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
- 沈逸千战地写生过程中对“城门”的关注
——以1936年《大公报》刊登写生作品为例
图像的需求,《大公报》报社决定在向社会征集摄影稿件,填补新闻专栏的同时,在新闻专栏内又另行开辟出一个版面——新闻写生专栏,专门用于刊登战地写生记者们从战地寄回的写生作品。沈逸千就是1936年《大公报》报社特邀的西北旅行写生记者之一。为满足报社与人民大众的需求,其于1936年5月由北京出发,从天津进入察哈尔东部,向绥远西部行进,在多个西北重要战略城市开展写生创作。经过对《大公报》原刊的统计可以了解到,沈逸千在1936年间刊登于《大公报》中的非重复作品就多达9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2024-01-04
- 照相馆:新记《大公报》的重要新闻生产者
洪影【摘要】《大公报》1926年复刊后非常重视新闻图像的使用,但报馆缺乏专职摄影记者,只能寻求外援,而照相馆作为早期专业摄影机构,自然成为报馆的合作对象。由此,报馆获得新闻照片以飨读者,而照相馆也借此获得了免费广告的机会。从1926年到1937年,共有31家照相馆为新记《大公报》提供了234幅新闻照片,这些照相馆也成为报馆重要的新闻生产者。照相馆为新记《大公报》提供的新闻作品主要包括对政要人物、外交往来的影像报道,以及借影像宣传航空救国和倡导体育运动等。照
编辑之友 2023年8期2023-11-02
- 《大公报》副刊《妇女与家庭》与近代妇女解放
27年创办的《大公报》副刊《妇女与家庭》记录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在内容上提倡新的健康生活理念、新的婚恋家庭观、积极探寻妇女解放的途径;在办刊特点上体现着传统与新潮思想并存、注重妇女的自我批判、注重内容的实际化充实化等;对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大公报》 《妇女与家庭》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与现代的交锋碰撞中,而报纸媒介作为重要的舆论工具,其宣传报道工作一向与社会运动的发展同行并进。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4期2023-06-07
- 《大公报》儿童副刊版面编辑的美学意蕴研究
摘要:《大公报》儿童副刊是创刊于20世纪20年代的著名副刊之一,除了海量的内容和丰厚的学术价值,其在版面视觉美学的发展上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与革新意味,其作为近代报纸版面视觉美学的发轫,具有相当程度的研究价值。《大公报》儿童副刊在内容丰富创新、编排重点突出、视觉表达均衡、布局化繁为简和宗旨统一协调等方面展示和表现出近代报纸版面设计的美学意蕴。伴随着近代“儿童本位主义”观念的兴起,《大公报》儿童副刊引导近代社会共同关注儿童教育和发展,但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局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0期2022-12-16
- “希望大家向张季直先生学习”
键词:张謇;《大公报》香港版;殳青最近,偶然发现《大公报》香港版1949年9月20日至27日的“旧闻新谈”栏目登载殳青的一篇文章《从张季直先生说起》(以下简称《说起》)。笔者怀着很大的兴趣读完该文,并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心得体会。张季直,即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兹将该文大部抄录如下:南通张季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特出的人物,是中国企业界的一位怪杰……季直的努力,并不限于企业方面,同时还兼顾到社会事业。照他的看法,兴办实业不过是举办一切事业的开端,这一切事业中,他
档案与建设 2022年6期2022-07-14
- 百年《大公报》的经营管理策略
鹏飞[摘要]《大公报》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很好的定位自己,并用自己丰富、独特的语言来向受众传递中国和世界的声音,始终站在舆论的最前沿,即便是当下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日渐衰弱的情况,《大公报》也有着广泛的、长期固定订阅的高端读者,成为各级政府、企业面向海外传播的强力平台,展示发展风采、招商融资引才的重要窗口,其成功的经验,对于其他报纸媒体来说应当有着不同程度的启示。[关键词]《大公报》;经营;管理;启示[中图分类号]G219.29[文献标志码]A[文章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06-01
- 《大公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征程。文章以《大公报》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大公报》广告中出现的大量女性形象从侧面反映了女性追求精神解放、平等自由的诉求,虽然依旧有男权观念和封建思想残存,但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家庭关系上都传递出与传统思想不同的全新因素,而这正是女性地位提高的结果。关键词:《大公报》;广告;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C913.68;G2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6-0-03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家庭
艺术科技 2022年16期2022-05-30
- 《大公报》《泰晤士报》辛亥革命报道对比分析
