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
- 群体意识的进化:寓于汉语词汇中的宗族血缘观探微
20]一、汉民族宗族血缘观念概说宗族是我国本土产生的概念,《周礼》当中即有“亲宗族兄弟”之说。冯尔康其著作《中国宗族史》中,结合各家观点,将“宗族”定义为“由父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祖先崇拜及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①。这个概念着重强调了几个方面:第一,宗族以父系血缘关系为核心,这一点古人早有论述,《尔雅·释亲》:“父之党为宗族。”该词条非常明确地界定了血缘关系在所有的宗族关系中的第一性,是一个宗族得以成立的基础。第二,一个宗族应当有共同的父系祖
名作欣赏 2023年14期2023-09-28
- 论清代湖北礼俗音乐文化的社会属性The Social Attribute of the Musical Culture of Etiquette and Custom in Hubei in the Qing Dynasty
廷地方政府,民有宗族组织,商有商会,从业者有行会,信民有香会等。不同层面的社会阶层和组织均对礼俗音乐活动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期望。梳理清代湖北社会中的礼俗音乐文化,官方以礼乐维护统治、教化风俗;宗族以礼乐迎神祭祖,敬宗收族;而商业的兴盛则进一步刺激了迎神赛会和演剧的兴盛,商行会以俗乐敬神赛会、融睦四民、彰显实力。关键词:清代;礼俗音乐;社会属性;宗族;中图分类号:J609.2;K2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23)02-0039-08
音乐探索 2023年2期2023-05-30
- 明清洛阳地区宗族发展与文化建构
努力进行全方位的宗族文化建构。通过新安吕氏个案研究并结合当地其他家族情况,不难看出,明清洛阳地区宗族意识和文化建构,既受这一时期宗族观念和文化发展的普遍影响,同时也具有自身的发展轨迹和区域特色,如重视祖茔祭祀、绘制或刻制世系图,体现出更多观念性和文化特征,在时间上也相对滞后,等等。这也提示我们,对于包括洛阳在内的广大北方地区宗族文化,不应立足以往经验简单否定或标签化,而应对其发展历程与形态特征作更多具体分析。 关键词:明清洛阳;新安吕氏;宗族;文化建构
江汉论坛 2022年1期2022-01-15
- 宗族研究范式的转型:从弗里德曼的古典范式到新古典结构—功能论
家弗里德曼的中国宗族研究建构起了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因而在中国宗族研究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汉学人类学者华琛(James Watson)认为,弗里德曼为汉学人类学开展中国宗族研究贡献了一个“范式”,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所出现的各类有关中国宗族研究的成果, 大多是在他的宗族范式(the lineage paradigm)的架构下进行修正或补充而已。[1]但也有部分学者并不认可这一说法,比如王铭铭认为它只是一个更大的、从中国以外的地区(如非洲)发展出
青海民族研究 2021年4期2022-01-01
- 排瑶宗族的“非典型性”与南岭民族走廊的族群互动
【摘 要】排瑶的宗族是排瑶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排瑶族群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观察分析、深入理解排瑶传统社会文化的关键点。本文以田野材料为基础,把排瑶宗族置于区域社会内族群互动的背景下进行考察,从社会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了排瑶宗族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本文认为,排瑶宗族的“非典型性”特征正是南岭民族走廊这一区域社会内多族群互动、交融的反映。【关键词】排瑶;宗族;南岭民族走廊;族群互动【作 者】孙荣垆,河南大学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艾少伟,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
广西民族研究 2021年5期2021-12-07
- 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族
们解构了传统社会宗族在时代变迁下的生存适应策略,及其功能演变。本文即以《金翼》《银翅》为例,展开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族的分析与探讨。关键词:《金翼》;《银翅》;宗族《金翼》是著名社会学家林耀华先生用小说体写作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其通过生命传记的写法,描述了中国福建乡村社会中的张、黄两个家庭,在面对生活中的机遇与挑战时,由亲属关系和人际关系构成的“权力网络”对其家族命运与个人际遇的影响。《银翅》接续了 《金翼》 之家的家族变迁史,展示了 20 世纪 20—9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2021-11-10
- 清代: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历史时期
