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区

  • 清初的康区贸易管控及其原因探析
    控措施使得蒙古在康区的贸易范围大为缩小,并以大量康区蒙古驻军撤出为条件,再次换得有限的贸易市场。[关键词]吴三桂叛清;清朝;康区;贸易管控中图分类号:C9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23)03-0126-0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打箭炉榷关与汉藏贸易发展研究”(20XMZ007)、四川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资助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李志英,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民族历史。四川 成都

    民族学刊 2023年3期2023-07-31

  • 明中后期朝廷对藏交通政策的转变及影响
    传统,开始以途经康区的川藏道作为正驿。明中后期的川藏官道,大致路线应为:出碉门,过打箭炉,然后往北行经今天的道孚、炉霍、甘孜、德格,至昌都,最后抵达拉萨。明代汉藏交通重心南移,是明王朝根据当时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各方面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选择。相较西北甘青地区的动乱以及所面临的蒙古部族的威胁,川藏道途经茶叶产地,方便食茶的赏给,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朝廷在西北的茶马贸易。十五世纪中叶以来,明王朝在汉藏交通问题上的政策转向,不仅改变了内地与西藏之间交通的格局,导致

    民族学刊 2023年2期2023-07-14

  • 20世纪上半叶康区政治秩序建构与社会制度的历史选择
    0世纪上半叶,在康区被整合进现代国家的制度体系的过程中,既有清末新政脉络下的西康建省倡议,也有民国时期省制框架下的地方自治,还有康巴精英格桑泽仁的“民族自治”主张,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目前学界从中央与地方互动、边疆族群政治、地方主体性等视角对上述议题进行了探讨①相关研究成果可分为四类:其一关于西康建省的整体性研究,可参见黄天华《边疆政制建置与国家整合:以西康建省为考察中心(1906-1949)》(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其二对2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03-23

  • 民国初年康区交通建设研究 ——以尹昌衡康区交通思想为中心
    其中,对于其经营康区的经济建设思想,除了《浅析民国时期西康的公路建设及影响》等几篇论文略有涉及之外[1],更少有论及,遑论专题论文。 本文根据历史档案、当时报刊的记载,拟对民国初年尹昌衡发展康区交通的战略思想,作一初步探索。一、民初尹昌衡发展康区交通战略思想之历史背景康区,清末民初以来,又习称“川边”“西康”“康藏(地区)”等。 康藏线,始自秦汉五尺道、牦牛道,一般认为是“茶马古道”,包括了川藏线、滇藏线等,是连接西藏地区和中原地区的重要孔道,也是重要的交

    民族学刊 2022年2期2022-11-21

  • 多民族交汇地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区域 ——康区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历史基础、独特地位及示范作用①
    南横断山脉地区的康区,正是这样一个民族聚居区之间重要的连接地带,也是典型的多民族交汇地区。本文拟以康区为例,试就多民族交汇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地位与示范作用,作一初步探讨。一、康区是入藏通道和明清以来中央经营西藏地方的前哨与依托,有拥戴中央、维护祖国统一的深厚社会传统康区主要指今川西高原大部、滇西北高原及青藏高原东部一带,行政区划大致包括今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以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果

    中国藏学 2022年2期2022-11-17

  • 建设新西康:民国时期刘文辉治康方略述论
    ,稳定了刘文辉在康区的统治,促进了康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康、藏关系改善,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西南边防起到了重要作用。关键词:刘文辉;康区;建省;经边;对藏从1928年刘文辉以川康边防总指挥职兼领康区到1939年西康省政府成立,前后十余载。在此期间,康区历经诸多政治事件和战事冲突。为了应对国民政府、西藏地方政府以及康区本地政教势力、社会舆论等挑战,刘文辉陆续提出“以政翼教,以教辅政”以及“三化政策”等治康理念,康区政府的威信逐步树立。西康建省后,作为新的行省,

    文史杂志 2022年3期2022-04-29

  • 调适与互动:清前期多康与卫藏区域之间的政教互动
    译①,所辖地区为康区,即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卫藏昌都及那曲等地。有元一代,西藏萨迦法王政权不仅统治着卫藏十三万户,也从政教两个方面强力影响着多康②区域。对多康区域的政教影响,主要是靠帝师等萨迦派宗教首领的个人威望,而对多康最直接的管理者,是为萨迦政权派往多康的“朵甘思本钦”及“朵思麻本钦”。朱元璋建立明朝,在攻下元大都后,即命大将徐达、邓愈、冯胜诸人率军西征。洪武三年(1370年),邓愈进克西部重镇河州,元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镇西武靖王卜那剌等率各自所辖吐