道,文章选取《大公报》与《泰晤士报》作为中西方媒介代表,分析比较两份报纸对辛亥革命的报道特点。研究发现,《大公报》在报道时,大力支持保皇立宪,反对暴力革命,随着革命的发展,对袁世凯的态度也由扬转抑,这种报道特点主要受其主笔英敛之的政治立场的影响。而《泰晤士报》在报道辛亥革命之初,对革命采取中立的态度,而到了南北议和时期,转为倾向袁世凯的立场,很大原因是其著名记者莫理循与袁世凯私交甚密,在英国政府面前充当了袁世凯的门客。关键词:《大公报》;《泰晤士报》;辛亥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4期2022-05-01
- 1906、1907年江北水灾及其救治
。这些都可从《大公报》中窥探一二。关键词:江北水灾;救治;《大公报》一、1906、1907年的江北水灾近代以来江北水灾频发,《曾文正公年谱》中就记载:“六月二十八日专折奏江北水灾赈济银两数造册报销。”[1]1906年先是安徽北部遭遇水灾,据《大公报》记载:“今岁洪湖过淮二河,迭次泛滥,皖北一带俱受影响。闻受灾之区以凤阳、宿州、怀远为尤甚。当水盛时汪洋数百里,村落居民宛在水中困顿流离,不堪目视。”[2]水灾发生后,当地政府立马派遣官员查勘灾情。此外,安徽中部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2021-11-24
- 早期《大公报》的公共领域探索(1902—1910)
02年创办的《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以敢于议政著称。本文以早期的《大公报》(1902—1910)为考察对象,分析其是如何与社会团体阅报社进行互动而构建公共领域的。《大公报》对阅报社进行宣传,鼓励读者来函,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而阅报社也一直充分利用媒介为自己树立良好形象。尽管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发展得不够全面,但《大公报》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公共领域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关键词:公共领域;《大公报》;阅报社中图分类号:G212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5期2021-10-12
- 由新闻而文学的人生实践
1935年进入大公报担任副刊编辑的经历是印象尤深的一笔。当时初出校门的他平稳走上职业道路,并很快取得出色的业绩。在此之前,他选择了由燕大英文系转入新闻系,新闻系的职业化教育训练了萧乾从事媒体工作的基本素养;而与京派文人的交往不仅提供了编辑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人脉,也让萧乾习得一种开放、平等的文化态度与交流方式。在担任副刊编辑期间,萧乾以编者的身份为读者指点文学创作的经验,由此,他也在文学创作之外,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由新闻走向文学的人生规划。关键词:萧乾;大公报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1年3期2021-09-24
-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ng Pao(大公报).Ying Da’s son, Ying Rudi,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the winter sport. Ying Da said that ice hockey turned Rudi into a man, making him braver and stronger.Ice hockey helps children learn the importance of good sportsmansh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1年1期2021-09-10
- 民国前期(1912—1919年)女性美容医疗广告研究
信息。关键词:大公报;申报;民国;医疗广告;女性社会生活中图分类号:K258;F71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8-0137-03前言民国前期报纸广告研究在近些年来比较受重视,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申报》上,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申报》作为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上海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申报》的研究又多集中在区域性的社会生活和报纸广告的虚假发行上,譬如,黄克武的《从〈申报〉医
西部学刊 2021年8期2021-07-11
- 论《大公报》广告与天津近代工商业的繁荣
大的报纸,非《大公报》莫属。而广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要素,广告是社会经济的风向标,《大公报》广告亦然。在天津开埠后,经济由传统到在近代化的转变中,在天津工商业的近代化发展中,《大公报》广告不仅记录了这个历史过程,它也成为天津这一变化的助力者,成为天津工商业近代化发展的助推器。关键词:《大公报》广告;天津;近代工商业;繁荣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6.018开埠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6期2021-06-15
- 从小读者到小国民:《大公报》《益世报》与儿童国民意识启蒙*
论界的翘楚,《大公报》和《益世报》也积极参与儿童教育和塑造健全现代儿童的事业,并先后在1927年11月和1929年7月创办了《儿童》及《小朋友》副刊。《大公报·儿童》在发刊词中即明确表示,“现在的小孩子,都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儿童教育,是怎样要紧的事。东西洋各国对于这个事,是怎样的注意。提起我们中国,真是叫人短气!叹息!”,为改变这种 “令人感到悲哀的状况”,《大公报》的 “几个大孩子”“创办这个儿童特刊,提供些课外读物给儿童,第一目的,先引起小孩子看报的兴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4-27
