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

  • 乌台诗案(上)
    “乌台”就是指御史台,汉代的长安(今天的西安)御史台中有很多的柏树,每到傍晚,大群的乌鸦栖息在柏树上面,相当壮观,所以御史台后来就简称“乌台”了。当然北宋的这一件“乌台诗案”是发生在汴京的御史台,也就是现在的开封,所以就借用汉代的“乌台”之名,而称之为“乌台诗案”了。苏轼为何陷入这个“乌台诗案”中?这就要回溯到诗案发生的十年之前了。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即位,他想大展宏图,改变积贫积弱的国际形象,实施改革,就重用王安石变法,这个变法雷厉风行,重点是经

    名作欣赏 2024年1期2024-01-12

  • “哄堂大笑”出自一项有趣的制度
    哄堂”出自唐代御史台一项有趣的制度。唐人赵璘所著《因话录》载:御史台是监察机构,共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一曰台院,其僚曰侍御史,众呼为‘端公’……知杂事,谓之‘杂端’。”“端”是正直之意,资历最深的一人处理台内杂事,称“杂端”,权力最大。“二曰殿院,其僚曰殿中侍御史,众呼为‘侍御’。”“三曰察院,其僚曰监察御史,众呼亦曰‘侍御’。”“每公堂食会,杂事不至,则无所检辖,惟相揖而已。杂事至,则尽用宪府之礼,杂端在南揖,主簿在北揖,两院则分坐,虽举匕箸,皆

    思维与智慧 2023年30期2023-12-09

  • 金朝登闻鼓制度初探
    检院一直隶属于御史台,职掌监察、受理上诉和言谏等事宜。登闻鼓机构主要由进士出身、品行端正及有地方工作履历的官员充任。在政务运作上,登闻鼓机构承担进状受理和转呈,接收的进状并非全交皇帝审理,也有部分由御史台、尚书省和翰林学士院负责。金朝统治者为强化皇权,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赋予登闻鼓机构监察台省的政治功能,将其作为一条下情上达的新信息渠道,以此达到对御史台、尚书省制约和监督作用。金朝登闻鼓机构既是皇帝掌控下情的重要信息渠道,也是制约和监督御史台、尚书省的主要部门

    北方文物 2023年1期2023-02-10

  • 辽朝廉政监察研究回顾与展望
    为辽朝南面官有御史台,其设置将唐朝在御史台下设的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并为一体。①该成果仅涉及属于中央监察的御史制度研究,未涉及辽朝地方监察,也未涉及北面官中的监察制度。其后徐式圭《中国监察史略》一书最早对辽朝的监察制度进行整体研究,作者将辽朝的监察制度分为中央和地方两部分,认为中央设有御史台,而辽朝的地方监察机构分为常设和临时两种。②在辽朝监察制度的整体性研究方面有开创之功。近年来,辽金史专业研究者将这一问题引向深入,武玉环从辽朝监察制度的兴衰、监察机构与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10期2022-12-31

  • 印制变迁视域下唐宋政务的使职化运作*
    注的是唐后期的御史台与大理寺,因为他们在政务使职化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新的置印与用印模式。这两个机构先后辟置了“御史台/大理寺出使之印”,甚至御史台还衍生至“八印”,完全突破了设置官署印的规制。后周至宋代,又行用了大量的“奉使之印”和“奉使朱记”。从出使印到奉使印的发展有内在的关联,以此为视角可以探究王朝政务使职化运作的基本进程,惜至今未见相关成果,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考察,不妥之处,诚祈贤者惠示。一、“出使之印”与唐代政务运作的使职化通常认为,使职差遣的发

    社会科学 2022年8期2022-11-24

  • 论北魏监察官员的设置及特点
    (一)中央1.御史台御史御史台,北魏时期也称南台,是职掌监察的中央机构。道武帝拓跋珪时国家官制中设置了御史台。《魏书·官氏志》记载,天兴四年(公元401年)九月,“罢外兰台御史,总属内省。”[1]2973说明北魏初年御史台已经存在,但道武帝撤销御史台将监察职责归入内省。明元帝时期复置御史台,但并没有发挥监察的作用。孝文帝罢侯官之后中央监察机关转变为御史台,主要官员包括御史中尉、治书侍御史、殿中御史、侍御史等。其中,“御史中尉为御史台主官,官秩三品上;治书侍

    西部学刊 2022年19期2022-11-21

  • 廉吏刘温叟三次“收礼”为哪般?
    代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的实际长官)。御史台有个惯例,在俸禄之外每个月都要给所有官员发放名为“公用茶”的补贴,就算办公经费不足,也要用办案查缴的赃款或者罚金来足额补发。但刘温叟非常反感这类补贴,在御史台任职12年间,从来没有领取过这笔钱。开宝四年(971年),刘温叟病重,宋太祖实在不忍心他这么清贫,就赐给他一些家用器物和钱,帮他治病。仅几个月后,刘温叟就与世长辞,终年63岁。但查阅史册,作为清官廉吏的刘温叟,一生也接受过三次特殊的“送礼”。这是怎么回事呢?刘温

