的主题意蕴李青霜*(南京审计大学 英语系,南京 211815)摘要:爱是卡勒德·胡赛尼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他所书写的爱带着深深的历史、宗教和文化烙印,折射出流散作家对祖国和民族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拷问。胡赛尼在创作中透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用具有普世意义的爱超越语言、阶级和身份,在后“9·11”语境下刻画出一个西方社会亦能理解的伊斯兰世界,从而获得普遍接受和广泛认同。关键词:胡赛尼;爱;阿富汗流亡美国的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擅长描写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4-17

  • 来到黑夜的尽头等天亮
    。他是卡勒德·胡赛尼,美籍阿富汗裔作家。他写的故事让人心碎又温暖,是灵魂深处涌动的河,在苍穹下蜿蜒,在黑夜里流经。听故事时,满心酸涩,却常常在末尾,看见天光乍起。他曾说,许多年过去,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这是他的处女作,亦是让他声名鹊起的《追风筝的人》里的句子。2003年,《追风筝的人》几经波折才面世,谈及写作缘由,他说,那是在1999年,偶然看到一篇禁止市民放风筝的报道,那是他年少时最爱的活动,也是这个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16年2期2016-03-07

  • 胡赛尼的成功给文学人口的启示 ——以《追风筝的人》为例
    50080)胡赛尼的成功给文学人口的启示 ——以《追风筝的人》为例刘佳(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一个作家的成长,先天禀赋与后天教育同等重要。阿富汗裔美国作家胡赛尼的成功,应该引起文艺学教研的思考。改革开放后移民海外的人口中,“文化精英”占有不小的比例,其中,以作家身份安身立命者,也有可观的数量。他们应该借鉴胡赛尼的思路,以爱的胸襟,讲好中国故事。[关键词]胡赛尼;追风筝的人;文艺学课程;吐故纳新;中国故事卡勒德·胡赛尼(Kha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2-15

  • 卡勒德·胡塞尼小说中“光”的意象解读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德小说以“光”的意象作为线索,述说了处于国家动荡、骨肉分离的环境中,阿富汗民众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光”作为意象普遍地存在于他的三部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中,蕴含着多种象征意义。“光”是美好心灵的象征,是黑暗中的希望,是苦难中顽强生命活力的体现。意象作为一种美学范畴,广泛地存在于各类文学作品中,对于丰富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关键词:卡勒德·胡赛尼;光;意象;心灵;生命力卡勒德·胡塞尼作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2016-01-28

  • 《追风筝的人》
    (美)卡勒德·胡赛尼 ,李继宏 译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一部以史诗般的历史景观和荡气回肠的人性故事,深深打动全世界各地亿万读者心的文学经典。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这部小说值得瞩目,这不仅是一部政治史诗,也是一个关于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我们成年生活的极度贴近人性的故事。单就书中的角色刻画来看,这部初试啼声之作就已值得一读。从敏感、缺乏安全感的阿米尔到他具有多层次性格的父亲,直到阿米尔回到阿富汗之后才逐步揭露父亲的牺牲与丑闻,也才了解历史在美国和中东的分岔……这

    教育 2014年32期2015-03-25

  • 胡赛尼的阿富汗故事
    身带着卡勒德·胡赛尼的两本书——《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那时候他的第三部小说《群山回唱》还未在中国出版。当我身处阿富汗,听到那些不同的语言,那些之前从未听到过、来自阿富汗不同族群不同省份所持有的不同语言时,几乎能凭直觉找出这些陌生语言的特征,猜出地毯店的老板是塔吉克族,而榨柠檬汁的伙计是普什图人。这样的小聪明迅速让当地人喜欢上我:“这个中国姑娘可不就是我们的哈扎拉姑娘吗?”他们围着我,伸出右手与我相握。他们并不知道,我几乎是带着胡赛尼的乡愁而来。我向

    中国周刊 2014年4期2014-04-22

  • 捡到一粒金芝麻
    住自己喜欢。读胡赛尼的小说《群山回响》时,我就捡了一回好芝麻。小说中男主人与男仆间别致的爱情故事,堪称这本小说难得的亮点,特别是忧伤而又安静的文字,令我无比着迷。在我这几年的阅读中,关于男人之爱,没有比胡赛尼的文字更加动人的了,连《断背山》也难望其项背。一个男人爱上了另一个男人,在没有获得回应、成为同志之前,与平常意义上的男女之爱,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一样的一见钟情,一样的相思难解,一样的度日如年。纳比是瓦赫达提先生的全职司机兼厨子。第一次见面,瓦赫达提就喜

    新民周刊 2014年5期2014-02-18

  • 小说《灿烂千阳》的叙事艺术
    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于2007年发表了自己的又一力作《灿烂千阳》,这是继《追风筝的人》之后胡赛尼的第二部让世界瞩目并为之动容的小说。和《追风筝的人》一样,故事依旧发生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故事从主人公玛丽雅姆5岁时(1964年)讲起。玛丽雅姆是赫拉特市有名的富豪扎里勒与佣人所生的私生女(当地人称私生子为“哈拉米”),由于其不被接受的出身,玛丽雅姆和母亲娜娜一直生活在郊外的一座泥屋里。在那里,玛丽雅姆度过了15个年头,虽然与世隔绝却也不乏快乐。玛丽雅姆的快乐来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5期2010-08-15

  • 上海书城排行榜
    筝的人: 胡赛尼上海人民出版社: 25.00元倒计时游戏: 鲍尔达奇东方中心出版社: 25.00元天崩地裂: 纳克文汇出版社: 23.00元骗局: 布朗人民文学出版社: 29.00元谦君一发: 君君 薛志谦上海人民出版: 20.00元莲花: 安妮宝贝作家出版社: 25.00元伤心至死.轮回: 鬼古女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元兄弟.下部 : 余华上海文艺出版社: 27.00元品人录: 易中天上海文艺出版社: 22.00元上海书

    上海采风月刊 2006年8期200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