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化

  • Book Review on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柳林风声》读后感
    phic ( 擬人化的) animals — Mole, Rat, Toad, and Badger ( 鼹鼠、老鼠、蟾蜍和獾) — livingin the idyllic ( 田园诗般的) English countryside.The storys main theme revolves around friendshipand camaraderie. The bond between Mole and Rat, theirpatience wit

    疯狂英语·初中版 2023年6期2023-07-20

  •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历史嬗变及其内在张力
    300350)“人化自然”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文简称《手稿》)中首创的哲学范畴,在文本中的表述有“人的现实的自然界”“人类学的自然界”“历史的自然”等,其本质是相区别于“自在自然”,打上了人类的印记、与人相关的自然界。马克思人化自然观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描摹了以劳动实践为中介的“人—实践—自然”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关系图景,并随着马克思理论视域的转换而呈现出多维样态。实践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核心,关于“人化自然”与实践的关系,学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3-22

  • 从 “自然的人化”到“人化的自然” ——“自然—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园林哲学探析
    造的,是“自然的人化”,文化是离不开大自然的支持,并且在文化的共同体中也能认知自然和利用自然服务于人类的发展。 园林是人造之物,却饱含着自然的底色与风范。 其宛如天开,却好由人造。在“自然—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园林哲学,映现着从“自然的人化”到“人化的自然”之观念及实践的变化,也表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理念的交互式逻辑。 “自然的人化”是以自然界为基础及对象的人化痕迹及其变迁,它强调的是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人化之历程。 而“人化的自然”展现为以适度人工活动为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24

  • 与自然相融的艺术
    意境里,尽情感受人化自然的力量。作为一位散文作家,鲍尔吉·原野的散文真实生活的气息让我折服。这位蒙古族散文作家,身体里流淌着草原人的血液,性格中蕴藏着蒙古人的血性。他讴歌着草原人的草原。作为草原人的儿子,他在城市与草原的对比中,找到了蒙古人的纯朴,找到草原上牛羊的自由,找到草原自然文化的清纯。读鲍尔吉·原野的文字,全然是洗心的享受,在鲍尔吉·原野的散文里,你看到了憨厚的嫂子、真情的牧民、被牧民悲悯不已的石头、草原上的摇篮和篝火。这草原,是喧嚣的城里人渴望的

    小康 2022年18期2022-07-01

  • 鸟兽赋意象的“神化”与“人化
    具有“神化”与“人化”共存的特点。再与其他题材的赋文简单对比,可以发现意象的“神化”且“人化”使鸟兽赋带上了不同于其他咏物赋的独特风貌。关键词:《文选》 鸟兽赋意象 “神化” “人化”鸟兽物象早在《诗经》就已经出现。孔子谈到学《诗》的作用时提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中往往只是借鸟兽起兴。《诗经》之后,《楚辞》《战国策》《庄子》等书中则或是引用鸟兽作比,或是将鸟兽拟人化以讽刺和说理。这些作品为鸟兽赋的创作奠定了基础。鸟兽赋自汉代开始,在魏晋南北朝迎

    文学教育 2022年10期2022-05-30

  • “新感性”:马尔库塞对李泽厚的窾要之功
    性”(内在自然的人化)的基本内涵。“我所说的‘新感性’就是指的这种由人类自己历史地建构起来的心理本体。它仍然是动物生理的感性,但已区别于动物心理,它是人类将自己的血肉自然即生理的感性存在加以‘人化’的结果。这也就是我所谓的‘内在的自然的人化’。”[1]112“内在自然的人化”包括人的感官、情感和欲望的人化,进而细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感官的人化,感官在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摆脱身上生物性的特征,弱化仅仅需要维持生命的“低级”功能,变得不再是完全受生理支配的器官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3-18

  • “去人化”的“悖论”:百叶窗后的嫉妒
    重要理论观点是非人化的纯真实论。但是这篇《嫉妒》在“去人化”、“去主观化”的写作实践中却无形地使“主观化”、“人化”的因素表达到了极致。不可否认罗伯格里耶刻意“去人化”的写作倾向在实践中表现得非常成功,如果不是仆人的回答、柱子的阴影变化或者是多出来的餐具桌椅“提醒”,我们往往会遗忘叙述者的在场。但我们也不妨这样理解:叙述者叙述主体性的大幅度削弱恰恰在于其注意力全副投入到对妻子与邻居生活相处日常的细节当中,无暇己顾!他细致地观察妻子的发梳材质颜色、发梢的弯曲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2期2022-02-22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新时期“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系问题对“自然的人化”这一概念从主客观两个维度上进行阐释。从主观上看,人作为一个个体通过其一切器官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感官、审美等“人化了的自然”由此产生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从客观上看,人在自然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所用,又通过生产活动、实践活动使人具备区别于动物的属性,与此同时自然也成为实践和审美的对象。因此,在探究马克思所阐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美感从何而来”以及“何为美感的本质”。一、美感在自然界中形成马克思认为:“自然界