    廉政瞭望 2022年13期2022-08-04

  • 论高丽朝对唐代御史制度的接受与变异
    于高丽朝,认为御史台是高丽朝的总检察机关。[1](36-39)实际上,高丽朝御史制度虽借鉴了唐制,但贵族制的基本国情使之发生了重大变异,御史台由王权的耳目与爪牙之司一变而为制约王权的机构,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一、监察权的变异从形制上看,高丽朝御史台是唐制的缩小版。《高丽史·百官志》载:“(御史台)掌论执时政矫正风俗纠察弹劾之任……有大夫、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忠烈王元年,改监察司……忠宣改为司宪府……恭愍王五年,复改御史台,大夫如故。”[2

    东疆学刊 2022年3期2022-03-24

  • 南朝监察程序的运行及权责问题探讨 ——以任昉《奏弹刘整》为例
    百官制》载:“御史台,梁国初建,置大夫,天监元年,复曰中丞。置一人,掌督司百僚。皇太子已下,其在宫门行马内违法者,皆纠弹之。虽在行马外,而监司不纠,亦得奏之。”[3]803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长官,专司监察。在梁代,御史中丞的监察范围已经打破了行马内与行马外的界限。《奏弹刘整》收录于《文选》卷四十《弹事》。关于被弹劾者刘整的身份,《文选》李善注曰:“沈约《齐记》曰:‘整,宋吴兴太守兄子也,历位持节,都督交广越三州也。’”[4]742而刘整在此案件中的官职是中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7

  • 北宋南京分司机构探析
    分为南京留守司御史台、南京国子监和鸿庆宫组成。一、分司机构界定“分司”即分司官的简称。分司机构的正式设置可追溯到唐代,唐代在东都洛阳设尚书省,下设百司。分司官则是指充任机构官员之人,并无实际掌事权。宋代,依唐例,分别在陪都西京、南京、北京置分司机构,用以优贤养老,或安置贬降官员。至于北宋时期分司机构具体包括哪些,学界尚存在争议①。张祥云在研究西京分司机构时,将留司御史台、西京国子监、嵩山崇福宫、留守司礼院作为西京的分司机构。韩桂华在研究北宋南京职官体系时,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0-18

  • 从乌台诗案看宋代监察概况
    刺朝政,苏轼被御史台派人抓捕回京。这不是苏轼首次被举报,早在几年前撰写《梦溪笔谈》的沈括就举报苏轼涉嫌诽谤朝政,但皇帝置之未理。这次监察御史再次举报苏轼,宋神宗下令将苏轼逮回京城严加审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乌台为古代中央监察机构别称。乌台与柏树有关。西汉御史府内柏树众多,是野乌栖息的上佳之地。野乌晨去暮来,又称朝夕乌。正是因为如此,监察机构又称乌台。东汉中央监察机构名称改为御史台御史台作为中央监察机构名称一直延续至明初。因苏轼

    检察风云 2021年15期2021-10-01

  • 宋朝也有“反腐工程”
    称“乌台”的“御史台”。御史台的最高首长御史中丞位列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之后,地位相当于副相,比一般部门的尚书威风得多;御史台的编制充足,有次长侍御史知杂事(后去掉了“知杂事”三字),还有殿中侍御史2人、监察御史6人、中层官员有御史台检法、御史台主簿、御史台推直等等;众多的基层办事官员更是将御史台的职权发挥到了极致。为了更加突出御史台官员的形象,吏部还专门为他们配发了与众不同的官帽,御史中丞的帽子叫獬豸(传说中一种性情忠直的兽)冠,监察御史的帽子也缀有獬豸

    清风 2021年5期2021-09-10

  • “乌台诗案”的文书运行过程及相关文本属性考辨
    断案的工作分属御史台与大理寺,二者互不干涉。在大理寺检法量刑后,又有审刑院、刑部等机构负责审核。原则上,每个机构在完成相关工作后都需要向皇帝覆奏。由此可知,在诗案的立案及审讯阶段,文书运行主要围绕皇帝与中书门下、御史台展开;而在检法量刑、覆议,乃至最终的裁决阶段,由于大理寺、审刑院、刑部等部门参与进来,构成了更为复杂的文书运转的网络。以下笔者将分阶段叙述整个乌台诗案的文书运行过程,并对相关文书的文本属性进行细致考辨。一、 立案阶段:“奉圣旨送中书”与中书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3-25

