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勒德·胡塞尼小说中“光”的意象解读

2016-01-28 07:43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443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命力意象心灵

吴 丹 (三峡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 443000)



卡勒德·胡塞尼小说中“光”的意象解读

吴 丹 (三峡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 44300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德小说以“光”的意象作为线索,述说了处于国家动荡、骨肉分离的环境中,阿富汗民众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光”作为意象普遍地存在于他的三部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中,蕴含着多种象征意义。“光”是美好心灵的象征,是黑暗中的希望,是苦难中顽强生命活力的体现。意象作为一种美学范畴,广泛地存在于各类文学作品中,对于丰富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卡勒德·胡赛尼;光;意象;心灵;生命力

卡勒德·胡塞尼作为阿富汗裔美国人,于2003年出版了小说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也是美国第一本由阿富汗人写成的英文小说,出版后大获成功,随后相继于2007年出版了小说《灿烂千阳》,2013年出版小说《群山回唱》,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三部小说皆以阿富汗的历史变迁为背景,分别以友情、母女之情和兄妹之情为情感线索,描述了战争中小人物的爱恨、生死。他的小说以高超的叙事技巧,生动的故事情节取胜,意象的使用就是形成这些特色的关键因素。尤其以“光”意象地运用最为突出。

一、具有东方特色的“光”意象

“光”作为意象存在,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时期,主要起源于东方各民族对于光明的崇拜,象征着旺盛充沛的生命活力。“光明崇拜中的原始意象在东方各民族远古宗教文化中普遍存在。古波斯人宗教信仰非常奇特,除了地火、火、水、风四大自然神之外,波斯人崇奉的主要对象是日月和天神。从实质上看,日月和天神都是光明崇拜的对象。”1可见,“光”作为意象所产生的历史久远,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

身为阿富汗人的卡勒德·胡赛尼,在小说创作时,把故事背景设置在其最为熟悉的故乡。因其深受东方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所选取的意象也大多具有东方特色,如风筝、弹弓、石榴树、光等。“风筝”“石榴树”常常伴随着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成为人物命运发展的见证。同样“光”作为意象更是贯穿其全部作品中的重要线索。“光”意象主要以“阳光”“月光”“火”的形式呈现在作品中,阳光象征着温暖,月光代表着纯净,火光则预示着希望。这些都反映出伊斯兰民族对于未经雕饰,淳朴自然物品的崇拜,体现了伊斯兰民族崇尚简洁、朴素的美学观。“光”包含着美好的心灵与新的希望、旺盛的生命活力等多层蕴藉,同时又与小说中人物命运紧密相连,对于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光”意象的多种意蕴

“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2意象作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存在于各类文学作品中,为了适应各种主题的需要、融入作者的感性世界,一个意象往往会产生多种意蕴。因此,在胡赛尼的小说中“光”也有着丰富的含义。

(一)美好的心灵之光

“在象征系统的一般历史中,光明和黑暗的对偶足以成为其他对偶的一个自然象征的代表。光的意象于是就格外适合充当心灵状态的主要的意指性象征了:光是语义的媒介,心灵则是意蕴(tenor)。”3“光”隐喻着“心灵”在现实中已被普遍接受和使用。在胡塞尼的笔下也不例外,”光“作为意象,多有着美好心灵,新的希望的意蕴。

“光”是自然美的象征,是人类心灵世界的媒介。“光”具有指引与激发心灵的作用。在《追风筝的人》这部作品中,坚强忠诚的哈桑被定义为心灵之“光”,而怯弱胆小的阿米尔则像一个心灵的阴暗面。世界上任何有光的地方都会有阴影,都会存在黑暗的一面。但是当光的能量大到一定程度时,一定能够照亮这些黑暗的角落。“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哈桑对于两人纯洁友情的承诺,他在面对阿米尔的懦弱与背叛中所表现出来的宽容与大度,最终像“光”一样照亮了阿米尔的心灵。《灿烂千阳》中莱拉时常回忆的那句诗“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玛丽雅姆对于莱拉如母亲的般地照顾与爱,就是母爱的光芒,像“一千个太阳”温暖着她;《群山回唱》中,阿卜杜拉与帕丽的兄妹情谊感人至深,在妹妹帕丽被送走后,阿卜杜拉的梦中时常会出现微光:“在有些夜晚,他会梦见自己又一次置身荒漠,一个人,四处都是山,只有一点点细小的微光在远处闪烁,明明灭灭,如同一句暗语。”4找到妹妹帕丽,与亲人团聚也成为他黑暗生活中唯一一丝“光芒”。

(二)旺盛生命力之“光”

“光”作为原始社会对于自然物崇拜的一种,赋予万物生命,离开“光”生命将不复存在。“古代中东和西亚地区,如埃及人、波斯人、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拉伯等民族把光、发光的东西、光彩的东西、艳丽的东西和光洁的东西看作是美的……这些民族之所以把光和光的东西看作是美的,这是因为光代表着生命,其是生物生命力旺盛的标志。没有光就不会有生命。”5并且由于伊斯兰民族所生存的地理位置,环境极为恶劣,因此造就了其民族具有极强的忍耐力与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光”作为意象,常常有着旺盛生命力之意义。

