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 文章要载道 气盛言自宜 ——解析《师说》的“三性”
    范吕超《师说》文体特征十分突出,言事说理,极具思辨性,是我们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好文章。《师说》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为:观点的针对性,说理的充分性,语言的情感性。一、观点的针对性《师说》创作于唐贞元十七年,韩愈时年三十五,担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一职。唐朝的国子监是国家的教育行政机构,其下设立的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才是具体的教育机构,四门学专门负责传授儒家经典,传授的内容与太学相似,只是学生出身不同,四门学的学生门第较低。博士属于学官,负

    中学语文 2023年24期2023-10-29

  • 文章要载道 气盛言自宜
    范吕超摘 要 《师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论说类文章的经典之作,言事说理,极具思辨性,是我们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好文章。作为一篇论说类文章,《师说》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为:观点的针对性,说理的充分性,说理的情感性。关键词 《师说》 针对性 说理 情感《师说》文体特征十分突出,言事说理,极具思辨性,是我们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好文章。《师说》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为:观点的针对性,说理的充分性,语言的情感性。一、观点的针对性《师说》创作于唐贞元十七年,韩愈时年三十五,担任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8期2023-09-27

  • 师说》 中“师道”的现代意义探寻
    摘要:《师说》是著名文学家韩愈的经典作品,阐述的“师道”是对相关史实的高度概括。从社会科学的视角来看,《师说》阐述的是关于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教师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将“道”与时代结合,用时代的需要来丰富“道”之含义,当前教师所传之“道”应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的内容。关键词:《师说》;“师道”;现代意义《师说》是著名文学家韩愈的经典作品,被收录于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之中。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老面孔”了,对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8期2023-08-29

  • 师说》的艺术特色赏析
    无物”的空谈。《师说》是韩愈创作的一篇论说文。在这篇文章当中,他批判了当时“不从师”“不尊师”“不屑为师”的社会风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并在此基础上对“从师的重要性”“为师的标准”进行了阐释。下面,笔者就赏析一下《师说》的艺术特色。一、论点鲜明论点是作者针对所要论述的问题提出的主张或者见解,也是文章的中心。《师说》这篇文章论点鲜明。在文章的开篇,韩愈便提出了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话虽只有七个字,却言简意赅,重若千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4期2023-07-12

  • 浅谈《师说》中的议论三绝
    济天下之溺”。《师说》是韩愈论述性散文的代表篇目,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学习这篇课文时,在做好文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可以从它的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师说》是一篇构思非常精巧,论述十分有力的古典议论文。作为语篇教学,我们需要系统深入地挖掘《师说》的议论特色,引导学生深切感知韩愈议论说理的艺术手法和独特艺术魅力。一、用“形象”说理,入木三分,增强抨击讽刺效果和表现力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说理文要写好,也要动一点感情,用一点形象思维。”可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5期2023-06-04

  • “《师说》《劝学》联读”思辨性阅读教学实录
    今天我们要联读《师说》和《劝学》两篇文章,我们事先已经梳理过文言字词和文章内容结构。这节课,我们重在探讨两篇文章说理,以前我们往往把它归类为经典的论说文,老师在PPT上把“经典”两个字放大,你们说作为论说文,它们“经典”在哪里?生1:论证结构上,很严密很完满,有逻辑性。生2:论证手法多样。生3:说理比较通透,有气势。师:但这节课,我们要在这个认知基础上,往前进一步,大家先看课题的前缀“指向思维品质的思辨性阅读”,平常我们的阅读和鉴赏是用仰望的态度——文本说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4期2023-05-22

  • 师说》中韩愈的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静摘 要 韩愈《师说》中体现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现代化教育改革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现代价值。本文分别从教学目的观、教学内容观、学习观、教师观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多个角度探讨其教育思想的内涵与现代价值。关键词 《师说》 教育思想 现代价值韩愈生活在唐朝中后期,唐朝初期的繁华已呈现出衰败态势,儒家师道观开始动摇,不再以尊师为荣。在这一背景下,韩愈写下《师说》一文,展现了韩愈深髓的教育思想,具有现代价值。一、《师说》的教学目的观“传道授业解惑”是《师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4期2023-05-22

