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峻杉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四时》①是2020年10月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以下简称《清华简(拾)》)中的第二篇文献。该文献共四十三支简,三道编绳,正面简尾有编号。简文本无篇题,内容基本完整,篇尾有篇章符号。值得一提的是,《四时》与同在《清华简(拾)》的《司岁》有密切的联系:从形制上来看,《四时》与《司岁》是同一卷竹书,二者之间在内容上可能存在关联;从文本性质上来说,二者都是天文数术类文献。本卷竹书正面简尾的编号分两组:第一组为1~51,第二组为47~53;第一组末简(编号51)与第二组首简(编号47)当连续编排。《四时》篇的编号为1~43,《司岁》篇编号为44~51、47~53,其编号有重迭。简背划线分为1~14、15~34、35~51、47~53四组。不同篇的竹书连续编号、同一篇竹书重复部分编号的情况为我们提供了战国竹书形制的新认识。
《四时》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分为孟、仲、季三个月,共计十二个月,详细地列举了这十二个月的星象和云、雨、风等物候的变化。该文献中的内容应当属于数术类文献中的基础理论。对此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先秦时期的其他数术类文献。
【网友“汗天山”】以“滥”字来形容修饰星象,似罕见。我们怀疑,“”字就当读为“纤”,指星象微弱不明。《说文》:“纤,细也。”《方言》:“小或曰纤。”“缯帛之细者谓之纤。”古书有“纤云弄巧”之语。《文选·傅玄〈杂诗〉》:“纤云时髣佛,渥露沾我裳。”张铣注云:“纤,轻也。”②
【今按】当以网友“汗天山”所言为是。目前在本句中能基本确定词义的其他词,都是近义关系或反义关系,如“章明”“(满)溢”“(伏)(藏)”“(发)通(涌)”等词为反义关系。“章”字可训为“明”③;“满”,《说文·水部》:“盈溢也。从水㒼声。”“伏”,《说文·人部》:“司也。从人从犬。司者,臣司事于外者也。”《说文注》:“司,今之伺字。……引申之为俯伏。又引申之为隐伏。”“藏”,《康熙字典》:“《易·干·文言》‘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又蓄也。《易·系辞》:‘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④“发”,显现,显露。《诗·商颂·长发》:“浚哲维商,长发其祥。”《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杜预注:“发,见也。”《汉书·王莽传中》:“故新室之兴也,德祥发于汉三七九世之后。”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二百一十岁,九天子也”。⑤“涌”,具有“云、雾、烟、气等上腾冒出”的意义。如扬雄《剧秦美新》:“玄符灵契,黄瑞涌出。”⑥这几个例子说明二者之间存在近义关系。所以,如果将“”解为“星象西倾将落”或“细”和“轻”义,那么势必和“(盈)”义相抵牾。
【潘灯】简1“丽合”之丽,原文从三“丌”,本为楚简“瑟”字。“瑟”从“必”声,古音中,必与闭同音,“瑟合”似可读“闭合”,与前辞“张施、章明、满溢、伏藏”等,均表示星象的呈现状态。⑦
【今按】上文提到,本段中词语应该都属近义或反义关系,并已经列举了本段中为近义关系的词语,而“〈丽(丽)〉(合)”一词则属于反义关系。如果将该字读为“丽”,那么也可以解为“离”义,指的是星象因运转而改变位置呈现出“离合”的状态。《易·彖·离》有云:“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四时》中有多词与《易》相关,如简1“四维之亘(极)需”中的“需”,整理者引《易·需》:“需,有孚。”孔疏:“需者,须也。”故可作此解。
1.2.1 舒(序)
【整理者】“舒”,读为“序”,次第,次序。《易·文言》:“与四时和其序。”《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简文“受序”应指入月第一天,即朔日。或说“受序”为“朔”字缓读。
【石小力】“叙”应读“舍”,与“宿”同义,指星次,星宿运行所到之处。⑧
【今按】“舒”字本来就有“次叙”的含义。《尔雅·释诂上》:“舒,叙也。”郭璞注:“谓次叙。”王力将“舒”归为书母鱼部,“序”归为邪母鱼部;黄侃“舒”为透母模部,“序”为心母模部。二者在这两个较为权威的拟音系统里都属于同部。所以整理者所说“舒”读为“序”,既有字义依据,又有音韵依据,可从。
御者,进也,御字可释为“进”,指的是青气进御,进入万事万物之间,充塞天地。衣服加于身,饮食入于口,皆曰进。《墨子·七患》:“则五味尽御于主。”春季五行属木,为青气,充塞于万事万物之间,在外如衣,覆盖万物;在内如食,充盈万事内在,故曰进。
【释文】孟春进入朔日,青气进御。
【沈培】沈培认为整理者将此字释为“征”是对的。《上海大学藏战国楚竹书》第六册《用曰》中有“征虫飞鸟”相关语句。陈伟最早指出“征虫”与《墨子·明鬼下》“古者有夏,方未有祸之时,百兽贞虫,允及飞鸟,莫不比方”中的“贞虫”有关。孙诒让闲诂:“《淮南子·坠形训》云:‘万物贞虫,各有以生。’《原道训》云‘蚑跷贞虫’。高注:‘贞虫,细腰之属也。’又《说山训》云‘贞虫之动以毒螫’,注云‘贞虫,细腰蜂蜾蠃之属,无牝牡之合曰贞’。案:‘贞’当为‘征’之假字,乃动物之通称,高说未赅,说详《非乐上篇》。”也就是说,此处“征”乃“贞”之正字。“征”与“行”有关,“征虫”指的是善行之虫,“征鸟”指的是善飞之鸟,“征风”指的是远距离的风,即“长风”。⑫