    延边党校学报 2022年2期2022-02-05

  • 马克思人化自然概念的内在生态逻辑
    提 要: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概念包含着生态意蕴,这是从其内在逻辑中得出的结论。它首先表现在人化自然概念的客观性上,这是在其提出之初首先被赋予的特征;其次表现在人化自然概念的双向性上,人化自然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再次体现于人化自然概念的实践性上,实践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是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的内在统一,包含着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解决的内在动力;最后体现于人化自然概念的理论走向上,作为“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人化自然概念扬弃了私

    观察与思考 2021年1期2021-07-12

  • 生成·直观·积淀 ——李泽厚“积淀说”的现象学重构
    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理论中引申和发展出来的①李泽厚明确说过:“后来我造了‘积淀’这个词,就是指社会的、理性的、历史的东西累积沉淀成了一种个体的、感性的、直观的东西,它是通过‘自然的人化’的过程来实现的。”(见李泽厚《美学四讲》,《李泽厚十年集》第一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501页。),学界对此似乎也并无异议。然而在我们看来,这种发展实际上建立在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解之上,因为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的人化”指的是自然向人生成的过程,李泽厚却把这个过程解释

    社会科学家 2021年7期2021-01-29

  • 观赏石的本质和价值
    文化的出现是自然人化的结果属于自然界的奇石能够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完全是石头人化,尤其是奇石人化的结果。“人化”概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自然人化”(或“人化自然”)理论:自人类出现以后,自然已经不是离开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自然,而是人通过生产实践活动改造了的大自然,使大自然成为体现人的目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人类本身——包括人类的精神生活——就是自然人化的最高成果。自然人化的程度就是人的人化程度。人化的自然有两类,一类是经过人类改造过的自然对象

    宝藏 2021年11期2021-01-01

  • “人的自然化”概念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马克思在主张自然人化的同时还提出了人的自然化”。(1)[美]多纳德·李:《论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环境伦理学》1980年第2期。自此之后,这一观点便流行起来,直到今天仍不乏支持者。(2)参见徐涓、徐弢:《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的“自然史”观比较》,《哲学研究》2016年第7期;金寿铁:《马克思主义自然过程哲学的新出发点——论布洛赫的“自然主体”思想》,《哲学研究》2012年第2期。的确,马克思主张自然人化却并没有同时提出“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

    教学与研究 2020年7期2020-12-07

  • 本期言论
    知识接收蓄力,让人化被动为主动,从被新知识追着跑到以学习力领跑新知识。(徐天怿《今天,你学习了吗?》,第5页)其实很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所以我选择相信,相信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美。就像我把脑袋里的零碎如胡椒粉一样的文字倒在方格纸上时,上帝就把琐碎的美好倒进了人间。(赵咏欣《太阳照常升起》,第15页)房间靠左的第一扇窗前有株彼岸花,全身上下就一根茎,绿油油的,装在一个腌萝卜的小缸子里,有点违和。但它在使劲往外走,这是我能感觉出来的,因为我的书桌就在窗

    作文新天地 2020年25期2020-11-25

  • 本期言论
    知识接收蓄力,让人化被动为主动,从被新知识追着跑到以学习力领跑新知识。(徐天怿《今天,你学习了吗?》,第5页)其实很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所以我选择相信,相信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美。就像我把脑袋里的零碎如胡椒粉一样的文字倒在方格纸上时,上帝就把琐碎的美好倒进了人间。(赵咏欣《太阳照常升起》,第15页)房间靠左的第一扇窗前有株彼岸花,全身上下就一根莖,绿油油的,装在一个腌萝卜的小缸子里,有点违和。但它在使劲往外走,这是我能感觉出来的,因为我的书桌就在窗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0年9期2020-10-26

