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
- 浅谈格律诗写作教学评价
究。这其中尤以格律诗写作教学最为普遍。一、相关课标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其“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当中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的第三点提出“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课程内容的基础模块专题4“古代诗文选读”对教学内容则有“学习中国古代诗文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本文写作目的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6期2023-07-11
- 汉英格律诗对比与汉诗英译研究
表现形式。汉英格律诗在节奏和音韵上有各自的特色,本文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总结不同译派汉语格律诗的英译诗体,分析汉语格律诗的节奏和音韵在英译中移植的可能性。译者应当认识到内容与形式的相互依存性,不仅要理解原诗的意境与内涵,也要注意格律的移植,拉近英语读者与原诗的距离,使其最大程度获得诗的审美体验。【关键词】 节奏;音韵;移植;格律诗【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4
今古文创 2023年14期2023-05-31
- 自由·格律·形式感
诗的区别当成是格律诗同自由诗的区别,实在是一大误解。旧体诗一步步发展并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格律体,其实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诗歌的源头上说,最早的诗歌都应当是自由体。从《诗经》到《楚辞》,其实都是古代的自由诗,《离骚》更是自由体叙述与幻想相结合的长诗。不要以为整齐的四言五言或七言体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依我的猜想,诗从“发乎情”到形成文字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修饰的过程。那些真正随心声直呼而出的诗,未必会具有那么整齐工整的文字排列,所以凡是形成文字的诗,必定是
诗林 2023年1期2023-02-09
- 姚书波诗七首
姚书波迎舟(格律诗.七律)沙碛坡平浅草枯,蒲花荡漾老芦粗。摘蔬剁肉刷碟碗,摆椅抬桌洗盏壶。岭退云飞片帆劲,峰回水转小舟出。凝眸远眺夫归喜,暮尽炊烟袅袅浮。暮色 (格律诗.七律)万丈夕阳洒岫峰,连绵峻岭染霞红。山隈险上歌亭闹,水转急回坠涧隆。古木仙枝卧禽鸟,奇花异草引蝶蜂。悠闲踏径芳香碎,美景怡人笑语声。秋夜(格律诗.五绝)霜打平林冷,疏枝月夜横。陡然飘落叶,虫泣立无声。山野(格律诗.五绝)翠岫嶙峋岭,溪泉砾抱中。密林花隐没,蜂闹觅香风。秋至(格律詩.五绝)
当代作家 2022年11期2022-05-30
- 诗歌形式与“时代语言”
——谈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理论
期提出的“现代格律诗”理论,一直以来都最受学者的肯定与关注。王光明、龙清涛、张桃洲等学者皆肯定它的系统性、建设性,认为这在众多论辩与设想中,最值得注意,建树和实际影响皆大。[2-4]本文基于50年代的讨论语境,梳理何其芳“现代格律诗”理论的缘起、形成过程、具体内容,从而探讨该理论的建树、限度与历史意义。“现代格律诗”理论的形成与内容“现代格律诗”理论之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在1954年专文详谈“现代格律诗”之前,何其芳已写作多篇相关文章,这些文章都在《再谈诗歌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重探1959年关于新诗格律问题的讨论
讨论,以利于新格律诗体的建立[1]149,争论的焦点在于怎样建立格律诗。何其芳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格律问题虽不是今天的诗歌的全部问题,但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讨论是理论的探讨,但也希望它对新诗的创作实践有所帮助。”[1]149基于这样的宗旨,座谈会是在之前发表过的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的基础上,围绕着诗歌的格律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得到较为一致的格律诗建设方案。但是,与会者在诗歌节奏等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最终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①何其芳在会议的最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格律诗二十四讲》
田黄学概论》《格律诗三十六讲》《赏石第一课》《反思中国书法》《中华茶道探微》等。本书是一部零起点的格律诗创作入门读本。作者以王力格律诗体系及启功“长竿律”为基础,运用排列组合原理,破解了格律诗的形式密码。同时又结合自身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跳出原有之技术、技巧层面,从“心法—技法”体系解读传统诗词并切入创作,引导读者从情感积淀、思维方式、表达模式等方面充實诗歌的内容。启功“长竿律”的提出启功在其《诗文声律论稿》的附录中有一段表述:“有一回我坐火车,那时还是蒸