治理体系,重点对宗族、保甲、乡约以及会馆等民间组织的恢复与重建予以支持,并让渡部分公权力,使其统治触角向下延伸,“皇权”也由此渗入县以下的城乡基层社会。满族属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而非域外之人,因此,他们一旦取得政权之后,除了保留满族的部分政治文化和风俗传统外,更多的是在大中华文化体系中寻找生存智慧与治国理政之道。在清代,不仅汉族、满族,也包括蒙古族、藏族或回族以及其他中国境内各民族,都主动或被动、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历史进程之中
民族学刊 2021年3期2021-05-28
- 宋代以来宗族组织传播与祠堂、家礼文化
各种各样的组织,宗族作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社会组织,以血缘为纬、以地缘为经将人们编织在一起。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凭借着自身的系统力量进行有目的有秩序的信息传播,组织传播作为传播的一种形式,存在于组织群体之间,是我们分析任何一个社会组织活动的重要切入口。祠堂作为宗族组织传播活动的重要场所,彰显着宗族的权威,关乎着宗族的兴盛;而传统的家礼则是礼仪与秩序的象征,通过儒家忠孝思想的传播,宗族组织将家庭中的规范与秩序推至社会与国家层面,从而建构家国一体的社会形态。【关键词
新闻爱好者 2021年4期2021-05-07
- 从《红楼梦》看字辈文化
》 字辈 偏旁 宗族 传统文化字辈,也叫行辈、班辈、派行、行第、昭穆、派序等,它是用来表明同宗亲家族世系和血缘秩序的命名序列[1]。简单来说,字辈即不同辈分取名用不同的汉字(或不同的偏旁),同一辈分的取名用到同一个汉字(或同一个偏旁)。中国人按字辈取名,但名字有单名和双名之别,这就要归纳不同的字辈类型。同一家族同一辈分,男性成员和女性成员有区别,女性的字辈有单独研究的必要。此外,字辈在发展过程中也跳出了家族的范围,同一师门的人也讲究字辈。字辈文化在《红楼梦
文学教育 2020年12期2020-12-28
- 宗族观念与姓氏延续
冉彬摘 要:宗族观念来源于宗法社会制度,以姓氏的特征表现出来,宗族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国西北之地的陇西李氏,历经千年,唐朝李氏当政极大地提升了李氏影响力,并以宗祠形式将天下李氏宗亲凝聚起来。陇西从地域名称固化为一种天下李氏归宗的文化符号,姓氏族谱将各支系连接在一起,成为怀念先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纽带。关键词:宗族;姓氏;陇西李氏;文化符号中图分类号:K81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
图书与情报 2020年4期2020-10-20
- 非遗文化传播下大余旁牌舞的传承现状与保护
事舞蹈,它以康氏宗族活动为依托,保存着古代两军对垒破阵、互相攻守的情形,是历史的缩影,堪称“活”的舞蹈文化和民间艺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旁牌舞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本文以大余旁牌舞为对象,结合田野调查,对大余旁牌舞当前的现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和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余旁牌舞提供参考。【关键词】非遗文化;旁牌舞;宗族;现状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
戏剧之家 2020年25期2020-09-26
- 古国文明之美的根源探寻
词:中国古文明;宗族;祭祀;巫术与艺术;美;社会中图分类号:K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131-02一、文明古国的社会发展与祭祀文化中国作为世界一大文明古国,拥有着长久而灿烂的历史。依附于这片古老士地上的美,若要最根本的找到源头,便只能是滋生于人类的活动。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只能通过最简单的官能感受来将经验进行积淀,达到理解和想象目的,然后将它们付诸于一种现实性的表达。美由此而来。夏、商、周这三代是中国土地上最早出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4期2020-08-06
- 岳楼村岳氏宗族聚落空间探析
集镇。目前村落中宗族文化保留完整,在北方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文章通过对该村落的聚落空间进行研究,探析其环境、选址以及重要的构成元素,从而体现出在这类村落中宗族对聚落空间的影响。关键词:宗族;传统村落;岳楼村一、岳楼村概况岳楼村现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孟姑集镇,是一个典型的单姓血缘型传统村落,村中村民皆为岳姓。村中族谱记载,这个村落是岳飞三子岳霖后人的聚居地,目前村落中宗族文化保留完整,拥有由一个主祠四个支祠组成的宗祠建筑群。岳楼村岳氏族人在每年过年期间与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4期2020-07-22