    青海民族研究 2021年2期2022-01-01

  • 民国康区教育改良及其促进民族交融之意义 ——以《康导月刊》为中心
    ,内容广泛,涉及康区社会各个方面。该刊创办之时,正值我国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之际,随着西康建省、抗战后方向我国西南转移,康区开始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该刊亦是在此国情之下创办。《康导月刊》中许多文章对民国中后期康区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其中关于民族地区教育及其促进民族交融、强化国家认同的进步思想,对今天仍有一定启示意义。一、康区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康区是三大藏区之一,自古受藏传佛教影响,致使佛教寺院教育为其唯一教育。查壩调查情况显示:“至于教育,则人民均不知教育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12期2021-12-16

  • 西方英文文献中的近代康区女性
    与四川腹地之间的康区,他们在当地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与康区藏族女性的接触交流日益增加,留下了大量英文书写的游记、日志、纪行和考察报告等。西人笔下勾勒的康区女性形象日渐完善,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康区女性美丽出众的相貌、多元的婚姻状况、吃苦耐劳的品性、聪慧能干的“阿佳”以及离群索居的尼僧等几个方面。不过,由于观察者身份背景、个人旨趣的不同,其考察角度、评述立场、看法、观点等纷纭复杂,对康区女性的褒贬亦殊异。西方英文文献中康区女性形象的塑造,既反映出西方世界对东方

    民族学刊 2021年10期2021-05-09

  • 何以为界:雍正时期川、滇、藏行政界域划分与康藏治理
    界线,通过加强对康区①传统上,藏族将其居住地域分为三大区域,即藏语三大方言区,包括“卫藏”“安多”“康区”。川西高原的大部、滇西北及藏东一带即被称作“康区”,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现今西藏昌都市、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全部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及青海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部分操藏语康方言的地区。参见:石硕《藏族三大传统地理区域形成过程探讨》,《中国藏学》2014年第3期,第51页。的实际控制,强化了对康区的直接统治,使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2-01

  •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角度谈康巴文化 ——基于格勒博士在德格的讲座和访谈
    读康巴文化,总结康区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了康巴文化,成为藏文化及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强调要传承和发展康巴文化,须借鉴历史才能继往开来。(一)再谈康巴界定“康巴”的概念,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历史文献根据,二是康巴人的文化生活习惯。从历史文献角度,根敦群培的著作非常接近现代学术研究,如《白史》不像《青史》《红史》《王臣史》等,开头首先有一大段祈祷文,而是直接进入正题,谈藏族的起源、康巴的解释,具有类似人文科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1-29

  • 论历史学的康巴学 ——康巴学的谱系之四
    巴史学研究。随着康区历史逐渐成为康巴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在相当程度上,康巴学也呈现出康巴史学的趋势。当然,在康巴学的演进过程中,关于康区历史的研究,一直都是一个重心:活跃于康区的传教士关注康区史,关注西康建省的经世者关注康区史,走进康区的人类学家也关注康区史。从更加普遍的立场上看,历史乃是知识生产的重要资源,任何范式的康巴学研究,都不可能完全避开康区的历史。否则,你既不可能理解康区的现在,更无以预测康区的未来。但是,重视康区的历史是一回事,立足于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28

  • 觉巴多吉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浅析
    地区(以下简称“康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当时的吐蕃名僧,也是藏传佛教“七觉士”之一的毗卢遮那在吐蕃王朝传播印度留学带来的密宗佛法。但是此举受到早期吐蕃佛教和原始苯教的排挤。由于受到双方的压力,毗卢遮那不得已离开吐蕃进入康区。在康区毗卢遮那广收弟子,兴建寺庙,这标志着藏传佛教正式进入康区。随后,因为朗达玛灭佛运动,导致大量吐蕃僧人进入康区,自此康区逐渐成为藏传佛教生存发展的重要地域。[1]藏传佛教在康区的发展,也让藏传佛教的造像艺术在康区扎根生长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11-09

  • 康区“三魔女”,还是“康区三度母”?
    ]二十世纪上半叶康区三位著名妇女精英甘孜的孔萨·央金堪珠、德格的夏克· 泽旺志玛和瞻对的甲日·其美志玛在康区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们之所以获得权力,是因为康区的传统习惯法以及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法律都允许妇女在一个家族没有男性继承人的情况下继承名号和土司或头人的地位。为了获得和巩固政治地位,她们往往陷入多方势力的权力争斗中,这些势力包括其家族中的男性、来自其它家族的男性、地方军阀、中央政府,有时还有西藏地方政府。研究揭示了正是康区在夹缝中生存的各土司统