  • 词语趣谈
    哄堂”出自唐代御史台一项有趣的制度。据唐人赵璘所著《因话录》记载,御史台是监察机构,共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御史台的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御史大夫,副长官的官衔是知杂事侍御史,也叫“杂端”。御史台有自己的厨房,吃饭时大家都集中到公堂里,如果没有公事要讨论,同僚们只是互相拱手作揖而已。如果有公事要讨论,就要按照官衔的等级分主次坐好,即使每个人都举着筷子,也不能说笑,要正襟危坐。吃完饭后,由“杂端”主持,开始讨论公事,指出谁犯了什么错,秘书详细记录下来。因为都是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0年12期2020-12-31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简论
    统主要有三个:御史台是其一,司隶校尉是其二,丞相司直是其三。因为司隶校尉是皇帝特殊机构,地位特殊, 可以监督丞相司直, 但同时又受御史中丞的监督。 可以说,它们之间一方面各有分工,另一方面又互相牵制。唐代御史台制度。 监察制度的谏官系统在唐朝时期逐渐趋于完备,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制。唐朝建立初期,唐高祖李渊谨慎从政,御史台监察制度沿用了隋朝旧制。 唐太宗李世民继承皇位后,形成了御史、谒者以及司隶三台合一的监察局面。 唐光宅元年(684 年), 乞讨御史台为左肃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12-12

  • 唐宋监察制度之对比与借鉴意义
    央监察机构仍是御史台。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时期沿袭隋制,称御史台。随着三省六部、一台九寺政治体制的确定,御史台这一机构的法律地位最终也就被确认下来。高宗、武后(武则天)、中宗、睿宗时期,因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和伴随政权交替所产生的激烈斗争,监察机构进行了多次改革调整。武则天时,改御史台为左、右肃政台。至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又将左、右肃政台改为左、右御史台。此后,由于两台之间职责不清,矛盾重重,故睿宗上台后,于太极元年(712年)撤销右御史台,将左御史

    法制博览 2020年29期2020-11-30

  • 北齐反腐成闹剧
    以暗中指使东魏御史台弹劾最有权势的勋责元坦、司马子如,将他们同一天关进监狱,吓得司马子如一夜白头。其子高澄继承了“高氏反腐传统”,为凸显执法机构的威严,不仅重赏御史中丞崔暹,还恢复了御史中丞“开道赤棒”的特权,甚至自导自演了一出冒犯御史中丞而被痛打的好戏。在高欢、高澄时代,的确有很多贪官污吏在御史台的弹劾下受到惩处,但这股风气没能贯彻北齐始终。东魏武定七年(549年),高澄遇刺身亡,即位的高洋仅励精图治了短短几年便开始胡作非为,继他之后的历任北齐皇帝要么短

    百家讲坛 2020年8期2020-09-26

  • 谢国桢《江浙访书记》辨误一则
    仍常称都察院为御史台)的奏疏汇编。按,《皇明留台奏议》一书,现存常见的版本为万历三十三年刻本,但该书在明代并不止编撰一次。在施沛《南京都察院志》(明天启刻本)卷三十六“艺文”中,就收录了数次编撰的序文,其中第三次编撰的《留台奏议三编序》(山西道御史赵绂撰写)中,记载道:“留台奏议者,缉庚戌咨中所选南台诸臣奏议之言也,奏议先刻有一编、二编,俱台中长者序之,辛酉三编成。”可见,所谓留台又称南台(大概是因为元代在南京设置南御史台,故沿袭此称),实际即南京都察院的

    读书 2020年6期2020-06-11

  • 两汉的“兰台”与“御史台
    于兰台,故得称御史台。曹魏时,兰台藏书类职能彻底分离出去,使兰台成为御史官署之代称。关键词: 兰台   御史台   职掌   专业化“兰台”和“御史台”两名俱可指称御史之官署,就此定义而言,两者往往可以相互指代,但两名定义内涵的确定都有一个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此两名之所指并不完全相同。西汉时只有“兰台”之名,而无“御史台”名;东汉时,出现“御史台”名,但“兰台”之所指并不全同于“御史台”;三国曹魏时,“兰台”成为御史官署之代称。但此后之正史中,此两

    文教资料 2020年36期2020-06-07

  • “哄堂大笑”出自御史台
    哄堂”出自唐代御史台一项有趣的制度。据唐人赵璘所著《因话录》记载,御史台是监察机构,共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御史台的最高长官由正三品御史大夫出任台长,副长官的官衔是知杂事侍御史,也叫“杂端”。御史台有自己的厨房,吃饭时大家都集中到公堂,如果没有公事要讨论,同僚们都只是互相拱手作揖而已。如果有公事要讨论,就要按照官衔的等级分主次坐好,即使每个人都举着筷子,也不能说笑,正襟危坐。吃完饭后,由“杂端”主持,开始讨论本台的公事,谁谁谁犯了什么错,秘书详细记录下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9年11期2019-12-20

  • “哄堂大笑”出自一项有趣的制度
    哄堂”出自唐代御史台一项有趣的制度。唐人赵璘所著《因话录》载:御史台是监察机构,共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一曰台院,其僚曰侍御史,众呼为‘端公’……知杂事,谓之‘杂端’。”“端”是正直之意,资历最深的一人处理台内杂事,称“杂端”,权力最大。“二曰殿院,其僚曰殿中侍御史,众呼为‘侍御’。”“三曰察院,其僚曰监察御史,众呼亦曰‘侍御’。”“每公堂食会,杂事不至,则无所检辖,惟相揖而已。杂事至,则尽用宪府之礼,杂端在南揖,主簿在北揖,两院则分坐,虽举匕箸,皆