  • 韩愈《师说》的文创思考
    等,探讨其韩愈《师说》的鲜明具像、精神寓意、艺术表现与现代价值等方面,挖掘文化底蕴,提练文化元素,再将韩愈文化溶入创意,以创意表现文化,发挥韩愈文化价值。二、生平概述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谥号文,世称韩文公;因昌黎(今河北省通县)是韩氏郡望,其撰文常自称“昌黎韩愈”,故世又称之为韩昌黎。[1]三岁成孤,由兄嫂抚育成人。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登进士第,历任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吏部侍郎等职。其间由于正直敢言,曾两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12-28

  • 为师之责与为师之道
    摘要:韩愈的《师说》是一篇专门论述教师之道的文章,文章对教师形象做了具体分析,指出为师之责和为师之道的要点。梳理《师说》中的教师形象,追溯教师形象的概念及其演变,有助于当代教师获得启示,具体包括明确职能、术业专攻、因材施教、相互学习,探寻成长和发展之路。关键词:《师说》;教师形象;为师之责;为师之道韩愈的《师说》是一篇专门论述教师之道的文章,多年来始终存在于各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章对教师形象做了具体分析,指出为师之责和为师之道的要点。这些观点不仅在当时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11期2022-12-21

  • 从《师说》《劝学》看中国古代教学思想
    材中的经典课文《师说》和《劝学》不仅是优秀的古代论说文,也是重要的教育文献。本文分别从“教”与“学”两个角度梳理其中的从师之道和学习之法,并指出这些教学思想对当代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启示。关键词 《师说》;《劝学》;古代教学思想中图分类号 G40-0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06-0042-02从字面上分析,“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与“学”看似是两个群体的职责与任务,但从本质上来看,教学相长,两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2年4期2022-11-19

  • 述真实之师道,讲严密之理论 ——以《师说》为例
    那么,其代表作《师说》是怎样的一篇历史名篇?它在今天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呢?一、文本初读——韩愈为什么写《师说》唐朝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应该是强盛的、文明的、先进的,毕竟唐太宗本人被誉为“天可汗”,他对外开疆拓土,于是四方来朝,国土庞大……但那是初唐。到了韩愈的时代已经是中唐了。这个时候,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朝可谓岌岌可危、摇摇欲坠。皇位更迭、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倾轧、边患频发。韩愈这个时候担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负责优秀学子教育工作的职位),也许当朝统治

    课外语文 2022年16期2022-11-11

  • 师说》中“传道”之“道”的所指 ——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
    语文》必修上册《师说》一文,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句,翻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对于“传道”的“道”,在解释时予以保留。本文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在韩愈的话语系统中,“道”有其所指。一、古文选本中对“道”的训诂笔者查考了当前市面上常见的古文选本和韩愈散文注译本,发现对于《师说》“传道”之“道”的注解,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将其注为“规律,道理”。这一类注解较多,代表性的有高志忠主编的《唐宋八大家文集译注》;许文畅

    名作欣赏 2022年30期2022-10-22

  • 师说》中“传道”之“道”的所指
    马传江关键词:《师说》 道 互文性 儒家学说 实践理性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一文,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句,翻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a。对于“传道”的“道”,在解释时予以保留。本文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在韩愈的话语系统中,“道”有其所指。一、古文选本中对“道”的训诂笔者查考了当前市面上常见的古文选本和韩愈散文注译本,发现对于《师说》“传道”之“道”的注解,大体分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将其注为“规律,道理”。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基于“吐槽”视角的韩愈《师说》再解读
    张红英关键词 《师说》 文本解读如今“吐槽”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人们通过吐槽表达对社会事件的看法。以“吐槽文化”的视角来看,《师说》也正是韩愈吐槽当时社会的文章,且《师说》是韩愈高水平的吐槽。这年韩愈35岁,他为什么要吐槽?他遭遇了什么?当时不从师的社会风气盛行,在韩愈看来,当时所处的是“道”和“师”都衰落不堪的时代。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真实记录了韩愈当时的处境:“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因抗颜而为师。世果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5期2022-05-24