    民族学刊 2020年3期2020-07-20

  • 茶马古道的千年风雨
    普通藏民,尤其是康区藏民,是不讲究茶叶品位的。生活在小桥流水间的江南文人,见了藏茶一定喝不下去,而生活在高原峡谷中的康巴汉子也一定讨厌清浅无味的雨前茶,不以龙井、碧螺为珍品。虽然同样喜欢喝茶,但藏汉两地的风土人情差异之大,一如其海拔高度有天壤之别。跨越天险的茶叶,茶马古道的重镇较之于茶马古道更叫人耳熟能详的是“丝绸之路”,历史上的文人骚客留下的古边塞诗,大都是丝绸之路上的触景生情。而川藏线路的“茶马古道”,自成都经康定,过昌都,至拉萨,至尼泊尔,甚而远至印

    炎黄地理 2020年2期2020-05-21

  • 中华认同:抗战时期康区边地教育对当地藏胞的影响
    七”事变爆发后,康区在地理位置上作为抗战后方基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处理好康区的汉藏民族间关系则对大后方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康区发展近代的边地教育来培养藏胞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一分子的观念,既能保证康区形势的稳定,也能开发康区资源以支援抗战。为此,西康省各级政府在军政长官刘文辉领导下,按照国民政府的相关法规要求,通过开办中小学校,制定入学优惠政策等措施来发展康区的边地教育,使得一部分当地藏胞在接受边地教育后初步产生和发展了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2-23

  • 民国初期康区土司复辟及其原因探析
    626001)康区为操康方言的藏族聚居地区,其地位于四川省西部,金沙江以东。由于地缘因素和宗教因素,与西藏有较大的文化共性,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但由于历史、地理、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不同,该区域的特殊性非常明显。自辛亥革命爆发以来,康区被“改流”土司,值此国体变更之机,在西藏上层反叛势力的支持下,纷纷复辟。表面上看,这仅仅在于被“改流”土司们抓住了千载难逢之机会,实际上其原因错综复杂。龚荫所著《中国土司制度史》梳理了土司制度的渊源与衰败,并分区域将全国边疆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2-22

  • 康区乌拉制度改革及失败原因分析
    较之于其他藏区,康区的乌拉最为典型,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给康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本文所涉乌拉特指运输乌拉。一、元明清时期的乌拉概况13世纪中叶,乌拉制度传入藏区,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康区并未像西藏那样设立统一的地方政权(萨嘉政权),中央政府也很少涉足康区,这一时期的乌拉只是一种封建劳役地租形式,而非国家徭役。但由于康区地处西藏东南边缘,是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连接的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故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开始在川边地区推行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1期2019-03-22

  • 刘文辉主康初期的民族政策探析
    峻有零碎的地形给康区交通和联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康区还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处于川、青、藏、滇、甘藏区五地之交汇地带,是藏汉等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与桥梁。康区还是川藏交通必经之地,由于联系着富庶的天府之国,在川藏、滇藏、青藏三条入藏线路中尤以川藏线最为关键。而四川又素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历史,以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相封闭性地理特征。加上清末、北洋、民国一路以来内外时局的交困,使这一区域的矛盾错综复杂。无论是想立足于此,还是想进一步治理

    传媒论坛 2019年18期2019-03-21

  • 试论民国时期康区民众教育的发展
    626001)康区是三大藏区之一,佛教文化浓厚,素有“五明以外无学术,寺庙以外无学校”之说[1]。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在康区颇为惨淡。直至清季赵尔丰川边兴学之际,康区现代学校教育始有发展。在赵尔丰的大力推动之下,一大批现代学校在康区逐渐建立,此阶段被誉为康区教育的黄金时代。民国肇始,康区陷入动荡之中,教育事业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及至刘文辉主政西康时,康区教育逐渐复兴。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民众教育也在此时逐渐发展起来。民众教育概念在民国时期虽有多种提法,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1期2019-03-14

  • “中心”与“边缘”之间
    型便是汉藏之间的康区。这一区域如此之丰富,吸引学者们在这一区域作业,并提出各种概念来描述这一区域。概念与表述在中国历史与地理语境中,中间地带可以说有着具体但是十分丰富的含义,一般被视为处于农耕与其他生计方式混杂交会的区域,其中以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最为典型。这是二、三阶梯的过渡地带,是农牧混杂区域,行政区划变动不居,经济上沟通汉藏,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交流交融的典范,同时又存在着频繁的民族冲突,其历史过程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从内陆边疆到民族地方的演进。对这一