- 宗族聚落建筑活化研究
摘 要:祠堂作为宗族文化的载体,是宗族组织的具化。文章以福建福州永泰县白云乡陈家村祠堂修缮为突破口,对宗族产业重构与聚落文化活化进行分析,利用传统价值,重塑传统信仰,适度转化聚落文化,使之能适应现代主体社会的生活脉动,促进当今聚落文化产业发展。关键词:宗族;聚落;族谱;活化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民族自信的提升、文化意识的觉醒,以及国家政策的加持,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对传统文化持以欣赏的态度,并且很多有精神有力量的人都在着力恢复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伴随着这种现象的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4期2020-07-22
- 探析宗族与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
乡情,势在必行。宗族向来是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范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体现了汉人特殊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1],在古村落保护与传承的进程中,宗族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根据田野调查经验和族谱等相关文献资料,以广西桂林毛村黄氏宗族为个案,旨在通过他们的文化活动来阐释宗族在传统古村落保护之路中所发挥的作用。关键词:宗族;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1-0-03一、引
传媒论坛 2020年1期2020-07-10
- 角色冲突视角下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研究
着党员干部和张姓宗族成员的双重角色,角色冲突的压力和潮汕地区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使得他们往往选择维护宗族利益而对政策的执行进行变通甚至阻挠。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需加强对“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教育和完善民主制度建设,也需根据地方特点发挥潮汕地区宗族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关键词:角色冲突;农村党组织;宗族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20)01-0072-08
廉政文化研究 2020年1期2020-05-11
- 民间宗祠文化价值流失及应对研究
加瓦。【关键词】宗族 民间宗祠 宗祠文化 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02.010“宗祠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寄托的一个重要载体。”[1]在中国的乡村中,“宗祠”不仅是当地重要的传统建筑、标志性人文景观、更是沟通未来城乡发展的重要媒介。2016年9月5日,《人民日报》第24版发表了署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年2期2020-04-02
- 宗族关系与乡村公共物品供给
——基于福建省三村的案例分析
有着较强影响力的宗族关系能否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的补充,进而支持乡村公共物品供给。这一研究对解决在政府管理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调动社会一切积极的力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核心概念与研究现状(一)核心概念宗族关系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自发形成并被人们无意识接受,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实践和乡村意识的独特的社会关系。不同地域和环境对乡村文化产生不同影响,也影响着村民行为和宗族关系,因此笔者以地域作为依据对宗族进行分类:1.距城镇较远的乡村中的宗族。这类宗族所处地域一
经济师 2020年5期2020-03-02
- 宗族性村落分权秩序与权力模块化治理研究*
津”的现象。南方宗族性村落基层权力则突显出稳定性、秩序性和家族性三重特性。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由于个体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有价值评判标准,农民从事任何工作均有理性的价值选择。基层干部待遇远远没有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高,可是在宗族地区依然有村民愿意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而竞选基层干部,而且干得津津有味。同时我们也看到南方宗族地区乡村治理过程中权力分配与宗族势力裹挟在一起,这样的基层权力资源分配对地方治理绩效也产生了影响。也就是说,我们在华南宗族性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2-20
