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
- 《新出相家巷秦封泥》释文补正
方家。1.酆丞整理者将图一封泥文字释为“鄷丞”。图一 (27页上2)(3)原书无编号,为讨论方便,每页之中,从右开始编号。案:王伟对其首字释读提出质疑,认为疑似“邓”字,并指出该封泥“与其他字迹清晰的‘酆丞’封泥对照,字体风格有明显差异,且印面格式也不同,故怀疑释‘酆丞’有误。”(4)王伟:《秦玺印封泥职官地理研究》注释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512页。整理者将图二封泥文字认为一字,但是未作释读。图二 (30页下第4)3.苏叚、桓叚整理者将图
殷都学刊 2023年4期2024-01-12
- 读清华简第九册札记
简7的“”字,整理者释为“衋”,(6)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上海: 中西书局,2018年,第141页。石小力、苏建洲、陈民镇、马立志等先生读为“疾”。(7)石小力: 《清华简第八辑字词补释》,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清华大学,2018年;陈民镇: 《据清华九〈治政之道〉补说清华八(六则)》,《出土文献》第15辑,第197页;马立志: 《试释金文中一个
出土文献 2022年3期2022-09-28
- 清华简中新见同义连用词语探析
)可知自得?”整理者注释为甬读为庸,与“岂”同义连用。[3]121“岂庸”皆表示岂可、难道。先秦典籍中有“其庸”“岂巨”等疑问副词同义连用情况,如《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其庸可冀乎?”杨伯峻注:“其、庸二字之用法俱同‘岂’,此是同义虚词连用。……《荀子·王制篇》‘岂渠得免夫累乎’、《正论篇》‘是岂巨知见侮之为不辱哉’之‘岂其’、‘岂渠’‘岂巨’连用也。”“巨,亦岂也,古人自有复语耳。 或言‘岂巨’,或言‘岂遽’, 或言‘庸讵’,或言‘何遽’,其义一而已矣。
昆明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5-05
- 清华简《天下之道》五题
文有所讨论外,整理者还发表了解读性质的论文。笔者认为,整理者所做的释文和解读为相关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以下,笔者就相关问题给出自己的意见。抛砖引玉,请同道批评。一、释文①以整理者之释文为底本,见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八)下册》,中西书局,2018年版,第154页。与原释文不同者及补文以括号标出,在“注解”部分说明;若干处断句、标点亦有所不同。“天下”之道:“二”而已;“一”者守之之器;“一”者攻之之器。昔天下之守者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7
- 长沙吴简临湘侯国都乡民所在丘名考*
现尤为突出,故整理者的释文仍存在较大讨论空间。限于篇幅,本文首先选择临湘侯国十一个乡中的都乡,(3)笔者曾撰文讨论长沙走马楼吴简所见临湘侯国属乡的数量和名称,发现在《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叁〕》整理者释出的35个乡名中,都乡、东乡、西乡、南乡、中乡、广成乡、乐乡、模乡、平乡、桑乡、小武陵乡11个乡名出现次数较多,其余出现频次较少的乡名,或为整理者误释,或为书写者误写。参见拙文《长沙吴简所见临湘侯国属乡的数量与名称》,《简帛研究 二○一○》,桂林:
出土文献 2022年1期2022-03-15
- 清华简《四时》读札
”中的“需”,整理者引《易·需》:“需,有孚。”孔疏:“需者,须也。”故可作此解。1.2 简21.2.1 舒(序)【整理者】“舒”,读为“序”,次第,次序。《易·文言》:“与四时和其序。”《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简文“受序”应指入月第一天,即朔日。或说“受序”为“朔”字缓读。【石小力】“叙”应读“舍”,与“宿”同义,指星次,星宿运行所到之处。⑧【今按】“舒”字本来就有“次叙”的含义。《尔雅·释诂上》:“舒,叙也。”郭璞注:“谓次叙。”王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1期2022-03-07
- 完备的研究整理精善之本《赵烈文日记》整理出版
11 月出版。整理者为文学博士、凤凰出版社副编审樊昕。他长期从事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有丰富的出版工作实践,著有《唐艺研究》《谭正璧友朋书札》等,发表、翻译有《赵烈文〈落花春雨巢日记〉的文史价值》《任、饶两大家关于敦煌歌词的论争》等论文。《赵烈文日记》整理者基于其学术研究,全面把握赵烈文文献及其研究成果,择善选用日记版本,精心设置导读文献,细致编制目录索引,推出了世存赵烈文日记的可读之本。全书分6册, 共3358 页,220 万字, 包括赵烈文日记正文、附