- 对《大公报》1932年霍乱疫情报道的研究
的一次瘟疫。《大公报》持续跟进霍乱疫情报道,一方面及时更新受灾情况,同时宣传政府的抗疫举措;另一方面普及科学防疫知识与公共卫生理念,积极开展防疫宣传,对于霍乱防治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公报》疫情报道的诸多特点和理念,值得当前媒体在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习借鉴,如尊重事实和细节、关怀民生、崇尚科学。关键词:《大公报》;公共卫生;新闻理念;霍乱中图分类号:G219.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0-0175-03一、引言新冠肺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0期2021-02-03
- 从张季鸾的评论看其“四不主义”的实践
义;文人论政;大公报中图分类号:G21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5-0095-02张季鸾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报刊政论家。张季鸾自1926年接办新记《大公报》,以“四不主义”作为办报方针,使其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舆论重镇。张季鸾驰骋报界数十年,所著评论近3000篇,而《大公报》社评的影响最大、最深远,所以本文以新记《大公报》中张季鸾的评论为例,试图说明他对“四不主义”的践行。一、“四不主义”新记《大公报》于1926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5期2020-09-10
- 观摩会:近代学堂教育的探索、转向与呈现
观摩会 大公报 学堂教育梁启超认为:“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治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①(19)近代以来,教育制度不断革新,教育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得到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在私塾教育过渡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举办观摩会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以《大公报》上对观摩会的报道为史料,梳理观摩会的创办缘起、组织形式及内容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在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兴办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勾勒出观摩会由考察、陈列到比较、研究再到宣传和推广的发展脉络。
文教资料 2020年12期2020-07-14
- 一战时期的中国外商广告
的发展进程。《大公报》作为一份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商业报纸,广告是其除了新闻之外最主要的刊登内容。研究《大公报》上的广告,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本文以《大公报》刊登的外商广告为例,探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商在中国商品市场上的竞争,以及华商广告与外商广告的比较等问题。关键词: 一战 外商广告 大公报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两百六十多年的统治,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帝国主
文教资料 2020年6期2020-05-07
-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男女社交观
世纪20年代《大公报》刊发了多篇专门探讨男女社交现象的文章,在提出鼓励男女平等社交的同时,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之中所存在的社会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办法。关键词:男女社交 大公报 女性解放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104-02以传统儒教为中心思想的中国封建社会,女子不得出闺门、“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士大夫阶层提倡的观念导向。性别上的不平等在19世纪西方殖民势力侵略中开始有所打破,教会组织建立女子学堂为女
现代交际 2020年1期2020-03-02
- 1950年代苏联电影在香港的传播
查良镛发表在《大公报》上的影评为视角,考察当时苏联电影在香港传播的情况与意义。关键词:苏联电影 香港左派 查良镛 《大公报》 影评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阵营注入一股强大的力量,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与孤立,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苏维埃的缔造者列宁曾说,“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a,这使得电影成为建立现实与政治联系的有效手段。紧跟苏联“老大哥”的步伐,新中国大量引进苏联影片作为典范。苏联电影在当时不仅成为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象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2期2020-02-04