  • 论《师说》的教学价值
    安琪摘要:《师说》不仅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的政论文章,也是一篇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韩愈的教育思想一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蕴含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美学价值,已成为艺术瑰宝流传后世。《师说》格局严整,层次分明,立意高远,气势雄浑,语言练达,论辩有力,充分体现了散文美的艺术价值。同时韩愈的《师说》中倡导的教学目的观、教学方法观、教师观与师生观等对当今教育仍有相当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作用。关键词:师说;文学价值;教学价值一、文学价值韩愈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2期2022-05-15

  • 立足课文解锁议论文写作
    的议论文写作。《师说》是一篇典型的正反对比式议论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字词句及其精神内涵之余,还应认真研究篇章结构,归纳出正反对比式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以便在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教学;辩证思维;《师说》【作者简介】熊云,高级教师,第二十一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堂高效教学和基于课文的写作教学。在大大小小的考场中,议论文是考生普遍选用的文体。这种文体对学生的素材储备和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验着学生的语文核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年3期2022-03-23

  • 从《师说》中得到的有关教学的几点启示
    洪霞《师说》是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关于如何为师和如何为学的议论文。这篇文章文笔流畅、论证缜密,阐明了师的职责和作用以及从师的意义和原则,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韩愈在《师说》中表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身份贵贱,只要他有比自己强的地方,就可以做自己的老师,就值得自己去虚心学习。这些观点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启发。其實,这篇文章也能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接下来,笔者就简要地谈一谈。在《师说》中,韩愈写道:“师者,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1期2022-03-23

  • 师说》教学构思与设计
    韩愈的《师说》是继《劝学》之后,高中文言文谈论教育的篇目,又加之是论说类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很有难度。如何对该篇文章进行教学设计,成为许多高中语文老师思考的课题。笔者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其它优秀的案例,对本课进行了“低起点”教学设计。本着先言后文的理念,对《师说》进行后现代主义解构式的教程设计及课程安排。 一、教学理念及方法 (一)教学理念 教学是一项科学的事情,需要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达到教学的效果。教学的理念应该本着“以人为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2期2022-03-21

  • 师说》教学构思与设计
    ◎周明秀韩愈的《师说》是继《劝学》之后,高中文言文谈论教育的篇目,又加之是论说类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很有难度。如何对该篇文章进行教学设计,成为许多高中语文老师思考的课题。笔者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其它优秀的案例,对本课进行了“低起点”教学设计。本着先言后文的理念,对《师说》进行后现代主义解构式的教程设计及课程安排。一、教学理念及方法(一)教学理念教学是一项科学的事情,需要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达到教学的效果。教学的理念应该本着“以人为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2期2022-03-18

  • 基于“吐槽”视角的韩愈《师说》再解读
    ”的视角来看,《师说》也正是韩愈吐槽当时社会的文章,且《师说》是韩愈高水平的吐槽。这年韩愈35岁,他为什么要吐槽?他遭遇了什么?当时不从师的社会风气盛行,在韩愈看来,当时所处的是“道”和“师”都衰落不堪的时代。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真实记录了韩愈当时的处境:“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然而即便如此,韩愈依然对儒家之“道”保有古道热肠,

    中学语文 2022年13期2022-03-18

  • 从《师说》《劝学》看中国古代教学思想
    一不可。一、品《师说》之意,悟“教”之道(一)重视德育,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师说》开篇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简明扼要地点明了教师的职责: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即教师应开展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并为学生答疑解惑。被韩愈排在首位的德育,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人才培养中很重要的方面,智育往往是为德育服务的。《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的也是道德教化的作用。反观当代教育,在升学的指挥棒下,

    教师教育论坛 2022年6期2022-03-18

  • 文言文说理逻辑的构建与完成 ——《师说》行文结构谈
    明这个观点。但《师说》一文跳出了传统的行文结构,先行阐述事实,随后行文依据道理来得出结论。学习《师说》的论证流程与行文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拓宽讨论问题的思维,培养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一、先陈述事实,再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师说》的行文结构不同于传统议论文结构,传统的议论文先提出文章的观点,然后在后文当中对观点进行论证,而《师说》则是先阐述了事实,在文中分析了问题,再在后文不断延伸后得出结论。作者首先说明事实“古之学者必有师”。在后面的行文之中使用了三种方法来促

