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建筑考略

2022-12-14 08:47张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1期
关键词:傅山太原

张杰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号真山、侨山、公它等,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人。傅山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思想家、诗人,经、史、子、集,涉猎甚广,儒道皆通,开一代新风。他的书法大巧若拙、朴质自然,诗歌奇崛清新、风骨遒劲,绘画率性自然、崇尚天然,医学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为一代圣手良医,可谓全才、奇才。①

傅山生逢明清之交,乱世飘零,一生铁骨铮铮。年轻时为老师的冤案伏阙上书,震动天下。中年投身反清运动,投笔从戎。抗争失败之后,拒不与清朝合作,气节凛然,出家为道士。晚年隐居家乡,著书立说,是明末遗民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傅山一生走遍大江南北,在出生地太原,他经历了人生的诸多重要时刻。傅山曾在西村、上兰村窦大夫祠、崛围山多福寺、土堂净因寺、松庄、晋祠朝阳洞、傅家巷等多处隐居。后人为纪念他,兴建了傅公祠、晋祠傅山纪念馆、太原碑林公园等②。

1 傅山在太原的各处建筑及主要活动

1.1 西村

西村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是傅山的出生地。傅山故居坐落在霜树园街,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一进院东房五间;二进院过厅三间,院内东、西厢房各五间;三进院正房五间,东、西耳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一间。院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宁静淡雅。后被洪水淹没,迁至村北前街(即现在西村至兰村公路之南,西村供销社南对面)。20世纪50年代初,院落仍存,20世纪70年代,迁至公路以北。现故居已毁。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傅山7岁入家塾中读书③,在此度过童年时光。他博闻强识,家学渊源,十五岁时参加童子试,便成为博士弟子员。

明天启六年(1626),傅山20岁,试高等廪饩,后求学三立书院,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傅山在此度过少年时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他曾写过明快清新的诗歌来讴歌故里:“汾水新出峡,远心为小栏。山花春暮艳,柳雪夏初寒。”

在中年组织参与抗清失败之后,傅山又重回故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傅山51岁,在经历抗清失败、被宋谦牵连入狱、多方奔走获释之后,他重游故地,在阳曲西村、上兰村、土堂、崛围山、宇文河畔作《丁酉二月十五日》(二首),写下了“北曲谩崝嵘,我好弹哀筝。直上空青裂,宛转岭嶙登”的诗句,以抒胸中块垒。

清顺治十七年(1660),傅山54岁,他在兰村,写下了《庚子二三月之间》三首的诗作。清康熙十八年(1679)傅山73岁时,回到故里,七月写下了《十六字格言》教导两个孙子。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傅山病逝,归葬西山。生于斯葬于斯,寂寂西村,见证了一代学界巨擘、博学多闻的奇才的半生流离。傅山故居虽不存,但傅山的事迹却源远流长,至今依然被乡梓地的后人传说。

傅山生于明王朝风雨飘摇、内外交困之际:于内,明庭腐败,农民起义接连不断;于外,后金努尔哈赤秣马厉兵、虎视眈眈。他少年早慧,开蒙以后熟读经史,治学方面特立独行,他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开一代之先河。西村故里哺育了他,他亦沉眠于此、落叶归根。

1.2 窦大夫祠书斋虹巢(图1)

图1 虹巢

虹巢位于窦大夫祠。窦大夫祠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上兰镇,为了纪念晋国大夫窦韬而建,现存建筑始建于宋代元丰八年(1085),元代至元四年(1267)重修,明清又多次修缮。

窦大夫祠右侧,有一间“不盈丈”的小屋,傅山曾用作书斋。戴廷栻的《不旨轩记》中写道:“先生少年读书烈石,经史半椽,一栏如虹,谓之虹巢。”傅山曾写诗云:“虹巢不盈丈,卧看西山村。云起雨随响,松停涛细闻。”明崇祯十二年(1639)傅山上京请愿回到太原后,又回到虹巢书斋,教导当时住在此处的儿子傅眉读书。