藏书报 2021年2期2021-09-10
- 《宜州历代石刻集》铭文录写校勘札记
文过程中,发现整理者所录写的文字材料存在一些瑕疵。例如:个别文字的隶定不够准确,句读的使用不够恰当,还出现了夺文和衍文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研究者或读者对该书诗文的理解和研究,进而影响其史料价值和文化传承。今笔者不揣浅陋,针对《石刻集》录写中出现的文字的隶定和句读的使用等问题,提出一得之见,尚祈方家指正。一、文字方面的差错《石刻集》整理者在录写原拓文字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文字方面的差错,主要是字形隶定的讹误,也有夺文和衍文现象。这些错误的存在势必会对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7-06
- 安大简《诗经》与毛诗韵读对比研究
上,结合安大简整理者研究意见(2)黄德宽、徐在国主编:《安徽大学藏楚简(一)》,上海:中西书局,2019年版,第67-159页。本文“整理者说”皆出此书,下不再注。,并参考王力《诗经韵读》(3)王力:《诗经韵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46-232页。,对安大简《诗经》与毛诗韵读差异问题进行分析。一、安大简《诗经》与毛诗韵读的一致性安大简《诗经》与毛诗所押韵部相同,以及韵部不同但属于通韵、合韵之列者,有《周南》之《关雎》《葛覃》《卷耳》《
管子学刊 2021年1期2021-03-09
- 海昏竹书《诗》异文小札
P109),为整理者据原字形硬性隶定,其实此字应该就是见于《说文·生部》的“甤”字,“犉”,如匀切,日母文部;“甤”,儒隹切,日母微部,古音极近,以致异文。海昏《诗》颇多类似的阴声、入声字与阳声字通用的现象,如《诗·小雅·无羊》“不骞不崩”之“骞”,海昏竹书作“齮”[1](P109)《;诗·小雅·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海昏竹书作“偏发其仕”[1](P108)《;诗·小雅·斯干》“哙哙其正,哕哕其冥”,海昏竹书作“款=其正,爨=其瞑”[1](P108)《;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2-18
- 读北大简《老子》札记六则
书(贰)》中,整理者将汉简《老子》与出土的郭店本、帛书本,传世的王弼本、河上公本、严遵本、傅奕本制成全文对照表进行比较,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便利。通过对读各本《老子》,可以发现汉简本与其他各本内容大体不差,但在某些字、词上存在差异。由于北大简的出身和自身特点,对其真伪仍存疑问,研究汉简《老子》与各本的不同之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认识北大简。本文是我们校读各本老子的几点浅见,有待方家指正。一、简5:是以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被取此此句中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2-13
- 清华简《系年》所载地名与《左传》合证
编年体的史书,整理者拟名为《系年》,内容相当重要,是自西晋发现《竹书纪年》以来先秦编年史书的第二次重大发现。李学勤在成果发布暨学术座谈会上指出,春秋时代的《系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即印证和补充《春秋》经传,特别是补充和纠正了《左传》《国语》等传世文献的记载。[1]笔者收罗了《系年》一文出现的地名,取之能与《左传》合证者数则,笺同证异,间引诸家考证之说,在相互比照中可以加深对先秦地名的认识,于先秦史、汉语史以及历史地理的考证皆有参考意义。帝丘 《系年》4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2-05
- 读清华简九《治政之道》札记四则
“方君”二词,整理者释为“方直”[1]133;王宁先生释为“有道”[2];刘信芳先生意识到与“黄帝方四面”有关,解释为一方之臣[3]。按:笔者认为以上几处“方”应该很有联系。“不唯……乎”在其他地方也多次出现,是一个反问的论证,对前面的观点进行总结。“不唯君有方臣,臣有方君”应是在总结“昔黄帝方四面”,则两处的“方”应该联系起来进行解释。简文说四面即四佐,也就是“黄帝方四佐”,若按正义有道的意思训不通。《吕氏春秋·圆道》中有一段话,或可与这几处参照:先王之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31
- 你是“书桌堆砌者”吗?