    语文天地 2022年2期2022-03-17

  • 以有效提问之钥促思维提升之效 ——《师说》教学案例
    的关键。二、以《师说》为例的具体教学过程1.启发性设疑,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启发式设疑引导学生探究文学作品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发现其中的矛盾点并质疑。借此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能够具备基本的问题意识,整体思考,形成独立见解。教师通过启发式设疑的方式提出“文章是写给谁” “说的又是谁的问题”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找寻文章关键句,得出结论:文章不仅是写给他的弟子李蟠,也是写给世人的。但文章说的又不是李蟠的问题,主要论述的是“

    语文天地 2022年10期2022-03-17

  • “批驳”流俗而非“论证”观点:《师说》说理论析
    361022)《师说》是唐代韩愈的名文,被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该单元围绕“学习之道”这一主题选择了六篇论述类文章,是必修教材“思辨类阅读表达与交流”三个单元中的第一个。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阐述该单元教学目标的:“让学生……能够理解论述类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在阅读时能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述思路,感受文章的逻辑思辨力量,……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1]接着,其在分析《师说》文本时做出这样的论述:“针对当时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2022-03-14

  • 师说》一处标点辨正
    摘要:《师说》一文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句后标注了句号,清代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隋树森等编辑注释的《古代散文选》也是这样作标点,而朱东润编辑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则在“不耻相师”后用了逗号。根据文章内容及相关论著,此处用“;”更符合作者原意。关键词:《师说》;标点;辨正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师说》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标点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清代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1期2022-01-13

  • 师说》解读读书那些事儿
    认真阅读完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2021-12-20

  • 为什么说现实针对性是解密《师说》深刻性的钥匙
    ”的探索是解密《师说》的一把钥匙。循着这条路径,《师说》既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新见,又是针砭时弊的社会批评,更是对不合理体制振聋发聩的摇旗呐喊。“现实针对性”将鉴赏一步步导向深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深刻性。关键词:《师说》;现实针对性;深刻性《师说》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古文篇章。作为历来教材的必选篇目,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笔者的教学生涯中,历届学生往往对此文不感兴趣,很大原因是标题。《师说》并不是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说”是文体

    考试周刊 2021年77期2021-11-04

  • 师说》教学案例
    文言篇目韩愈的《师说》进行新的课程设计,帮助汉语初学者以及广大的高中学生对文言文降低敬畏之心,产生更多的兴趣,助力我国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其它优秀的案例,对本课进行“低起点”教学方法的设计。本着先言后文的理念,对《师说》进行后现代主义解构式的教学设计及课程安排,帮助更多的高中语文老师解决教学难题,助力提升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一、教学理念及方法(一)教学理念教学的理念应该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9期2021-09-29

  • 师说》:我们今天如何做老师
    师的纲领性文章《师说》的解读性文字,进一步阐释优秀教师的本源价值与深厚内涵;一方面又推出郭沫若、牛汉等近现代文化名人与老师之间不太为常人听闻的点滴小事,以此折射出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关系;另外一方面,还借助于讲述老舍作为教师的传奇经历,展现出教师与作家不同身份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互补与共进。以上三个方面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共同印证了“立德树人、为学为师”的古训真知。——张勇(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我在南方一所师范大学里任教已有

    博览群书 2021年9期2021-09-22

  • 习近平“四有”好教师之师德标准探析
    坤摘 要:韩愈《师说》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四有”好教师的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1]。就当今而言,“四有”标准与韩愈的“师者”之论精神相通,意脉相连。教师必须真正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力行“四坚持”,苦下“六功夫”,勇攀“三境界”,才是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关键词:韩愈《师说》;习近平“四有”好教师;师德标准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9-10

