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镇番县宗族的社会影响

2019-06-17 01:22魏永丽
卷宗 2019年13期
关键词:社会影响清代宗族

魏永丽

摘 要:清代镇番县盛行儒雅之风,大家宗族众多,诸如王氏、卢氏、谢氏等。大家宗族的繁衍生活对镇番县影响重大,就总体而言,大家宗族在稳定社會基层,促进当地文化、教育,培养军政人才方面为清代镇番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清代;镇番;宗族;社会影响

镇番,即现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石羊河下游,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清代,建置的恢复和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得镇番县社会结构渐趋于完整,淳朴、儒雅的民族性格和尚学、和谐的社会风气在此逐渐孕育。其“尚学之风”的形成则是受到社会和人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然,不可忽视的是,这一时期镇番县当地的大家宗族在这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 清代民勤主要的宗族及其宗谱

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祖先崇拜及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而宗谱不仅记录着家族的源流世系、嘉言懿行和社会活动,而且还有明人伦,别亲疏的作用。清代镇番县大家宗族有很多,据《镇番县志》、《镇番遗事历鉴》、《民勤家谱》等现存资料,以及各家现修家谱,清代民勤代表性宗族如下:

1.1 王氏

《甘肃民勤王氏宗谱》载:我祖原籍鞏昌府陇西县人士。[1]《三槐民勤王氏宗谱》载:“本王氏确系三槐始祖乾的正宗后裔,而王兴则属乾祖嫡系支脉,是本氏在民的开山始祖。自明洪武五年徙民至今,已历四个朝代,六百多个春秋。”[2]“原籍江南凤阳滁州。始祖王兴,明洪武初官镇番,子义袭职居焉。播迁至今历二十四世,英才辈出。名人有王刚、王贤、王允亨、王允恭、王言、王国泰、王国靖、王抚朱、王玺同等。”[3]根据民勤所存的王氏宗谱记载,镇番王氏在清代数次整修家谱,这一时期,王氏出现了很多著名人物,如王良佐,据考证,“王良佐,生于清康熙三十五年二月十七日,殁于乾隆二十七年十月十八日,寿六十六岁。妻卢氏,生子一,名兴福。该氏世代务农,虽鲜有铮铮而立者,而家风族俗,清正纯朴,名望冠时,推为邑之闻人。”[4]

1.2 张氏

张氏是镇番县有名的科举家族,镇番张氏主要分两支,分别是祖籍山西平阳府襄陵县张义系及祖籍江南应天府泰山庙张礼系。张义系名人有,张而周,字筱庄,道光庚戌进士。官四川知县,署夹江、长寿等县。后改官陕西,历署西乡、紫阳、甘泉三县事,实授蒲城县知县。以营缮西乡城蒇事保荐升用直隶州知州,诰授奉政大夫,例敕赠儒林郎。[5]张从诚,字朴卿,清末附贡生,生平别无他好,惟精研书法终其生,清末名噪五凉,诰授奉政大夫,死谥文林郎。[6]五服亲族内张从仁为癸酉优贡,乙亥举人等等。张礼系则以军功卓著,有张景以军工升校尉及张荣因军功加授都指挥使之事等。

1.3 卢氏

卢氏是民勤又一科举家族,《民勤家谱》载其“原籍江南应天府。始祖卢海,明正统年间随征庄浪,分驻镇番,遂家焉。先以武功著世,自卢生华昆仲起,文武并茂,名士鹊起”[7]较著名的人物,如:芦全昌,“明骠骑将军后裔,幼聪颖工属文,而酷嗜学。平生以传经课子为切务,虽诸子文望日隆,芦全昌益鞭策不少懈。后子芦生贵,赠文林郎、雍正元年(1723)癸卯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8]生华,举人;生莲、生薰,进士;生荚,举人。

1.4 谢氏

镇番谢氏支系众多,较著名的为谢天眷、谢福周两支,从甘肃省图书馆所藏《甘肃乡试硃卷(道光甲辰科—谢炳卷)》可知,谢氏亲族内多为业儒。族内科举入仕者甚多,谢天眷,万历年间岁贡生,曾任教谕。其子奇学、孙名魁,皆为武举,分别任大同守备、长沙千总。后世又有葆初、集梧分别为乾隆、嘉庆年间举人。谢福周系有谢氏五世祖谢天位及其子些话以才干称乡里,又有谢树森才学冠时,著《镇番遗事历鉴》一书,五服亲族内有很多子弟皆有功名。