,通常被划分为整理者和堆砌者。整理者一般拥有简约型书桌,而堆砌者常常倾向于混乱型书桌。如果你的书桌足够理性,像将野外必备品装进小号行李箱一样,尽可能地选择最少量的关键性物品摆在桌面上,你很可能是一个极简主义者,对一切富有规划感,遵守纪律并且可靠性强,你的书桌自然而然被称为清爽的简约型书桌。一直以来,在桌面状况的比拼中,整理者通常都是良好秩序和习惯的优胜者。而堆砌者却饱受争议,被认为体现了使用者對生活无规划、自由散漫的缺陷,也有很多人不赞同在书桌上摆放无关学
知识窗 2021年12期2021-01-16
- 論“標”字本義與字形的關係
——兼釋戰國竹書中的“標”字*
事項。其文曰:整理者認爲“讎疑即售字,見《戰國策·秦策五》鮑注,指售賣而言。”(1)李學勤主編: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中西書局2014年,第89頁。提供一説。然此“讎”究竟指何種占問事項,目前尚無法確定,當付闕疑。這裏可以補説的是關於第二段“▲肴(淆),讎”的理解,主要涉及▲字的釋義。其原字形作:子曰: 下之事上也,不從丌(其)所以命,而從丌(其)所行。上好此勿(物)也,【一四】下必又(有)甚(焉)矣。古(故)上之好亞(惡),不可不(慎)也,民之
简帛 2020年2期2020-12-31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治政之道》校释五则*
籍,其中一篇被整理者定名为《治政之道》的竹书颇为引人注目。该篇将“兴人”即选拔人才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举措,从正反两方面详尽论述了“兴人”的重要性。在学习之后,我们对其中一些字词的释读有了一些想法,现提出,以向学界请教。一、“是以自化”《治政之道》第6—7号简以黄帝依靠四辅,“不出门檐,以知四海之外”来说明“兴人”的重要。在描述这种主逸臣劳而国治的效果之后,简文进一步总结道:“为”整理者读如字,认为“自为”是“为了自己”[1]135。可是连词“是以”一般是引
文物春秋 2020年5期2020-12-03
- 新出楚辞《李颂》校释
意义。本文在原整理者基础上对《李颂》进行了重新释读,并对其中重点字词做了考察。1.相吾官(馆)树,桐且怡兮。3.倝(晋)冬之旨(祁)寒,喿〈叶〉其方落兮。4.凤鸟之所集,竢时而作兮。5.木斯独生,榛棘之间兮。需要注意的是,该文未对比六味地黄丸与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从服药的依从性来看,丸剂显然价格更为低廉,同时用药方便,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此外,加味六味地黄汤本身含有较多的热量,会影响热量的摄入总剂量,需要重视饮食的调节,适当的减少食量,避
华夏文化论坛 2020年1期2020-11-17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八)》札记四则
简9-10:还整理者注:还心,即萦绕于心。《左传·襄公十年》“还郑而南”,杜预注“绕也”[1]141。罗小虎先生指出“还心”在古文献多表示“归还、归去之心”,且“营”“还”二字在古书中存在异文,故认为简文中“还”可释为“营”,“营心”即指心里迷惑[5]。按:“还”字释读从罗小虎先生的意见,读为“营”,训迷乱、惑乱。从语音来看,“还”字古音在匣纽元部,“营”字在匣纽耕部。王念孙《读书杂志》:“营与还古同声而通用。”《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夫二子营君以邪,公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2-25
- 北京大學藏漢簡《蒼頡篇》的綴連復原*
復原的指標正如整理者所説的“屬同一韻部的各章内簡的綴連,以及章與章之間的綴連,均首先利用了簡背劃痕”,(5)《蒼頡篇 釋文 注釋》,《北大壹》,第68頁。《北大壹》的綴連復原,在以韻部分類之後,首先利用了簡背的劃痕。劃痕或爲在刮治竹簡之前,隨意在各個竹筒上所劃,劃痕的起點及傾斜角度隨竹筒各異,因此,相互具有排他性,在綴連復原上有一定的效力。(6)竹簡的刮治與劃痕的關係,參看孫沛陽: 《簡册背劃綫初探》,《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4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2019年0期2019-12-31
- 《尚書》“董之用威”辨正
