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一体
- 土木工程学科前沿讲座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原则构建了“多元一体”课程教学模式,将土木工程学科前沿讲座课程中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研究前沿和研究方法以及工程实践等各部分内容看作一个整体,坚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采用多维互动式、多向拓展式、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团队式、讨论式Seminar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模式,充分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采取多元立体化评价考核模式,系统客观地评价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这样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强化了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总结回顾土木工程学科前
大学教育 2023年5期2023-07-28
- 借鉴融合与认同:“多元一体”视域下构建西北传统音乐文化新生态研究
乐文化形成“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进而逐渐缩小不同地区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其认同相一,反映共有的民族精神,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适应于新时代西北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新生态。【关键词】“多元一体”;西北传统音乐文化;构建新生态【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8—123—04生态是生物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与环境紧密相关。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看是指地域与本体以及人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8期2023-07-12
- 黄河中上游民歌的交融特点与文化内涵
文化通道 多元一体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2-0071-05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阐述“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时,提出了“民族走廊”的概念。民族走廊指的是民族或族群长期沿着一定的自然环境,如山脉和河流向外流动和迁徙的路线。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最终于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根据黄河流经地形区的地形特点和河道水文等情况,将黄河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段。黄河上游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
艺术评鉴 2023年2期2023-06-21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和认识
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本内涵:(1)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这56个民族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他们拥有高度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2)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多元到一体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族起到了一个凝聚核心的作用。汉族把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9期2023-06-08
- 中国现代设计审美体系建构研究
民 现代性 多元一体一、为何建构中国现代设计审美体系(一)问题缘起随着中国科技和经济的成就日盛,国际文化竞争加剧,中国当代文化体系建构之不足已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正陷入文化迷茫,设计表达和评价方式的混乱是最直白的表现。电视节目中乡村空巢老人住宅的改造成果、所谓“眯眯眼”现象等都引发了舆论热潮,各种媒体讨论大多未找到根本问题,甚至在模糊焦点。现代中国的“大文科”的内容体系和价值观念一直未能建构完成;相应的,中国现代设计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也一直不清
设计 2023年10期2023-05-30
- 嵌入与融合:“多元一体”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以河北省H大学社会工作实务教学为例
践相融合的“多元一体”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一、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非常强的专业,只有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为熟练的技巧,并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然而,过去在教学实践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实践教学平台单一、资源匮乏,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实践内容与就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塑造不相匹配、专业认可度或专业认同低”等系列问题。目前,从学生的培养机制与课程实践体系来看,仍待进一步深化改革,从深度和广度上切实达成理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2期2023-01-11
- 三种进化模式: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进化模式;多元一体[中图分类号]K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2)01-0126-07[收稿日期]2021-11-1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村落发展史(多卷本)”(19ZD191)[作者简介]冉博文,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吴灿,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形成过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6-03
-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及实践要求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其核心是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和合凝一的状态,又是各民族间彼此互动交往趋于紧密的过程,在思想上要树立多元一体的观念,在心理上要有“五个认同”意识,在发展上要着眼于夯实物质基础,在制度上要有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做保障,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巩固铸牢效果、增强铸牢意识。[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五个认同”;民族复兴[中图分类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2年8期2022-05-30
- 积极构建“多元一体”劳动教育新生态
推动小学生“多元一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努力尝试将基于日常经验的生产劳动与学科融通的智能化劳动知识相结合,通过较为完善、系统的课程体系建构,找到多维互动的有效衔接点,从而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一、创生课程体系,打造劳动教育新课堂1. 校本课程强化学校立足特色发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全过程。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及个性成长需求,积极开发了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劳动教育校本教材。低年级从校内最简单常见的擦黑板、扫地入手,聚
新校园 2022年3期2022-03-29
- 从“民族平等”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百年演变历程