    读书 2019年2期2019-02-26

  • 危机与应对:凤全事件后清政府对康区的治理
    蔡丽平 代 维康区有“西垆”“川边”多种称呼。[1]清末的康区,所辖范围比较大,“北至甘肃之界谷,南至云南之阿墩,计程三十四站;东至四川之泸定,西至前藏之恩达,计程三十八站。”[2]以今日地域范围来看,包括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区。[3]清政府视康区为“西藏之后援”“川蜀之门户”。[4]以藏民族为主的康区民众在语言、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和西藏民众有许多相通之处,两地居民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川边藏区的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2-19

  • 浅析天主教对康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影响——以康定为例
    潇 孙露娇前 言康区,又称东部藏区,指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等部分。因其处于四川与云南、西藏、青海交界地带,近代历史上多指称川滇边[1]。该地区作为藏族三大聚居区域之一,由于地处藏区东南部的边缘地带,地形复杂,交通相对不便,使之长期处于汉藏两大势力的末梢。近代以来,国际国内局势发生巨大变化,我国西南地区的战略地位逐步提升,康区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康定地处川西,为出入西藏的重要门户,是茶马古道上的经济重镇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2-19

  • 简论康区明正土司制度及其“在地化”
    制度。明正土司是康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司,因其地位高、历史沿袭长、统辖领地广被冠以康区“土司领袖”。作为汉藏政治、经济、文化的碰撞产物,康区明正土司制度研究有较大文化意义与价值。关键词:康区;明正土司;政治过程;在地化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在以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处为主,通过任命当地族群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领袖担任“土司”这一世袭官职,从而来统治当地行政、管理、司法及世俗等一系列事务的封建政治制度。土司制度是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部族势力的半自治力量,在中央政府与本

    卷宗 2018年19期2018-10-24

  • 当代康区藏族作家的现状
    10041)一、康区地域特色康巴藏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属横断山系,大山大河遍及各地,康巴地区不同于安朵藏区有广袤无垠的草原,也不同于卫藏地区有宽阔富庶的河谷农地,这里高山纵横、河流密布、地势险要、属于高山峡谷地域。有学者认为康区地域主要存在六大特点:“(1)康区以横断山区为自然基础形成的人文地理区域;(2)康区为江河并流的高山峡谷区,气候、植被垂直分布;(3)康区是地理过度带及青藏高原重要出水口;(4)康区地理环境具有阻隔性、分散性与多样性特点;(5)康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2018-04-02

  • 康区旅游翻译文本中有关藏传佛教资源英译问题及对策
    开发价值。[3]康区作为藏区三大传统地理单元之一,泛指今天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以及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4]康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以神山圣湖和寺院寺庙为代表的观光型旅游资源,也有以佛教仪式和节日庆典为代表的参与型旅游资源等,其中不乏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文化旅游景点。然而,由于地理偏远、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滞后等原因,康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宣传,尤其英语翻译对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4-01

  • 维护国家统一与促进边疆发展:边疆危局下格桑泽仁康区治理思想再认识
    下川藏纠纷迭起,康区本土精英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这一认知前提下,对于康区治理建设的路径探索等多重视域中系统分析。由此导致的是,对于格桑泽仁的康区治理与康区建设思想方面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足,无法全面展现格桑泽仁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康人治康”思想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对于格桑泽仁治康思想的系统梳理和解读,希望从历史这面镜子中,更多看到本土精英维护国家统一与主动探索实践推进边疆治理的历史镜像及其启迪反思。一、康区社会变动中的格桑泽仁清末以来,

    思想战线 2018年5期2018-03-31

  • 浅谈康巴地区的服饰文化与其特点
    626001)在康区藏袍类型形色各异、有无袖、袍裙、围裙、长短布衫、僧衣、衬衫等;喜穿传统藏靴,因为行走舒适.帽类也形状各异、礼帽、在以前狐皮帽最为流行;在男女装饰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形体搭配,一般由金子、银子、翡翠、珊瑚、松耳石等精工细做而成,给人古朴庄重,贵重之感。1 康巴地区的衣着特点康区各地的服装有不同的特色,比如藏文化发祥地德格、等地妇女在节庆时弥腊和绿松石装扮,既华丽又有传统的民族风格,据说格萨尔王时期;石渠、新龙等地男汉的装束,富贵中透出剽悍