  • 论韩愈《师说》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韩愈的代表作《师说》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篇比较系统地阐释师道的文章,篇幅不长,言简意赅。《师说》里面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韩愈提出了许多合理的见解。不只在当时十分新鲜,即使把观点放在今天,某些观点也并不落后,而且同样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关键词:《师说》;教师发展;师生关系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5-0004-02一、《师说》的主要思想《师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专门论述教师的议论文。韩愈对教师的论述

    求知导刊 2021年15期2021-08-26

  • 当代“师说”:做自己人生的攀登者
    时间进入6月,又是一年毕业季到来。教育部预测,2021年国内高校毕业生将达到909万人,2022年更将突破1000万人。同时,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这意味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到了普及化阶段。身处其中的毕业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普惠,但也面临本科文凭“合金量”不再的状况。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相较2017年增长46.7%。另一边,2021年国考报名人数超过了157万。年轻人或许会用“内卷”来形容这个场面,

    第一财经 2021年6期2021-06-10

  • 师说》中的“文”“道”“勇”
    张彬彬【摘要】《师说》中韩愈褒扬李蟠能“不拘于时”“行古道”,“不拘于时”的“时”包含着时风与时文两层意思,“古道”不仅指“从师之道”,也指“古文之道”“儒家之道”。《师说》就是对时风与时文的反叛、对古文的提振与创新,同样也包含对儒家道统衰微的忧患与拯救,其间更体现出韩愈沉痛的感慨、深远的忧虑和非凡的勇气。【关键词】《师说》,文,道,勇《師说》是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学者们对这篇文章的总论点聚讼纷纭。教师教授此文,则常常停留在掌握字词和

    语文建设·上 2021年2期2021-05-30

  • 后韩愈时代的“师说” ——“师道仍不传”的困境与出路
    0062)韩愈《师说》所要解决的是由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而引发的“师道不传”问题。“师道不传”的问题之所以必须要解决,是因为韩愈清楚地认识到“人非生而知之”,人的成长和发展道路上所遇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老师。既然教师的作用如此之大,势必要对为师之人提出必要的“从业要求”,韩愈由此提出教师的基本职能应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当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作为自身的职业理想和追求。自此“道”也便成为了择师的标准,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也;与之相对应的,良

    教师教育研究 2021年2期2021-04-29

  • 韩愈《师说》中师道思想与现代教育浅谈
    。本文基于解读《师说》,從何以为师、何以择师、何以学习几方面来浅谈关于现代教育的思考和启示。关键词:《师说》 为师 择师 学习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国富民强的根本。正确的教师观、师生观、以及学习观对于培养合格的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是必须的基本条件。教育活动的两大主体分别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则是教育的两个基本活动内容。关于教与学的问题古往今来论述甚多,韩愈所著的《师说》则是其中最精彩的文章。韩愈所处的唐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影响逐渐衰弱,师道观也在人们心中已经逐渐淡

    文学教育 2021年2期2021-04-12

  • 师说》中的“文”“道”“勇”
    张彬彬【摘要】《师说》中韩愈褒扬李蟠能“不拘于时”“行古道”,“不拘于时”的“时”包含着时风与时文两层意思,“古道”不仅指“从师之道”,也指“古文之道”“儒家之道”。《师说》就是对时风与时文的反叛、对古文的提振与创新,同样也包含对儒家道统衰微的忧患与拯救,其间更体现出韩愈沉痛的感慨、深远的忧虑和非凡的勇气。【关键词】《师说》,文,道,勇《師说》是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学者们对这篇文章的总论点聚讼纷纭。教师教授此文,则常常停留在掌握字词和

    语文建设 2021年2期2021-03-18

  • 师说》与古代教师形象的演变及其当代启示
    成不变,以韩愈《师说》的出现为转折点,唐代之前与唐代之后的教师形象便大为不同。以史为鉴,古代教师形象的演变对当今教师的形象竖立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一、唐代之前的教师形象先秦时代,教师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有“天、地、君、亲、师”之说。正因如此,教师的形象具有“君父”的成分与色彩,拥有极高的威权。教师必须具备威严的性格、高尚的德行、渊博的学识、模范的人格乃至理国的才能。可以说先秦所构建的教师形象分为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应是一位学识、才能、