全国新书目 2021年11期2021-12-20
- 起承转合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借鉴与作用
转、合大都符合格律诗,将这种格式有意识的借鉴并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指导作用。以近年的全国普通高考作文为例,试着用这种格式来行文,对初学写议论文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条具体的“终南捷径”。【关键词】起承转合 格律诗 议论文 高考作文元代范德玑《诗格》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也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年7期2021-07-19
- 浅析格律诗吟诵的优势局限和《诗经》吟诵的未来
格格律要求的是格律诗,所以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徐健顺、陈琴老师的“亲近母语”活动,掀起了中国内地一股吟誦热。格律诗吟诵是目前诗歌吟诵的主要方式,以平长仄短为特征。我们虽然有格律诗吟诵的文化土壤,但格律诗吟诵因为四声在现代汉语的断裂和古代汉语方言的式微,让格律诗吟诵在诗歌推广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窄。而以《诗经》为范本的吟诵,无疑打开了吟诵的开窗,看到了吟诵更广阔的未来。关键词:格律诗 吟诵 平仄 四声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科技资讯 2021年4期2021-05-19
- 声律知识在中学格律诗和楹联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声律知识在中学格律诗和楹联教学中的应用分享一些经验和方法,供语文教师们参考。关键词:声律知识;中学;格律诗;楹联;教学引言:格律诗和楹联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的语言文化和艺术,与现代诗和传统的对偶句有很大区别,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串讲格律诗和楹联的内容,更应该从声律的角度带领学生品味语言的艺术,将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1.补充声律知识提高学生鉴赏水平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创意性阅读,对于格律诗和楹联的鉴赏也不例外,师生要从打基础
锦绣·上旬刊 2021年5期2021-05-14
- 以具体情境为依托的原创古诗词教学刍探
遑论难度更高的格律诗教学。笔者认为,在传统文化传承的新形势下,当推行诗教,倡导诗词欣赏与写作,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接受熏陶感染,提升语文素养。湛江市第二中学作为粤西地区的重点中学,一直以勇当先锋的姿态进行着古诗词进校园的行动探索和研究。为提升教学效果,在长期实践中,提出了依托具体情境,师生同学共创,以具体情境下的原创诗词来创新古典格律诗词教学的策略。【关键词】格律诗;情境;原创【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课外语文·下 2021年11期2021-01-03
- 新课标背景下诗歌进校园之格律诗创作浅探
分割的一部分。格律诗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样式,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多方面的习惯和误解,造成了一些教学上的偏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能力,在高中校园加强诗词文化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在大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今天,显得尤为迫切。【关键词】格律诗;创作;诗歌教学学习格律诗,首先应明确以下概念及其关系: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即通常所说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格律一般指诗词歌曲关于对仗、平仄、押韵等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1期2020-12-28
- 孤平拗救应告别对联
。孤平拗救是和格律诗有关的概念。从学术的角度讲,应属诗律的范畴。不知什么原因,联人总爱把孤平拗救用到对联上来,说得坦率一点,这是作茧自缚。所谓拗救,是前人作格律诗为了合平仄而提出来的一种补救措施。潘家农先生说:『拗是违律,救是不得己』。既然如此,作联没有必要去管拗救,因拗救和对联无关。写到这里,不得不谈一下格律诗和对联的关系。我们常说『诗联本一家』这句话,本来没有什么错,但忽视了格律诗和对联是有很大区别的。格律诗讲孤平拗救,对联不讲,也不应该讲。因它和联律
对联 2020年12期2020-11-18
- 一部破解格律诗深层密码之作
——读《节奏说》有感