    西部皮革 2018年17期2018-02-15

  • 康巴藏区的想象与现实
    ,居住在“边地”康区的人自然就叫“康巴”,这与我们习惯叫昌都人为“昌都娃”,甘孜、炉霍一带人叫“霍尔巴”,巴塘人叫“巴巴”等是一样的。三联生活周刊:有学者将康巴藏区分为多个不同的文化小区域,比如以德格为中心的德格文化圈,以大渡河上游为中心的嘉绒文化圈,以木雅贡嘎山为中心的木雅文化圈,康北高寒草原的游牧文化圈。你多年在康巴藏区游历考察,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文化小区域各自不同的特点?格勒:我不是很同意康区随意划分文化圈或文化区域,比如游牧文化是历史,现在牧民大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41期2017-10-18

  • 工布朗吉与清代康区政治
    勇士:工布朗吉在康区的兴起》),则将目光聚焦在十九世纪的康区。她从一位瞻对土司工布朗吉的兴亡史入手,探析十九世纪的康区政治以及清代中央和藏区地方的关系。玉珠措姆首先介绍了十九世纪的康区及处于危机中的大清和卫藏,从而帮助读者理解工布朗吉崛起的时代背景。玉珠措姆发现,十九世纪的康区实际上延续了之前的分裂状态,长江以西的康区由西藏地方政府任命的官员统治,而长江以东则由数十个地方土王、头人所统治。这些土王和头人有自己的军队,并可以在自己的领地征税。进一步的,这些土

    读书 2017年8期2017-08-08

  • 17世纪卫拉特蒙古在青海的扩张
    青海后进行的南下康区扩张战争和西进卫藏消灭藏巴汗的军事行动做一探讨,以期求教于各位同仁及专家学者。一、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进驻青海关于和硕特部南迁进入青海的原因,历史学家观点不一,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盟主地位的动摇蒙古和硕特部为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在进入青海前驻牧于新疆天山脚下。从16世纪中期开始,和硕特部的势力逐渐强盛,成为卫拉特蒙古联盟的盟主。但17世纪以后,卫拉特联盟的另一个蒙古部落——准

    群文天地 2017年3期2017-05-31

  • 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在康区的文化活动相关学术资源研究
    民初西方传教士在康区的文化活动相关学术资源研究胡立耘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昆明 650091)清末民初,一批西方传教士进入康区,在他们以西方视角对康区进行多方位考察,开展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将西方的学术方法带入了中国,间接或直接地产生了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客观上推动了中外学界对康藏文化的研究。在康藏文化研究深入开展的今天,有必要对相关的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和专业化保存,以开发、利用这笔难得的文化遗产。清末 民国 传教士 康区 康藏文化康区地处青藏高原与云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2期2017-04-12

  • 近代康区政治变迁与传统地方精英的角色调适 ——以末代明正土司甲宜斋为例
    变局与新生:近代康区政治变迁与新地方精英的长成“政治变迁” 是人类学、民族学中出现频次很高的一个概念,尤其是在描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时,该概念的使用得更为频繁,与此同时,“社会变迁”“文化变迁”“经济变迁”等概念的使用亦颇为显眼。实际上,“政治变迁”也是政治社会学的重要概念之一。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步入了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均日益近代化,作为边陲之地的康区,在社会大趋势的影响下,亦产生了深刻变化。仅就政治变迁而言,其政治结构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4-11

  • 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述论
    属地区(以下简称康区)①的重要地位逐渐得到重视。康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以下简称十八军)进军西藏的重要通道,它的稳定和发展对和平解放西藏至关重要。为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中共中央西南局拟在康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其间,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对康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使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得以顺利成立。西康省藏族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典范,然而目前学界就这一问题还没有展开深入研究②。鉴于此,本文试图对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9期2017-03-29

  • 高校“中国民族关系史”课程刍议 ——兼论历史分析法在其教学中的运用
    清楚,让学生明白康区的重要性,再以层层剥笋的方式来分析固始汗入康对清朝完成藏区统治的历史作用,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满、蒙、藏三族在明末清初所建立的联盟关系对于清朝统治的确立以及我国传统社会后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非同寻常的意义。在一分析过程涉及到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中国民族关系史”课程学习后的能力迁移。首先,历史分析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中国民族关系史问题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我国历史悠久,历史资料异常丰富,而不同的历史研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3-29

  • 佛教文化在康区的发展研究
    00)佛教文化在康区的发展研究李艺宏 马 雁(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 云南 650000)藏医学作为少数民族科技史的一部分,对研究少数民族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佛教对藏医学的影响表现在藏医起源、《四部医典》的来源、康区医德及藏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等各个方面,其影响可谓广而深,本文主要就佛教对康区藏医学的影响进行研究。佛教;藏医学;非遗序言藏医学是世界医学百花园中的一支绚丽奇葩,历史上藏传佛教曾对藏民族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生活等均产生深刻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4期2017-01-25