- 明清徽商未能演变为“体制外异己力量”的宗族原因
重乡族而受到封建宗族关系的掣肘,受到宗族束缚而未能演变为“体制外异己力量”。关键词:明清;徽商;体制外异己力量;宗族16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徽州府六县的百姓因农业增产的局限和人口膨胀的压力致使从事跑商者甚多,一时有“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1]之说;同时明中期以后国内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安徽“江淮之滨”的地理位置更为徽州籍商人的壮大乃至形成商帮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历经两百余年缓慢发展,然虽徽商的商业实力超群且已存在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行为,却未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2019-12-24
- 传统文化嵌入社区建设探讨
广州市黄埔古村的宗族组织在新时代社区治理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黄埔古村的冯氏宗亲会,通过逐渐收回祖上祠堂使用权,以及一系列传统的或新创立的互动仪式,将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成员重新连接在一起。本文回顾宗族组织发展的总体概况和既有研究,运用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对黄埔古村冯氏宗亲会的互动仪式进行剖析,并参考吴良镛的有机更新理论,提出一种传统文化嵌入社区建设视角。关键词:互动仪式;宗族;社区建设;有机更新基金項目:2018年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24期2019-12-11
- 中国西南宗族结构研究
体行动如何延伸至宗族结构的建立,宗族网络何以建构,何以稳定,何以继续延伸。而维持宗族结构稳定的几点要素,笔者在本论文中分为几点来进行阐述。分别为物化结构(祖坟风水、祭祀过程)、等级结构(宗族分支)、意识结构(祖先崇拜、认同来源以及文本真实参考性探讨)。【关键词】 宗族 仪式行为 合法性来源一、研究现状回顾族谱研究的学术价值早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共识,学术界对族谱已经有一定的研究,早期时候徐建华《中国的家族》[1],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饶伟新《族谱研究
大经贸 2019年10期2019-12-09
- 宗族家族势力对乡村治理的影响与建议
要:在分析新时代宗族家族的新特征和宗族家族对乡村治理不利影响的主要表现的基础上,提出处理宗族家族与乡村治理关系的建议。关键词:乡村治理;宗族;家族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现在宗族家族已表现出了新的特征,其活动在乡村治理中仍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农村中的宗族家族势力对乡村治理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宗族家族的新特征1.宗族家族权力化。在农村,一个大家族的代表往往会成为村支书或村主任,至少是村委会班子成员,甚至个别村委会班子成
新丝路(下旬) 2019年11期2019-12-05
- 乡村共治格局下的“政—族”合作
村治实践,是当代宗族与政权在客家基层乡村治理中互动的典范,通过政权治理力量对宗族治理力量的引导与培育、宗族治理的自我转型与发展,以及在双方各自治理优势基础上的分工与协作,实现了乡村共治格局下的“政—族”合作。通过党政力量的适当引导,这种“政—族”合作主要是以双方在治理场域中的异质性与同质性共存为基础,通过彼此间异质性的调适与同质性的整合来实现。关键词: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村民自治;宗族;国家—社会中图分类:C912.82;F320.1 文献标识码:A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0-25
- 浅谈中国古典建筑文化
,以及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傳统风水文化,映射出了那个时代的建筑特色和内涵。因此保护三孔建筑群对研究中国古典建筑意义重大,对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也有重要作用。关键词:古典建筑;三孔;中庸;宗族;文化传承一、中庸之道建筑文化的体现——孔庙中国古典建筑常常因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体现出中庸的特点。在建筑上的体现就是中轴对称的构建形式。孔庙是专门祭祀孔子表彰儒学而兴建的礼制庙宇,是孔子去世后次年在他故居三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形成的。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曾说:从建