1.5 许氏

《民勤许氏族谱》载:“吾族道光二十六年旧谱载,始祖寿公有四子。大公文显祖,传至四世乏嗣而绝。三公文杰、四公文通二祖后裔枝繁叶茂,环绕峄山祖茔聚居于苏、鲁、皖三省十县境内。迄今传孙二十四世族众三万有余,构成吾邳州许氏主题。惟二文公俊祖第三子昇及其四子中实、广、真以下至六世祖后,注明‘后俱无考绝书于谱牒之中。”[9]这是有关许氏族源的记载,《民勤家谱》对此又加以考证和明确:“许氏原籍湖南长沙府长沙县人。始祖许寿,明初随洪武征讨有功,封武略将军。生四子,长文显,以父封千户职,后攻革石瓦那寨阵亡。子荣,授邳州副千户,因世袭焉。传至冠,仍复袭邳州,再传,有名许升者负羽从戎,官于镇番。是则升,镇之许氏始祖也。数传至八世璜,司铎西川,以宿学明儒为方伯师。宣统间,十四世致庆以明经外翰官直隶。”[10]

1.6 赵氏

据《赵氏宗谱》记载:“赵氏家族始迁祖创始公,原系陕西省鞏昌府安定县李马驿人士,约于明成化、弘治年间从征河西,初为姑臧营百户,后因军工加千户职,遂家于镇番。四世次子为清康熙十七年武举,十四世祖国栋为光绪二十三年武举。[11]”课件赵氏家族有武学传统,遂历代都有远近闻名的武学之人。

2 清代民勤宗族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就总体而言,大家宗族促进当地的发展,稳定社会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培养社会人才。下面,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分别讨论宗族的作用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1 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民勤家谱》载:“人伦有五,君亲处其最尊,大节在三,忠孝尤为之重。是以无将之戒,莫大于不忠;五刑之属,莫大于不孝。凡所宗人,事国者当思鞠躬尽瘁,事亲者当思谨身奉养,庶几上为祖宗先,下不贻子孙辱。”[12]从“最尊”、“尤为之重”这样的言辞可见家族对忠孝节义的重视。

《赵氏宗谱》有这样一句话:“国之史与家之谱其名虽殊,其义则同”,说明古代对大家宗族来说家谱的重要性。清代的镇番县编修家谱之风盛行,地方名门望族基本都有家谱。家谱内容中除了对自家谱系的说明,还有对家规族约的陈述。从其其类别可归纳为规、约、戒三种,规指规范,约指劝导,戒则指严禁强戒。可这三种规定有一个由松到严苛的递进过程。卢氏、谢氏等宗族,都有内容详细、谱系完整、规约严苛的家谱留世,再联系这些家族之社会表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家谱只是重视传统的儒家礼仪对族人的教化和训诫,具体表现如下:

1)“三纲五常”是维持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的工具,也是统治者维护社会治安必要的手段。为了达到宣传“忠”、“孝”、“节”、“义”的目的,政府旌表各类 “孝子义士”、“贞烈妇女”,并给予经济奖励,甚至立传于县志,以供后人敬仰。

2)氏族将忠孝节义等内容写入族规。“凡门第之盛衰,视其子弟之贤或不肖,亦视其父兄之教养何如。故为父兄者,方子弟髫年时,即当延以正师,试以正事,助以正友,无饫以口体而生其骄佚之心,无极纵以藻饰而长其侈靡之志,无任以刚愎而成其暴戾之气。慈以育之,严以纠之,躬仁义以道之,明经史以教之。”