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独特意蕴,如何正确对待多元性与统一性的关系是构建中华民族认同的关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重视构建中华民族认同。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平等”作为自身民族观的核心理念。抗日战争爆发后,凝聚中华民族认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阐述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实施民族差别化发展政策,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民族工作的重心。面对十八大以来的新形势新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最新成果。通过百年来的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民间信仰文化认同与族际互动
“家西番”;多元一体中图分类号:B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4-0030-05灶神,民间俗称为灶王、灶王爷、灶君,锅灶神君,灶公灶母、灶家娘娘,“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护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为“灶王爷”,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厨房之神。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为“大通”),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大通历来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
西部学刊 2022年4期2022-03-04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 “多元一体”巴人聚居地位于贵州紫云县的西北方向,北邻安顺市西秀区、西与镇宁县交界,属紫云自治县猫营镇牛角井村,距离紫云县城36公里。坐落在地势险要、高海拔的大山之中。巴人生活的物质条件并不丰饶,文化程度不高,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但却有着较丰富的精神文明,他们深信自己就是夜郎王后裔,自称“蒙正”,意为“遗留下来的民族”。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服饰、朴素的礼仪和规矩,形成了独具本民族符号的巴文化。不管山外世事如何变化,巴人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2022-03-03
- “多元一体”与“多源一体”辨析
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对这一历史与现实加以概括。这一原创性社会发展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笔者尝试提出一个问题:在进一步研究中,我们可否将“中华文明格局”的定义,由“多元一体”调整为“多源一体”?“元”和“源”一字之差,相去甚远,有必要认真辨析。第一,从中华文明发展路向的考古实证来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理念,围绕公元前3500年到前1500年期间的多处遗址及周边的聚落群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在此基础上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仔细辨
文史哲 2022年6期2022-02-24
- 赤峰古代民族考
实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轨迹。关键词:赤峰;古代民族;多元一体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2)01-0001-10赤峰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段,诸多少数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使赤峰地区的文化发展、经济类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民族群落也为赤峰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他们共同书写了赤峰地区丰富灿烂的历史。其中,匈奴族、鲜卑族、契丹族和蒙古族等民族都曾建立起强大的地方政权,从而对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2-14
- 谁之“非遗”,何种展示
方中心主义;多元一体随着中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非遗”展览日益成为我国艺术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博场馆的重要项目,这无疑是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体现。但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进入到公众视野的“非遗”展大多仍以传统的艺术作品展示的方式为主,即便是新兴的“非遗”博物馆,其展示背后隐含的逻辑无非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把“非遗”等同于艺术作品,每件单独陈列,甚至将特别精美者置于单独的橱柜中和聚光灯下予以突出,作品说明也如艺术作品的说明一样,强调其工艺之精湛
美术界 2022年1期2022-02-05
- 介于文本与史实之间:鸾鸟神话的多元一体认知
传承演变过程多元一体的内在特点,继而为鸾鸟神话研究提供可行性的借鉴。【关键词】 文本;史实;鸾鸟神话;多元一体【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1-0051-03“神话的历史化”与“历史的神话化”成了传世文献中极为明显的特点。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强行介入,使得原本就比较模糊的文献史料变得“失真”。但是,在经过对“鸾鸟神话”进行文本和史实分析后,发现
今古文创 2022年1期2022-02-03
- 双重语境下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与悖论性的民族主义文本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以下简称“费文”)自1988 年演讲以来,在国内外学界引起了极大学术反响。“费文”事实上已成了当代中国研究中国民族关系的经典文本,“多元一体”的多层次民族认同理论被归纳为一种结构论。①然而, 国内学界真正对这一经典文本的深入分析比较少见。王铭铭认为,“费文”是一部多元混杂的中国史, 它以更为历史的方式继续吴文藻提出的民族与国家不对称的理论, 旨在强调中国是一个超民族的“民族”、超文化的“文化”。“费文”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2-31
- 中国民族音乐“多元一体”特征研究
出民族音乐“多元一体”的共性特征。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 “多元一体” 撒拉族“花儿” 侗族大歌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8-0029-06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理论,对中华民族的结构认知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外显形式,突出地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一、民族音乐“多元一体”相关研究1988年,费孝通先生提出“多元一体”的概念:我国56个民族是基层,汇聚而成的中华民族是高层,
艺术评鉴 2021年18期2021-10-21
- 多元一体视角下的宁夏博物馆石刻史书展厅设计研究
篇章相吻合,多元一体共同营造生动有趣的博物馆展陈空间,进而传承好中国文化。关键词:多元一体;宁夏博物馆;展陈设计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多元一体视角下的宁夏博物馆设计研究”(SK18014)研究成果。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
美与时代·上 2021年8期2021-09-16
- 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多元一体”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动为补充的“多元一体”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实现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关键词:多元一体;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5-0097-03基金项目:附件省教育厅中青年课题“独立学院转型背景下‘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项目编号:JAS180917)。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2期2021-09-10
- 内蒙古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贡献