科学与财富 2019年8期2019-10-21
- 从家风角度看儒学对中国古代宗族建设的影响
未曾间断。又在此宗族观念复兴,家庭家风兴建之际,以家风为着手点,探讨儒学对古代宗族建设的影响,对建设现代良好又不失民族色彩的家风和复兴传统儒学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家风;宗族;儒学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2-0029-031 家风、儒学和宗族西周贵族为解决财权继承问题以及保证其权力的延续,制定了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的规定,这就是宗族制度的起源。在普遍的中国古代社会实践中,宗族即是由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2期2019-09-10
- “小地方”的科举社会史:明代祁门科举盛衰考论
益冲突,以及地方宗族势力升降背景下,下层士人对宗统与道统建构的努力,从而为理解科举、理学、宗族三者的内在关联,提供了一个较为翔实的案例。“小地方”的科举史,亦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关键词: 科举;理学;宗族;徽州 引 言目前的科举地理研究中,对科举人才数量较少的地区关注不多。本文所要讨论的徽州府祁门县,从数据上来看,便属科举史上的“小地方”。元末徽州人郑玉尝谓:“新安士习,惟婺源为盛,每三岁宾兴,州县望烟而举,士子云合回应。休宁次之,歙次之,绩溪又次之,
史学集刊 2019年5期2019-09-10
- 宗族、官绅与地方善举:清代桐城对地方科举的资助
试资的善举,以及宗族和官绅在这一善举建立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以期从另一视角探讨桐城地方社会的关系。方氏试资田由直隶总督方观承捐资设立,建立之初交给知县委托县学管理,道光初年收归本族自管。试资田的运营,均是委托士绅担任管事,先是县学委托张鸿棫父子担任管事近半个世纪,后又任命族内管事方墨林父子。试资田的运营过程中,也注意与其他宗族善举,尤其是姚氏试资田的合作与协调。张鸿棫祖父子三代积极参与地方善举,说明自乾隆年间开始,桐城地方已经开始出现了慈善家族和专业
江汉论坛 2019年11期2019-09-10
- 浅析西周宗法制
:宗法制 氏族 宗族 演变 影响一、宗法制的起源与渊源(一)宗法制的深刻含义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父系家长制为核心,以大宗小宗为准则,按尊卑长幼关系制定的体制。宗法制从广义来说就是以父权和族权为基本特征,它是具有政治色彩以及包含阶级对抗的一种宗族和家族的制度。宗法便是宗族之法或者是宗庙之法,在《说文解字》中,“宗”上面的宝盖头便是屋,下边的示便是神主的象征,组合起来就是神主的屋宇,这便是宗庙。宗法制最重要的就是祭祀祖先,同一祖先繁衍的后代属于同一宗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6期2019-07-22
- 血缘村落民居形态研究
,而血缘村落又以宗族关系为核心力量,建立起了共同的地缘关系,由此形成了宗族大院的民居形态。师家大院,是在师氏家族构成的血缘宗族村落中建立起的大院民居形态,在中国传统伦理制度和封建宗族文化的综合作用下,结合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创造出了血缘宗族纽带中的窑洞民居的文化精髓。关键词:师家大院;宗族;居住格局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4-0067-02山西汾西师家大院是晋南地区晋商大院的代表之一,结合
学理论·下 2019年4期2019-07-01
- 论清代镇番县宗族的社会影响
行儒雅之风,大家宗族众多,诸如王氏、卢氏、谢氏等。大家宗族的繁衍生活对镇番县影响重大,就总体而言,大家宗族在稳定社會基层,促进当地文化、教育,培养军政人才方面为清代镇番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关键词:清代;镇番;宗族;社会影响镇番,即现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石羊河下游,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清代,建置的恢复和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得镇番县社会结构渐趋于完整,淳朴、儒雅的民族性格和尚学、和谐的社会风气在此逐渐孕育。其“尚学之风”的形成则是受到社会和人为等多重因
卷宗 2019年13期2019-06-17
- 明清徽州宗族中的“夫妇有别”
妇有别在明清徽州宗族社会中得到广泛的、特殊的运用,对于宗族及整个徽州地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关键词 夫妇有别 徽州 宗族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2.062Abstract Wife and husband are different have been proposed as early as Confucius and Mencius, which is an important
科教导刊 2019年6期2019-04-22