【今按】以沈培说为是。首先,前面陈伟已经为我们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联系起来,清华简和上博简中出现的“征虫”字义应当同于《墨子·明鬼下》中的“贞虫”。从语音上讲,“贞”字属端母耕部,“征”字属章母耕部,声母同属见组,韵母同部;从字义上来讲,贞也有正义。《广雅·释训诂一》:“贞,正也。”《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孔传:“贞,正也。”《吕氏春秋·贵信》:“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高诱注:“贞,正也。”因此“贞虫”与“征虫”是可联系的。其次,再从简文来看,简文字形作(四时03)和(四时03)⑬,都是从辶的,而辶是动符,可以与同为动符的彳互换。因此,从字形上来说,“”释为“征”是没有问题的。二者动符互换也从侧面证明了沈培的观点,此字具有“行走”义。因此沈说可从。
【释文】八日,长风发往南方。
【无痕】“亘/亟(极)风”即“急风”,与“俊风”“殷风”“刍(骤)雨”“洹雨”相类,前面的修饰语皆表程度。
【今按】在殷墟卜辞和传世文献中,都不乏关于四方风或者八方风的记载。不管是四方风还是八方风,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如下文中提到的“(俊)风”,常见于殷墟卜辞中,用以指代东方风。⑭据统计,《四时》中“(俊)风”出现的次数为2次,分别出现在简3和简27。简3是孟春时节,“俊风作”;简27是仲秋时节,“俊风藏”。
和商代相对朴素的四方风的划定相比,清华简《四时》已经有了较为严密的四时划定和固定的物候与之相配。这与战国时期“敬天授时”思想发展成熟有关。
【释文】孟春十七日二时,南风起。
【今按】《说文注·纟部》:“缓也。䋼之言挺也,挺有缓意。䋼与綎义别,〈韵会〉误合为一字。从纟,盈声。读与听同。”⑮所以是“䋼”字的异体。在此处作“缓”解不恰当,因此整理者将此字读为“盈”。䋼字从盈声,因此可读为盈。
1.5.3 䈞
【整理者】䈞,读为“笃”。“其笃”,简文多次出现。
【今按】《说文·竹部》:“䈞,从亯,竹声。读若笃。”《说文注》:“䈞笃亦古今字。䈞与二郭部竺音义皆同。今字笃行而䈞竺废矣。公刘毛传曰:‘笃、厚也。此谓笃卽竺䈞字也。’”⑰由此可得,整理者认为此字读为“笃”是可从的。此处䈞应当为“厚”义,因为星象已经全部出现,结合前面的二字,可释为“星宿的火光大盛”。
【释文】二十七日三时,四钩都解开,玄维星象出现,星光大盛。
【整理者】融门,与仲冬之寒门(简31)相对,“融”指夏、火、暖,与“寒”相对。
【释文】暖门在昏时下降,房宿的天衢星偏斜,骤雨下。
《四时》作为一篇星象类数术文献,其文辞虽难懂,但部分用词采用了拟人手法,非常形象有趣。石小力先生举了以下几个例子:
③东井旦汲:“(孟秋)二十四日白维乃满,东井旦汲,洹雨作,木艹反色。”(简22)谓东井旦时往外汲水,所以下雨。此时西方七宿西落,井宿在天上。⑳
④四维之亘(极)需:需,整理者引《易·需》“需,有孚”。孔疏:“需者,须也。”等待,滞留。㉑表现星象在未显现时的准备状态。
除了石小力先生所举之例以外,《四时》中还有一些词语也具有形象化的特点,且与《周易》有着密切联系。
关于《四时》,我们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简文中星象名与传世文献星象名的对应问题。
希望随着研究的推进,有方家能够解答笔者的众多疑惑。
注释
①㉑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M].上海:中西书局,2020.
②汗天山.《四时》初读[EB/OL].(2020-12-24)[2022-06-18].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 ewthread&tid=12625&page=4.
③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156.
④张玉书,陈廷敬.康熙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0:1062.
⑤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11696.
⑥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7745.
⑦潘灯.《四时》初读[EB/OL].(2020-11-23)[2022-06-18].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 hread&tid=12625&extra=&page=1
⑧⑳石小力.清华简《四时》中的星象系统[J].文物,2020(9):77-81,97.
⑨刘信芳.楚系简帛通假字汇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70-171.
⑩高明,涂白奎.古文字类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04.
⑪刘钊.新甲骨文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104.
⑫沈培.关于清华简《四时》“征风”等词的训释[EB/OL].(2020-12-08)[2022-06-18].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614.
⑬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M].上海:中西书局,2020:167.
⑭李零.中国方术考[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49.
⑮许慎.说文解字注[M].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582.
⑯释行均.宋刊龙龛手鉴[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21:189.
⑰许慎.说文解字注[M].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915.
⑱李学勤.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215.
⑲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6: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