  • 在一个新天地里耕耘的力作 ——《论人化世界》简评
    义学院博士生)“人化世界”,马克思从未直接使用过这一概念,它是一个在中国学界几经嬗变的学术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指出:“社会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人的感觉。”他解释说,这是“因为,不仅五官感觉,而且连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1、161、196

    观察与思考 2020年2期2020-03-19

  • 明末张宏的山水画解析
    键词:写生主义;人化;山水画;大师张宏(1577—?),吴县(今江苏苏州)人,40岁时官至荆州知府,为官清廉。1622年从福建辞官回到故里,自开町畦,研习书画,写生创作,开启了写生主义的先河。晚年隐居山林,据说92岁尚健,仍在作画。1首创实景山水新画风张宏首创的实景山水画深远高逸、山石有情、流水有声,在视觉上给人清新、自然、真实的感受。他为山水画注入了灵性,使人身临其境、恍若跟前。如《吴中胜览》册页,共十帧,为实景写生,画的是苏州著名的十景。每帧上有一首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9期2020-03-18

  • 尽显竹文化化人的力量
    关键词】竹文化;人化;化人;【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2-0045-02【作者简介】王伟民,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平桥小学(江苏常州,213335)校长,高级教师。文化即人化,学校文化,旨在化人。化育的力量,直接关乎学校文化的品位与境界。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平桥小学扎根大地办教育,接通地气兴文化,以地域文化丰盈学校生长,让传统精神活色生香,从竹的自然特性中生成育人理趣,立品树人,以文化人,发挥“场效应”

    江苏教育 2019年22期2019-12-24

  • 给爸爸化妆
    美图软件,可以给人化各种妆容。我就不用美图,哈哈,我可以自己化。弟弟不听话又太小,就只能给爸爸化妆了。我准备给爸爸化一个武则天妆,这是当下最流行的。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给爸爸化妆,我会告诉你,因为这是个神秘又搞笑的惡作剧,还因为我从来没给人化过妆,何况是个男人呢!妈妈把化妆品统统都拿了出来。有粉底、眉笔、眼线、口红……我越看越高兴,因为我不要靠软件,我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给爸爸化个“变异版武则天妆”,想想就好笑。我开始化妆了,先给爸爸打了个粉底。哎呀,弄得太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12-09

  • 《聊斋志异》两性关系中的物化与人化
    ,具有较为鲜明的人化倾向。她们或以积极沟通的方式改良两性婚恋不平等的现象,为自我的人格独立、价值体认开拓出一片空间;或以暴力抵抗的手段突破男权压抑,从森严的性别壁垒中打开缺口,发出自己的呐喊与诉求。关键词:聊斋志异;两性关系;物化;人化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一、色欲与生育:《聊斋志异》中女性的物化呈现悍妒妇是《聊斋志异》中着力刻画的一类形象,以往研究多关注悍妒对男权话语的突围,认为她们敢于违背礼教规束,以独具一格的悍行妒性来抗衡

    蒲松龄研究 2019年3期2019-11-12

  • 邮件处理少人化的分级与迭代升级路径
    场地工艺现状及少人化研究意义根据国家邮政局官方数据,2018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面对每天逾1.4亿件的包裹量,快递业发展加快创新转型已经箭在弦上,研究邮件在处理场地内高效率低成本处理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邮件处理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及智能化。从原来的人工手工包裹处理,到使用简单的传输设备辅助人工处理,到自动化交叉带分拣机等处理,再到分拣机器人进行大规模自动化处理,在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员工劳动强度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9年3期2019-05-14

  •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实现“人化”;班级共同体的每一个成员又受到班级文化的熏陶和作用,实现“化人”。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人化”和“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人化;化人一、班级文化的内容构成第一、班级价值观,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内核。作为班级的价值观,必须要符合国家文化传统价值观,符合国家当下主流价值观,符合学校践行的价值观,是在对各种价值体系进行选择和整合后确立的班级独特的价值观。就班级共同体而言,追求自由与公正(个人维度),信任和合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1期2019-03-29

  • 自然美的理论谱系及其问题
    在的连续性。四、人化的自然美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是绝对精神的外化,但自然在其哲学体系中与辩证法相结合,这一点是具有开创性的。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机械自然观,弥补了黑格尔唯心论的缺陷,却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将自然看作孤立的、静止的。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马克思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并引入了实践的观点。而“自然的人化”被认为是马克思自然观的核心。实际上,尽管“自然的人化” 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我国就已成为一个约