社会动荡,家庭破碎这是卡勒德小说中人物普遍的生存环境,身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们要忍受来自各方面的压迫。因此坚强的活下去,在黑暗中寻找“光芒”,就成为他们生活的动力。这种艰难的环境,却也铸就了他们坚强不屈的性格,“光”象征着充沛的生命活力。

《追风筝的人》中,叙述了主人公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友情经历了种种考验,有背叛也有救赎。哈桑作为仆人的儿子,从一出生就受到身边人的欺凌,只有少爷阿米尔与他最为亲密。他们因风筝而结为好友,却也因为阿米尔的懦弱自私而淡化。但哈桑无论经历了他人的欺辱、朋友的背叛、战火的蹂躏,他始终保持着坚强与与忠诚的品质,相信光明终会来临。

《灿烂千阳》中,玛丽雅姆一出生就被打上“哈米尔”的烙印,在他人的嘲笑中度过童年,经历了母亲的自尽与亲生父亲的抛弃,被迫嫁给一个年纪大,脾气暴躁的男人拉辛德,婚后忍受着种种非人的折磨,但就是这个历经种种磨难的女人,却具有极顽强的生命力,并像“阳光”一样温暖感染他人。莱拉本身处于幸福家庭中,有着疼爱她的父亲,甜蜜的爱情,但因为战争使她失去了父母,恋人也被迫离去,陷入困境的她被迫嫁给了拉辛德。两个命运坎坷的女人,在忍受着战争的苦难与家庭暴力后,逐渐由“敌人”而成为了朋友。在莱拉眼中玛丽雅姆是伟大的,甚至在最终被处决时她也是毫无畏惧的,“光”布满了她全身,“一些灰白的头发散落在她额前,几缕阳光洒落在她的脸庞和肩上”。6面对死亡,她是坚强的,正是她的牺牲,换来了莱拉后半生的幸福。莱拉也终于与最爱的人生活在了一起。虽然战争并未停止,困难仍然存在,但能和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生活终究会充满希望,美好的未来总会来临,历经种种苦难的莱拉凭借着顽强的生命活力,获得了沐浴在“阳光”下的权利,小说的结尾:

“莱拉双手按着温暖的玻璃窗。闭上了她的眼睛。她任凭阳光照耀着她的脸庞,她的眼睑,她的额头”7,是最好的证明。

《群山回唱》中,作者采用了九个不同的视角叙述同一个故事,讲诉了一对兄妹阿卜杜拉与帕丽因贫穷而被迫分离,战争使他们流落到异国他乡,但在就近六十年的分离中,他们却没有放弃找到彼此的希望。不管经历了多少的苦难,找到对方成为了他们活下去的动力,经历了伤害、背叛,才能学会如何去爱。最终,凭借着爱与坚韧的生命力,兄妹团聚。

在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中,在每一部小说的结尾都会出现希望。不管是《追风筝的人》中哈里的儿子在阳光下追逐着风筝,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灿烂千阳》中莱拉与家人沐浴在阳光下;还是《群山回唱》中阿卜杜拉与帕丽兄妹团聚,似乎回童年那个温暖充满阳光的午后,都体现了作者对于“光明”未来地向往。这不仅仅是故事完美的结局,更是作家对于这个多灾多难国家的美好期望,希望战争结束,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能够拥有安稳幸福的生活。

悲伤与温情并存是胡塞尼作品的一贯风格,以小见大,由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生死关照整个国家的存亡,是他作品永恒的主题。经历过战乱之苦的民众,渴望着追求着和平。这个国家存在着黑暗的角落,同时也有着光明的一面,历经苦难后,终会迎来充满阳光的春天。体现了作者思想中,由小人物的命运上升到对于国家前途的关注,“阳光”普照,也象征着这个国家经久不息的生命活力。

注释:

1.彭修银,齐静.东方美学原始意象的表现形态[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2.叶朗.美在意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1.

3.威尔赖特.原型性的象征[A].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03.

4.[美]卡勒德·胡塞尼,康慨译.群山回唱[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50.

5.彭修银.东方美学[M].人民出版社,2008:97.

6.[美]卡勒德·胡塞尼,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43.

7.[美]卡勒德·胡塞尼,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17.

参考文献:

[1][美]卡勒德·胡塞尼,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美]卡勒德·胡塞尼,李继宏译.灿烂千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美]卡勒德·胡塞尼,康慨译.群山回唱[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4]彭修银.东方美学[M].人民出版社,2008.

[5]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叶朗.美在意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彭修银,齐静.东方美学原始意象的表现形态[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8]王建荣.《追风筝的人》风筝意象解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9]王耀文.“光”之意象的个案考察[J].文艺争鸣·广角,2012(9).

吴丹,三峡大学在读研究生。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生命力意象心灵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贸易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意象、形神
如梦似幻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顽强的生命力——蟑螂
唤醒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