- 《白鹿原》中宗族伦理制度与人性展示
描绘了秦地独特的宗族伦理制度、塑造了众多性格饱满的人物形象,力图全面而深入地进行人性研究与展示。关键词:《白鹿原》;宗族;伦理;人性适应于漫长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中国人习惯于以地域、血缘为纽带的抱团式生活。一个家庭常常联结与自己居所临近、有血亲关系的其他家庭形成一个家族,随着世代繁衍,家族不断壮大,成为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宗族。一个宗族中人多事杂,势必需要一定的道德规范与伦理制度来加以约束。道德是基于内在的自觉基础上发生的行为,伦理则是从外部强加的他律规则。对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2019-04-17
- 《白鹿原》将美撕碎给人看
悲剧;性;封建;宗族作者简介:徐怡(1998.11-),女,汉,江苏常州溧阳人,本科,就读于南京林业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导老师:缪军荣。[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02(一)女子在旧时代的悲剧命运在父系社会,女性一直是作为弱势群体而存在,即使花容月貌也不过是作为男人的附庸品而存在。正如《白鹿原》开头写到的“白嘉轩后来引以为傲的是一生中娶过七房女人”,将女人当作炫耀的资本,毫不为她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2019-04-16
- 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分析
自治;民主选举;宗族;村委会文章編号:1004-7026(2019)24-003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
山西农经 2019年24期2019-02-11
- 两汉世家大族兴衰规律探析
时期;世家大族;宗族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9)11-0117-04史书上对两汉时期豪族的称呼有“豪强”“世家豪族”“乡里大姓”“世族”“郡国姓”“世家大族”等二十多种。对世家大族的形成、发展与衰落的一般规律进行研究,或可加深我们对两汉政治和社会深层次问题的认识。一、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社会环境两汉时期,家族的强盛,是与当时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需求决定了家族努力的方向和道路选择。1
中州学刊 2019年11期2019-01-07
- 初识徽州文书
产生与流传和徽州宗族、商业、教育的发展存在时间上的契合和内容上的关联,各类文书的出现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关键词:徽州文书;宗族;商业;教育20世纪50年代,徽州屯溪大规模面世文书档案20万件,时间从宋代直至民国,被称作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之后的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五大发现。之后,休宁、歙县、祁门等地又陆续有多次发现,面世文书数量不等。目前公藏机构和民间藏家手中的文书数量均十分庞大。有报道称,全国徽州文书总数量大概有100万件(册),是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3期2019-01-06
- 论汉人义利观与汉代宗族关系
种社会关系尤其是宗族内部关系的主流思想。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今天借鉴。我们要对汉人的义利观及其在宗族关系领域中的实践进行理性的分析,以便对当今社会正确义利观的建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关键词:宗族;重利轻义;重义轻利一、汉人义利观的形成与发展义利观是一个大问题,思想流派、任何思想家都、任何人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领域内也发生巨大变革
山东青年 2018年7期2018-11-06
- 晋国祁氏兴衰探析
要】 晋国是一个宗族林立的国家,祁氏家族是晋国公族,其经历了由兴到亡的历程,对我们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关键词】 晋国 宗族 祁氏在春秋众多诸侯国中,晋国十分特殊的。晋国在长期的内乱中形成了内无公族,依靠异姓贵族的制度。晋国的历史始终交织着晋国公室与卿族、卿族之间的各种纷争以及合作,而晋国的强盛或衰败始终与国内各宗族势力的发展息息相关。晋国大夫阶层,尤其是公族的命运,也和晋国公室的力量息息相关。一、晋国宗族分析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内宗族林立。按照来源不同,这些
西部论丛 2018年4期2018-08-25