    山东社会科学 2019年9期2019-02-09

  • 从“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 ——生态美学视域下人的解放
    下,以从“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对人的解放所经历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动态解读是合理的。即在“人与自然统一的哲学维度”下,分析总结“自然对象的审美属性与人的审美能力交互作用”的历史阶段;针对现代社会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形成的人与自然严重对立的社会问题,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倡导未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最终完成“人与自然和谐平等、普遍共生”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解放。2二、从“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1.“

    大众文艺 2019年5期2019-01-28

  • 关于“旅游”的文化思考
    [关键词]文化 人化 旅游 旅游文化 文化旅游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快发展,旅游文化的研究受到了实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对于旅游文化的定义,与文化类似,多而杂。谢彦君(2012)先生在其《旅游文化及其相关范畴、命题的理论透视》一文中曾经提出,旅游文化是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笔者十分认同。单次的旅游活动或者单人多次的旅游活动是无法形成旅游文化的。旅游文化是大众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与当地的旅游接待者发生旅游接触行为而产生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产生于文化的冲突与

    商情 2018年39期2018-09-29

  • 物化的体育运动——探究体育运动要以人为本
    运动;以人为本;人化在当今,体育运动出现了许多问题。随着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增大,但是由于体育过度的商业化、兴奋剂的滥用让体育竞技中的问题越来越大。为什么世界足球并没有随着球员收入的增高而变得更好起来。为什么在学生时代的体育课都不是以提高技术和体能为主要目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体育运动的物化,是什么原因让体育运动的物化对体育竞技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体育运动物化的社会根源现在的科学表明,物化在社会中具有普遍现象。物化的利有两方面,首先,它是社会发展的物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2018-08-30

  • 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少人化管理带来的启示
    业生产方式中的少人化管理为我国企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启示。本文以经济增速换挡朝为背景,探讨某企业生产方武中对效率的不同解释,引出少人化管理,论述实现少人化的多重途径,归纳实现真正流水生产的经验,为我国企业提供借鉴。中等收入陷阱某企业生产方式 少人化管理引言在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也出现下行趋势,进入新常态。在感叹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应注意其背后深层次的内容:中国已临近中等收人陷阱的边缘,这种陷阱首先表现在企业层面,使企业处于劳动力价格

    财讯 2018年7期2018-05-14

  • FMS少人化生产模式及整线效率提升
    FMS系统实现少人化生产模式的关键。1.1 刀具寿命耗尽刀具寿命耗尽作为最容易引发停机的环节,在某些FMS系统软件(诸如意大利Mandelli机床公司的CswWin管理软件)设计时已经被考虑进去。软件界面上的无人化模式开关起着预测刀具寿命的作用。当无人化模式打开时,系统会预判每个即将进入设备的工件需要的刀具是否具有足够的寿命,并阻止无法加工完成的零件进入设备。另外,系统也有刀具信息筛选和运行模拟功能,使操作者有条件事先知晓有可能用尽寿命的刀具。因为FMS系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8年11期2018-02-17

  • 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 ——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及其启示*
    成了以“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为基本逻辑的生态文化体系。有效地保护和弘扬这些依然活跃着的民族民间生态文化,能够激发生态文明实践者的主动性,更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一 引 言在生态文明的总要求下,绿色环保的产业体系、健全的生态制度和法律以及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几年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它一方面要求狠抓国民生态意识的培育,同时要求通过制度保障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换句话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破解思想资源贫乏与实践乏力”①姚

    生态经济评论 2018年2期2018-01-30

  • 关注德育启蒙
    善的升华,更是“人化”的磨砺,是人格化的完善。德育启蒙教育不是死板的说教,而是适应他们年龄特点和生理特征的在游戏中学、在特定环境中学、在劳动中学的过程,为尔后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教育不仅仅是重视单科和过早进入考试训练的教育,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教育目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做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关键词] 德育;小学低年级学生;启蒙;心灵;人化[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

    决策与信息 2017年8期2017-08-08

  •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
    文化”核心就是“人化”。课堂上应举重若轻,摒弃课堂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放下教师的权威,又应举轻若重,把学生真正地放在心中,等待着陪伴着,让他们的学习真正地发生,这才是该给孩子们的课堂文化。【关键词】人化;陪伴;等待【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它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是课堂