站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历史的宏大背景中,对内蒙古历史的总体特征和基本内涵进行了高度概括,对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贡献进行了总结论述,文章主要的主题和视角是内蒙古区域史。第二篇来自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康建国撰写的《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思考——以内蒙古“沿黄河区域文化带”的构建为例》,文章立足于地域文化视角,以作者承担的《内蒙古黄河区域文化研究》项目为思考重心,对内蒙古地区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文化学视角的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9-10
- “多元一体”民族格局与蒙汉音乐交流(上)
——试论蒙汉民歌中的同宗曲调与同类曲调
乌兰杰(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蒙古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不断地向邻近民族学习。蒙古人曾先后拜维吾尔族、汉族、藏族等兄弟民族为师,吸收借鉴这些民族的先进文化,其中包括音乐在内。诚然,蒙汉两个民族之间的音乐交流是多方面的,但从其深度和广度来看,民歌交流则是最主要的音乐交流,带有长期性和根本性。1998年,冯光钰先生出版《中国同宗民歌》一书,率先提出同宗民歌这一概念,并得到音乐理论界的认可。所谓同宗民歌,指的是一些优秀民歌或民歌曲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7-16
- 近三十年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概况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论述,这一理论成果全面概括和总结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在学术界影响甚远。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成果颇多,研究角度也呈现多元化特点。文章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就学术界近三十年来对这一理论的研究进行梳理,力求探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的更大空间。关键词: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综述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3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7-06
- 新时代“五位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
数民族地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图分类号:C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21)03-0010-11中国是一个从未中断文明的古老国家,几千年来各民族不断沟通、交流、融合、文化碰撞、经济互助,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即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现实利益、共同的未来命运,将不同民族的人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学刊 2021年3期2021-05-28
- 多元一体格局视角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
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肯定与升华,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创新。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需团结和凝聚各族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治等方面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词]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团结[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1)06-0016-05DOI:10.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6期2021-04-01
- 提炼学习主旨,把握关键问题:“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多元一体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1)01-0017-05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要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①这就指导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史料为依托;在教学实施中,要以问题为引领;在教学评价中,考查学生独立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就是在依托史料探寻历史真相的过程中,把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联系起来分析,逐步总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21年1期2021-02-21
- 多元一体视阈下的“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摘 要 多元一体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从新石器中期以来,这一特征就基本形成。本课围绕“多元一体”展开教学,聚焦不同时期“体”的不同特征。从新石器中期到夏建立,这个“体”指的是共同的文化圈;夏商周时期,“体”指的是共同的王朝。王朝意义的多元时期,夏商和西周又有不同的“体”,夏商时期的“体”主要是通过内外服制度体现,西周时期的“体”主要是通过宗法分封制体现。关键词 大概念,中华文明,早期国家,多元一体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21年1期2021-02-21
- 先秦历史若干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土地制度、多元一体格局、王官之学、王权和礼等一系列问题都和族关系密切。历史教学可从宏观处着眼,凸显先秦制度文化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源头地位,发挥好历史碎片的大作用,这样能较好地呈现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路径。关键词 早期国家,土地制度,多元一体,百家争鸣,礼中图分类号 K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1)01-0003-07统编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中第一单元为“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把漫长的先秦历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21年1期2021-02-21
- “多元一体”视域下北魏宫廷音乐研究
研究,提出了多元一体思想。中华民族“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①中华民族由多元走向一体,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同民族的文化,借助民族融合的桥梁,也走出了多元一体民族文化融合的道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诸少数民族向华夏族群,逐渐靠拢的潮流,其中尤以拓跋鲜卑为甚。拓跋鲜卑源自大兴安岭呼盟阿里河镇嘎仙洞,经过300余年
黄河之声 2020年18期2021-01-29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
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独特的历史条件。分析这些形成条件,需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入手,对“多元”和“一体”两个方面展开深入地分析。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条件,既包括了作为多元基础的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存在,也包括了构成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和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唯物主义【作 者】高永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太和智库边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子曦,南开大学-太和智库边疆发
广西民族研究 2020年5期2020-12-28
- 部编版教材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进策略研究