有“之用威”,整理者亦以杜注《左傳》爲據,將“”讀作“董”。(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頁177)我們認爲,“董”當讀作“動”,訓作震動、驚懼。簡本《祭公之顧命》爲《逸周書·祭公解》的戰國寫本,與《夏書》皆屬於《書》類文獻語言,可相合觀。清華簡整理者將簡文之“”與《夏書》之“董”看作同一個詞,可信。但從簡帛文獻用字習慣來看,“”字多通作“動”。(白於藍《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頁972)清華簡《書》類文獻《金滕》簡12有“
中华文史论丛 2019年1期2019-12-16
- 读《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札记二则*
鲁番出土文献》整理者定名为《唐西州事目历》。为便于讨论,先将文书释文转录如下①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80页。:(前缺)(后缺)原文书残缺过甚,正面仅剩三行六个字可以辨认,背面有半个残字。据题解,本墓中“所出文书书,故定名为《唐西州事目历》。问题是,第1行“参军 素”数字如何理解呢?复据题解,整理者认为第1行中“素”,即同墓所出《唐仪凤三年(678)九月西州功曹牒为检报乖僻批正文案事》中“录事参军敬大
吐鲁番学研究 2019年2期2019-12-16
- 清华大学所藏竹书《邦家之政》校证*
不可知,此沿用整理者所拟篇名。为便省览,先将校订过的全篇释文抄出,再逐句加以校证。着重讨论若干有疑议之处,详人所略而略人所详,不求面面俱到也。……□□□□□□□□□□宫室少(小)(庳/卑)以(迫),亓(其)器少(小)而(衰),亓(其)豊(礼)肥(菲),□□□□□□□□,亓(其)未(味)不(旨)从下文“公曰……孔子答曰……”可推知,自此以下至“其类不长乎”,亦当为孔子答某公之语。其言从正反两方面立论,前缺部分可拟补“邦家将兴,其君……”一类的表述。未,整理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11-28
- 《地湾汉简》札记六则
依稀可见。根据整理者释文,我们对比整个简中出现的字形,再结合整个内容,认为“弦”上一字可释为“韦”。地湾汉简含有“韦”字的释文有:韦弦二 稾枲长弦一 □ 86EDT34:9糸韦弦二革甲鞮瞀各一长弦一 86EDHT:14另外,从内容上来说也是合理的。 罗小华《〈地湾汉简〉中的“弦”》一文中说:“地湾汉简中提到的‘弦’:‘枲长弦’‘韦弦’和‘糸韦弦’。”[3]通读整个地湾汉简,我们发现除了上述三种弦以外,还有“承弦”,即弓弦的副弦。此处无论是哪一种,文例上都是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2019-11-21
- 阜阳汉墓木牍古书章题“当今之内”“不观内岸”新考
——兼议《孔子家语》“当今之君”“不观高崖”相关问题
要。据阜阳汉简整理者称,阜阳汉墓一号木牍存有“鲁哀公问孔子当今之时”“子曰不观高岸”两个章题。本文通过字形辨正,通过与《孔子家语》《说苑》所记载的孔子言辞的比较,发现这两个章题应作“鲁哀公问孔子当今之内”“子曰不观内岸”。“当今之内”之“内”并有“房室”“朝廷”之义;“内岸”即“汭岸”,指河流弯曲处的侵蚀岸、大小河流交汇处大河的受水岸。以上发现对研究孔子的著述在西汉的流传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一、第14号章题“鲁哀公问孔子当今之内”新考(一)第14号章题材料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1-07
- 《长沙尚德街东汉简牍》释文商补
简86枚,释文整理者功劳甚伟,但白璧难免微暇,笔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还有可商榷之处,通过对尚德简释文、图版仔细校核,我们发现有21处不当之处,下面略陈管见,不当之处敬乞读者批评指正。1.讲疎,前别,不悉,怆悴有务相念,须道□□□政阿□悒悒又□□县周史来(牍·020正面)送□君内□□□意云用□人车借人用之□□□云□大丈夫□□书□□故不门□(牍·020背面)按,牍·020正面第一行“阿”后未识之字疑为“不”。该字图版为与牍·020正面之字形一致,释文整理者释其为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3-26
- 淺議日藏漢籍寫本釋録中的規範
致的地方,需要整理者引起注意。1.古代的正字與現代的規範字含義不同。比如衮與袞,《干禄字書》作“上通下正”,但在出版物中,一般以袞爲正字。又如争與爭,《干禄字書》作“上通下正”,而實際在出版物中,一般以争爲正字。2.古代的正俗關係與現代的定義並不一致。比如俯與俛,《干禄字書》認爲“作上字爲勝”,實際上在現代古籍整理中,二字作爲異體字,可以並存。同樣的情況還有並與竝、吊與弔、栢與柏,在文獻整理中,同樣允許作爲文獻面貌而存在。3.古代的正字亦往往並不規範。如《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2018年0期2018-11-12