- 新记《大公报》与中国近代新闻职业化尝试
的标志。新记《大公报》坚持新闻为本,重视言论,突出报纸本身新闻属性,体现了职业行为中的认同。报纸注重人才再生产,于内培养馆内工作人员,于外与学府合办新闻教育事业,体现其对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视。关键词:新闻职业化;新闻场域;新记《大公报》中图分类号:G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6-0067-02一、中国近代新闻实践与新闻场域(一)中国近代新闻实践自19世纪末期以来,以私营为主的商业报刊是当时传媒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报刊。以这类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6期2020-01-14
- 《大公报》对发展戏剧的推动
展的高峰期。《大公报》针对当时戏剧发展的热潮,于1927年9月13日创办《戏剧周刊》,通过刊登新剧发展动态、评论新剧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了新剧发展与传播的公共舆论平台。同时,采用图片、连载等形式,增强传播效果,发挥了报刊的宣传和舆论动员功能,推动了中国戏剧的科学发展。【关键词】《戏剧周刊》;戏剧;公共舆论20世纪30年代,天津的话剧创作和演出达到高峰,除学校业余剧团外,还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社会演出的话剧团。[1]针对当时中国戏剧创作和发展热潮,《大公报》聘
新闻传播 2019年16期2019-12-12
- 浅析天津《大公报》娱乐报道的内容和特征
中娱乐报道是《大公报》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以1926至1936年间天津《大公报》的娱乐报道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大公报》娱乐报道的报道内容和报道特征。关键词:民国;天津;《大公报》;娱乐报道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1-0072-0220世纪30年代,天津已经成为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其繁华程度比之当时的上海有过之而无不及。西方新式娱乐方式的传入,给传统的娱乐方式带来了新鲜的气息、注入了新的元素。休闲娱乐
今传媒 2019年11期2019-12-12
- 《大公报》广告分析以及近代天津社会的发展探究
1949年的《大公报》天津版广告版面的整理收集与归纳总结,分析《大公报》广告的特点。通过对《大公报》广告的分析能够透析到天津近代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非常明显的西洋化现象以及天津本土文化观念的转变等。本篇就主要根据对《大公报》广告进行分析同时探究近代天津社会的发展变化。关键词:近代;天津;大公报;社会发展;广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报纸作为近代社会主要的传播媒介,能够起到记录历史、保存历史的作用。作为近代第一大工商业城市,天津的近代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青年生活 2019年9期2019-10-21
- 建国初期《大公报》转型的社会动因探析
的民营报纸,《大公报》在建国初期进行了艰难的转型。其中,政治局势的变化、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大公报》的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报纸的兴衰存亡反映了政治、经济等社会大环境的变迁,本文探究推动《大公报》转型的社会动因,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对传媒业的影响,有助于为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些许经验和教训。关键词:《大公报》;民营报纸;转型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今传媒 2019年8期2019-09-03
- 论民国时期残疾人的慈善救济路径
——以《大公报》为视角*
时的权威媒体《大公报》为全新视角,在努力探寻整个民国时期残疾人慈善救济具体面貌的同时,还尽力尝试对该时期残疾人慈善救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个性”与“共性”的交叉分析,并期待以此为基础来推动相关学术研究不断走向深入。1.慈善机构的收容救济民国时期,舆论普遍认为:“衰老和残废的人,是社会上最不幸的人、最贫穷的人、最需要被救济的人。”[3]民国时期的残疾人群体因类型多、数量大,亟待社会救济。该时期残疾人的救济方式大致可分为慈善机构“集中式”的收容救济和传统家庭
残疾人研究 2019年3期2019-03-20
- 近代“洋货”消费理念的建构
——基于《大公报》外商广告的解读(1910-1925)
常重要的。如《大公报》中将汤“独占精选药材”、乳白鲨鱼肝油“所售纯洁之油”、兜安氏“药料纯良”、大前门“以佛及尼挨烟叶制成”、味之素“竟用麦子的精华做出来”[4]等用语,即是此意,让受众从产品的材料精良中感受到它的品质可靠,值得信赖。2、产品的生产技术先进鸦片战争后,随着对西方国家的认识加深,大机器生产成了先进文化的标志。如菊花牌铅油“东方最大铅油工厂制造”、味之素“23年宏壮完备之大工厂严行督工精造”、三炮台香烟“系英国伦敦与勃司土耳之威尔司名厂监制”[
文化与传播 2019年6期2019-01-09
- 十年磨一剑:《大公报》研究的干将莫邪――评俞凡《新记再研究》