调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与时俱进地体现国家意志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初中历史教学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基于此,教师需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唯物史观一以贯之历史事实的阐述;强调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与时俱进体现国家意志;把握横纵线,引导学生条理性认识历史;讲述史实时注意时空特征,明确因果联系;借助图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链接古诗古文,实现学科之间彼此助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关键词:唯物史观;多元一体;横纵线;
考试周刊 2020年95期2020-12-23
- 秉持“多元一体”原则推进“目标管理”实践
——小学教科研管理策略探析
□闻丹静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校本教科研是重要的内容。如何提升教科研水平,推动教学良性发展,是学校教学管理者需要直面的课题。一、完善机制,调动教师教科研热情教师不仅是校本教科研的关键因素,而且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因此成功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主动性,是学校教科研顺利推进的基本条件。为了进一步地激活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学校需要对相关教育教学机制做出完善处理,以及需要对教师开展教育观的教育,特别是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培训,让更多教师获取前沿教育理念,并且在教学实践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0期2020-12-18
- “多元一体”音乐师范生实践能力养成路径探索
,可以采取“多元一体”的模式,以校内课程为内核,“朋辈教育”“三大赛事”为辅助。以校外实践活动为外延,将“农村支教”“三下乡”结合多元的见习、实习模式,使音乐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关键词:音乐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4-0134-04Abstract: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music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高教学刊 2020年34期2020-12-15
- 为什么说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多民族,多元一体[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0)21-0021-09这是一个来自初一学生的问题:“说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什么更早的夏商周没有这样的称谓呢?”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为什么我们认为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关系到国家的起源和“中国”“中国人”“中华民族”的认同问题,在此基础上建构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中华民族认同的影响和意义的认识,从而发现秦的统一是中华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20年11期2020-12-07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管窥
共同体意识;多元一体;民族观基金项目:新时期研究生第二课堂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证研究一、概念与理论渊源(一)概念溯源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9月28日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作出重要讲话。而后,习主席又在一些其他公开场合使用了“中华民族”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等相关表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后将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这表明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背景下,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民族关
时代人物 2020年24期2020-11-28
- 华夏族的形成与发展探微
民族交融 多元一体 民族认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初中历史教材并没有专门介绍,只是在介绍部落联盟这一知识点时提到,炎黄“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散布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从夏朝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中。然而,作为中华民族前身的华夏族,其形成与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20年4期2020-11-02
- 多元一体视角下的西北民族研究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西北;民族研究中国自古即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现今的中国也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国家。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史的主要内容,古代民族之间的关系主要分战与和,无论战还和任何时期民族融合都是存在的,只是民族之间的战争和争夺往往会加剧民族的融合。西北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频繁交替居住和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历史上很多强大的少民族政权或发迹于西北,或在此建立割据政权,是历代中原王朝经略周边少数民族的首要区域。时至今日,西北地区仍是我国多民族杂居,各民族文
文存阅刊 2020年6期2020-10-21
- 广府音乐文化“多元一体”传承教育实践研究
府音乐文化“多元一体”创新传承教学模式,构建并实施多元一体融合发展的独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广府音乐文化”课程体系。发挥广府音乐的艺术魅力,借助教育、社区、活动等有效媒介,形成音乐教育与本土音乐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把广府音乐文化进校园作为一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契机,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的培育方式,从广府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广府音乐文化特色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三个维度进行多元化的探索实践,不断开拓广府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新局面。一、广府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背景与意义广府音乐以
北方音乐 2020年16期2020-09-27
- 略谈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研究的当下意义与价值
中华音乐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如何形成、如何发展的生动例证。[关键词]释奠礼乐;多元一体;文化符号;中国之“心”一、什么是“释奠礼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都知道,清代的释奠礼乐,就是一般所说的“祭孔礼乐”“孔庙礼乐”。但为什么《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研究——以大理、临安及丽江地区为例子》(以下简称《释奠礼乐》)不直称“祭孔仪式”或“祭孔礼乐”?其实,这是经过一番认真考虑的。《辞海》这样解释“释奠”:古代学校的一种典礼,陈设酒食以祭奠先圣先师。《礼记·文王世
艺术学研究 2020年2期2020-07-06
- 多民族视角下的中国傩文化
;中华美学;多元一体;一体多元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20)02-0018-09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20.02.003A Study on Chinese Nuo Culture from a Multinational PerspectiveLI Xianglin(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Folk Culture, Sichua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0年2期2020-04-17