话是有节奏的,格律诗更是离不开节奏。甚至可以说,没有节奏就没有格律诗。那么格律诗的节奏到底是什么,如何形成节奏?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授李启隆今年初出版的《节奏说——给大家的诗词写作课》一书,直指格律诗的关节处,为初学者破解了格律形式的深层密码。该书篇幅不大,文字精炼,读来很有收获,不失为一本简明的诗词写作入门书。四声和平仄是我们汉语言文字所特有的。在普通话里,一、二声,称为平声;三、四声,称为仄声。在古代汉语中,平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是仄声。平声字与仄
工会博览 2020年27期2020-10-23
- 师范高校古代汉语格律诗传统吟诵教学初探
范高校古代汉语格律诗的传统吟诵教学意义、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借助师范高校这一平台,培养出具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格律诗吟诵能力的师资力量。关键词:传统吟诵 格律诗 师范高校中华传统吟诵流传了千百年,这是古人普遍使用、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古诗词文学习方法。然而自五四运动后,中华传统吟诵出现了百年之久的断层,给学校语文教学、国人赏读古典文学作品造成了巨大损失,鉴于此,不少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文学家自上世纪20、30年代始,为继承吟诵传统作出了诸多努力。20
文学教育 2020年7期2020-08-27
- 刍议格律诗英译里的三美翻译原则
裁。千百年来,格律诗一直是我国诗坛主流的诗歌样式,内蕴语法、语音、语词三大体系。语法体系即形式系统,涵盖字数、行数、句式、篇式等要素;语音体系即音韵体系,包括押韵、平仄、节奏等维度;语词体系即意境结构,以意象为主兼有形式与音韵。格律诗在形式、音韵和意境三方面皆有独特的美学意蕴,从形式上看,句式工整、语词对仗;从音韵上看,平仄相间、节奏和谐;从意境上看,平淡深远、耐人寻味,所以深受我国人民喜爱。此外,格律诗还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凝练之美,彰显了中
传奇故事·百家 2020年5期2020-01-16
- 掌握五个要素品味古诗韵律
诗为近代诗,即格律诗。还有一种说法,是将“新文化运动前的诗歌统称为旧诗,新文化运动后的诗歌统称为新诗。现在单独概念的所谓新诗原称白话诗,现称自由诗”(胡永明《诗歌创作手册》)。古诗基本句式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诗。现在我们常见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五七言诗中又有四句和八句两种句式,如《锄禾》为四句;《望岳》为八句。二、押韵。“汉语是有声调的,它构成了格律诗的重要因素,是写作格律诗的基本功之一”(胡中行《格律诗启蒙》)。不管五言或七言,四句式还是八句式,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0年4期2020-01-02
- 浅论中国诗的格律
豪放和婉约。而格律诗按照字数又可分为七言、六言、五言、四言诗。在此不作深入探讨。二、近体诗与格律近体诗又叫格律诗,按照格式通常可分为七绝按照用字平仄又分为平起和仄起。此处不作赘述,而要想写好格律诗,就必须要具体了解它的格式格律。如果要写诗的话,一般是要押韵,《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研究》中说:“所谓押韵就是把相同韵母的子放在同一个位置,从而使得声律和谐。”所以我们还要了解韵部,知道在中国汉语中,哪些是平韵字,哪些是仄韵字,有哪些韵字适合作为韵脚。一般的韵表有中华
锦绣·下旬刊 2019年5期2019-09-10
- 浅议格律知识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大有裨益。一、格律诗的基本常识1.古诗概念的界定诗有“格律诗”和“古体诗”之分。“格律诗”即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格律诗又叫“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与格律诗相对,它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我们现在所谓的“古诗”实则是对“五四”之前所有格律诗和古体诗的统称,只是为了与现代诗作一个区分,文题中的“古诗教学”即指此;而古人所谓的“古诗”是对汉魏晋诗和不讲格律的古体诗的通称。明白这
新课程·小学 2019年2期2019-04-22
- 格律诗之思考
优秀传统文化,格律诗中的押韵、平仄、粘对、对仗等文化因素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格律诗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情怀深深植入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中。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很重要的文化问题。格律诗应不应该传承,如何传承和传承什么,值得每个人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这是一个有关民族文化发展前途的问题。关键词:格律诗;传统文化;传承一、什么是格律格律诗,又称近体诗,今体诗,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形成于唐代。“所谓近体诗,是唐代创格而奠定起来的绝句、律诗。”近体诗的格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0期2019-01-06
- 简述中国诗歌文体的发展脉络