    课外语文 2021年34期2021-01-03

  • 师说》与古代教师形象的演变及其当代启示
    【关键词】韩愈;师说;教师形象【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4-011-03【本文著录格式】罗新河,韦强.《师说》与古代教师形象的演变及其当代启示[J].课外语文,2021,20(34):11-13.中国是一个具有尊师重道传统的国家,对教师的推崇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中,不同时代拥有着不同的教师形象。纵观中国古代,教师形象并非一成不变,以韩愈《师

    课外语文·上 2021年12期2021-01-03

  • 师说》与韩愈的师道观
    的突破与创新。《师说》是我们所熟知的韩愈的一篇杰出代表作,具有非常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师道观念,更好地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师道观以及教育教学观念等,都是对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有自己的理解与突破,其中韩愈的著名代表作《师说》就是其集中体现,他从师和道、道和业、师和生等各方面,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在当时教育教学方面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更是为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1期2020-12-07

  • “互文阅读”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以《师说》《续师说》互文阅读为例
    课内经典文言文《师说》为出发点,互文阅读不同时代的课外文言文《续师说》,解答学生疑惑,提升课内参与,从而迁移文言学法,打通文章内容;借同类主题不同思想的《续师说》建构互文本,引导学生对《师说》思辨性挖掘理解,分析观点对立,整合情感统一,以期对话共载志道,实现古为今用,助力学生成长。一、“互文阅读”起于“惑”:基于学生疑点出发,教师精筛互读文本“互文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建立在解决学生疑难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真正思辨的教学目标立场之上。成

    华夏教师 2020年13期2020-11-06

  • 为师之道重在构建三大关系
    文结合韩愈名篇《师说》,明晰推进新课改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的为师之道,笃定“传道”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尽职“授业”创造双获的教学关系,用心“解惑”打造互补的家校关系,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养,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和初衷。【关键词】《师说》  师生关系  教学关系  家校关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4.072 有人说:“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从某种

    南北桥 2020年14期2020-09-10

  • 师说》:传“道”者的坚守与呐喊
    来,人们一直把《师说》视为一篇传播尊师重教主题的文章,认为文章从三个维度阐释其思想价值,即教师的作用、择师的标准、从师的意义。这些实用化的理解,似乎无可非议。文本阐释学认为,细读文本不能忽略特定文本的写作任务,文本内容的理解必须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解读作品既要尊重文本,又不能陷入狭隘的“文本中心论”,割裂文本与写作背景的联系。当然,历千年时代变换、语境更迭,后人欲完全还原作者本意,则是道阻且长。因此,最大限度地追溯时代语境,还原写作本意,应是中学语文文

    语文建设·上 2020年2期2020-05-30

  • 师说》:传“道”者的坚守与呐喊
    来,人们一直把《师说》视为一篇传播尊师重教主题的文章,认为文章从三个维度阐释其思想价值,即教师的作用、择师的标准、从师的意义。这些实用化的理解,似乎无可非议。文本阐释学认为,细读文本不能忽略特定文本的写作任务,文本内容的理解必须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解读作品既要尊重文本,又不能陷入狭隘的“文本中心论”,割裂文本与写作背景的联系。当然,历千年时代变换、语境更迭,后人欲完全还原作者本意,则是道阻且长。因此,最大限度地追溯时代语境,还原写作本意,应是中学语文文

    语文建设 2020年2期2020-03-20

  • 师说》教学反思
    崔欢上完《师说》这课,没有得到预期想要的欣喜。虽然经过了很多的研读和思考,可是最终发现,备好课和上好课之间还有长长的 距离。这个距离充满着探索的艰辛与思考的苦楚。一、精心备课,教学设计:这一课,我设计了两个课时。总体用六个问题的探究来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自己感觉内容较为充实,思维较为连贯,既顾及到到了“教”,又考虑到了“学”。第一课时,完成前四个问题的探究。导语设计,用“程门立雪”的成語故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上课喊“老师好”的事例,说明尊师重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期2020-02-07