    学生导报·高中版 2019年15期2019-09-10

  • “哄堂大笑”出自御史台
    哄堂”出自唐代御史台一项有趣的制度。据唐人赵璘所著《因话录》记载,御史台是监察机构,共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御史台的最高长官由正三品御史大夫出任台长,副长官的官衔是知杂事侍御史,也叫“杂端”。御史台有自己的厨房,吃饭时大家都集中到公堂,如果没有公事要讨论,同僚们都只是互相拱手作揖而已。如果有公事要讨论,就要按照官衔的等级分主次坐好,即使每个人都举着筷子,也不能说笑,正襟危坐。吃完饭后,由“杂端”主持,开始讨论本台的公事,谁谁谁犯了什么错,秘书详细记录下

    恋爱婚姻家庭 2019年33期2019-07-20

  • 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
    院(掌兵权)和御史台(管监察)的地位,形成了新“三驾马车”的政治格局。御史台以前是排在三省之外的,现在被摆在了政治舞台的最前列,它的地位无疑是提高了。忽必烈曾形象地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这里的医,可以理解为监督、监察的意思,可见皇帝对御史台的重视。元代对御史台内部也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台院,将殿院改为殿中司,降了一格,仅保留察院,从而由唐代御史台三院制向一院制过渡。最高监察机构中权力的一体化,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月读 2019年5期2019-05-28

  • 浅析中国唐宋监察制度及对后世的借鉴
    朝继承了前代的御史台制度,并有了巨大的发展,唐睿宗在《令御史录奏内外官职事诏》中郑重颁布“彰善瘅恶,激浊扬清,御史之职也。政之理乱,实由此焉”。[1]由此观之,监察官的作用可见一斑。唐朝统治者通过三省制度,将相权一分为三,中书门下和尚书,而且设立了宰相联合办公地点政事堂。参加政事堂议事的官员,也有宰相之称。以致唐朝行使官员,经常四五人,甚至十余人。这样集中官僚的统治经验,提高行政效率,也可以防止宰相专权,加强皇权。与之相适应的中央监察机关,也扩展为一台三院

    西部论丛 2019年10期2019-03-20

  • 穷体制之变,塞祸乱之源
    这就跳出了只有御史台的官员才能进行监察的圈子,形成了大监察的思路。按照这一治国理念,他对政治体制动了“大手术”。在表面上仍沿用唐朝的三省制,但把尚书和门下省列于外朝,降低了级别,中书省设在宫中,称政事堂。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这时只有参加政事堂会议的人才是宰相。此外,还设枢密院掌管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户部、盐铁、度支)掌管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又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制约宰相的权力。昔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手中握有的权力已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对地方

    月读 2019年1期2019-01-10

  • 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
    的监察机构仍是御史台御史台的最高长官是御史大夫,官秩从三品。唐代监察官与行政长官之间的交流是频繁的,像御史大夫这样的高官也可以改行。有人统计过,从唐朝建立之初到唐玄宗开元元年(713)的90多年间,有12位御史大夫升任宰相,13位御史大夫改任其他行政长官。唐太宗一朝的7位御史大夫中,就有5位升任宰相。御史大夫之下是两名御史中丞,品秩原来是正五品上,到武宗时升为正四品下。古代官员,四品以上都是高级领导干部,也就是说武宗时御史中丞也跻入了高官的行列。两名御史

    月读 2018年10期2018-10-24

  • 权力制约视角下的宋代司法运行机制
    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8)06-0107-06关于宋代司法权制约问题的研究多见于宋代司法制度的研究之中,但是较为零散且不具体,至今尚无系统性的学术专著和专论性论文探讨宋代司法权力制约。①故笔者不揣谫陋,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就权力制约视角下的宋代司法运行做一个整体上的探讨,不当之处,恳请方家不吝赐教。一、司法权力制约的机构设置与唐五代相比较,宋代的司法机构有较大变化,设置了并列制约

    中州学刊 2018年6期2018-09-21

  • 母丧不报
    母死。尚书省牒御史台,然后哭。其庸猥皆此类也。唐·张鷟撰《朝野佥载》□耕斋点评唐玄宗时有个御史中丞(相当于今天监察部的部长)叫李谨度,是由宰相宋璟引荐的。却说某日李谨度的母亲去世了,一道道讣告报到家中,他都给藏了起来,不肯公开发丧办理后事。同僚们苦于没有办法,只好让其原籍瀛州官府上表朝廷,报告李母的死讯。直到最高官府尚书省发文通知御史台,李谨度才好像刚知道的样子,放声哀哭起来。此人的庸俗猥琐,竟然到了如此地步!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这位李中丞要瞒报母亲的死讯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18年7期2018-07-21