从少年到青年,傅山的人生跌宕起伏。虹巢见证了他人生一大转折的始末。这转折也是他前半生最重要的事迹:为山西提学袁继咸的冤案上京请愿④。傅山不计生死,使冤案得雪,名动一时,但这次事件也让他深深意识到了明王朝的腐败,忧国之情更甚。他治学不是钻故纸堆,而是在经史之中寻求挽狂澜于既倒的治国良方。严峻的现实成为他疑古好今学术精神的催化剂,他说:“一双空灵眼睛,不惟不许今人瞒过,并不许古人瞒过。看古人行事,有全是底,有全非底,有先非后是底,有似是而非底,有似非而是底,至十百是中之一非,十百非中之一是,了然于前,我取其是而去其非。”这样质疑实证的朴素辩证主义思想也成为傅山伟大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虹巢,流传后世数百年的傅山思想开始孕育成熟,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泽被后人。

现虹巢书斋旧址尚存,保存较好,可继续使用。

1.3 崛围山多福寺藏经楼(霜红龛)(图2)

图2 霜红龛

傅山一生著作等身,流传至今最重要的作品是《霜红龛集》,即以崛围山多福寺藏经楼(霜红龛)命名。傅山曾在此地隐居读书。多福寺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的崛围山上。多福寺始建于唐贞元二年(786),毁于宋代,明洪武年间重建,此后多次重修,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经楼面宽五间,上、下两层,重檐悬山顶。下层为砖石窑洞,上层为木结构。楼上藏经,楼下为傅山隐居读书处“霜红龛”。洞前石壁留有傅山墨迹。泼水则显,水干则隐。霜红龛是傅山虹巢之后的书斋,先名青羊庵,后改名为霜红龛,成为中年傅山的读书处,之后他隐居松庄之时,仍不时回顾。

傅山在此不仅创作了诸多描写崛围山风光的诗词,如《崛围新秋》《红叶楼》《崛围石磴》等,还完成了他重要的医学著作《傅青主女科》。

傅山投身医学是时势使然,当时明王朝亡国之兆已成,渔阳鼙鼓动地来,烽火狼烟遍地,统治者视为圭臬的宋明理学已无益于救国,国事倾颓堪忧,又屡逢丧亲之痛,各种痛苦交织在一起,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令他的思想激烈碰撞,傅山在黯淡的前途中,寻求自己的道。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傅山38岁,毅然投身抗清斗争,出家为道士,自号朱衣道人、丹崖翁,身披朱衣,亦不忘故国。他以行医为名,秘密从事反清斗争,足迹踏遍山河,他精研医理,救人无数,成为一代名医⑤。

清代蔡璜撰《傅山传》中说:傅山“所至老幼男妇以疾请者,辄遮留不得去,从容诊治,多奇验。酬之金,不受也”。⑥《阳曲县志·傅山》中记载:“日惟专医救人,登门求方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接无倦容,藉以回生者不可胜数”。⑦清代嵇曾筠在《明生员傅先生山传》中说:他“精岐黄术,遂于脉理”;《忻州志·傅山传》中赞他:“日以医道活人,神奇变化,泄《素问》之秘”。⑧

傅山在霜红龛完成的医学著作影响深远,但他论讲医学的宏论,也透出他对于世事的哀婉和痛惜。他在《老子解》中说:“人不能早自爱惜,以易竭之精气,及至衰杞怕死,却积极求服食之药,以济其危。不知自己精气原是最盛之药,早不耗散,服而用之,凡外来风寒湿暑阴阳之患,皆能胜之。但此浅浅者,所谓最易知,最易行,而任不肯耳。”⑨

1.4 净因寺(图3)

图3 净因寺

净因寺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上兰镇土堂村,俗称“大佛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因寺始建于金泰和五年(1205),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建筑宏伟。南侧的土窑洞是傅山在清顺治十年(1653)的隐居处。现旧址仍存,但塌落严重。明亡后,傅山积极从事抗清运动,但屡遭挫折,复国渐渐无望。他在土堂常伴青灯,抄写经文,一生悲辛尽在此处书写。1676年冬,再次回此,时傅山已70岁,作有《土堂杂诗》(十首)等诗。诗云:“谁谓管涔源,亦有朝宗志。”傅山仍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⑩