[13]但从各宗族的族规来看,它具有强制性,如果行为不符合族规则有可能被赶出宗族,丧失本族的身份地位,进而对本人的行为产生极大的鞭策性和极强的约束力。

所以严苛的族条,规范了族人的行为,引导了族人的思想,对安定社会、团结民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2 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鎮番,自古即为多民族、多文化融合汇聚之地,文化事业素来繁荣活跃,享有“人在长城之外,文居诸夏之先”之美誉。崇文尚武,蔚然成风。明清以来,镇番县始终注重兴学堂,结文社,私塾遍地。《镇蕃遗事历鉴》中就记载了大量清代民勤上自官府,下至社会平民,修建学宫府庙,培养科举人才的事例。这与民勤这一时期的尚学之风相得益彰,使清代民勤人民愈发重视文教事业。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民勤,文教的盛行,少不了大家宗族的作用。据《镇番遗事历鉴》记载:“时,镇番卫尚隶小学,因生华兄弟文名大噪,越岁,制府同学政即奏请特开大学。之后,科第接踵,华力为先。”[14]通过以上史料我们发现,诸如谢氏、卢氏、康氏等世家大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文化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推动了清代民勤民间文教事业的大力发展。

2.3 培养人才

张氏、卢氏、赵氏、谢氏等皆为清代镇番县颇具名望的大家族,据《镇蕃遗事历鉴》记载,镇番县历代所出的军政和文教人才众多,尤其是军事人才,史载“历代俱以武功显,英才辈出,于国有勋”[15]。我对清代镇番县的进士和举人人数作了一个简单的统计,清代镇番县文进士为10人,武进士7人;文举为66人,武举为103人。[16]而这些人中,入仕为官者清廉奉公,刚正不阿;投身文教者修馆兴学,育人子弟;从军者征战沙场,以身殉职。在文章第一部分宗族与族谱中已经例举了一些家族代表性的人物,可以看出,无论是从事文教还是从戎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多为子承父业或是家族内部有传统,所以宗族内部传统对族内子弟的教育和培养就颇为重要。无论是文采还是武功的杰出,都离不开镇番的世家大族通过族规族约等方式的教育和影响。这就足以说明,镇番县大家宗族在培养人才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

3 总结

清代的镇番县宗族盛行,在兴修家谱之风盛行的影响下,宗族法规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功能。清代,镇番县的人口大都来自于自发或者官方的移民,对于移民的类型与来源学术界已有结论,也因为移民构成了镇番县的主要人口,所以镇番县的文化内容也十分丰富。而宗族的形成无疑极大地促进了镇番县的发展。清代是宗族的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在县内,属于社会上层地这些宗族大家也有其内部的管理制度,亦或是管理体系。宗族法规作为宗族内部的行为准则,对镇番县的社会变迁产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文化和教育两个方面。文化上,突出表现在宗族内部对族人的道德教化和增强宗族内部成员的凝聚力上,清代镇番县大家族的家谱等资料虽消失殆尽,但从《镇番县志》等一系列留存的资料来看,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忠诚之士,贞洁烈女,所以宗族内的族规,家训对本宗族内人员的约束力是非常强的;另外,宗族通过诸如祭祀一类的具有仪式感的组织活动,让宗族内部成员有归属感,促进基层秩序的稳定。教育主要体现在宗族在教育方面的经济支持,主要的表现是以宗族之力兴办义学,还有私塾,另外还表现在对贫困人员的资助上,例如宗族所设的义庄。

简言之,清代镇番县宗族宗族在地方社会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仅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作用,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的大力发展,还通过的良好家族教育,培养出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优秀人才,完善了镇番县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清代镇番县宗族解决诸多基层管理问题,有力的维护了整个镇番县社会的合理、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王世家谱编委会.甘肃民勤王氏宗谱[M].内部出版.

[2]王氏宗谱第九届理事会. 三槐民勤王氏宗谱[M].内部出版.

[3][4][5][6][7][10][12]李玉寿著.民勤家谱[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221.226.270.272.231-232.275-276.320-321.

[8]民勤卢氏家谱编纂委员会.民勤卢氏族谱[M].内部出版.

[9]民勤许氏族谱编纂委员会.民勤许氏族谱[M].内部出版.

[11]《赵氏宗谱》编修委员会.赵氏宗谱[M].内部出版.

[13][14][15]谢树森、谢广恩等著,李玉寿校订.镇番遗事历鉴[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 295.418.449.

[16]民勤县志编纂委员会.民勤县志[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602-607.

猜你喜欢
社会影响清代宗族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从莎士比亚笔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一个汉族宗族的认同符号——重庆永川松溉罗氏宗族个案研究
从宗族建筑楹联看吉安地区宗族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