  • 韩愈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韩愈;师说;因材施教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逝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是唐代不容忽视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家乡是河南河阳,郡望昌黎,故常被人称之为“韩昌黎”,其主要思想大都囊括在《韩昌黎集》中,其中的思想内容颇为丰富,极具前瞻性,不仅不同于当时的传统思想,甚至对现代仍有很大的启发。韩愈去世后,苏东坡曾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可见古代的学问大家都对韩愈推崇备至,其思想的影响力可

    锦绣·中旬刊 2020年8期2020-01-27

  • 一线串珠 翻转全文 ——以《师说》为例谈主问题教学之妙
    文∣刘海云《师说》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中韩愈所创作的课文。“说”表明《师说》属于明事说理的议论文章,“师说”是讲述对从师学习的看法。《文心雕龙》将“论说”单独分为同类篇章,并指出“说”属于“论体文”的子体,[1]而《师说》不仅很明显带有“论”的文体特点,[2]还具有当今高中教学的驳论文特色。因此,《师说》可以归为“论说”文体大类。根据文体特点,学生首先需要读懂作者韩愈的态度。通过课前预习的反复诵读,学生不难明白,课文的中心论点是提倡积极地从师学习,原文的

    课程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2020-01-10

  • 高中语文古文学习的有效性
    习的有效性——《师说》为例。首先分析出高中语文古文教学的重要性。其次分析出高中语文古文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创设阅读情境;设置合理问题;深悟文章精髓三种方法,来保障学生古文学习的质量。最后分析出高中语文古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领悟古文的内涵和深刻哲理,升华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增强学生的古文鉴赏和审美水平,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关键词:语文教学;古文学习;有效性;师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文占据了其中重要的地位。古文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的传统文化,学

    下一代 2020年3期2020-01-06

  • 何以为师? ——《师说》中的“师道不传”的问题辨析
    唐时期,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却提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唤起了人们对于师道问题的重新认识。“师道不传”反映出以尊师重教为特点的传统教育所面临的危机,其问题的焦点在于以先秦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师道传统不断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以致出现不传的现实境况。韩愈提出“师道不传”的问题,既是对师道传统的追溯与继承,同时也是在努力通过变革的方式建立新师道,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与社会需求。这对于探讨当今时代教师的权威、使命、责任担当等问题同样具有历史的借鉴意义。一、不传的

    教师教育研究 2019年5期2019-12-11

  • 高中语文 “文化传承与理解” 核心素养的构建 ---以《师说》教学为例浅谈“尊师重道”的文化传承
    认为,在韩愈的《师说》中,我们要传承的就是“尊师重道”的文化。基于上述理论和目的,本文以《师说》这一课堂设计为例,尝试在文言文教学中探索如何进行“文化传承与理解”。一、明“师道”之义语文教材是指应用于语言文学教学所使用的材料,它具有统一性、普遍性、适度性的特点。叶圣陶先生也有一句名言:“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那么也就是说教材是一个经过筛选的具有代表性的成品,教师需要对这个成品进行分解和再加工,这一逆向结构的过程也体现了语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文言文的教学

    新生代 2019年15期2019-11-13

  • 高中语文 “文化传承与理解” 核心素养的构建
    。本文通过韩愈《师说》的课堂实例,旨在探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达成语文“学科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具体目标。【关键词】:师说 尊师重道 文化传承与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笔者认为,在韩愈的《师说》中,我们要传承的就是“尊师重道”的文化。基于上述理论和目的,本文以《师说》这一课堂设计为例,尝试在文言文教学中探索如何进行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2019-10-21

  • 浅析《师说》对践行“课程思政”的借鉴意义 ——以高职《会计学原理》课为例
    课文中,有一篇《师说》,是中国文化史上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它的作者是唐朝的韩愈。文章提倡师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重温这篇经典,对当下的“课程思政”实施是有很大启发意义。1 《师说》与“课程思政”人的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10-12