史学界,关于《大公报》一些问题的争论一直不曾停息,俞凡在其著作《新记再研究》中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以说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通过梳理发现,这本书在研究视角、研究资料、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方面都有着其独到之处。关键词:大公报;争议;新记《大公报》在研究自建国至今,以影响最大、人才最盛、争议最大最久彪炳史册的《大公报》始终没有离开新闻史学家的视线,然而无论是80年代中期以前一概否定的泛政治化研究,还是80年代以后带有“矫枉过正”色彩的评价转向,似乎都没有给新
报刊精萃 2019年1期2019-01-03
- 在时代与学术的交汇中走进《大公报》
——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版社出版的《〈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是对《大公报》中国百年史的记录与解读,是深层次探寻《大公报》政论背后的时代背景与《大公报》学术意蕴交汇的上乘之作。一、从作者看书籍一本好书的文化肌理来自于作者的学术造诣。作者李群教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拥有着深厚且扎实的史学功底。毕业后任教于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专注于中国新闻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的研究范围包括:《大公报》史、民国新闻史、东北地方新闻史,其对于《大公报》史的研究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8期2018-08-28
- 批评对《日出》经典性地位的确立及意义
也有很多。但《大公报·文艺》作为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副刊,是最早对其作出批评的刊物。本文试从1936年12月份与1937年1月份《大公报·文艺》对《日出》的集体批评,以及曹禺对这次集体批评的回应出发,来探究《大公报·文艺》集体批评对《日出》最初面世经典性地位的确立作用。作家与评论家之间良性的互动,对于当今这个不太纯粹的文学批评界,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评论环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与价值。关键词:《日出》 《大公报·文艺》 经典性 文学批评界 借鉴《日出》是著名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5期2018-07-08
- 《大公报》载民国天津疫病救疗文本研究
究并不系统。《大公报》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创刊至今已有过百年历史,在中华民国时期,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下文基于《大公报》文本统计,概述民国天津地区疫病时空分布情况,对发病范围较广,社会影响较大的疫病资料进行系统梳理,从政府、社会力量及患者的不同角度呈现该时期天津地区疫病救疗事业的概况。1 疫病的分布统计资料基于《大公报》(1912年-1949年)所载市防疫处、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卫生事务室、各租界卫生处、传染病医院、各县通信等与疫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2期2018-04-16
- 《大公报》报史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家论评·一、《大公报》创刊115周年纪念专题在《大公报》今年一系列社庆宣传中,从6月6日到6月13日连续8天8个主题的纪念专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著名报人张季鸾的言论、范长江的西北报道到战地记者的出生入死,从荣获密苏里奖到新派武侠小说的风靡,从解放战争推动和平到香港初期的左派运动,纪念专版以《大公报》为国为民的精神为主线,串联其整个历史,回顾了不同时期该报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一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面抗战爆发之前,这是《大公报》最为人称道的一段时期,报社中最
中国记者 2017年12期2018-01-05
- 《大公报》自然灾害报道的价值探析
。接着介绍了《大公报》概况。《大公报》是一个综合性刊物,是中国现今发行的报刊杂志中最公正、权威的报刊之一。最后深入探究了《大公报》自然灾害报道的价值。《大公报》自然灾害报道的价值有三个方面:一是认识自然灾害;二是新闻报道的社会责任心;三是联结社会力量。【關键词】 自然灾害报道;《大公报》;价值自然灾害是一种自然变异现象,其发生范围局限于人类社会,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新闻报道就是对社会层面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件进行真是可靠的报道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9期2017-12-05
- 媒介生态视角下的新记《大公报》研究
实属不易,像《大公报》这种百年大报,更是寥寥无几。本文运用媒介生态学中的媒介内外生态理论,阐述媒介生态环境对近代历史中《大公报》发展过程的影响,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大公报》在近代历史中的生存发展状态。关键词 媒介生态;大公报;媒介外生态;媒介内生态1媒介生态学相关概念阐述媒介生态学是1968年由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后经尼尔·波斯曼丰富发展。因国内媒介生态学属我国传播学者的学术自觉,非舶来品,所以我国学者所倡议的媒介生态学有所不同。国内尹鸿教授最早对媒介生
