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合肥
清華簡“滿”字補説*①
孫合肥
若天 (旱),女(汝) (作) (淫)雨。4若 〈 〉(津)水,女(汝)
(作)舟。5
此字形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共有三處,另兩處見於《芮良夫毖》的簡4與簡9,字形作“”、“”。此形見於《古璽彙編》3223號,作“”。黄錫全先生首先釋出古璽中的字形爲“滿”字。據黄錫全先生考證:“除《玉篇》外,字書、典籍中不見 字。唯獨《汗簡》囗部録《義雲章》滿字作,内形與《説文》古文馬同,當與上舉古璽同字,即 。根據《義雲章》以 爲滿字分析, 應是从囗馬聲的形聲字。馬屬明母魚部,滿屬明母元部,二字雙聲。如《説文》袢讀普。如依《汗簡》, 當是古滿字。”②黄錫全:《利用〈汗簡〉考釋古文字》,《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中華書局1986年,第136頁。黄錫全先生關於古文“滿”字的考釋已成定論。除見於《汗簡》外,古文“滿”字還見於《古文四聲韻》、《集篆古文韻海》,字形作、、、、、、,③徐在國:《傳抄古文字編》,綫裝書局2006年,第1102頁。皆从囗,馬聲。其所从“馬”之形體與《説文》古文同。《説文》:“馬,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凡馬之屬皆从馬。,古文。,籀文馬,與 同,有髦。”
此字形在《芮良夫毖》中整理者將其釋爲“滿”是正確的。從形體上看,《説命》中篇的“”與《芮良夫毖》中的“”、“”字形基本没有差别,爲一字無疑。我們認爲《説命》中的“”字也是“滿”字。此處的“滿”當與前文的“旱”相對應,表水之“盈溢”之義。《説文·水部》:“滿,盈溢也。”《大戴禮記·用兵》:“霜雪大滿。”王聘珍解詁:“滿,盈溢也。”《玉篇·水部》:“滿,盈也。溢也。”《廣韻·緩韻》:“滿,盈也。”實際上,《芮良夫毖》出現的兩處簡文,也可爲此處的釋義提供旁證。《芮良夫毖》簡4:“ (滿) (盈)、康戲而不智 ( )告。”整理者注釋:“ ,‘滿’之古文。 ,‘盈’之異體。”①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第149頁。簡8~9:“ (恐)不和 (均),屯員(圓) (滿) (溢),曰余(予)未均。”整理者注釋:“《易·比》‘有孚盈缶’,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屯者,盈也。’《廣雅·釋詁一》:‘屯,滿也。’《吕氏春秋·審時》‘其粟圓而薄糠’,高誘注:‘圓,豐滿也。’屯、圓、滿、溢,義近連用。”②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第150頁。《吕氏春秋·季春紀》:“水泉東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滿水。”高誘注:“水從上流而東,不竭盡也。下至海,受而不滿溢也。”
以上我們討論了《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中的“ ”字,从囗,馬聲,爲戰國文字“滿”。此外,戰國文字中還有“滿”字。《古璽彙編》3223號璽文如下:
《古璽彙編》3414號璽文如下:原釋文作“□閔 ”。璽文末一字作“”,“匚”内右部爲“馬”無疑,左部應當爲“水”,而非“米”。戰國文字常於“水”旁中部筆畫增點畫,如:
或於“水”旁中部筆畫增横畫,譌作與“米”形似。如:
戰國文字中“囗”旁與“匚”往往互作,如:
《古璽彙編》3514號作:
此二璽文爲“丘閔(門) (滿)”。丘門,複姓。《古璽彙編》3410號作:
此外,戰國金文中有如下一字:
《殷周金文集成》釋“ ”,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中華書局2007年,第5662頁。吴鎮烽先生從之。③吴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1册第70頁。此字也當釋“ (滿)”,“匚”旁内“水”旁與“馬”旁左右位置互换。銘文作:
郾(燕)侯 (載)思(夙)夜 (淑)人,哉教丩(糾)[俗],祇敬 祀,休台馬 皇母,□□□ (饋), (滿)賓允□,□焦金壴(鼓),永台(以)馬母□□司乘,安母(毋)聿(肆)戩 (屠)。
銘文中“ (滿)賓允□”,可能謂“高朋滿座”之意。
①* 基 金項目: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項目“安徽出土金文集釋”(批准號:AH S KQ 2014D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