  • 近代康区移民垦殖研究
    占,曾 亮近代康区移民垦殖研究朱映占,曾亮①摘要:近代以来,政府移民康区垦殖的倡议、计划和实践,既是中国传统移民实边政策的延续,也是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一项举措,还是土地使用方式转变的一次探索。与此同时,迫于生计或响应政府的号召,民间也有个体和团体加入到康区移民垦殖的活动中。政府和民间的垦殖活动,一同为近代康区社会带来了诸多影响。关键词:近代;康区;移民垦殖近代康巴藏族地区在国家化的推进过程中,从政府层面来看,先后采取和实施了诸多措施,如改土归流、西康建省

    思想战线 2016年1期2016-04-11

  • 民国时期对康区藏人的称谓与语境
    石 硕民国时期对康区藏人的称谓与语境石 硕①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纂与研究”阶段性成果 (10&ZD110);四川大学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项目资助作者简介:石 硕,成都大学特聘教授,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四川成都,610064)。允 礼:《西藏往返日记》,载吴丰培辑《川藏游踪汇编》,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86~87页。民国时期,由于特殊时代背景及政治因素,对康区藏人的

    思想战线 2016年6期2016-04-11

  • 南京国民政府的边地战时金融及其法律规制 ——以西康省为例
    法律规制的实践与康区社会的严重脱节,使康区金融仍保持顽固的农奴制残余。以西康省为个案,分析总结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边地通过法律法规推行和实施战时金融统制的经验和教训,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西康省; 国民政府;战时金融;统制金融;法币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近代中国开始步入现代金融制度的初创期和自由成长阶段,然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却在一定程度上阻遏了这一生长进程,给南京国民政府实施统制金融增添了新的砝码。中国的金融制度被迫进入战时状态,国民政府不得不通过诸多战时

    贵州社会科学 2016年11期2016-03-15

  • 更庆寺—听诵经,看藏戏
    的更庆寺,是四川康区藏传佛教萨迦派主寺,每天都会许多虔诚的信徒来此聆听诵经。位于更庆寺高耸的门墙之外,就已经能听见低沉的诵经声敲响骨膜,撞击心灵。如果你来时正逢藏历七月初一,还能在这里欣赏一出风格与特色自成一派的传统藏戏——德格藏戏,尽享不一样的藏族风情。Tips:更庆寺于1967年被毁,规模已不如从前。从更庆寺再向上还有大片的寺庙废墟,可见往日规模之大。感兴趣的可请喇嘛带领去探访一番。这里的山水草原是你不曾见过的清澈纯粹德格远离都市喧嚣,因为位置偏远,所

    当代旅游 2015年8期2016-03-07

  • 近代史上藏族康区政治秩序建构的重要意义——晚清康区改土归流为中心的考察
    )近代史上藏族康区政治秩序建构的重要意义——晚清康区改土归流为中心的考察曹海霞(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北京 100081)[摘要]鸦片战争,开启中国两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晚清政府抛弃传统的因地制宜的“羁縻怀柔”的治边政策,开始走上化边疆为腹地,国家建设政治一体化之路。改土归流成为国家重构康区政治秩序的制度性选择,改土归流剔除了地方土司的割据势力,使得中央政府的力量延伸到了基层民族地区,开启中央王朝在康区大规模行政建制的滥觞,逐步将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2-19

  • 占卜
    卜的内容。尤其是康区,苯教的影响比较大,而苯教历来重视仪式和占卜,与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康区的占卜类匝嘎利流传较多。最简单常用的占卜术,一种是制作成各种图纹的匝嘎利纸牌,让需占卜的人随意抽取一张,再对应卦书,解读占卜结果,这个类似于中原内地道教的抽签占卜;二是结合求卦者的生辰,看与年份是否相顺逆,再做出禳解之法。有关占卜的匝嘎利内容有上千上万种,比如有四象占卜、风水占卜、本命星占卜、婚姻占卜、障碍年占卜、时辰占卜、疾病占卜、死亡占卜等等,大多还需与天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3期2015-12-13