要性。关键词:格律诗 五四新诗 传统诗学 西学东渐多元探索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东汉郑玄语:“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诗三百,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的体格,赋比兴是创作的技巧。均有“物”与“情”两字,记的是物,言的却是情。此后文学史上《楚辞》等优秀作品,也传承使用的是这种比兴的方法。《楚辞》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道路,将《诗经》的四言形式发展到了五言、七言。汉代出现了汉乐府民歌,
参花(上) 2018年12期2018-12-15
- 浅议中学格律诗教学策略
计艺【摘要】格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也是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学生正处于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中学阶段学习格律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文学素养。在新课改推动下,格律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被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文章以新课改为背景,就中学格律诗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关键词】中学 格律诗 教学策略【基金项目】课题名称:中学格律诗教学方法探究,课题编号:JKS80397。【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9期2018-11-15
- 论中国现代格律诗的艺术特点与社会功能
0024]现代格律诗又称作新格律诗,或格律体新诗,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在继承中国古典诗词格律,借鉴外国诗歌格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白话新诗体。所谓新格律,即区别于旧格律,适应新时期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格律形式。一、现代格律诗的艺术特点现代格律诗不同于同一时期的自由体新诗,在对待中国古典诗词格律上,如果说自由体新诗是斩草除根的决绝,那现代格律诗则是藕断丝连的不舍。现代格律诗并没有对古典诗词格律进行彻底的摒弃,而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继承中
名作欣赏 2018年11期2018-07-13
- 浅析格律诗的顽强与复兴
体裁之一。其中格律诗采用凝练精确的单音字,组成极其工整的句子,不仅能够表达作者的心情感触,而且饱含了深邃的意境与丰富的涵义。格律诗的优点是看起来字句精练,读起来声调和谐,唱起来音律婉转,而更妙处在于其句绝而意无穷。每每细细品味,揣摩其诗理和典故,其精致典雅、优美含蓄的语言风格令人悠然神往。可惜,现在是看字和读图的快捷时代,人们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为一首仅仅数十个字的小诗而挖空心思地琢磨、修改。所以格律诗在当今社会渐渐被人们遗忘。然而,格律诗是古往今来的文人
决策探索 2018年10期2018-07-07
- 基于统计机器翻译理论的格律诗自动生成研究
积极价值。现以格律诗的自动生成研究为主要方向,浅析基于统计机器翻译理论的格律诗自动生成问题。关键词:统计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理论 格律诗 中文诗歌 生成研究格律诗作为我国诗歌文化的重要内涵,在我国长远的文化历史发展中存在着较为重要的实际影响。在诗歌文化中,格律诗由于其重要的文学地位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在我国汉语言文学领域具备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就格律诗的题材类型来看,格律诗包括了律诗以及绝句两种,均在我国存在着较为久远的历史背景。就此看来,在当前汉语言文化传承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4期2018-06-29
- 关于汉语语序问题的思考
修辞 格律诗一、汉语语序的定义《现代汉语知识词典》《中国百科大词典》等不少词典都将“语序”作为“词序”的别称,意为语言里词语组合的次序,而《社会科学大词典》则有意识地将“语序”与“语素”“词序”的概念区别开来,解释成句法成分的次序。那么何为语序?它和词序到底是不是一个概念呢?其实关于这些问题,汉语语法研究者们历来存在争议。譬如在术语的使用上,黎锦煕、赵元任等人就主张用“词序”,张世禄、戴浩一等人则主张用“语序”,而吕叔湘、朱德熙则主张用“词语的次序
文教资料 2018年36期2018-04-22
- 格律诗吟诵方法浅谈
能唱的。(五)格律诗吟诵——基本传播方式格律诗自然是能歌唱、能吟诵的,据文献记载,在唐代已非常普遍。因格律诗较短、形式稳定、格律工整、规律明确,故唐人将格律诗定为吟诵的重点内容,唐代诗歌的传播方式从基本以歌唱为主的方式转换成了以吟诵为主。(六)词的吟诵——学习传播方式词的前身是曲子词,它是依据词牌名为唱而生的。宋人唱词成风,然“多为娱乐”“诗庄词媚”“词曲失衡”,导致文人唱词法南宋后期便基本消亡。当然词出现的初期的文人唱词法是用以表演的形式,学习词时吟诵也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2期2018-03-19