  • 人民的名义:古代人民也有最高检
    职责的部门——御史台御史台是古代的监察机构,自秦汉以来历代都设此机构,掌监察之事。西汉初御史大夫之官署称御史府,西汉后期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御史大夫的次官御史中丞為古代监察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执行人。御史中丞原在殿中兰台办事,汉哀帝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长官,仍留台中执事,因而称其官署为御史台。后历代相沿,唯官名时有变动。曹操曾改御史中丞为宫正,取其纠弹百官朝仪的职掌而言;北魏亦曾改称中尉;隋置御史大夫,不置御史中丞,这是因为避讳的缘故;唐、五代、宋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17年8期2018-02-09

  •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设置一览
    监御史”。汉设御史台,归属办理宫中内务的少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门的监察机构。汉武帝时期将天下分为十三部监察区,由刺史代表皇帝对地方实行监察。京师长安附近七郡为司隶校尉部,司隶校尉除三公之外对朝廷百官都可弹劾。魏晋御史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成为由皇帝直接掌握的独立监察机构;不再设置固定的地方监察机关,改由中央不定期地派遣巡御史监察地方官吏。隋中央的监察机构仍为御史台,改长官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下设治书御史2人为副;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共12人,专执掌

    廉政瞭望 2018年1期2018-01-27

  • 监察官与行政官的“相爱相杀”
    反过来,宰相对御史台也有纠弹权。御史大夫温彦博曾弹劾魏征,说他包庇亲戚。魏征是个火炮篓子,直接怼了回去,居然让唐太宗大加赞赏。等李林甫大权在握时,御史台对宰相的监督大大减弱。李氏曾召集谏官放言:今圣明天子在上,群臣顺从圣意都来不及,还需要什么谏论?从此,唐代的御史台几乎再无弹劾宰相的记录。说穿了,甭管是以卑临尊还是权位相当,集中点都在于监察官和行政官的斗争上。一方想履行监督之责,另一方则不愿受到全方位监督,自然都会动员所有资源斡旋。谁胜谁负,争斗的结果还在

    廉政瞭望 2018年1期2018-01-27

  • 略论唐代御史台机构设置及其监察权
    帝设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中国封建王朝专职的御史监察机构自此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御史机构基本上仍承袭东汉的御史台官职。隋朝也设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台下有治书侍御史、侍御史等下属官职。《旧唐书·职官志》载:“高祖发迹太原,官名称位,皆依隋旧。及登位之初,未遑改作,随时署置,务从省便。”③(五代)刘昫:《旧唐书》卷42《职官志》,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783页。其中“依隋制”指的是隋初的旧制。隋制本身是变化的,隋文帝时建立了御史台制度,到隋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4期2018-01-23

  • 论唐代监察制度的反思与现代启示 ——兼从监察机构与立法并述
    的唐朝监察机构御史台的组建基础是基于隋朝的谒者台以及司隶台制度。隋朝虽然在历史上只统治了38年,但是其“谒者台”和“司隶台”制度,都是中央设置的监督地方的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监督地方管理、出使、慰问安抚地方以及考核地方政绩。谒者台“掌受诏劳问,出使慰抚,持节察绶,及受冤枉而申奏之”①司隶台“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诸郡从事四十人,辅刺史巡察”。②(二)唐朝御史台的发展唐朝初年,御史台成为了国家最高的行政监察机关,废除了隋朝时期地方监察机构与中央监察机构

    法制博览 2018年36期2018-01-22

  • 古代人民也有“最高检”
    职责的部门——御史台御史台是古代一种官署名,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的监察机构,又称兰台、宪台,主要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西汉初御史大夫之官署称御史府,西汉后期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御史大夫的次官御史中丞为古代监察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执行人。御史中丞原在殿中兰台办事,汉哀帝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长官,仍留台中执事,因而称其官署为御史台。后历代相沿,唯官名时有变动。曹操曾改御史中丞为宫正,取其纠弹百官朝仪的职掌而言;北魏亦曾改称中尉;隋置御史大夫,不置御

    公务员文萃 2018年11期2018-01-10

  • 古代也有最高检
    职责的部门——御史台御史台是古代的监察机构,自秦汉以来,历代都设此机构,掌监察之事。西汉初御史大夫之官署称御史府,西汉后期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御史大夫的次官御史中丞为古代监察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执行人。御史中丞原在殿中兰臺办事,汉哀帝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长官,仍留台中执事,因而称其官署为御史台。后历代相沿,唯官名时有变动。曹操曾改御史中丞为宫正,取其纠弹百官朝仪的职掌而言;北魏亦曾改称中尉;隋置御史大夫,不置御史中丞,这是因为避讳的缘故;唐、五代、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7年28期2017-08-14

  • 我国汉唐宋的行政监察制度
    勾检官是独立于御史台之外的监察部门。勾检制度对于提高行政效率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为后世所沿承。宋朝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宋朝是古代商品经济与对外贸易高度发展的时代,与此相适应宋朝的法制也较唐朝进一步发展,“读书读律”成为一种风尚。宋朝行政监察主要表现为对宰相的监察。据《宋名臣奏议》第五十七,刘挚《上哲宗乞议经历付受官吏之罪以正纪纲》中说:“肃正纪纲,纠劾不法,自朝廷至州县,由宰相及于百官,不守典法,皆合弹奏。”宋初,宰相权力虽比较大,但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