其间傅山曾因参加抗清活动被捕,他在狱中坚持斗争,不向清廷妥协,他在《狱词树》中以树自喻:“深夜鸣金石,坚贞似有侪”。出狱后居于土堂,在“世乱怜花朝,蹒跚宇文河”中,不改自己的初衷。他总结明亡教训,思想上更进一步开放,“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年?”他以遗民之身,在明亡的沉痛中,反对理学之余,上承先秦圣哲,更提出了朴素的民本思想:“贵贱一视”“王侯皆真正崇高圣贤,不事乃为高尚。其余所谓王侯者,非王侯,而不事之,正平等耳,何高尚之有?”⑪世事无常,人生苦辛,让傅山的思想蜕变,最终成了17世纪我国启蒙思想的先驱之一。而净因古寺的晨钟暮鼓,亦见证了傅山思想的形成和完善。

1.5 侨舍松庄

侨舍松庄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傅山从55岁至73岁一直在此隐居。他在村北慈云寺附近的东崖处修建了两孔窑洞居住。现在这两孔窑洞遗址尚存。

这18年是傅山思想最终形成的重要阶段。经历了抗清斗争的失败之后,傅山回到家乡隐居,号松侨、松侨老人,喻为明亡后他已无家园,不过侨居耳。在苦闷中,他开始对自己前半生的思想进行总结,推陈出新,终于形成了开一代先河的傅山思想。他批评封建道统思想,大力批判腐朽陈旧的八股文:“仔细想来,便此技到绝顶,要他何用?文事武备,暗暗底吃了他没影子底亏。要将此技到绝顶,要他何用?文事武备,暗暗底吃了他没影子底亏。要将此事算接孔孟之脉,真恶心杀!真恶心杀!”。⑫反对教条主义,尤其鞭挞了宋明理学中的奴性,认为是“奴儒”“风痹死尸”。他崇尚独立思考,是现代理性与科学思想的先声。他倡导“泰初有无”“凡事天胜,天不可欺,人纯天矣”“观变于阴阳”“知有所待,带此身耳。若此知未到身上时,向甚处着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自然辩证法,更彰显了他作为进步思想家的历史地位,至此傅山思想终于走向成熟。窑洞寒苦,乡村清寂,傅山思想却由米粒之华绽放为璀璨明灯,流传百年,深刻影响后人。

1.6 晋祠云陶洞(又名“朝阳洞”)

晋祠云陶洞相传为傅山隐居处。晋祠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为纪念晋国唐叔虞所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陶洞洞深10米,北向有一浅洞,筑有土坑。洞南壁有怪石一块,上题“云陶”两字,是傅山所书。傅山曾与友人畅游此地,煮茶时茶烟缭绕,故又称“茶烟洞”,属晋祠内八景“石洞茶烟”之一。洞口对联“日上心红,赤县灵气三剑动;月来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⑬仍表达了傅山的抗清意志。

1.7 傅家巷

傅家巷位于迎泽区,原傅家巷全长百米,东连庙前街,西通都司街。傅山旧居曾位于此巷,是傅山友人申枭盟劝说方伯王显祚为傅山购置的。《申枭盟先生年谱》中说:“康熙二年癸末……太原高士傅山贫居不蔽风雨,公力言于方伯买宅树亩。”现旧居已无存,原址已建高楼。⑭

1.8 三和堂药店

傅山曾在太原三桥街三和堂药店坐堂行医,立牌“卫生馆药饵”。现已无存,原址已建高楼。

傅山在医学方面的建树亦颇丰富,他的医学著作有《外经微言》,研究内经阐微著幽,药物著作《本草秘录》《大小诸症方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青囊秘诀》,理论严谨,方药有奇效,是对明清以来传统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他济世救人的悲悯情怀,也与他救国需救其民的伟大精神一脉相承。傅山行医还衍生出许多传奇故事,数百年来改编成各种剧目,为群众传唱,经久不衰。