-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国家治理,文明发展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05-0011-092017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统编工作。从2019年9月起,高中三科统编教材开始在部分省市正式投入使用。统编教材是国家事权、铸魂工程,作为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加以研究,努力吃透其编写思想和设计意图,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各栏目的功能,用活用好新教材。由此,我们尝试设计了《中外历史纲要》(上)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20年3期2020-04-05
- “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民歌演唱与教学研究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当代教学呈现及重要意义,对当下少数民族民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体系予以相关论述,深化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与包容,重构他们对于族群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的集体观念。[关键词]多元一体;少数民族;民歌演唱;族群认同;教学改革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源遠流长,少数民族民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日常生活娱乐用以抒情达意的行为方式载体,也是族群历史心性与记忆认同的有效符号表征。少数民族民歌的
歌海 2020年1期2020-03-23
- 从辽朝内民族交融看“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中华民族走向多元一体的过程呈动态发展,各民族并非彼此孤立、隔绝的个体,而是在经济往来、文化交流中建立起密不可分的联系,众民族围绕汉族这一凝聚核心,在凝聚过程中既吸收其他民族特点,又保留本民族鲜明的民族风格,最终形成一体下的多元格局。辽朝作为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境内所包含的数种民族在互动中不断交融,成为多元一体格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辽朝统治者为更好地处理境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制定了相应的民族政策以维持治下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维护统治下各民族交流与融合,为
泰山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1-09
- 中国历史演进的“走廊”与“厅堂”
起源时就具有多元一体的先天基因;地理环境和宗法制则是中华文明延续的客观和制度因素。中国古代史的分裂期越来越短,统一帝国的多元共生性越来越强,而民族融合是主旋律。培养中学生对于祖国统一的家国情怀需要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关键词 统一,民族融合,多元一体,家国情怀统一是中国古代史演进的总趋势。中华文明在起源时就具有多元一体的先天基因;地理環境和宗法制则是中华文明延续的客观和制度因素。中国古代史的分裂期越来越短,统一帝国的多元共生性越来越强,而民族融合是主旋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20年12期2020-01-04
- 多元一体
展。关键词:多元一体;文化认同;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多民族统一发展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在建设、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将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视为各民族建设与发展的最高利益”、“加强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有效树立,加快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而以“多元一体”为指导,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认同教育,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树立,让大学生成为改善民族问题的主力军。一、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明确文化认同教育重难点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提升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3期2019-12-25
- 西南联大精神与北京大学
在世界走向“多元一体化”的今天,西南联大的合作精神、自己好也希望别人好的精神,更值得弘扬。关键词:西南联大精神;北京大学;多元一体;大同世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下形成的一所特别大学。在国破家亡的极端艰难环境下,西南联大师生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怀着正义必胜、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肩负着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崇高责任感,以“中兴业,需人杰”自激自励,团结合作,敬业求知,行大道,求真理,成就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引发了国内外的瞩目和研究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10期2019-11-20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探讨
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1],是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的集中阐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认识新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可以深化对我国多民族大一统的基本国情的理解和对处理民族问题与做好民族工作依据的把握。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概念1990年5月17—19日,民族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以“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为中心议题展开讨论,会议讨论成果包括民族研究的新发展、对中华民族内涵与外延的探讨、对中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年10期2019-11-14
- 中华民族历史研究中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四个问题
诸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凝聚力、新时期的民族关系等,仍有讨论的空间。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华民族各民族紧密团结、共同发展的主要原因。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融合;民族观中图分类号:K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9)08-0126-07民族史研究70年来,成绩固然是可圈可点,但是有些问题仍需讨论厘清,取得一致认识,比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
中州学刊 2019年8期2019-10-11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属性探析
;民族政策;多元一体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56个民族不断进行经济往来、文化交融、思想交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民族共同体。民族合力在共建中华民族和共享发展成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在新时代背景下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内在属性,阐发了各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7期2019-09-27
- “多元一体”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的发展史是“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政治上的统一为制度基础、以经济上的紧密联系为物质基础、以文化上的交流交融为思想基础,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下汇聚成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既需着眼于中华民族发展繁荣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又需在价值取向、文化基础、物质条件、制度保障等四个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9-10