  • 康区佛教文化景观的构成体系及类型研究
    然系统的组成要素康区位于康藏高原,是四川盆地过渡到世界第二级青藏高原的大地阶梯,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举世罕见的自然和文化的神奇画廊。针对康区佛教文化景观其自然系统主要包括山水植被等要素以及多种不同的自然空间要素。1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2文化景观的构成体系更新图3川西佛教寺庙分布示意图1.1 山水植被要素由于康区特殊的地理特点,属于由盆地到高原过渡的多丘陵褶皱地带,高原寒温带季风性气候,多山与平坝相结合,水系较为丰富,草本植物近200种,木本植

    风景园林 2015年8期2015-09-28

  • 浅谈民国时期康藏研究期刊
    响力深体现了当时康区和藏事研究的最高水平,对当时康藏地区建设发展、藏汉文化交流、藏学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康藏研究;期刊;民国一、民国康藏研究期刊简述康藏历史上第一个近代报刊是清末驻藏大臣联豫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在拉萨创办的《西藏白话报》。此后,在南京、西藏及周边省,大量康藏类报刊相继创立。据资料显示,1949年前有关藏学的报刊多达87种,特别是1929年至1949年间,平均每年创办7种报刊[1]。其中首都南京和康藏邻省四川,康藏类刊物多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2015-03-20

  • 近现代康区民间枪支问题研究
    、残酷性。近现代康区自然地理具备草原游牧的条件,也具备农耕生产的基础,为此,枪支的双重功能在这里得到了得天独厚的发挥,枪支的二重性之间的紧张关系凸显出来。故,这里拟以康巴藏区为例,就这些问题做初步探讨。除极个别情况外,本文论述的时间断限大致在1840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涉及的区域大致为传统意义中的康巴藏区,即持康方言的藏族聚居区,具体指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四川甘孜以及木里藏区等。一“公元9世纪前后,武器进入了火器时代。火器是利用燃烧的爆炸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2-19

  • 康区频现“纠纷”与土司制度的联系
    [摘 要]清朝康区情况比较复杂,频仍出现“纠纷”,众所周知的有:“瞻对事件”、“大小金川事件”、“杂谷事件”“巴塘事件”“理塘事件”等。并且就连在吐蕃时期的奴隶大起义,也是先发迹于朵康地区。笔者考虑,这些事件在康区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原因。本文试图对其根源作一剖析。[关键词]清朝;康区;纠纷;原因一、土司制度的概况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在中国南方和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分封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政治制度。即“因其俗而柔其人”。康区土司制度经过元代的初建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9期2014-11-10

  • 康区宁玛派著名学者——居·米旁嘉措
    至20世纪初期的康区,此时期的康区发生了诸如“瞻对事件”、“凤全事件”、赵尔丰改革等一系列大事件,其中“瞻对事件”与他的人生经历紧密相关。因此,本文有必要从19世纪50年代的“瞻对事件”入手探析这位康区历史人物。瞻对 (nyag-rong),位于康区中部的雅江上游,属于现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一带。此地于清代之时,以土司为首,辖地“北接甘孜、炉霍;南连理塘、雅江;东界道孚,与明正土司接境;西北抵白玉、德格,与德格土司毗连。”[1]其地理位置居于康藏通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4-09

  • 近十年来西康研究综述
    。范召全《刘文辉康区民族工作思想》[1]阐述了刘提出的民族工作原则、政策、工作五法等思想。胡晓梅《刘文辉康区乌拉制度改革述论》[2]认为刘改革失败原因在于封建农奴制的阻滞、地方财政的拮据、政令不畅、监察措施的无力、定价存在的问题。王川《刘文辉与西康地区藏传佛教界关系述论》[3]一文指出刘文辉对待西康佛教界采取“竭力拉拢宗教上层和顺势而为策略”。廖华西《刘文辉治理西康的实践及其思想述评》[4]对刘文辉在西康的实践及思想分析后,认为刘文辉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3-31

  • 《〈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校勘影印全本》
    图书说明:民国时康区(东部藏区)乃多事之区,由于康藏纠纷不断、西康建省及四川成为抗战后方等背景,康区研究受到学界空前重视,诞生了当时三个主要研究康区及藏事的高水准学术期刊。本套校勘影印全本首次全面搜集、整理和校勘了民国时期极具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 《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三种藏学类专业学术期刊,是近年来嘉惠藏学界的又一重大基础性研究资料成果。项目分两个部分:1.对三个期刊的全本进行系统整理和原文照相出版。系统整理主要包括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