- 浅析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 要:宗族是乡村治理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农村宗族出现了复兴。客观认识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现状,准确把握在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有利于有效解决乡村治理中的宗族问题。关键词:宗族 乡村治理 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惩治违法行为,使农村更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2018-07-28
- 宗族乐班、仪式与认同
其成员均来自晏氏宗族。通过对该乐班参与的婚礼仪式活动的考察,就仪式中的醒狮队、现代乐队和包括晏氏八音班在内的传统乐班间彼此共生、竞技的关系做出细致解读,进而从晏氏八音班自身建构的音乐形态结构与多重性认同要素的分析中,深入阐释玉林传统民俗仪式的用乐情况及意义内涵。[关键词]玉林八音;晏氏八音班;宗族;婚礼仪式;认同一、研究背景一声唢呐,打破平静,吹起人间冷暖,奏出喜悦,奏出悲伤,奏出街陌里巷的故事。在广西玉林,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吹打乐“玉林八音”是当地流传最
歌海 2018年3期2018-05-14
- 清代徽州佃仆的宗族意识与族谱书写
显了佃仆希图建构宗族组织、彰显族姓历史与遮蔽不利形象之宗族意识。而这些信息置于地域社会环境中,也能折射出洪氏宗族形态较为弱小、实际组织程度有限的状况。伴随着山林利益的竞争加剧,他们在地域社会中处于劣势,从而被贬斥为佃仆。但是从19世纪开始,洪氏宗族逐渐获得了地方政治文化资源。经济实力和地方权力的直接竞争有助于摆脱传统等级身份压制,在族谱书写中也得到反映。关键词: 徽州;族谱;佃仆;宗族中图分类号: K291/29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6期2018-01-17
- 吸纳性规制:宗族村高利贷行为的公共化及其运行机制
——基于粤北坪村蓝氏宗族的历史考察
9)吸纳性规制:宗族村高利贷行为的公共化及其运行机制 ——基于粤北坪村蓝氏宗族的历史考察李华胤(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农村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在粤北坪村蓝氏宗族进行传统经济社会形态的田野调查中,发现在民国时期,蓝氏宗族的“高利贷行为”兼具市场私性与宗族公共性。在深度还原和解剖“高利贷行为”的基础上,提出“吸纳性规制”的概念,并以此解释“高利贷行为”的存在原因、公共化的内在逻辑及其运行机制,进一步解释资源贫乏型宗族何以维系与生存、以及宗族与市场的关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12-11
- 祠堂的功能转换及出路探索
代化——从传统的宗族统治到现代功能创新。祠堂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很多功能不可替代,但也有些功能已经过时需要抛弃,所以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引导祠堂在现代社会的功能定位。【关键词】 祠堂;宗族;功能;明清时代;现代社会祠堂这个神秘的称呼,在宗法制为核心的封建社会一直是人们心目中崇高的存在,有着极高的地位和丰富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到现代,祠堂在人们心目中的意义也随之变化,有些方面功能似乎弱化,有些方面功能在不断增强和创新。一、祠堂地位边缘化——从政府组织的延伸到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0期2017-11-27
- 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索马里“失败国家”身份形成原因探析
国家。它的内部以宗族为纽带有明显的认同。因此,要有效地解决索马里目前的问题的方法是:必须以索马里人为主导,找准其内部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其他外部力量的作用并抓住内外部机制联动的结合点。关键词:索马里 建构主义 国家认同 身份 宗族索马里被指为世界上名声最差的国家,也被列入“失败国家”的行列。本文旨在回答索马里如何为建立稳定的中央权威而斗争的问题。本文的意义在于借助建构主义理论方法,来为索马里“失败国家”的身份提供一个新的解释。建构主义侧重于索马里身份内在的主
西部论丛 2017年6期2017-11-14
-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次展开,这标志着宗族重建。在传统中国的基层治理中,宗族扮演着重要角色,复兴中的新宗族与过去的旧宗族存在哪些差异?作为当事人的宗族成员如何参与和看待如重修族谱的宗族活动?在现代社会,支撑宗族活动的力量究竟为何?青年学者朱妍、林盼通过对某郭氏宗族重修族谱过程的分析回答了这些问题,并发现宗族成员在修谱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分化。其中,老一辈是族谱重修的主要发起者与组织者,强调宗族的规范性与文化作用,以及基于宗族的集体归属感,对承载文化与象征意涵的族谱赋予重要意义
文化纵横 2017年1期2017-02-15
- 当代宗族组织的重建及其变迁——以粤北佛县①刘氏宗族为例