- 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校读五则*
本篇释文,该篇整理者是李均明。根据尉侯凯(2016)、子居(2016)以及“ee”的意见,原简文在编联方面需要做三处调整。第一,简8后当接以简10。参看“悦园”发言,http: //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45&page=6,50楼,2016-05-30;又,参看尉侯凯(2016)及尉侯凯(2017b)。第二,简13与简14之间当插入简9。参看“子居”发言,http: //www.bsm.org.cn/bbs/r
汉字汉语研究 2018年4期2018-01-24
- 《肩水金關漢簡(肆)》拾遺*
: 473號簡整理者釋文作:*甘肅簡牘博物館等編: 《肩水金關漢簡(肆)》,中西書局2015年。本文圖版釋文均出自此書,不另注。王□報□卿 □□A□之□﹦□﹦□B73EJT37: 507號簡整理者釋文作:□□□兩簡簡面均無紋路,木質相同。字形、形制以及書寫風格等較爲一致。我們把73EJT37: 473與73EJT37: 507號簡拼合後,茬口部分圖版如下:對比知兩簡色澤相符,書寫風格相同,字迹、字間距一致,茬口吻合。綴合後,可復原茬口處筆畫。經測量,圖版茬
简帛 2017年1期2018-01-03
- 《清華藏簡(伍)》拾遺*
7有一段文字,整理者釋文如下:正(政)柬(簡)以成,此胃(謂)顼(美)正(政);正(政)綯(禍)軷(亂)以亡(無)遱(常),民咸解體自卹(恤),此胃(謂)亞(惡)正(政)。型(刑)情(輕)以不方,此胃(謂)顼(美)型=(刑;刑)綰(重)以亡(無)遱(常),此胃(謂)亞(惡)型(刑)。這段文字講述的是小臣回答湯何爲美政與惡政,何爲美刑與惡刑。關於“型(刑)情(輕)以不方”一句,整理者注〔五一〕:“情,讀爲‘輕’。此與楚文字習見之‘綱’寫法不同。方,害。”而“
简帛 2017年1期2018-01-03
- 古籍整理新成果 方志研究新典范
》的整理质量,整理者在比勘上述各本的基础上,前一一六卷以东方学会本为底本,以志局本为校本;王学增四卷补编,以黄册本为底本。此外,还依据各单行本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校勘与标点,不仅尽可能地避免了文字讹误,还增补了黄册本中诸本所不载的袁大化为各卷分志作的序言以及王学增补编四卷之内容,并在《新疆图志》刊行后,首次尽可能地对其最初编纂的所有文献进行整理,并做全面展示。即使是对《新疆图志》所征引之典籍,整理者亦依善本参校,如正史《西域传》《西域水道记》等,均据中华
出版广角 2017年20期2017-11-28
- 游道与养生:北大藏简《魂魄赋》谫论
一篇赋类作品,整理者命名为《反淫》。在整理者研究的基础上,一些问题还可以继续探讨,包括文辞、简序以及篇旨、命名等诸问题。尤其是它和枚乘《七发》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赋史意义问题。尽管这篇赋在语词和语段等方面和《七发》颇多类同之处,但并不能认为它是《七发》的初稿,这只能反映出早期赋的创作中共同的知识背景以及集成式的创作模式。北大简《魂魄赋》《七发》 游道 养生《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肆)》收有一篇赋体文,整理者根据编号为简1背书“反淫”二字,将之命名为《反淫
长江学术 2017年3期2017-11-25
- 淺議日藏漢籍寫本釋録中的規範
致的地方,需要整理者引起注意。1. 古代的正字與現代的規範字含義不同。比如衮與袞,《干禄字書》作“上通下正”,但在出版物中,一般以袞爲正字。又如争與爭,《干禄字書》作“上通下正”,而實際在出版物中,一般以争爲正字。2. 古代的正俗關係與現代的定義並不一致。比如俯與俛,《干禄字書》認爲“作上字爲勝”,實際上在現代古籍整理中,二字作爲異體字,可以並存。同樣的情況還有並與竝、吊與弔、栢與柏,在文獻整理中,同樣允許作爲文獻面貌而存在。3. 古代的正字亦往往並不規範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2017年0期2017-11-12
- 汉代简帛零札(八则)*