    全国新书目 2013年10期2013-03-17

  • 清末民初康区“边学”初探
    张小林清末民初康区“边学”初探张小林清末民初,康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今天四川甘孜州的“边学”高潮迭起。经考察认为:“边学”兴起实际是“边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这一时期特定的政治背景联系在一起。清末民初;康区;边学;边政四川甘孜州现代学校教育的兴起始于清末,民国时期得到了较大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清末还是民国,设立学校实为当时政府办理“边政”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倡导兴办康区教育的赵尔丰提出,办学的目的在于“怀柔远人,化民成俗”。而作为西康省主席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8-15

  • 试论影片《柯山红日》对中国电影文学的贡献
    剧形式反映了当时康区的社会状况,以及解放军进入康区后的各种利于康区社会变革的措施,显示了民主改革的必要性与历史必然性。单从影片本身来看,对于该片的评价,大多认为它是特殊年代的应时之作,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不能位列上层。但是纵观整个中国电影史,甚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将《柯山红日》作为影视文学来阐释,那么,则可以说无论是从文学样式,还是文本本身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填补了创作盲区,作了大胆的艺术尝试。首先,有必要先强调“文学”的定义。纵观文学理论研究,“文

    电影评介 2012年11期2012-08-15

  • 关帝庙礼文化在康区的传承与开发
    都610046)康区①关帝信仰是近年来研究藏区民间信仰的热点之一。有学者[1]认为,在汉人迁入以及统治阶层提倡的大背景下,存在于藏区民间底层的关帝信仰具有兼容性、实用性,这种信仰则是汉藏文化交流的一种标识。而对关帝信仰研究的切入点之一就是普遍存在于藏区的关帝庙,有学者从关帝庙与商人的关系角度指出康区有些地方的关帝庙(如康定河西的关帝庙)具有会馆的功能。[2]如果从清代关帝祭祀传入的角度来分析的话,那么关帝庙在康区又承载着什么样的时代文化内涵呢?这个研究不仅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2-10

  • 近代康区陕商在汉藏互动与文化交流中的角色
    )陕商作为历史上康区汉藏商贸的主要开拓者,直到民国时期,始终在汉藏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足迹几乎踏遍整个康区,对汉藏经济交流的贡献颇大。学术界对康区陕商的研究,大多侧重从经济角度,集中探讨具体的经商活动及其在汉藏贸易中的作用[1][2][3]。不过,陕商是以内地商贾的身份进入康区从事族际经商的,在与藏民的商贸交往中,陕商构建起层级式的商贸交易网络,并通过主动强化自身与藏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族际互动,不断地调适经商方式,开拓更为广阔的藏区市场,无形中促进了汉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4-12

  • 玉树:根在藏汉之间
    上玉树介于卫藏、康区和安多的交界,被视为“腹地”再过十多天,4月底5月初,就是一年一度虫草采挖的时节了,在玉树,最近几年牧民的收入,大部分都来自于虫草的采挖。在整个藏区,玉树的虫草是响当当的,产量集中,品质上乘,每年的夏季,在州府所在地结古镇,最繁华的玉树宾馆旁的广场上,都会形成一个虫草交易市场,人们以斤或百根为单位,摆地摊做着虫草买卖。玉树的虫草,是全藏区品质最好的,也是价格最为便宜的。每年都会有大批外地商人来此收购。不过,来一趟并不容易。玉树地处青藏高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15期2010-05-14

  • 发扬光荣传统 为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而努力
    称康巴地区,简称康区)派出医疗队,开展巡回医疗、性病防治、卫生防疫、妇幼保健、人员培训等工作。同年11月,卫生部和当时的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正式组建了中央民族卫生工作大队奔赴康区。经过两年的艰苦和卓有成效的努力,1953年12月卫生大队胜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在这两年时间里,卫生大队的同志们走遍了藏族自治区的所有19个县和色达地区。医疗队共治疗患者20多万人次,为近4万人接种牛痘,为 400多位孕妇进行新法接生,对14万多人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培养了4O多名卫生技

    中国民族 2001年11期2001-11-22

  • 来自甘孜州的问候
    。 甘孜州又称为康区,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汉武帝时甘孜地方就与中央发生联系;隋时,吐蕃势力扩展到金沙江以东地区,当时这里的各部落纷纷求庇于内地朝廷;唐代,像甘孜这样处于唐朝和吐蕃之间的诸部落,有许多内附中央,唐朝政权在当地设置羁縻州设其政而不改其制,以当地头人治理,宋代继之。元初,在羁縻州内推行土司制,分封当地首领担任官职,受命于朝廷。明代"因俗以治,多封众建",并进一步促进唐宋以来开展的"茶马互市",当时的打箭炉(今康定)成为藏汉交易的商贸重镇

    中国西藏 2000年4期200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