    课外语文·下 2017年4期2017-06-16

  • 文化是教育之根
    的本质可以说是“人化”和“化人”。“人化”,即人按照自己的方式 改变、改 造 世界,使任何事物都带上人文的性质。也就是说,文化是人化的自然,凡是被人接触的一切都是文化。教育说到根上,就是要让人们用文化去管 住自己的肉体,激发个体自我成长的力量,引领个体自我成长的方向。教育的本质,是人与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首先是培养人,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成人是成才的基础。劉献君《中国德育》2017年第16期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5期2017-05-30

  • 任正非:一个正在“人化”的神话
    谭保罗华为公司,中国当下最不缺少掌声的企业。任正非,中国实体经济的“教父级”人物。一家赚钱的企业,一位企业家,究竟和公共利益有何关系?这真是一个大问题。在普通人看来,清廉的、并且对腐败疾恶如仇的官员、敢于挑战不合理制度的个人、为生民立命的知识分子,或者数十年如一日帮助弱势群体的“大善人”,他们是最典型的“为了公共利益”的人物。而“经济学原教旨主义者”却认为,世界上最大的公益,是商业,而非其他。从小处说,商业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员工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大处说,

    南风窗 2016年26期2016-12-24

  • 回归建筑本性 ——用黑格尔的“人化”思想分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用黑格尔的“人化”思想分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刘爽陈翊斌(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本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产力的飞速提高,人类创造出极大的物资财富,从而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作为人类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建筑领域,其发展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千城一面”的建筑现象,不少地方的建筑物与其环境格格不入,如何使得建筑物与大自然成为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使建筑的本性满足人的需求且与自然相和谐,实现“人与建筑一体化”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期2016-10-24

  • 论哲学与人生
    【关键词】觉解;人化;属人世界;自由解放;人生智慧当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寻觅社会的真谛,洞悉人生的意义,展望未来时,就产生了哲学。哲学和生活密不可分,与人生更是紧密相连。哲学是探讨人生之学,只有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理解透彻,才能对其有“觉解”,实现对人生的启迪。一、哲学及其与人生的关系当提到哲学时,人们都会觉得它高深莫测,空洞又神秘。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在空中的思想阁楼,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资治文摘 2016年8期2016-05-14

  • 年少如能逢夏昆
    已写在黑板上。“人化”夏昆曾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但前提是要有一块麦田让他去守望。“哪里有麦田呢?教育就像一间黑屋子,里面关着学生,也关着老师和家长。我能做的,就是打开一扇窗,并把试图关上这扇窗的人一脚踢开。”当整个社会都在反思教育问题,唇舌之间动辄“体制”的时候,同时又想紧紧关着那扇窗。“我对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两个词非常反感,一个是小鲜肉,一个是嫩模。这是非常赤裸裸、肉欲化的一种视角,好像人就是一堆肉,区别在于是老肉还是嫩肉。”夏昆说,“这事实上是对

    南风窗 2016年4期2016-02-26

  • 人化”汉语“花卉”词的隐喻研究
    650201)“人化”汉语“花卉”词的隐喻研究彭媛1,李兴奎2,李顺琴3*(1.江西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 云南农业大学 后勤集团,云南 昆明650201;3.云南农业大学 龙润普洱茶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摘要: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思维模式无处不在。日常词汇中就蕴藏着许多体现民族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社会文化等诸多信息的隐喻表达。本文以认知隐喻为主要理论框架,对现代汉语花卉名称中含有人的体貌音容、行为特征、社会关系、品德特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年5期2015-12-09

  • 浅析马克思“人化的自然”的美学思想
    。其中,手稿中的人化自然观对美学思想也有很大的贡献,尤其对中国现代美学,因为中国现代美学的主流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一、马克思“人化的自然”的含义为了说明人类的活动正在改变着自然界,黑格尔首先提出了“人化的自然”这个概念。他认为人把它的环境人化了,指出:“有生命的个体通过认识、实践,实现了离开身外世界而独立,而同时也把外在世界变成它自己的存在”。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这个看法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人化的自然”是被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打上了印记的那部分自然界。在《1

    戏剧之家 2015年18期2015-10-16

  • 尼采形而上学思想中的人化和非人化的矛盾——以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释为线索
    者整体最为极端的人化。同时,在作为对虚无主义之克服的永恒轮回学说中,尼采要求对存在者整体的非人化,而它将作为“最大的重负”要求人们在每个瞬间都要超越自身,从而对人进行了最终的规定。上面的叙述将尼采思想中的某种困境标识了出来:一方面,尼采试图从存在者整体中获得对人性的新的规定;而另一方面,对存在者整体的解释却又必须依赖人来完成。由此出发,尼采要求对存在者整体的“非人化”,通过这种非人化,他可以按照自然本身来规定人,将人自然化;与此同时,尼采最终在其强力意志的