之一”一句中,整理者释为“爱”字的字形作:按:此字当释为“要”,整理者释为“爱”,误。2.马王堆汉墓帛书[壹]《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十六经·顺道》一四一下:“能毋有己,能自择而尊理乎?”整理者释为“尊”字的字形作:按:此字当释为“奠”,读为“尊”,整理者释为“尊”,误。3.《管子·心术上》:“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虚无无形谓之道”一句,《春秋繁露·天道施》第八十二引作:“管子曰:‘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周易述》“虚中以治之”条
考古与文物 2017年6期2017-09-14
- 自媒体时代中整理者的崛起
这一背景下,“整理者”的角色应运而生。一目前,学术界尚未归纳出“整理者”一词的普泛化定义。但是一般说来,它的通行概念中往往涵盖着某些约定俗成的理解,即对已获取信息进行接受、加工和发布的人。这里,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出发,通过几组平行概念间的对比来尝试着进行某种定位。首先,与“创作者”进行内容的原初性生产不同,“整理者”的价值在于整理他人已创作产生的作品。也就是说,接受作为“整理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是进行后期整合的先决条件。因此,就这个意义而言,“整理者”首先
中国图书评论 2017年8期2017-08-18
- 古汉语常用名词的省字用例
夏覆,剩附。”整理者曰:“‘天’指天宝。”(《文书》【肆】240页)又,同墓所出《唐天宝某载文书事目历》:“天山军牒为仓曹康慎微天十考事。”(同上书241页)《唐天宝八载(749)罗通牒为检见在仓粮事》:“又检天八正月一日见在仓粮。”陈国灿曰:“本件‘天八’,即唐天宝八载。”(《斯坦因》312页)案:陈国灿先生所说甚是,即古汉语常用名词之省字用法也。至德(至)乌尔塘1号墓出土《唐至德二载(757)张公买阴宅地契》:“维至二载岁次景酉。”整理者曰:“至德二载
吐鲁番学研究 2016年1期2016-08-10
- 《肩水金关汉简(伍)》缀合札记∗
;缀合;考释一整理者曾缀合73EJF3:470、73EJF3:564、73EJF3:190、73EJF3:243四简,释文作:居聑三年二月戊寅朔癸……为郡送绛张掖居延都尉府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掾凤令史博整理者的缀合是可信的,然文意未完,还有进一步缀合的可能。我们找到73EJF3:438号简,整理者释文作:并丞岑移过所过守尉周重图1 图2 此简与73EJF3:470、73EJF3:564两简一样,四道纹路,字形、形制以及书写风格等较为一致。我们把73EJF3
珞珈史苑 2016年0期2016-07-25
- 孔家坡漢簡日書釋文補正*①
簡日書簡15,整理者釋文作:盈日:可以築閒牢、築宫室、入六畜、爲嗇 夫。有 疾者,不起,□□。①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考古隊編著:《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29頁。本文所引孔家坡漢簡日書釋文皆出自此書,不再一一注明。“築宫室”之“築”,原文模糊,紅外影像作:當是“囷”字。《周禮·考工記·匠人》“囷窌倉城”,鄭玄注:“囷,圜倉也。”賈公彦疏:“地上爲之,方曰倉,圜曰囷。”簡65記有“利入禾粟及爲囷倉”,簡182記有“利爲囷”,可
简帛 2016年1期2016-07-25
- 清華簡“滿”字補説*①
《芮良夫毖》中整理者將其釋爲“滿”是正確的。從形體上看,《説命》中篇的“”與《芮良夫毖》中的“”、“”字形基本没有差别,爲一字無疑。我們認爲《説命》中的“”字也是“滿”字。此處的“滿”當與前文的“旱”相對應,表水之“盈溢”之義。《説文·水部》:“滿,盈溢也。”《大戴禮記·用兵》:“霜雪大滿。”王聘珍解詁:“滿,盈溢也。”《玉篇·水部》:“滿,盈也。溢也。”《廣韻·緩韻》:“滿,盈也。”實際上,《芮良夫毖》出現的兩處簡文,也可爲此處的釋義提供旁證。《芮良夫毖
简帛 2016年1期2016-07-25
- 一部高质量的杜诗学文献整理著作——《翁方纲〈翁批杜诗〉稿本校释》评介
分为分册校释,整理者钞录所校释十二册的所有文字,包括目录、款识、眉批、题记,并对校《杜诗附记》抄本,指明二本异同,方便后学研究。结论部分阐述《翁批杜诗》的批注特色、书法风格与学术价值,表明整理者自己的观点。为方便读者,整理者还在书末附录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总馆线装古籍善本考述及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诗文论辑录,以便研究者最大限度地网罗材料。这是一部高质量的古籍整理著作,下面就其特点与价值作一简要评述。一、还原求真,校勘精审《杜诗附记》现存传世版本有三,其中两种
杜甫研究学刊 2015年1期2015-11-14