2 纪念傅山建筑

后人评傅山曰:“画高于医,字高于画,文高于字,诗高于文,而尤以人品为最高的奇人、奇才”。为彰其功绩,后人在他去世后,修建了多处纪念场所。⑮

2.1 傅公祠(图4)

图4 傅公祠

傅公祠位于太原市东辑虎营街路北,即今山西省政协大院内,始建于1917年,由时任山西大学工科学长的王禄勋设计,是为纪念傅山营造的一处园林式祠园。坐北朝南,由楼阁、祠堂、园林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⑯

祠区现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仅存大门、祠堂、西廊房。祠堂坐北向南,设月台,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层硬山顶。西廊房坐西朝东,面阔九间,设前廊。南侧现为政协宾馆。院东侧现存一座花园(新建)。傅公祠现为山西省政协使用。

2.2 晋祠傅山纪念馆

傅山纪念馆位于晋祠中轴线南侧,胜瀛楼西侧。原址为同乐亭,清乾隆二年(1737)建傅山纪念馆,正房三间,两侧设暖阁,东、西配房各三间,前有屏门。馆内陈列有傅山书画作品、生平事略、图片及文献资料。

2.3 太原碑林公园

傅山的书法博采诸家之长熔于一炉,是他闳深学养和峻洁人格的写照,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极高地位。傅山碑林位于汾河之滨,是山西省第一个大型书法碑林。1990年建成,占地21亩(约13986平方米)。公园分南、北两部分,北园收藏了傅山书法碑刻222通。

3 太原傅山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为纪念傅山在思想、文学、艺术、医学方面的成就,发扬民族文化,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爱乡热忱,增加民族自信心,可对傅山在太原的各处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和利用。

3.1 原址尚存且保存较好

如窦大夫祠书斋虹巢、崛围山多福寺藏经楼(霜红龛)、晋祠云陶洞(又名“朝阳洞”),可进行局部修葺之后,建成傅山博物馆,竖立纪念牌(碑),对公众开放。

傅公祠坐落在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修缮后的傅公祠可作为一处文物保管和展示的场所,让人们能够更了解一代大儒的铮铮傲骨,及其在文章、诗作、书画、医学方面的不朽之作,使晋阳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并促进特色文化名城的建设。

3.2 现旧址仍存,但塌落严重

可对净因寺的窑洞进行修缮,重新砌筑窑洞砖券部分,复原门窗。修建约50米的小路通往窑洞。竖立纪念牌(碑)。

可对松庄居所进行修整,重新砌筑窑洞砖券部分,复原门窗。修建约150米的小路通往窑洞。修整后竖立纪念牌(碑)。

3.3 现无遗存

可在西村复原傅山故里,开辟药植物园等,进行开放、展示,并在故居原址竖立纪念牌(碑)。傅家巷、三合堂药店,可在原址竖立纪念牌(碑)。

4 结语

傅山作为明清之际的重要历史文化名人,在太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他坚毅忠贞的可贵品质,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在学术上锐意进取的创新理念,反对泥古不化、主张经世致用的踏实学风,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内涵,值得我们今人继承和发扬,这也是研究傅山的意义所在。

注释

①⑨⑪⑫⑬⑭傅山.陈批霜红龛集[M].陈监先,批校.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

②傅山.傅山全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③侯文正.傅山评传[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④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⑤⑧侯文正.傅山传[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⑥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⑦戴梦熊.阳曲县志[M].刻本.太原:阳曲县书局,1682(康熙二十一年).

⑩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⑮⑯赵宝琴,李月琴.傅山纪念文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傅山太原
傅山的“四宁四毋”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太原清廉地图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人造太原
除夜太原寒甚
清·傅山论书句
傅山
清·傅山论书句
小妾是味大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