- 诗歌形式问题的讨论是必要的
循某种格律者是格律诗,不遵循一切格律者是自由诗。二者之间的作品,可视其格律因素之多少称为半格律诗或准格律诗。第二、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一个哲学问题。自由诗的形式研究并不涉及诗歌内容,因此所谓“内心世界的自由表现”在研究自由诗的“形式”时一般不加考虑;应该考虑的主要是自由诗的节奏处理之类问题,中国新诗界却很少有人对这些问题加以注意。第三、新诗是现代白话诗歌(现代汉语诗歌),它是白话文运动的产物。五四时期保卫新诗的斗争主要是为了保卫用白话写诗的权利,而不是单纯为
文学自由谈 2018年6期2018-03-07
- 杜诗中的“长夏”读音辨析
;素问;五行;格律诗;杜甫杜甫诗《江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首句:“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描绘了恬静优雅的田园图景。其中,“长夏”一词的读音一直存在争议:一说读“cháng”平声,一说读“zhǎng”上声。杜诗历代注家似乎倾向于读为平声,清代纪晓岚对此提出疑问,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长夏溽暑——长夏字,出黄帝素问,谓六月也;王太仆注读上声。杜工部长夏江村事事幽句,皆读平声。盖注家偶未考也。”[1]如今,“长夏”一词仍常见于中医养生课题以及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12期2017-12-29
-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格律诗翻译词汇特征考察
刘敏内容摘要:格律诗是唐朝之后出现的诗歌,具体可分为律诗和绝句。它不仅出现在不同的诗歌集中,在小说中也有涉及。作为一个诗化小说,《红楼梦》中有很多格律诗,它们在三个全译本中都有全面地展现,分别是杨译本、霍译本、邦译本。在这篇文章中,通过探讨不同译本中的格律诗,可以对词汇特征有更深程度的了解。此外,文中的数据将通过Antconc3.2.1,Hyconc3.9.6进行检索和分析,研究表明,三译者在翻译格律诗时既会有共同之处,也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關键词:《红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11期2017-11-14
- 旧体诗的突围方向是新体诗
——浅议新体诗与旧体诗的关系
围”,是说旧体格律诗应向新体格律诗寻找出路。旧体格律诗要再创辉煌就必须突围,做“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新体格律诗是-条既现成又宽敞的出路,是突围的首选。突围要“容变”,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该继承的继承,该摒弃的摒弃。这样,才会迎来中国格律诗词更加美好的明天。什么是旧体诗?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此说在诗学界早已认同。什么是新体诗?尚无一致的确切定义。远者指“永
心潮诗词评论 2017年3期2017-11-14
- 漫谈格律诗
我们为什么要学格律诗?因为我们要往回走,我一直认为艺术啊、文化啊,对我们这个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我们当中谁能回到原地再出来,他就非常厉害了。回溯不上去是不行的。就像拜老师一样,拜当代的老师,他是学某某前辈的,你直接学某某前辈,不就和当代的老师成了师兄弟了吗?如果我们要回到屈原,我们必须翻过唐代,唐代是一个顶峰,是格律诗。所以我们要把格律诗弄懂了,才能回到汉代和汉以前去。就我个人看来,我觉得汉诗可能比唐诗更加漂亮,更加青涩,非常自然,非常本真,汉诗好像是中国
上海采风月刊 2017年10期2017-10-10
- 梁文源格律诗的语意表达
键词:梁文源 格律诗 表意 意象 意境梁文源先生集诗书画印艺术修养于一体,对传统文化“写意”理论深谙其中三昧,其诗歌创作注重写意,“始于意格,成于句字”,讲究“意在笔先”,强调文本的整体呈现以及主体在文本中的体现。唐代刘禹锡在《视刀环歌》中慨叹“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可见,正是遣词造句将诗人分出高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心中有诗意的不一定写诗,而写诗的却不一定是真诗人。因为,诗意的表达可以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呈现,而真诗人心中之“意”终究要“成于句字”。因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3期2017-03-24
- 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评析
肖顺权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评析肖顺权闻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诗理论,对新诗的理论探索及其创作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为遏制早期白话诗创作的非诗化倾向提供了审美准则。同时,新格律诗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对诗歌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新格律诗理论的出现符合中国新诗发展的内在规律,其存在的合理性已得到了历史的验证。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一、新格律诗理论的构建回顾新诗创作历程,在白话新诗草创时期,大多数诗人都是在胡适“作诗如作文”的口号下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3-22