科学家 2016年10期2017-09-27
- 全面抗战开始前后的中共媒体形象
战开始前后,《大公报》的大量报道与评论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媒体形象经历了重大变化:从一个被国民党政权围剿的“匪”变成了中华民族一支重要的抗战力量。中共媒体形象之所以出现从负面到正面的积极变化,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自身政策的调整。中共媒体形象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大公报》代表的中国中间势力对中国共产党由不抱同情到认可赞赏的转变过程。关键词:抗战;中共;媒体形象;《大公报》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7)0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9-12
- 浅论市场经济新时代下我国报业的角色定位
在当代中国,《大公报》引发了包括传媒界、政府官方、文化界等各方的持续性关注。建国后,对《大公报》历史地位进行过多次争论,褒贬参半、毁誉兼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无法达成共识。本文作者有感于此,想暂搁其不当言论而从《大公报》的办报理念、报纸定位、报人定位和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来为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下纸质传媒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关键词:办报经验;新记《大公报》;角色定位在市场化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报业最大的发展瓶颈就在于报业的经营和价值观难以两全,其症结就在于缺
卷宗 2017年17期2017-08-27
- 抗战时期出版业掠影
—1945年《大公报》刊登的3095条图书广告为线索,用历史叙述和数据呈现的方式,揭示此期出版业发展变化的规律特征。[关键词] 抗战时期 出版业 大公报 图书广告[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4-0114-05A Glimpse of Publishing Industry in Anti-Japanese W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ok Advertis
出版科学 2017年4期2017-08-09
- 浅论抗战时期《大公报》的舆论宣传策略
【摘 要】 《大公报》是我国迄今为止发行时间最长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文报纸,汇聚了一大批精英分子。抗日战争时期,他们以笔为枪炮,采取新闻轰炸、融情于文、树立典型、干扰压制等策略,极大地支持了全民抗战事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关键词】 抗战时期;舆论宣传;《大公报》《大公报》是由英敛之在1902年创办的,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行时间最长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文报纸。《大公报》最辉煌的时期是1926年至1949年,即所谓“新记”《大公报》时期,“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5期2017-06-15
- 论《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文学版图(1933—1937)
0年代出現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堪称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副刊之一。它以现代社会出现的公共领域空间凝聚起大批作者,它所登载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文学批评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京派文学的审美特征,对京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生动展现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文学图景。关键词:《大公报》文艺副刊;诗歌;小说;散文;文学批评中图分类号: I2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7)04-0168-08作者简介:文学武,
社会科学 2017年4期2017-06-07
- 时局·文化·市场
更艰难可贵。《大公报》(桂林版)的诞生是抗战时局推动下的产物,承担着抗战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责任。对于抗战时期出版史的研究,因史料的散佚,而让诸多学者面临“无米之炊”。抗战时期的出版广告则为我们打开一个研究战时出版活动的新视窗。本文试图从《大公报》(桂林版)出版广告这一视角切入,多维度考察抗战时期桂林的文化生产情况,探寻非常态环境下书业生存的策略以及复杂时局影响下的文化生态。[关键词] 抗战时期 《大公报》(桂林版) 出版广告[中图分类号] G239.2 [
出版科学 2017年2期2017-04-14
- 新记《大公报》:闪烁新闻专业主义光芒的中国近代报刊先行者