- 新整理本《毛诗注疏》勘误
方面的失误本书整理者选择日本利足学校所藏南宋刘叔刚刊刻的十行本的影印本作为底本,自然是独具慧眼,然而,笔者发现整理本在文字上与底本竟颇有不同,而这些不同之处又不出校记,可见多是由于整理者的误识、误录、失于覆校所引起的形近之误,属于新产生的讹误。兹列78条于下:1.《鸮羽》、《鸿雁》说鸟飞,文连其羽,故《传》曰:“肃肃,羽声也。”(页六四)按,《毛诗》无“鸮羽”之篇,但有《鸨羽》,可知“鸮”乃“鸨”之误,底本正作《鸨羽》。2.兴者,取其一象,不可就荫,水可方
语文学刊 2015年8期2015-08-15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 楚竹書(九)》雜識*
得並不理想,被整理者歸爲一篇的,其實摻雜了好幾篇的簡文,更會有一些應入此書而失收的竹簡,估計得等以後幾册刊佈後纔能細論了。上博九發表後,學者已經在網上更正了很多分篇、拼聯、釋字錯誤,今把學者未能談及的一些問題寫出,供大家參考。(《陳公治兵》簡3)(《陳公治兵》簡11)(《舉治王天下》簡4+16)此兩支簡拼合從“松鼠”所言,*參看“松鼠”在簡帛網(www.bsm.org.cn)“簡帛論壇”《〈舉治王天下〉初讀》一帖下第44樓(2013年1月7日)的發言。“意
简帛 2015年2期2015-06-28
- 讀孔家坡漢簡《日書》雜記
”字之後的殘字整理者未釋,依據文例,應是“爲”,而此字現存筆畫正好與“爲”字相合,這也進一步證明殘38與簡187應當綴合(圖版貳,1)。“未編聯殘片”殘37的内容也是紀日干支,應下與簡186綴合。除去殘37左側略有缺損,兩簡的茬口基本吻合(圖版貳,2)。結合完簡的長度看,殘37之上,還殘去了五六個字。殘37現存文字,整理者的釋文作“□戌午申庚午辰壬戌子”,天干依次是庚、壬,正好屬於牡日。這樣,可以把孔家坡漢簡《日書》“牝牡日”篇進一步復原作:(殘37+18
简帛 2015年2期2015-06-28
- 旧志书校勘整理的思考
业人员去整理。整理者要具备历史知识、历史地理知识、文史知识、广博的百科知识,还要具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较丰富的古籍整理经验等。对于涉及的历史文献、典章制度,整理者要透彻理解文意,把握思维层次,仔细推敲,力求正确理解古籍,尽量使整理后的旧志与原志表意一致,以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尤其是对古今地名、词语含义以及官职职能的考证。例如,《明清民国涉县志》原文说明朝时蒙古瓦剌破三关掠阳曲榆次等涉县为防备要将城墙由土改石,整理者在此注“三关”为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试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0期2015-03-19
-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工档案管理的整合
的过程中,如果整理者对自己的档案资料市场认可度一概不清楚的话,确实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档案整理内容和方向。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化工档案管理的空间,对于档案管理的整理者来说,在整理的起始阶段,在选题上和选材上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调查,看一下相关的档案资料研究到了什么阶段,并且可以及时了解阅读者的心态、需求和档案整理的意见等,这样整理者就很容易地做好档案资料的整理了,并且能提升档案资料的实用性,这样整理出来的档案资料必然会得到读
办公室业务 2014年24期2014-12-03
- 清华简“堵”字补释
局相继出版,原整理者对简文作了很好的考释,其中仍有个别疑难字词存有争议。如其中的“”字,诸家分歧颇多。整理者的意见可从,其应是战国文字“堵”的异体。清华简;堵;战国文字;考释关于该字所在简文的释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楚居》9号简整理者作“至文王自疆浧(郢)(徙)居=郢=(郢,郢)(徙)居=郢=(郢,郢)(徙)居为=郢=(为郢,为郢)(复)【简8】(徙)居免郢,(焉)改名之曰福丘。至(堵)嚣(敖)自福丘(徙)(袭)箬()郢。”【简9】①李学勤主编: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4-08
- 勿忘艰难岁月