    社科纵横 2015年1期2015-04-09

  • 人化研究:理论比较及其应用*
    25035)“非人化(Dehumanization)”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现象却非常普遍。比如,奴隶被奴隶主非人化地对待;流浪者被路人看作透明的障碍物;性工作者被其他社会成员视为低俗的动物;痴呆患者被媒体宣传为笨拙的僵尸;女性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被描述为无脑的充气物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出现非人化现象,比如,老板经常忘记员工的名字;医生视病人的身体为器官的组合;成人认为小孩子是无知和不成熟的。除此之外,非人化针对的对象可能是群体也可

    心理科学进展 2015年7期2015-02-05

  • “自然的人化”与自然美
    的根源是“自然的人化”,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也是:美是人化自然的产物。在当前环境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李泽厚“自然的人化”让我们开始怀疑人与自然的关系真的只是征服与被征服?人类对自然的美可以肆意破坏?这种怀疑早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有所体现:人依靠自然界这一人的无机的身体生活,也就是说,人为了生存不得不与自然界长期交往。就这一层面来说,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5期2014-12-11

  • “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 ——读李泽厚美学思想后的再认识
    4)一、“自然的人化” 创新式的提出及其内涵1.命题提出关于“自然的人化”,追溯这一美学思想的本源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提及的:“总之,人的感觉、感觉的人类性——都只是由于相应的对象的存在,由于存在着人化了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1很明显,这个“人化了的自然界”是基于“人的感觉、感觉的人类性”的形成与产生而提出来的。人类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使人与自然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形成了“自然的人化”,改

    大众文艺 2014年21期2014-07-12

  • 架起生活桥梁 走近“人化”的历史
    中的历史应该是“人化”的历史,它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如“过着奢侈生活的慈禧”“观念落后,思想保守的福康安”“心中永远装着人民的邓中夏”“受到日本侵略者残害的李秀英奶奶”……这些人物虽然已逝,但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探寻这些历史人物的心灵踪迹,感受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感受他们的迂腐与抗争,感受他们的追求与希望……如第11课《李奶奶身上的伤痕》的教学,当学生读完故事后,我们可以这样和学生交流:这则血泪史中的哪些细节深深地震撼了你?李奶奶回忆起当年的痛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6期2014-06-11

  • 试论从“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的转变 ——以《野性的呼唤》为例
    )试论从“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的转变 ——以《野性的呼唤》为例王艳(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实践美学的视野来论述该部小说中的“自然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以及在两者的双向运动中所产生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从而达到了实践美学到生态美学的转向。实践美学;自然人化;野性的呼唤;生态美学一、实践美学实践美学是从人的存在出发,把实践纳入美学研究的领域,使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8期2014-04-03

  •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以文化人、以人化文”研究
    以文化人”和“以人化文”是指在文化发展中,不仅要坚持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还要发挥优秀文化人才创作和传播优秀文化作品的积极作用,提升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认真研究和实践“以文化人”和“以人化文”理论,有利于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加快推进复合型、创新型优秀音乐人才的培养。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以文化人、以人化文”的研究意义1.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以文化人、以人化文”研究是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8-15

  • 高效课堂文化形成之时,就是课改成功之日
    程都不外乎是“以人化文”和“以文化人”的循环提升过程。人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复杂,人既是文化的主体,也是文化的客体。以“人”化“文”,人是主体;以“文”化“人”,人就是客体。关于文化,学术化论述很多,我也有自己的体会:文化就是一个指向明确且能量巨大的场。文化的性质决定了它只“化”人,不“化”物。凡是进入其中的人,都会在不知不觉间被其所化,而且这种“化”会“化”到人的潜意识层面、化到心里;然后,人就被其左右,却又往往不自知。想想你的乡音,想想你的家乡小吃情结,无

