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堵”字补释

2014-04-08 16:35孙合肥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整理者古文字竹简

孙合肥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安徽淮南 232038)

清华简“堵”字补释

孙合肥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安徽淮南 232038)

李学勤先生主编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2010年12月由中西书局相继出版,原整理者对简文作了很好的考释,其中仍有个别疑难字词存有争议。如其中的“”字,诸家分歧颇多。整理者的意见可从,其应是战国文字“堵”的异体。

清华简;堵;战国文字;考释

关于该字所在简文的释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楚居》9号简整理者作“至文王自疆浧(郢)(徙)居=郢=(郢,郢)(徙)居=郢=(郢,郢)(徙)居为=郢=(为郢,为郢)(复)【简8】(徙)居免郢,(焉)改名之曰福丘。至(堵)嚣(敖)自福丘(徙)(袭)箬()郢。”【简9】①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中西书局,2010年,第181页。并谓“(文王)复徙居免郢,是说文王曾居免郢,此为再一次居免郢。文王自疆郢徙出,疆郢是免郢的一部分,所以是复徙居免郢”。②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中西书局,2010年,第188页。赵平安先生改释免郢为冗郢。③赵平安:《试释〈楚居〉中的一组地名》,《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1期,第76页;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编:《古代简牍保护与整理研究》,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第175页。《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系年》29号简整理者作“赛(息)为(妫)以归,是(堵)嚣(敖)及成王。”④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上海:中西书局,2011年,第147页。

整理者:卽堵敖熊囏。《左传》庄公十四年:“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古书或作“堵”、“杜”、“壮”、“庄”等,古音皆近,当是所本不同。“”从土声,疑为“堵”字或体。⑤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中西书局,2010年,第188页。

刘云:《楚居》中用为“庄”的字,可能是个从“土”,以“筐”的初文为声旁的一个字,读为“庄”。《从政》中那个与该字字形相近的字,当是该字的讹体。“筐”的初文在古文字中屡见,不过多见于偏旁。以其为偏旁的字或读为“庄”。①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楚居>研读札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3,2011年1月5日)跟帖,2011年1月6日。

蒋玉斌:刘云、苏建洲两位先生所说的筐形之字,还可再上溯至殷墟黄组卜辞中“~正/戋(某方)”之字。旧多释“甾”,非是。我的看法跟刘云先生一样,觉得该字为“筐”之象形初文。③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楚居>研读札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3,2011年1月5日)跟帖,2011年1月6日。

陈民镇:嚣,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于公元前676~前672年在位。《史记·楚世家》作“熊囏(庄敖)”,索隐云:“楚杜敖囏,音艰。”《集解》引徐广语:“一作‘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作“堵敖囏”,《汉书·古今人表》作“杜敖”。则“嚣”之“”有“堵”、“杜”、“壮”、“庄”等异文,整理者业已指出这些异文古音皆近,当是所本不同。④陈民镇:《清华简〈楚居〉集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http://www.gwz.fudan.edu.cn/ SrcShow.asp?Src_ID=1663,2011年9月23日。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战国简读书小组:此字实从弁土声,对照传世文献,可读为“堵”等字。“堵敖”又见于《楚辞·天问》:“吾告堵敖以不长。”⑤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战国简读书小组: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系年》书后(二)http://www.bsm. org.cn/show_article.php?id=1611,2011年12月30日。

以上诸家对△字有了很好的讨论,我们认为整理者疑其为“堵”字或体的意见很有见地的。此字形由上下两部份组成,下部从土没有疑议。我们推测其上部所从当为“者”字而有所讹变,因而此字应为从土者声的“堵”字。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战国简读书小组认为此字实从弁土声,可能是因为楚文字“(弁)”字的上部形体与△字上部所从相同。楚文字“(弁)”字作

战国文字因讹变而导致了一些字形中的某些偏旁形体相同的现象是存在的。“者”字在△字中的形体与“弁”、“史”、“巢”、“贵”等字的上部由于字形讹变而同形了。

目前大家对此字的认识之所以有分歧,关键在于字形的上部。目前所见战国文字“堵”字一般作:(古玺汇编1328)、(新蔡葛陵楚墓竹简(以下简称新蔡)·乙四92)、(古玺汇编0124)、(陶文图录2.4.1),与△形体有别,但是形体应与△有联系。

战国楚系文字“者”字异体颇多,字形如下:

上录诸“者”字,与△字上部相比,没有完全同形的。不过我们发现、、、,有讹变为△字上部所从形体的可能。战国文字“都”字作(上博四·曹沫之陈37)、(上博五·三德32);“”字作(上博八·子道饿1),所从的“者”与△字所从很相近。由此我们推测△字上部所从“者”可能是九店、包山、一类形体的讹变。我们认为△字为“堵”字异体,其声符“者”形体有所讹变。由此字形的讹变也同样可以看出战国文字形体变化较大、一字异体较多的现象。

《楚居》、《系年》简文中的“堵嚣”,如整理者所说,堵敖熊囏,公元前676~前672年在位。古书作“堵”或“杜”、“壮”、“庄”等,古音皆近。

以上我们对“堵”字的释读提供了一种参考,认为清华简△字是“堵”字异体,从土者声,其声符“者”形体有所讹变。并就相关诸字提出一些意见。不当之处,还望专家指正。

H028

A

1009-9530(2014)01-0052-03

2013-11-11

安徽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研究项目“战国文字研究”(1011770019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安徽商周有铭青铜器整理研究”(12YJC770049)

孙合肥(1981-),男,安徽大学博士研究生,淮南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整理者古文字竹简
长沙吴简临湘侯国都乡民所在丘名考*
读曾侯乙墓竹简、望山楚墓竹简杂记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七)》释读拾遗
传记书坊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竹简倒水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
《肩水金关汉简(伍)》缀合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