    21世纪 2017年6期2017-06-22

  • 苏东坡与“乌台诗案”
    押解京城,关在御史台的监狱。时任提举司天监,也就是《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揭发说,苏轼歌《咏桧树》的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是在隐刺皇帝,你看,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蛰龙,新党进而指控苏轼“大逆不道”,要置其于死地。御史台上报苏轼诗案的审理情况,其中有苏轼上万字的交代材料,还牵连到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29位大臣和名士。李定、舒亶等急欲置苏轼于死地,而神宗则犹豫再三。苏轼无端受难,心境凄惨。审讯者对他威逼辱骂。

    未来教育家 2017年4期2017-05-22

  • 宋代中央监察制度研究综述
    成。文中论述了御史台组织结构的演变、长官与宪衔的变迁、监察权力变迁、御史六察制度变迁;谏官的变化、谏官机构的变迁、谏官职能的变迁以及谏官与御史关系的变迁;以及封驳官与封驳机构的变迁和封驳官职能之变迁。刘勇《浅析宋代监察制度》一文提出宋代的中央监察制度,主要由御史台制度与谏官制度组成。从封驳官奏勤百官的过程来看,其中的监督绝大多数是行政决策范畴,因此封驳机构不应视为中央监察机关的一部分。(一)对御史制度的研究龚延明、季盛清先生《宋代御史台述略》一文指出宋朝御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6期2017-04-06

  • 从“辞谢之仪”到“验疾之具” ——宋朝台参制度及其流变研究
    官员在朝堂参谒御史台官员的一项见谢辞之仪。神宗熙宁年间,朝廷借台参之“名”行验视老疾昏懦官员之“实”,将台参由朝堂移至御史台,对其进行改革。在几经波折后,台参地点还是由御史台改回了朝堂,回到了“辞谢之仪”的旧轨上,但是台参“验疾之具”的功能终不得而去。“仪”“具”之间,可谓是熙宁以后台参之制最真实的运作状态。分析台参制度的更革,对认识宋朝澄清吏治,验视老疾昏懦官员的努力当有所裨益。宋朝,老疾,王子韶,台参,御史台对于宋朝“台参”的研究,最早见于贾玉英《有关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7年12期2017-03-11

  • 古代如何举报官员
    专门的监察机关御史台,这标志着中国专制社会监察制度的基本形成。唐代御史制度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在御史台下设有台院、殿院和察院,掌管中央到地方官吏的纠察,参与大理寺审判活动,审理皇帝交办的贪赃枉法等案件。元朝的御史台和中书省、枢密院鼎立,不仅设置的监察官员多,而且品级也高于历朝。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享有广泛的职权,专职弹劾百官,辨明冤枉。清朝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组成“三法司”,成为国家的最高司法机关。总体说来,监察官上报弹劾的建议,经长官批准后,就正式提出弹

    乐活老年 2017年7期2017-02-26

  • 论我国检察院的角色定位、具体权能及其尴尬
    还是传统中国的御史台角色、抑或同时扮演二者?考察我国当前相应立法以及法律实施经验,将有助于我们厘清这一冲突;而镜鉴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制度实践,则有助于我们找到针对当前检察院困境之因应建议,或至少可以拓展检察院运作机制的完善思路关键词:检察院;法律监督权;刑事侦查;公诉;监察权;御史台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04-0119-10一、引言:庭审座次争议及其深层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检察院与法院曾就刑事审判

    江汉论坛 2016年4期2016-12-09

  • 中国古代文官监察与回避制度
    员。唐代中央设御史台,下属台院、殿院、察院,专司监理。宋代除了设置御史台来“纠察官邪,肃正纲纪”,还设有谏院,谏官和御史可“风闻弹奏”。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定期到地方巡回监察,称为“巡按御史”,又新设六科给事中对中央六部对口监督。清代将六科给事中合并于都察院,与御史合称“科道”,专司监察。回避制度主要有避亲和避籍。汉代的“三互法”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交互为官”。唐代官吏不得在本籍及邻近州县任职,凡职责相联或监临检察官,亲族均需

    支部建设 2016年33期2016-11-28

  • 唐代殿中侍御史探究
    制度的成熟。唐御史台三院制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监察体制臻于完备合理,并对宋元以后的监察体制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唐代“一台三院”中的殿院属官殿中侍御史作为研究对象,梳理殿中侍御史职官沿革、职权迁转等问题,进而剖析殿院机构设置与职权运作及其与台院、察院二院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唐代御史制度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一 唐开元以前殿中侍御史职官沿革唐代一台总辖、三院分立的御史台制度形成。对于“一台”,史料大多涉及,《唐六典》载唐以前御史台设置沿革:御史大夫一人,从三品。(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10期2016-10-25