- 《红楼梦》格律诗用韵考察——兼及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比较
玮《红楼梦》格律诗用韵考察——兼及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比较薛力玮【摘 要】《红楼梦》中的诗歌以及《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文本同一性,是学界《红楼梦》研究的两大热点。本文即立足这两大热点,筛选出《红楼梦》中的格律诗,从用韵入手,分“完全合韵”、“首句用邻韵”、“通押及出韵”和“用韵分布”等几个部分对其进行考察,并在每个部分的末尾对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格律诗的相关情况加以比较。尽管受制于后四十回较小的样本数量,但本文最终还是在用韵及其前后比较方面有所收获
长江丛刊 2016年5期2016-11-26
- 汉语格律诗音韵美不可译性研究
张宏伟汉语格律诗音韵美不可译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71)理解是翻译的前提。翻译汉语格律诗必须首先懂得如何欣赏格律诗。本文从汉字的四声及平仄入手,分析了中国格律诗的基本句式和格式,以及格律诗如何通过“对”、“粘”、“拗救”等艺术手段在严格遵循固定格律的前提下实现了声韵的和谐,从而构成汉语格律诗特有的音韵美。由于格律诗的音韵美是根据汉字的语音特征而设计的,鉴于中西方语言的巨大差距,无论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格律诗的音韵美都是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10-13
- 编辑的功底:也谈英诗汉译百年演进
汉译;黄杲炘;格律诗;出版;【作者单位】王颖,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诗汉译已有百年,前辈先贤孜孜不倦、披荆斩棘,启示颇多。黄杲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翻译编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的诗学思想、译学思想、编辑思想均有独到的见解,为英诗汉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译者还是编辑,学习和了解黄杲炘先生的译学思想,都可以从中汲取有价值的营养。一、当代格律体译诗第一人《柔巴依集》是黄杲炘第一部译作集。这部作品是英国作家爱德华·菲茨杰拉德根据波斯文翻译的英文诗集。新中国
出版广角 2016年12期2016-09-29
- 从音步角度来认识格律诗的变格问题
摘 要:传统的格律诗的平仄规则以单字为单位,规定了单字的平仄音,无法清楚地说明复杂的变格问题,妨碍了初学者对于近体诗(即格律诗)格律的理解。从音步角度来看,格律诗的正格和变格实际上都是围绕着平声步和仄声步的当句交替、对句相反和邻联邻句相粘展开的,彼此之间虽然单字平仄表现形式不同,但在音步上则是一致的。这正是我们用音步识别格律诗变格是否合理的基本依据。关键词:格律诗 音步 变格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4期2016-05-14
- 自律·共律·格律
——试论现代格律诗体的基本形态
——试论现代格律诗体的基本形态赵青山(平遥县岳壁乡金庄小学,山西 平遥 031100)本文首次提出“自律、共律、格律”的现代格律诗体的分类体系。依据闻一多“相体裁衣”理论,指出东方诗风论坛和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关于“整齐对称式”“参差对称式”“复合对称式”三分法只是强化了“相体裁衣”论的限制性特质,无法科学阐释定行、定言、定韵等共律性诗体,更无法阐释固定诗体;并指出固定诗体是共律体的特殊形式,代表现代格律诗的最高美学追求,单独定型成体是现代格律诗发展的必然要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28
- 正名小议
力于建立新诗的格律诗,但总的说是比较自由的。另一种是继承我国传统诗歌体式的格律诗。有的诗格律精严,有的诗格律要求较宽,但是总的说,是讲究格律的。这两种诗的共同点是:一、都是中国诗,新诗早已在中国植根;二、都是中国当代诗,传统体式的诗,不是古诗,不是旧诗。两者只有体式的不同,这种不同,恰好丰富了诗歌大花园,万紫千红、各呈异彩,她们是并蒂花、比翼鸟、连理枝,相互争奇斗艳又互相学习交融。新诗是对旧诗而言的,既然没有旧诗,新诗的名称不妨再加斟酌,比如称“自由诗”。
心潮诗词评论 2015年1期2015-11-14
- 对“新体诗”提法的不同看法
——与高云凯先生商榷
诗”,不仅不是格律诗,不能归入近体,也不是古体,更没有“自成一体”,不能称“新”,不存在为其“正名”。2014年第五期《心潮诗词评论》载高云凯先生《试谈诗体分类被忽视的新体诗》(以下简称“《试》文”)一文,将一些“格式像近体,而又不拘平仄的格律诗”称之为格律体方面的“新体诗”,说:“新体诗,新在突破了平仄规则。发明者,不是近现代的诗人,而是生于唐代的李白、杜甫等老祖宗。这类诗客观存在,不容忽视。不应笼统地归入古体,或轻率地并入近体,它是自成一体的格律诗。”
心潮诗词评论 2015年2期2015-11-14
- 浅谈格律诗的吟诵技巧