□刘杨当代宗族组织的重建及其变迁——以粤北佛县①刘氏宗族为例□刘杨本文以粤北佛县刘氏宗族的田野经验为例,展现和分析当代宗族组织的重建与变迁。研究发现,当代宗族组织的重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既有社会结构中的宗族成员和组织基础,而其扩张则与组织精英在城市地区的社会资源密切相关。在这个重建与扩张的进程中,当代宗族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行动逻辑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其组织结构出现了以组织精英为中心部分和以一般成员为外围部分的分野,其行动逻辑也相应地出现了市场性逐利冲动与传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2016-11-30
- 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体系初探
会福利”和“传统宗族福利”的时间下限均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由国家福利和民间福利两个系统组成:国家福利体系主要包括灾害性社会救济、日常贫困社会救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军人优抚保障、妇女保障、就业保障等项目[注]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福利体系的“大传统”;民间福利体系主要包括宗族福利、村社福利、行会福利和慈善福利等四种形式,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福利体系的“小传统”。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
山东社会科学 2014年4期2014-12-03
- 人类学中国宗族研究的嬗变与创新*
刘树奎一、中国宗族研究的弗里德曼范式20世纪四十年代,福忒思等结构功能主义人类学家通过对努尔、泰兰西等非洲部落社会“裂变宗族制”结构的深入研究,构建起颇具影响的非洲宗族范式。[1]弗里德曼的研究旨趣和理论雄心,正是通过对中国宗族的深入研究,修正和突破非洲宗族范式。他在《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2]、《中国宗族与社会》[3]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与中国宗族有关的理论观点,标志着人类学宗族研究的弗里德曼范式的形成。弗里德曼在其理论范式中提出的若干研究假设,一直
广西民族研究 2013年1期2013-12-19
- 现代宗族变迁及其复兴原因
004)中国农村宗族问题,是20世纪末以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的论题是:宗族是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中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的,即宗族自身的现代性问题。一、宗族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随着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之前被定义为封建糟粕并被全面打压的宗族得以复兴。以华北地区A村宗族的发展为例,可以见出宗族在演变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虽然血缘关系仍是构成宗族组织的基础,但它已经不是构成宗族内部人们社会地位的主要依据。在A村,孙姓主要决策人的选择中,主要考虑的是经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7期2013-08-15
- 近30年来农村宗族研究述评
世纪80年代农村宗族的复兴,学界对农村宗族的研究不断深入。纵观近30年来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农村宗族产生的原因、近年来农村宗族复兴的缘由、农村宗族变化、农村宗族功能等4个方面,我们将主要从这些方面对近30年来的研究进行述评。一 关于农村宗族产生与发展的原因研究宗族是我国农村最古老的组织,在生产力不发达条件对人类的繁衍、生存与发展作用巨大,新时期仍将继续发挥作用。宗族组织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主要观点梳理如下。(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武陵学刊 2012年5期2012-03-20
- 清代宗族祖坟述略
清代宗族的祖坟,被视为安放祖宗体魄之所,地位崇高;虽为民间之事,没有像皇家山陵那样的体制,然也多所规范,墓穴空间布局,在理想的条件下遵行昭穆制、房支葬区制和坟丁护坟制。宗族视维护祖坟为重大事务和重要活动内容,成为宗族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土护林,竖立碑石,绘制坟图,载入族谱,反对盗卖坟山田地林木,不惜破财打官司,感念祖宗功德遗泽,设置祀田,进行持久不懈的墓祭。祖坟的存在令族人由观念上的祖宗认同,进到组织上的建立清明会之类的团体,令族姓的天然血缘事物变成为宗族社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年6期200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