- 人工智能视角下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人机交互;多元一体;人机矛盾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6-0293-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作为新型技术,人工智能在智能控制、自动规划等方面的优势较原来单纯的计算机技术更为突出,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普及。人工智能在计算机中的运用不但能够体现人类的智慧结晶,还能充分实现极高的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大到国家科技、小到日常生活,人工智能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的生活越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16期2019-08-12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索
认同”。在“多元一体论”引起的学术热点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具有丰富的理论背景,经济全球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的现实背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党员干部、宗教人士以及高校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一批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民族工作队伍。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教育,培育各民族群众的“五个认同”意识和提高他们团结统一的意识,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
青年时代 2019年12期2019-06-15
- 民族融汇与中国历史发展第二条基本线索论纲
族携手创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及璀璨文明。元和清王朝的建立,反映了北方民族向中原内聚等历史主动性和汉族、蒙古族、满族轮流为天下主的趋势。蒙古人、满族人较多汉化与汉人不同程度地受蒙古或满族文化影响,相互激荡,构成了元、清两代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基本风貌及走向。“崖山之战”,特别是清朝建立之后,的确已无汉族为首的大一统王朝。但元、清二王朝分别以“内蒙外汉”和“内汉外满”君临天下却方兴未艾。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社会经济固然充当主要原动力或主线,同时还应格外重视民族融汇
史学集刊 2019年1期2019-03-10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和合”思想的内在理路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提出,即体现为对传统“和合”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传统中国是一个重视“和合”思想的国度,在近代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提出,成为“和合”人心、凝聚力量进而建构现代国家的思想基础。进而,经由“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倡议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提出,得到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理认同。深究这一思想演变的内在理路,实则与中国人对“和”“合”以及“和合”的理解密切相关。一、“和合”思想的内涵及社会功用“和合”的思想倾向及思维模式由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9年4期2019-01-26
- 新疆民间舞蹈文化形态初探
基,也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认同也是各民族对自我文化之根的追溯,也是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认同,本文参照舞蹈学研究中对民间舞蹈文化类型的研究,从舞蹈存在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对新疆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文化形态做一综述,探索其深厚底蕴。关键词:新疆 民间舞蹈 文化形态 多元一体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3-00
艺术评鉴 2019年23期2019-01-09
-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摘 要】 “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格局和特色,统一于中华文化发展史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可将“多元”与“一体”的内在关联性分离开来,要防止求异性、狭隘性、浅表化三种错误倾向。正确认识“多元一体”,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各民族文化认同和巩固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好地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词】 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费孝通在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由“自在民族实体”向“自觉的民族实体”的转变,经历了由华夏多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7期2018-10-20
- 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发展(1990-至今)
;美术创作;多元一体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067-01中国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形象中不可分割的元素。新中国的少数民族题材美术是研究中国文化多元转型的重要视觉文本,其主动性的话语实践不仅表现在文化图像和文化形式的多样化,也体现在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内涵的多元化,而这种实践成果则形象的展示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向多元一体的文化集体身份的转化过程。1989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5期2018-07-23
- 论中华民族的多元性与整体性
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性;整体性;多元一体【中图分类号】C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3-0060-02各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其形成、发展和历史渊源不尽相同凸显了中华民族“多元”的一面。同时,各民族之间鉴于战争、民族迁徙、通婚等多方面的需要,其交流交往交融的程度不断深入,中华民族渐具“一体”的总体形态,“多元一体”格局逐渐显现。一、中华民族的多元性多元性是中华
世纪桥 2018年3期2018-07-04
-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古今对比
,洋为中用,多元一体,上下贯通”是当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整体框架,其中“古为今用”处于首要地位。虽然古今时代不同,文化资源的内容不同,价值目标具有差异,但是基本理念、结构、形式和方法存在许多相通之處。通过古今共有精神家园的系列对比,我们认为当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构的基本路径是一体化、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关键词】共有精神家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多元一体;上下贯通【作 者】刘然,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北京,100081【
广西民族研究 2018年2期2018-06-13
- 现代学徒制建构的实践症结及对策探析
些问题,提出多元一体、协同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对解决这些问题有着很好的实践意义。[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多元一体;协同参与[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088-02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大力推进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在逐渐展现其优势与独特魅力的条件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工业时代快速发展时期极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12期201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