  •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演进及史鉴价值
    经了御史大夫、御史台、都察院3个发展时期。历朝在国家制度、组织机构、立法内容等方面为司法监察的有序进行提供了必要保障,同时也十分重视对监察官的铨选、考课和奖惩。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在遏制司法腐败、维护国家司法清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司法监察系统的演进以御史大夫为主、多机关兼领的司法监察系统。秦汉时期以御史大夫统领御史组成的中央监察系统,是司法监察的主要承担者。云梦秦简《尉杂》载,“岁雠辟律于御史”。秦代的御史在皇帝特诏下还具有司法审判职权。两汉时

    21世纪 2016年4期2016-07-05

  • 唐代监察制度初探
    中央监察机关是御史台。比之前代,御史台的分工更为明确,职权更为广泛。同时,随着御史台作为专职监察部门的独立性日益突出,其监察范围亦空前扩大,唐代御史台组织与机能的完备堪称自汉代以来封建监察制度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关键词:御史台;机构设置;职权范围;监察方式唐代御史台实行“一台三院”的机构设置,拥有广泛的人事监督、司法审判和财政经济监察权,并依靠多种不同的监督方式以保证监察工作的彻底、严密。一、御史台的机构设置唐代御史台的最高长官称为御史大夫,副长官称为御史

    人间 2016年17期2016-06-28

  • 中国石刻简介(二十九)
    碑刻之杰作。《御史台精舍碑》,全称《大唐御史台精舍碑铭并序》,隶书,崔湜撰文,梁升卿书。唐开元十一年(723年)立。通高185厘米,宽64厘米,18行,行30字,碑阴、碑侧及碑额有当时的御史台官员近千人题名。书法线质劲健,字形俊美,隶中融篆,艺术水平较高,是唐代隶书的典型代表。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契明碑》( 局部) 拓片《善才寺碑》,全称《大唐河南府阳翟县善才寺文荡律师塔碑铭并序》。正书,碑署褚遂良书,据清王澍、翁方纲考:款乃后人易改,定为魏栖梧书。唐开

    老年教育 2016年5期2016-06-13

  • 北宋三京留守司御史台考论
    也相应地设置了御史台,全称为“留守司御史台”,多简称为“留司御史台”或“留台”。“三京留守司御史台”即为这三京御史台的总称。目前,关于三京留守司御史台的研究,主要以龚延明和张祥云为主。龚氏的《宋代官制辞典》设立了“三京留守司御史台”、“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北京留守司御史台”等词条,对相关词条的职能、简称、别称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解释。①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85-386页。张氏所著《北宋西京河南府研究》对“西京留司御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5-16

  • 文传学院霍志军教授《唐御史台职官编年汇考》(初盛唐卷)一书出版
    霍志军教授《唐御史台职官编年汇考》(初盛唐卷)一书出版ISBN 978-986-404-499-3由我校文传学院教授霍志军编著的《唐御史台职官编年汇考》(初盛唐卷)一书最近由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御史台是唐王朝中央监察机构,包括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及各种供奉、里行官,留台及外台御史等。由于唐代御史的雄峻地位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作用,因此以考证精审、搜集史料宏富的《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收录唐代御史总计题名1100余人次,尤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2-10

  • 廉如水 猛如虎
    弄权者,因畏忌御史台察之督察,遂向皇上建议把地方按察司划归行省之下,御史须受行省长官的节制。元世祖让大臣廷议。有大臣认为行台、行省两机构并列职能交叉,政出多门,不利于统一管理,可划归地方管理。董文用等大臣则坚决反对,奏称:“御史台,譬之卧虎。虽未噬人,人犹畏其为虎也。今虚名仅存,纪纲不振,一旦摧抑之,则风采尔然,无复望者矣。”董文用把御史喻为“卧虎”,确是得当的比喻。但欲使虎能发挥威慑作用,则不能对之过于束缚。御史既是天子耳目,代表天子监察百官,其监察权之

    公务员文萃 2015年10期2015-10-23

  • “巴尔思”御史姚天福
    ,世祖在朝廷设御史台,丞相塔察尔兼任御史大夫。御史台在选人用人上极为严格,只有名至实归,大家认可之人方可入选。姚天福被塔察尔相中,担任了御史台的架阁管勾,还兼着狱丞。官品虽不高,但姚天福理事胆大心细,侃侃而谈,俨然如手握重权的御史一般。至元十一年(1274年),姚天福45岁,以其渊博的知识,干练的才情,出色的业绩,过人的胆识,被元世祖忽必烈擢升为御史台监察御史。从此,开启了他全身心惩治贪腐、维护法纪的监察官的一生。一为台官 六持宪节一次,天福去北方按察,路

    文史月刊 2015年8期2015-10-21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概述
    置以司空为首的御史台,较前代更为专门化、规模化,同时,加大地方刺史的权力。因此,在秦汉统治的四百年间,中国已经形成较为健全的监察制度。在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着手重新建立监察制度,设置三省六部制的同时,恢复了御史大夫和御史台的监察官制。唐代沿袭旧制并将该制度进一步发展,中央设置御史台,将其作为最高监察机构,同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将监察机构进一步扩大,以此来强化君主专制,更好的为皇权服务。此外,门下省作为三省之一,不仅有宰相职权,其下设

