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中央监察制度研究综述

2017-04-06 08:41范芸滋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御史台御史变迁

范芸滋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宋代中央监察制度研究综述

范芸滋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宋代的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监察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宋代的监察制度是在前朝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中完成的。它完成了由谏官对皇帝的劝谏到对官吏的绝对监督的职责转变,也完善了只对官吏的监督到对监督官员的监督程序。宋代的监察制度在经过不断变革的基础上逐渐地完善,使宋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监察网,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本文综述多位学者的研究,对宋代中央监察制度进行了评论。

一、对宋代中央监察制度的形成进行研究

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时间问题上,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在贾玉英先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一书中有详细地介绍。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一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一说出现于战国时期,一说出现于秦朝时期,一说出现于秦汉时期。而中国古代中央的监察制度是由御史制度、谏官制度与封驳制度三大体系构成。

20世纪30年代,高一涵先生在《中国御史制度的沿革》一书中提出,唐宋以前的制度,言官与察官本是分立的。秦代以前,虽然有御史的名称,但多掌记事的职务,秦代以后,御史始掌纠察的职任。隋以前的御史制度并没有发生大的变革,到了隋唐时期,御史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隋朝时期御史开始隶属于外台,唐代御史制度的重要变迁就是分巡、分察两事。从五代到宋,更是御史制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候清河先生在《中国封建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其利弊》①中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候先生将中国封建监察制度的发展划分了四个阶段,秦汉时期是监察制度的一个初创阶段;魏晋南北朝是监察制度得到确立;隋唐及宋,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官僚系统进一步完善,监察制度日渐完善;元明清各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监察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此外,侯先生还指出在封建制度背景下监察制度的弊端。

马南先生在《略论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一文中指出,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古代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侯先生在文章最后提到了监察制度存在的局限与弊端,并指出封建政治制度在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时,不可避免的就带有消极的影响。

二、对宋代中央监察制度机构设置及演变过程的研究

贾玉英、赵文东先生《唐宋中央监察制度变迁初探》一文中指出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文中论述了御史台组织结构的演变、长官与宪衔的变迁、监察权力变迁、御史六察制度变迁;谏官的变化、谏官机构的变迁、谏官职能的变迁以及谏官与御史关系的变迁;以及封驳官与封驳机构的变迁和封驳官职能之变迁。刘勇《浅析宋代监察制度》一文提出宋代的中央监察制度,主要由御史台制度与谏官制度组成。从封驳官奏勤百官的过程来看,其中的监督绝大多数是行政决策范畴,因此封驳机构不应视为中央监察机关的一部分。

(一)对御史制度的研究

龚延明、季盛清先生《宋代御史台述略》一文指出宋朝御史台是一个职能广泛、地位显赫的监察机构。文中论述了御史台的机构设置、御史台的职掌以及史台在宋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龚先生与季先生认为,御史台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起到监督百官的积极作用。两位先生将御史台的作用立足于监督百官的基础之上。郭开农先生《浅谈宋代的台谏制度》一文指出台谏制度自秦汉唐宋历代相承,文章着重指出了台官的论事权与司法权,对于台官与谏官的差异并没有清晰地区分。

刘勇《浅析宋代监察制度》一文详述了中央监察制度中御史台的构成及其职能,并指出御史台的职能已经远高于前代。王涛《宋代御史台制度研究》②一文详述了宋代以来御史台的历史沿革和体系,并指出隋唐时期是御史台制度的定型期,宋代的御史台制度就是在隋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董结红《宋代御史六察制度浅析》③论述了御史六察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对元明清各朝的影响。文章对宋代御史的六察制度论述的十分详细。

吴远先生《宋代监察体制论述》一文指出宋代的中央监察系统将秦汉以来的御史纠弹百官与言官谏诤君主合二而一,形成台谏合一。文章追溯了御史系统发展的沿袭过程和发展特点,但有关御史制度的发展叙述的较为简略。赵凤英先生《两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一文中指出宋代的中央监察制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央集权。文中论述了宋代的监察制度是在前朝制度基础上不断提高完成的,详细论述了御史台的职能以及分属的体系。但文章缺乏对御史制度演变的论述。

(二)对谏官制度的研究

刘若飞先生《宋代的监察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文指出宋政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十分看重监察机关的作用,中央与地方的监察机制都得到了强化。但文章在论述中央监察制度的内容时,重点在于论述谏官的作用,部分提及了台官的作用,而对于封驳官更是没有提及。肖建新先生《宋朝的风闻监察述论》一文考证了“风闻”一词在历史上的由来以及在各朝代使用的范例,并重点考察了“风闻”一词在宋朝的具体运用,并得出宋代台谏官的“风闻言事”较之前代更为自由。文章最后还对台谏官的“风闻言事”做出了一定的反思,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士大夫们在复杂的政治生涯中多样的状态。并得出“风闻言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所引起的弹劾权滥用的负面作用是有限的说法。

赵凤英先生《两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一文比较偏重于对台谏官的论述,重点在论述台谏官的职责与权力、选拔与任命、以及台谏的对象。但是对相关论述比较缺乏史料的支持,也没有将台谏的职能分开详述。

(三)对封驳制度的研究

宋靖先生《封还词头与北宋的封驳制度》一文指出封还词头这一封驳方式发端于唐代,形成于北宋仁宗朝,主要由中书舍人职掌。北宋的封驳制度发展为以中书舍人封还词头为主、给事中封驳为辅的模式,是三省制转变为一省制过程中封驳制度的必然转变。中书舍人封还词头,对于修正人事决策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相较于单一的给事中封驳,无疑也是制度上的进步。但对于封还词头的作用仍不可高估,因为这一行政程序并不能从根本上左右决策。

何非《宋代给事中封驳制度的变革研究》一文指出给事中封驳制度是中国古代皇权限制的一部分,到了宋代,给事中制度却发生了重大变革。文中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宋代封驳权职的变迁、变革中封驳制度的一般实践状况、变革中的制度共性特点及其原因和变革导致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客观的认识了这一制度在宋代的发展变化。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监察制度是比较完备而又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家政治运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具有代表性的朝代,如季盛清先生《试论宋代监察制度的几个特点》一文中提到的那样,中央监察有御史台、谏院与门下省的给事中和中书省的中书舍人,监察网络十分强大;其次,对监察官的严格要求更是保证中央监察体系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本文通过参考多位研究者的学术论著,详细、全面地对宋朝中央监察制度研究进行综合论述。有关宋朝中央监察制度的研究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对台谏及封驳的研究仍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关于宋朝中央监察制度研究还在继续,对宋朝中央监察制度的研究应该从更广泛、全面、深层次的新角度去研究。

【注释】

①候清河:《中国封建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其利弊》,《求索》1988年第4期。

②王涛:《宋代御史台制度研究》,苏州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③董结红:《宋代御史六察制度浅析》,苏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御史台御史变迁
两汉的“兰台”与“御史台”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权力制约视角下的宋代司法运行机制
大型黄梅戏《御史夫人》
清潩河的变迁
试析明代成化初期御史刷卷政策的变化
论我国检察院的角色定位、具体权能及其尴尬
霍志军《唐代御史与文学》一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