【摘要】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格律诗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节奏分明,非常适合吟诵。格律诗在中小学诗歌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掌握格律诗的吟诵技巧,对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促进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格律诗 吟诵 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54-01吟诵是古代的读书方法,俗称唱诗,是古人诵读汉诗文的传统方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吟诵有读书和有节奏地诵读诗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2015-08-28
- 格律诗的语言特点研究
要:本文旨在对格律诗的语言特点有所研究、有所发现,一点体悟,管窥蠡测,宋人献曝,若益于同仁点滴,则我至为欣悦。关键词:格律诗 唐宋 语言特点 押韵规则 平仄格式 对仗要求 重字一、前言宋欧阳修说:“文工者诗也。”格律诗,则是工中之极巧者。格律诗,亦称近体诗或者今体诗,形成于唐精巧于宋,千百年来传唱不衰,让“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心动”。前人的论述极多,卷轶浩繁,有些问题也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下面,我们对格律诗的语言特点从全新的角度作一探讨。二、种类、名称(一)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2015-06-02
- 何其芳新诗理论述评
质、诗形、现代格律诗等几个方面。一、本质论:什么是诗对诗歌本质的追问与探寻,是很多诗论家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我国古代就有“诗言志”(《尚书·尧典》),“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大序》)等解释。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也曾说:“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3]然而,因为自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诗歌一直很难获得一个统一的定义。何其芳多次对诗歌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语言、内容、情感、形式等方面对诗歌进行阐释。他认为“诗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5期2015-02-20
- 论中国古典格律诗英译之非
摘要:中国古典格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精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让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艺术爱好者感受其艺术价值,既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需要。但由于中国古典格律诗的特殊性,将其以跨语系翻译的方式进行传播得不偿失:不仅有背于“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更与原作大异其趣,其结果就是翻译的格律诗不是格律诗。对于不能英译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古典格律诗,我们大可不必为了所谓“推广”而损害其自身的艺术价值,要领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9-21
- 格律诗“潜规则”的原因及其著作权法解决原则
宋贻珍格律诗“潜规则”的原因及其著作权法解决原则宋贻珍(韶关学院法学院,广东韶关512005)网络时代的格律诗创作方兴未艾,但由于千百年来格律诗创作形成了不指明作者和出处的“借用”他人已有作品的“潜规则”,导致格律诗抄袭等侵权现象日益增多,而现行版权制度对格律诗的合理使用未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格律诗创作中“潜规则”的存在,既有版权意识的缺失,也有来自传承文化的需要以及“诗人的焦虑”等客观原因。消除格律诗创作中的潜规则,应遵循传统习惯与尊重著作权相结合的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4-10
- 论中国古典格律诗英译之非
度,其中的古典格律诗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精品。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明珠。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中国的古典格律诗也通过翻译的方式被介绍到其他国家,其中尤以英译为甚。这本来是一个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和方式,但由于中国古典格律诗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将中国古典格律诗以跨语系翻译的方式进行传播会得不偿失。当年茅盾先生曾将经典唐诗的俄译本请苏联诗人欣赏,然而得到的总体评价是欣赏不出李白的诗有多少诗意。与此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3-20