    湖北教育 2012年11期2012-11-12

  • 大写的人——李泽厚美学观点中“人”的问题浅谈
    李泽厚用“自然的人化”这一解剖刀,对中国文学艺术、传统文化精神,乃至“美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李泽厚美学概论》一书将李泽厚的美学思想称为“有人美学”,是不无道理的。尽管李泽厚没有把美完全归因于人的主观作用,但他的理论中却呈现出一个浓墨重彩的大写的人。“人”是实践的主体,“人”是“自然的人化”之关键所在,“人”在李泽厚的美学观点中占据着无比重要的地位。一、李泽厚的“有人美学”“没有人类,所谓‘善’,所谓‘美’,有什么意义?”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

    名作欣赏 2012年27期2012-08-15

  • 试论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哲学”美学思想
    :用“外在自然的人化”和“美是自由的形式”来考察“美的本质”;用“美感的矛盾二重性”和“积淀说”来论述“美感”;用“从形象出发”和“三层面”来分析艺术。走向“充实和完善”的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哲学”美学,不仅表征了20世纪中国美学“从介绍转向理论建设迈出的一大步”,而且也使得李泽厚本人成为了实践论美学在中国的首要代表。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美学;美是自由的形式;积淀说;三层面如果说,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李泽厚还只是在前苏联美学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4-09

  •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几个问题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视角
    处处约束,来实现人化自然向自在自然的扩展。总之,这种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实质是矛盾的关系。矛盾的对立统一是致使矛盾事物自身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变化过程中不断的扬弃自身,实现事物自身发展。所以,人只有遵循矛盾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使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实现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界不是直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人与自然的直接对立,要求人必须通过自己特有的能力即实践劳动去把这种直接对立关系面转化到间接统一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年2期2011-08-15

  • 浅论四大自然
    形态: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和社会自然。1 四大自然内涵及其存在天然自然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背景;人化自然主要是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属于物质变精神的领域;人工自然主要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通过技术发明和工程建设活动改造自然的过程,属于精神变物质的领域;社会自然主要是人类通过大规模的产业活动社会性地实现人工自然的生产和扩散的过程,属于物质变效益的领域。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也证实了关于自然界的这种划分是合乎历史和逻辑的。人类任何一项新技

    科技视界 2011年12期2011-08-15

  • 从审美“人化”看西方美学的审美特征
    丁龙海从审美“人化”看西方美学的审美特征丁龙海一般认为,中西方美学理论体系不同导致中西方审美方式的不同。但事实上,方法论的不同是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将西方审美深入探究,西方审美体现出审美“人化”的特征,而这种特征是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美学的切入点,从而更好的掌握西方美学中所体现的独特审美特征。审美;审美“人化”;审美特征西方美学,自从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对美的事物和美本身进行区分后,千百年来无数西方哲学家陶醉于这一似乎无法超越的界定。特别在《斐里布篇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6期2010-04-07

  • 人化”与“物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伦理
    学;施用用宜;“人化”与“物化”中图分类号:J0-02文献标识码:A人类的设计和设计物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历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这是物的“人化”、造物的“人化”。而人类的一定意识、情感、文化精神因素又需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式来表达,这便是人类精神的“物化”、人的“物化”。“人化”与“物化”构成了人与设计物的互动关系,二者相辅相成。[1]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生命旦夕不保的特殊历史时期,也是造物的“人化”和人类精神的“物化”相辅

    艺术百家 2009年5期2009-10-10

  • 论“人化”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人化”理念要求从人本主义思想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上把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三个方面关系的合理解决。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要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三个方面展开工作视角,由此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路,包括在教育实施中对全员的组织、计划、协调以及教育内容上的分层实施等工作措施。[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措施[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年2期2009-05-11

  • 虚拟世界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性
    让人物化或者让物人化。【关键词】物化 人化 虚拟世界 双重影响一、消极影响1.物化这里是指代人的物化,指操作者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模拟、仿真、变形、缩微或扩张后,产生出一个凝聚着人的意识因素的虚拟世界。尼葛洛·庞蒂忠告我们:“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虚拟世界的出现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并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它在上述领域也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对人类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并为实现社会经济、政治和

    商情 2009年2期2009-04-27

  • 关于人化的自然
    ,而是到处显示出人化痕迹的自然。人在否定自然!这无疑向依恋于自然源泉的人类文化发出了危险的信号。因此,文化不得不顺从于斯,在大自然观的翼下重树风景。科学家R.P.Feynman曾向我们推荐一句佛教格言:“To every man is given the key to the gates of heaven;the same key opens the gates of hell.”人的手中掌握着这把钥匙。如果人还是一种盲目的力量,那么早已毁灭;如果人本性

    读书 1995年6期199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