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校勘影印全本》

2013-03-17 08:52姚乐野
全国新书目 2013年10期
关键词:前锋月刊学术期刊

《〈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校勘影印全本》

图书说明:

民国时康区(东部藏区)乃多事之区,由于康藏纠纷不断、西康建省及四川成为抗战后方等背景,康区研究受到学界空前重视,诞生了当时三个主要研究康区及藏事的高水准学术期刊。本套校勘影印全本首次全面搜集、整理和校勘了民国时期极具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 《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三种藏学类专业学术期刊,是近年来嘉惠藏学界的又一重大基础性研究资料成果。项目分两个部分:

1.对三个期刊的全本进行系统整理和原文照相出版。系统整理主要包括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背景介绍,同时对一些在今天已十分生僻的事件、人物、词汇及明显的错、漏之处作必要的附加说明。

2.研究以三个期刊为对象,对其办刊思想、原则、内容门类及在当时康区及藏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产生社会反响、热点问题等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目的是以此为窗口和缩影窥视当时康藏研究状况、认识康藏的水准及思想理路之面貌。

姚乐野,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四川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在“The Electronic Library”、“Library Management”、《图书情报知识》、《档案学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教材、译著10余部。

深入康区历史文遗,追溯现代藏学渊源

作为20世纪上半叶延续时间长且最具代表性的藏学学术期刊,《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和《康导月刊》的刊行正值我国现代藏学的发轫期。内地与西藏之间的康区被视为汉藏民族与政治关系走向的关键区域,康藏研究遂为民国时期国内各界人士所瞩目,成为现代藏学研究肇兴的一个重要发端和组成部分。这三种期刊可以说是研究这一时期藏事和康区的标志性学术期刊,其文字总量超过1500万字,具有两大突出特征:一是涵盖内容极为广泛、丰富,且各有侧重,堪称全方位研究民国藏事的资料库。以论文、调查报告、政论性文章等多种体裁展现藏区的社会现实、政治军事、宗教信仰、经济贸易、民俗、教育、文学、历史地理、民族交往诸方面,而且从多个视角展现了当时国内社会各阶层人士对西康建省、康藏纠纷等重大藏事问题的看法,因此是目前认识与研究藏事、康区乃至民国史的史料集成。二是刊载不少颇具学术水准与深度的研究论著。我国现代藏学研究的一批奠基者和开拓者先后在这三种期刊上发表不少康区及藏学研究的奠基性拓荒之作,代表了当时我国藏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水平,学术影响深远,至今仍为学界必备的参考文献。

基于对藏学、康区及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与学术研究价值,三种期刊长期以来备受学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是从事藏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普遍查阅的珍贵文献。但因这三种期刊十分稀见,散存于国内外各大图书馆 (主要是国内西南地区和北京部分图书馆),残缺、破损严重的现象普遍存在,为研究者查阅带来了不便,也直接导致三种期刊的整体利用率较低,无形中制约了康藏及藏学基础研究的总体发展。《〈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校勘影印全本》的编著者依托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藏本,历数年之功,通过馆际互借等方式查缺补遗,将三种期刊搜集齐全,并作大量统计、修补、辨识、校勘等整理工作,以规范的文献整理程序,采取扫描影印,基本保存期刊的原貌,同时编制便于查询的文章篇名索引、名词解释及说明,解决了学者长期难以获取查询三种期刊的学术困境与缺憾。

《〈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校勘影印全本》的出版所提供的丰富的基础性学术资源,对于藏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贡献与价值,必将进一步拓展、深化我国的藏学研究事业。

《〈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校勘影印全本》的出版所提供的丰富的基础性学术资源,对于藏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贡献与价值,必将进一步拓展、深化我国的藏学研究事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上半叶我国现代藏学的兴起与发展,与康区研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换言之,康区作为藏、汉及西藏与内地之间的一个文化交汇与连接地带,对康区的认识与研究,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现代藏学兴起的一个重要发端。这突出地表现于以下两点:第一,20世纪上半叶我国现代藏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者如李安宅、谢国安、李有义、任乃强、刘立千、马长寿、刘赞廷、闻宥、李思纯等一批前辈学者大多同时也是康区研究的先驱,他们与康区研究结下不解之缘,或由康区研究而涉足于藏学,或是借助对康区的认识而始致力于对整个藏族历史、社会与文化的研究。第二,若从现代学术区别于传统学术的一个重要差别是专业性学术期刊的出现这一点而言,我们可发现一个重要现象:在20世纪上半叶,作为我国现代藏学兴起的重要标志——藏学类专业学术期刊的出现大多同康区研究有密切相关。总体而言,20世纪上半叶我国出现的藏学类专业学术期刊中,以延续时间长、发刊量大而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要有三种,这就是《康藏前锋》(1933~1939年)、《康藏研究月刊》(1946~1949年)、《康导月刊》(1938~1948年)。这三种期刊可以说是当时研究藏事和康区的主要学术期刊,刊载了大量有影响和极具价值的论文、考察报告、政论性文章。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期刊不仅刊名均有“康”一字,其所刊载的文章内容不少也多与康区密切相关。