- 新诗格律理论研究:进展与问题
——以刘涛《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为例
0084)现代格律诗学是现代诗学的核心和前沿问题之一,关涉传统与现代、中与西、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等相关理论问题。在新诗诞生后不久,格律体新诗便和自由诗一起成为新诗的两翼,在彼此竞争、相互依存中共同推进了新诗艺术的精进。长期以来,现代文学研究界对现代格律诗学缺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虽然有不少以现代格律诗学为研究对象的著作问世,但这些著述和论文的成绩却还不能尽如人意。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多集中于某一时段或某几个诗人、学者的格律理论的研究,缺乏对20世纪
江汉学术 2013年3期2013-04-18
- 与高手过招 打赢“不对称”的竞争
王庙村成立的“格律诗”音响。是如何打赢这场双方实力悬殊的不对称的市场竞争的呢?其原因何在呢?我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背水一战。王庙村是贫困县里的贫困村,不少人穷得就连娶的媳妇都是从人贩子手里买回来的;有的人家连一年的四块钱电费都交不起……这样的村民有着迫切的生存要求和满足温饱的强烈愿望,在机遇面前拼上命都要紧抓不放。二、成本低廉。王庙村人手多:工钱少;用工费用低;家家都有院子,不用投资场地。产品具备综合价格优势。三、巧借资源。“乐圣旗舰”允许经销商出售音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09年7期2009-09-09
- “中国的济慈”与现代诗歌之塔
,他试制的“新格律诗”对中国诗歌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本文就朱湘诗歌音节、格律、内在节奏、情绪、形式等方面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征,指出朱湘诗歌的形式特色:音节与格律创新的高度和谐、内在情绪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十四行诗早期的成功实践者。关键词:朱湘 诗歌 形式创新 格律诗 特征朱湘,安徽太湖人,1904年生,字子沅。1919年秋考入清华学校,被称之为“清华四子”之一。朱湘诗歌的艺术价值及其对中国新诗的正面建树是功不可没的。谢冕、钱理群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2期2009-06-13
- 两本新格律诗选
编的《中国现代格律诗选》和周仲器、钱仓水编的《中国新格律诗选》,分别由重庆出版社和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两个选本的同时出版,显示了新格律诗创作的实绩。这两本新格律诗选的编者在对待什么是新格律诗的问题上,观点基本一致。周仲器、钱仓水在《后记》中说:“新格律诗,指的是讲求顿和押韵规律的新诗。”邹绛在《代序》中说:“构成现代格律诗最关键的东西是顿。”“主要是指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每行顿数整齐,……另一种情况是每行顿数并不整齐,但每节互相对称”。第一种体式,在选本
读书 1986年10期1986-07-15
- 什么叫绝句、律诗和排律
“古体诗”和“格律诗”两大类。规矩很严格的诗歌是“格律诗”,一切非格律诗是“古体诗”。根据格律诗的句数的多少,可以把它分为绝句、律诗和排律三种。绝句每首是四句。一句五个字的叫“五绝”,一句七个字的叫“七绝”。五绝的,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首绝句,句数是固定的,都是四句;每句字数也是固定的,都是五个字。七绝的,如毛主席的《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2期1983-01-01
- 诗词格律是怎样形成的(下)
,已经到了古代格律诗成熟的前夜了,只要诗人再进一步,意识到运用抑扬律,格律诗就会成功地产生了。诗人有意识地运用抑扬律的是沈约。沈约怎么会悟出抑扬律来的呢?据专家考证,说他受了和尚唱佛教赞美诗的影响。沈约是南北朝时的齐梁时代人,齐梁两朝定都江南,江南人民的发声,声,入声最短促,最突出,最容易分辨。除了入声外,别的声调分成平、上、去三声,是摹仿和尚唱赞美诗的。古代佛教中唱诗,按照高低分成三声,大概是高声中声低声。南齐永明七年(489),竟陵王萧子良召集和尚来创
中国青年 1962年22期1962-08-16
- 关于现代格律诗
是和我讨论现代格律诗问题的。关于现代格律诗,我那篇文章实在讲得太简单了,应该略加补充,同时也就把这作为我对这一部分来信的回答。一、为什么有建立现代格律诗之必要我在那篇文章里说,“虽然自由诗可以算作中国新诗之一体,我们仍很有必要建立中国现代的格律诗”。不少同志同意我这样的看法;但也有不以为然的。有一位同志说,他认为诗只应该在语言的精练、和谐和节奏鲜明上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不赞成除此而外再对诗的形式作更多更具体的规定。他又说,如果我们要把诗加以区分的话,只能按
中国青年 1954年10期195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