琼山云龙镇——整理者注),途中找了徐成章和李爱春,他们是好朋友。徐成章是海南琼山人,比父亲大,是父亲的长辈,曾经是孙中山陆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队长。李爱春是父亲的小学同学。徐成章和李爱春两人都是在国民党里工作的共产党员。父亲经过广州时找到徐成章(曾担任过黄埔军校特别官佐——整理者注),对他说,我要到黄埔军校去,为了穷苦人民的解放,要参军打仗。但徐成章说,你别参军了,也别去黄埔军校,现在海南武装革命,斗争的力量很薄弱,你就回海口找李爱春(1926年1月任中共琼
红岩春秋 2014年3期2014-03-17
- 上博简(八)楚辞类作品与楚辞学的新认识——兼论出土文献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关系
篇完整的史书,整理者拟题作《系年》,各章所叙基本以事件为中心,记述列国的源起及发展,综括历史大势及诸侯代兴,在事件叙述上也并非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匠心独运的谋篇,[9]是史传文学的杰出代表。清华简第一册与第三册公布了多篇“书”类文献,为“书”类文献的形成、流播乃至今古文之争都提供了前所未见的珍贵材料。一般认为,“书”类文献主要是记言的。③《汉书·艺文志》云:“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新近公布的《说命
邯郸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从《愧对秋白》想到的
使我愧对作者、整理者和读者。为此,我拟对以往任责编的书作一番认真的清理,深入思考,深刻反省,并择要撰文纠误自责,以此弥补过失而对作者、整理者和读者负责。我由此也联想到当今整理的古籍,虽有一些精当之作,然而,以鸡刀杀牛致使佛头着粪而讹误夥颐者有之;屡获殊荣而骄矜自得,竟是汪中所谓不在不通之列者不乏其人;以欢迎批评为套话而文过饰非者亦不鲜见;至于叶公好龙者则更是比比皆是;而闻过则喜、知错即改者却惜乎凤毛麟角。如此而整理的古籍,又焉能求其是而存其真乎?
读书 1997年7期1997-07-15
- 不贤识小
原作不误,而由整理者注释成误。不贤识小,且拈一二:如“范祥雍”条下,原诗有云“孙黄精校宋元雕”,注曰:范氏曾于书肆见通津草堂《论衡》,“有过录孙潜夫蓝笔校宋、黄琴六朱笔校爱日精庐藏元刊本”,其义甚明,但整理者却断句作“有过录孙潜夫蓝笔校、宋黄琴六朱笔校,爱日精庐藏元刊本”,而注云:“‘宋黄琴六朱笔校,误。疑以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同清藏书家黄廷鉴(琴六)相淆”,岂不令原作者衔冤!又,“周铣治”条下,原作云周氏未刊之稿“烬于丁已七月《长沙日报》之火”,丁已年系
读书 1992年2期1992-07-15
- 不无遗憾
资料,应当感谢整理者和出版者辛勤劳绩。但是,细读之后,又不得不对整理者的整理原则和态度提出疑问和批评。整理者在“说明”第一条中说:“整理出版,系根据手稿照录。但对其中与研究近代史或吴虞评价无关者,如生活琐事的记述,日常读书前后各日大致相同者,酌予删节”。对这一条整理原则,我认为值得商榷。从原则上讲,对于历史上重要人物的各种手稿,凡能找到的,并准备整理出版的,应当尽量全部照录。即如这部《吴虞日记》手稿而言,珍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中,不要说一般人不可能看到全文,
读书 1985年6期1985-07-15
- 感谢祖先
威性的工具书。整理者曾做了三件事。一为校订,使错讹大大减少。二将清政府从《全书》中撤毁的书重新收入,题《四库撤毁书提要》,并加入《四库未收书提要》,更见其全。三由王伯祥点断全书。影印组还编入书名、作者索引,自后向前检阅,十分方便。检阅《总目》,基本上同现代化的读书要求相适应:以最快、最有效的手段在已有知识仓库里找到所需要的材料,去借鉴、去发现,并一般地了解与此有关的其他知识,这是最经济的知识结构。当前流行于欧美大学的所谓“SQ3R”(Survey、Ques
读书 1983年6期1983-07-15
- 新本“二十四史”的校勘
、分段,但也与整理者进行了大量细致的校勘工作分不开的,据粗略统计,《元史》校勘记有二千六百多条,《宋史》多达四千多条。经过校勘,多少年来以讹传讹的误文得到改正,脱落残缺的文句得到增补,窜入史文的衍字予以删除,错乱倒置的史文得到乙转。不少过去的疑滞,经过整理者的校订,都迎刃而解,大大方便了读者。我们仔细阅读校勘记,就会感受到整理者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着手校勘“二十四史”,首先要解决工作底本问题。古人校书,有一种不良的风气,盲目相信古本。当
读书 1979年9期197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