“康”亦称“康区”或“康巴”,是藏语“khams”的汉文译音(早期或译为“喀木”),其含义是“边地”,概念乃是出自卫藏人以“卫藏中心观”而产生的一个称呼。故现今学术界主要以“康区”或“康藏”两词来指称“康”这一辽阔的东部藏区。1904年英军入侵拉萨,清王朝于内忧外患之中不得不腾出手来加强对西藏和藏地的经营,所谓“治藏必先安康”。至后来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战略后方向四川转移,不少著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也陆续迁川,从而导致大批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到四川。其中,在抗战时期,不少学者出于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之使命,出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与关怀,分别从各自不同的领域涉足于边疆地区的研究,特别是涉足位于四川西部的康藏地区及藏学的研究,他们或立足于深入广泛的田野调查,或依据于汉、藏文献史籍,或着眼于抗战时期的特殊时局,对康区以及藏族的历史、宗教、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时政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介绍、探讨和研究,发表了大量文章。而这些文章大多比较集中地发表于《康藏前锋》、《康导月刊》《康藏研究月刊》民国时期这三个有关康区和藏事研究的学术期刊上。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说,抗战时期国内众多学术机构和大批学者迁川及由此所带来的对康区及藏事普遍关注与研究,对这三种学术期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这一点,也是上述三种期刊得以成为民国时期康区及藏事研究方面代表性学术期刊的一个重要背景。

《康藏前锋》于1933年在南京由《康藏前锋》杂志社创办,属综合性刊物,月刊,其办刊宗旨是“联络汉藏感情,沟通康藏文化”,唤起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为开发建设康藏发挥先导作用。其办刊任务主要是介绍、研究西藏、西康、青海等藏区的社会现实、历史沿革、宗教、文化、经济、农牧生产、教育、风俗习惯、政治制度、风景名胜等。辟有时论、论著、专载、文艺、通讯、藏文等栏目,是民国时期创办较早的大型专业性藏学期刊之一。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康导月刊》由西康省县政人员训练所同学会主办,该会的总会设在康定,由西康省主席刘文辉担任会长,负责会务的先后有张镇国、蒋五骥、任汉光等人,同学会秉承刘文辉提出的“精诚团结”精神。《康导月刊》的创办受到西康国民党、省政府和军队的重视,由西康省政府拨款补贴,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传贤为其作序。该刊自称是“建设新西康的先导,开发边地文化的生力军”,办刊的目的在于“提供康区的情况素材作为政府施政参考,并引起国人开发兴趣,纠正过去一般人对边疆的唯蛮论和唯冷论”,办刊的态度是“一曰不以一概众,二曰不以小方大,三曰不以虚判实,四曰不以巧乱真。”该刊撰稿人主要为各地县长或科长,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文章内容多系实际施政或实地调查所得,非一般泛泛而论可比,文章总体质量较高。

《康藏研究月刊》是民国时期民办社团康藏研究社主办的一个学术性刊物。1946年7月,由任乃强、刘伯景、谢国安等人发起的康藏研究社经过半年筹备在成都成立。同年10月,由康藏研究社主办的《康藏研究月刊》在成都正式创刊。其办刊宗旨是“研究康藏区内一切情形,提供整理意见,协赞政府设施”,并主要以发表康藏研究社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为主。《康藏研究月刊》办刊期间共刊载了65篇学术文章,文章内容包括论文、译著、考察报告、政策建议、图书评介、游记、传记等。

《康藏前锋》、《康导月刊》、《康藏研究月刊》作为民国时期有关康区及藏事研究的三个主要学术期刊,汇集了十分丰富的康区及藏族社会情况,内容涉及边政、历史、社会、文化、经济、宗教及时政等各个方面。其史料及学术价值弥足珍贵。特别是抗战时期随着学术机构及大批学者西迁,不少国内知名学者纷纷涉足于康区及藏事研究并在三种期刊上发表不少康区和藏学研究的奠基性、开拓性的重要成果,代表了当时康区或藏事研究的最高水平,产生了极大影响。三种期刊由于持续时间甚长,影响甚大,堪称民国时期康区及藏事研究的代表性刊物,上面的许多文章至今仍是藏学所必备的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前锋月刊学术期刊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数 独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画与理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画与理
画与理
篮球的由来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