  • 中学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研究
    主要以职中课文《师说》为例,就如何培养和提高职中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提出自身粗浅的见解。【关键词】职中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师说什么是素养?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语文的核心素养能力,指的就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培养。伴随着最新课程修订对核心素养的能力的要求,随之而来的便是新课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1期2019-09-10

  • 文言文教学,发现“形式”的意味
    学的一大难题。《师说》一课的教学设计,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发现文本中有意味的形式,挖掘形式的意味,在形式与意味的交融回环中,理解和习得言语智慧,实现语言素养的提升。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师说》表达形式文本内容在教学《师说》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困惑又摆在了我面前,那就是——如何协调“言”“文”的统一?偏重于“言”,关注词句的解释、翻译,其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偏重于“文”,重视文学、文化的涵养,又往往“只见骨架,不见血肉”。有没有一种理想的教学设计,能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9年11期2019-09-10

  • 主体视角观照下的《师说》阅读新解
    析比如,韩愈的《师说》是中学的一篇“老课文”,笔者查阅了相关教学参考资料,一般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以中国自古以来的从师风尚导入新课,然后介绍作家背景,强调韩愈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在研习课文中,重点是翻译文言文和理清文本的思路,体会文本的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当然许多教师会补充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的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7期2019-08-27

  • 伟大新时代的多彩《师说
    于伟大新时代的“师说”!关键词:引路人;师德师风;新时代;《师说》唐代文豪韩愈的《师说》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开篇一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已经成为千百年来为人师者的座右铭。不过,在当今伟大的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不能只负责传道、受业、解惑了,还要负责“引路”。也许有人会认为,韩愈所说的“传道”就是新时代下的“引路”,其实这里还是有一点差别的:当今社会,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走上正途,也就是“培养什么人”;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传道,也就是在宏观上“如何培养人”。依

    神州·中旬刊 2019年5期2019-05-16

  • 析话剧《师说
    之道”的话剧:《师说》。借用唐代大家韩愈先生的《师说》来命名此剧,更含深意。此番的原创,我们努力去填补此间空白,我们全力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梦”之践行者树碑立传。师为何?生为何?学为何?思为何?怎为师?怎为生?如何学?如何思?是我们在这部话剧中着力要研讨的问题。教学无痕,是在寂静中感染触动,在岁月中潜移默化,在无声中润物成器。自古以来,中国历代教师,不仅仅是知识认知的言传身教,更是以高尚人格魅力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气脉精神。正如剧中廖世承先生所言:“我等一介书生

    上海人大月刊 2019年3期2019-05-14

  •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古文阅读教学策略
    课改理念下,以《师说》为例,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文教学  有效策略  《师说》在教育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下,高中语文古文教学的方式也需要革新,处理好古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教育当以人为本,教学应适时更新,想要提高学生高中语文水平,完成古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必须实施有效策略,针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创新。《师说》是一篇很具教育意义的古文,以《师说》这篇课文作为古文教学指导的例文,将会对高中语文古文教学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5期2019-05-02

  • 浅析《汉书·艺文志》中书籍散佚的原因
    、学派斗争、有无师说以及其他原因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研究《汉书·艺文志》有所帮助。关键词:《汉书·艺文志》 战乱 统治者态度 古今文之争 师说 书写材料《汉书·艺文志》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记录了从古以迄汉代的许多珍贵的书籍,并“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用分类著录的方式,辨析古代学术思想的接受源流。从刘氏父子的《别录》、《七略》,再到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其中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别录》本有二十卷,《七略》删其为七卷,《汉书·艺文志》又删《七略》为一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4期2019-04-28

  • 关于韩愈的“师说”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郑海英摘要:《师说》是韩愈的经典论著,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对开明而具有远见的教育思想,作者的师德魅力,文字运用和论证方法做了简要的分析。关键词:师说;语言;论证;师生关系;师德《师说》一文,文从字顺,平易畅达,说理透彻明晰,既高屋建瓴,又通俗易懂,文中的重要教育思想在今天的教学中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篇文言文的名著真的值得认真深入地解读。以下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语言精巧练达,句式多变韩愈的散文素以气势充沛、笔力流畅雄健著称,他的这种风

    科学与技术 2019年7期20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