摘 要:新记《大公报》的办报理念和实践一方面闪烁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光芒,主要体现为:“国家公器”的媒体功能定位;“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宗旨;“职业报人”的从业者角色定位;“充实而精粹”的新闻报道和“勇敢而锋利”的社评;“服务公众”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它与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存在差距。关键词:新记《大公报》;新闻专业主义;办报理念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90-02吴鼎昌、胡政之、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2期2017-03-20
- 媒介生态视角下的新记《大公报》研究
实属不易,像《大公报》这种百年大报,更是寥寥无几。本文运用媒介生态学中的媒介内外生态理论,阐述媒介生态环境对近代历史中《大公报》发展过程的影响,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大公报》在近代历史中的生存发展状态。关键词媒介生态;大公报;媒介外生态;媒介内生态1媒介生态学相关概念阐述媒介生态学是1968年由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后经尼尔·波斯曼丰富发展。因国内媒介生态学属我国传播学者的学术自觉,非舶来品,所以我国学者所倡议的媒介生态学有所不同。国内尹鸿教授最早对媒介生态
科技传播 2016年16期2017-01-03
- 关于构建中国公共领域的可能性探究
文以民国时期《大公报》为例,结合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探究大众传媒构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关键词]公共领域 《大公报》 哈贝马斯 大众传媒[中图分类号]C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6-0031-02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哈贝马斯是第一个将“公共领域”概念化的人,并将其广泛传播。哈氏在1964年比较规范地给出了定义:“所谓公共领域,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1]
现代交际 2016年16期2016-10-21
- 民国史地教育发展启示
吴豪摘 要:《大公报·史地周刊》诞生于动荡的1930年代,着眼于民国史地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大公报·史地周刊》以其专业化的平台,对民国史地教育问题进行了诸多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民国史地教育的发展经验对于当代史地教育的价值观念的转变、教学理念的丰富、教育发展理念的引导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民国;史地教育;《大公报·史地周刊》;启示中图分类号:G5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21-01《大公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2016-06-17
-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新华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从不同的阶级利益、经济关系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自改造中国的方案。关键词:《新华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想象共同体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5-0062-02一、民主主义中国:《新华日报》想象的共同体共产党在探索中国政治经济走向的路途中,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未来新中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主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要求国家主权与人民主权的统一,动员社会建立起全新的新民
今传媒 2016年5期2016-06-01
- 民国时期《大公报》广告研究
这一浪潮中,《大公报》诞生,也成为了中国广告近代化下国人报纸转型的成功案例。通过对民国时期《大公报》广告思想演进历程进行分析,能够将该阶段我国广告近代化的发展轨迹与所呈现出的特征充分展现出来。本文针对民国时期《大公报》广告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阐述《大公报》广告的经营发展历史分期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公报》广告近代化思想流变轨迹与转型特征的分析,将中国广告近代化思想进行诠释。【关键词】:民国时期;《大公报》;广告;研究前言:从中国古代广告到中国现代广告,其并非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2016-05-30
- 《大公报》对“清党”前后国民党前途的即时观察
: 国民党;《大公报》;“清党”;法西斯摘要: 1927年,国民党“清党”反共,在重创共产党的同时,也对自身产生深远影响。其时,《大公报》作为非利益攸关方的公共媒体,从倾向自由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国民党“清党”后的走向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他们将国民党的走向置于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三者竞争的框架中分析,认为国民党“清党”所示与共产党的纠纷,乃是苏俄共产主义与辛亥民主主义思想的冲突。他们认为国民党之“清党”反共只能做到反共而不能清共,这是国民党走向意大利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5-30
