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刻简介(二十九)

2016-06-13 01:40沈红叶
老年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御史台北岳精舍

□ 沈红叶



中国石刻简介(二十九)

□ 沈红叶

《北岳府君碑》,全称《大唐北岳恒山灵庙之碑》,行楷书,韦虚心撰,陈怀志书。唐开元九年(721年)三月立,29行,行47字。碑石原在河北省曲阳县恒山北岳庙。碑额阴文4行12字,首题“大唐北岳府君之碑”,碑阴、碑侧,刻元和、大和、开成、会昌及宋大中祥符、宣和等十数人诗及题名。此碑字大如拳,书迹俊逸,丰腴华美,有李邕气象,为唐代行书碑刻之杰作。

《御史台精舍碑》,全称《大唐御史台精舍碑铭并序》,隶书,崔湜撰文,梁升卿书。唐开元十一年(723年)立。通高185厘米,宽64厘米,18行,行30字,碑阴、碑侧及碑额有当时的御史台官员近千人题名。书法线质劲健,字形俊美,隶中融篆,艺术水平较高,是唐代隶书的典型代表。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契明碑》( 局部) 拓片

《善才寺碑》,全称《大唐河南府阳翟县善才寺文荡律师塔碑铭并序》。正书,碑署褚遂良书,据清王澍、翁方纲考:款乃后人易改,定为魏栖梧书。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十月立。碑原在今河南许昌,久佚,有清临川李宗瀚旧藏剪裱拓本传世,册凡29页,页5行,行7字。《善才寺碑》字迹匀称,笔势圆劲流丽,结体严谨,纵逸灵动,开合自如,精气十足,有褚遂良书风。

《纪泰山铭》,亦称《泰山唐摩崖》,隶书,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撰书。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刻于岱顶大观峰崖壁上。摩崖高1320厘米,宽530厘米。24行,行51字,现存1008字,字大16×25(厘米)。额题“纪泰山铭”,竖列,2行4字,字大45×56(厘米),亦隶书。形制雄伟,文词雅驯,为汉以来碑碣之最。铭文的下半部,残剥十分严重,明人叶彬补书108字,神气远不及原刻。明王世贞说:“《纪泰山铭》,唐开元帝制及手书……文颇雅训,不猥弱,隶法虽小变东京,最为郁劲,饶古意。”孙矿《书画题跋》曰:“明皇藻艳不及文皇(太宗),而骨气胜之。丰妍匀适,与《泰山铭》同。行押亦雄俊可喜。” “字径六寸许。虽小变汉法而婉缛雄逸,有飞动之势。帝王假手臣下固常事,第词可润色,书则直可代为之。何由润其笔,使写成而重加描补,恐无但不能增妍,将与滞钝矣。此铭当是帝王手书,不然则是择木特效帝作此肥笔耳。”清王澍《竹云题跋》称:“唐人隶书多尚方整,与汉法异。唯徐季海《嵩阳观碑》,明皇《纪泰山铭》为得汉人遗意。《孝经注》肉重骨柔,弗及也。”

《道安禅师碑》,行书,宋儋撰书。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十月立,碑在河南登封嵩山会善寺。明万历年间遭雷击为二,仅存28行,行30字,额隶书“唐嵩山故道安禅师碑”9字。书法有魏钟繇、唐李邕笔意,字形较扁,笔力雄健,古朴自然。北宋黄庭坚《山谷题跋》评:“儋书清劲姿媚,惜不多见。”明代傅梅《嵩书》评:“遒劲多骨,风致超逸。”香港书谱社有影印本可见。

《御史台精舍碑》 (局部) 拓片

《善才寺碑》 (局部) 拓片

《纪泰山铭》 (局部) 拓片

猜你喜欢
御史台北岳精舍
浅析《北岳安天元圣帝碑》书法风格
补山精舍
韩琦撰并楷书《大宋重修北岳记》
两汉的“兰台”与“御史台”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由《安持精舍印话》浅析陈巨来的细元朱文篆刻
药草恒山和北岳恒山
权力制约视角下的宋代司法运行机制
论我国检察院的角色定位、具体权能及其尴尬
《案头文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