    法制博览 2015年25期2015-02-06

  • 元明清时期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
    构,即:中央的御史台、地方的行御史台、各道的肃政廉访使司。元至正五年(1268年),中央设置了御史台,它与中书省和枢密院鼎足并立。忽必烈曾比喻道:“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为朕医两手。此其重台之旨,历世遵其道不变。”元代御史台只设察院,原台院职权并入察院,殿院降为殿中司。这样,御史台内部机构由三院转向一院制。中央在地方设置了行御史台,作为御史台的派出机关,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元在全国划分二十二道监察区,称肃政廉访使司,其主要职能是定期巡察本道内各路、

    中国机构编制 2015年2期2015-01-30

  • 浅谈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作用
    代的外台(即行御史台)以及肃政廉访司都是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的都察院、督巡制度和“厂卫”系统是监察的又一形式。一、古代监察制度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御史监察制度御史监察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秦代开始形成由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监郡御史等组成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秦代的御史大夫是辅佐丞相的,可以代皇帝起草诏令,接受皇帝的差遣出使,处置一些军国大事,当然也负责对百官进行监察和纠劾。汉代御史的职能可以概括为四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7期2014-10-21

  • 论元代监察法律制度
    飞献策:“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称职者,即纠幼之。如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③翰林学士高智耀也上奏:“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④忽必烈采纳上述建议,于至元五年初下诏建立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这是元代监察法律制度建立的开始,其后,逐步设立了地方行御史台和各道宪司,元朝的监察制度开始逐步完善。二、元朝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一)监察机构的设立1.中央监察机构的设立由于元朝是以少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4-17

  • 宋代文化体制下民主法治意识的当下解读
    负责监察工作的御史台两个部门。这四个部门都直接隶属于皇帝,向皇帝负责,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司其责,各不相知的分权结构。而御史台虽无财权、兵权和政权,但它有对百官包括皇帝在内的监督、建议权,甚至有对百官的“弹劾”权。欧阳修曾说过,御史台的谏官和台谏虽然品级很低,地位不高,但作用几乎可以和宰相相等[1]。因为在殿堂之上可以与皇帝争执的除了宰相还有谏官,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权力分配上的民主,才使得权力在使用上产生制衡,从而保证了当时的决策相对来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7期2014-02-12

  • 在元朝为官
    元朝的监察机关御史台“诸台官职掌,饬官箴,稽吏课,内秩群祀,外察行人,与闻军国奏议,理达民庶冤辞,凡有司刑名、赋役、铨选、会计、调度、征收、营缮、鞫勘、审谳、勾稽,及庶官廉贪,厉禁张弛,编民惸独流移,强暴兼并,悉纠举之”。御史台和中书省、枢密院互不统属,三足鼎立。元朝在《设立宪台格例》中明确规定,中书省、枢密院凡有奏禀公事,与御史台一同闻奏。尤其是中书省有关重大政事的上奏,必须有御史大夫副署丞相的奏章才能生效。元朝以前,地方从未建立过正规的监察机构。元朝不

    前线 2013年9期2013-05-14

  • 试论唐代御史监察制度
    帝时改御史府为御史台,但这时御史台没有从行政机构中分离,仍隶属于行政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的监察机构仍然是御史台,中央御史台脱离少府,直接受命于皇帝,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但由于新旧王朝更迭迅速,年年战乱,监察机构形同虚设。隋朝时,设立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隋炀帝时增设谒者、司隶二台,由御史、谒者、司隶三台共掌监察,分别负责内外监察,但此时机构混乱,御史监察权发挥的作用有限。到唐代,中国封建御史监察制度出现了繁盛时期,唐代御史台分为台院、殿院、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9期2012-04-08

  • 被“跋扈”二字打趴下的宰相
    押班就是失礼,御史台有权追究他们蔑视朝廷规则的责任。但垂拱殿到底有没有事,有事又要花多少时间处理,常常说不准;何况也不能完全排除有些执政大臣以此为借口,故意逃避押班呢。所以执政大臣分日押班这条规定,也就很难得到严格执行。可是严不严格是一回事,有没有明文规定是另一回事,既有规定,御史台不较劲则已,真要较起劲来,中书省也没脾气。那么王陶为何非要跟韩琦过不去呢?韩琦虽然是在许多重大政治事件上都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朝廷重臣,但正是韩琦这种遇事敢担当、处理问题能负责的勇

    百家讲坛 2012年10期2012-02-11

  • 古代的监察机构
    朝时,即设立了御史台煾犖中央的监察机关,主管全国监察工作。御史台设长官御史大夫,对中央和地方官吏负有监督纠举职责。汉朝的专门监察机构,也叫御史台,其长官称为御史大夫及御史中丞,在地方为中央派出的刺史。唐朝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监察机关也进一步完备。在御史大夫之下设御史中丞二人辅佐,并设台院殿院察院进一步扩充其组织机构。御史台一度改为肃政台,具有监督百官、整肃朝政的职能。宋朝的御史台,既为监察机构,又兼有司法职能。明朝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地位又有提高。都察院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01年10期200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