- 大公报:从民办到“官媒”的转变
张刃《大公报》 从1902年在天津创刊,迄今仍在香港出版,已有114年的历史。不过,1949年之前,它还是一份民办报纸。特别是1926年至1949年间,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为创始人的“新记公司”时期,以“文人论政”为特色,以“文章报国”为己任,经历了发展壮大、成就辉煌的23年,并由此奠定了它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1949年,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大势已去,摇摇欲坠。而此时的大公报却正处在鼎盛时期,以上海为总管理处,有沪、津、渝、港四馆,分别出版,是全国发行
读书文摘 2016年8期2016-05-14
- 青年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的编撰活动
身份参与湖南《大公报》的采写与编辑工作,这是青年毛泽东早期新闻活动和编辑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在《大公报》的编撰活动,既对当时湖南的社会、政治、民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反映了他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心路历程。[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湖南《大公报》 编辑实践[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6) 06-0120-05[Abstract] Working as an “outside writer”
出版科学 2016年6期2016-05-14
- “文人论政”主导下的张季鸾主编《大公报》特点分析
对张季鸾主编《大公报》期间的言论研究,结合“文人论政”在中国报业史上的发展脉络,对张季鸾主编《大公报》时期的办报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并予以简要阐述。 关键词:文人论政 张季鸾 大公报中国报业上的“文人论政”传统发轫于《循环日报》的王韬,梁启超在《时务报》《新民丛报》上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并对整个社会的启蒙、开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文人论政”的巅峰是在张季鸾主笔的新记《大公报》时代。张季鸾文人论政并非只在庶民中产生影响,而且真正做到了“上达天听”,对当时的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2期2016-04-07
- 《大公报》对“清党”前后国民党前途的即时观察
中国史研究】《大公报》对“清党”前后国民党前途的即时观察张文涛(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摘要:1927年,国民党“清党”反共,在重创共产党的同时,也对自身产生深远影响。其时,《大公报》作为非利益攸关方的公共媒体,从倾向自由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国民党“清党”后的走向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他们将国民党的走向置于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三者竞争的框架中分析,认为国民党“清党”所示与共产党的纠纷,乃是苏俄共产主义与辛亥民主主义思想的冲突。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8
- 中国红十字会与1917年天津水灾赈济
——以《大公报》新闻报道为中心的考察
赈济 ——以《大公报》新闻报道为中心的考察王军(天津财经大学理工学院,天津300222)摘要:1917年夏,天津发生特大水灾,600余万灾民流离失所。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奔走呼吁,筹赈募捐,前后散放急赈、冬赈、普赈和杂赈共达22万余元,承担起恤灾救难的使命。作为一个民间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第一次大规模赈济灾民,救万千灾民于水火,既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又展示了近代慈善团体的巨大潜力和作用。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非政府组织;社会救济;水灾1917年8月初,直隶等地发生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3-06
- 评新记《大公报》
纵横·评新记《大公报》江 红(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大公报》是唯一一份历经百年仍在出版的中文报纸,也是唯一一份获得国际荣誉的中文报纸。它具有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开创了中国民营报刊自由主义的先河。它坚持以“四不原则”为办报思想,有独立的报格,坚持中国文人论政的传统,站在中立的立场评论中外时事。张季鸾 大公报 文人论政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由英敛之创刊于天津,后在其它城市陆续出版,如汉口、上海、重庆、香港、北京、桂林等地,目前只有香港版仍
图书情报研究 2012年2期20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