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开发
- 生态文明视野下贵州特色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的在于寻求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并传承贵州独特的民族文化。【关键词】生态文明;贵州;特色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3—059—03引言贵州特色民族文化在生态文明的框架下展现出独特的保护与开发价值。贵州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与生态环境。这些文化传统不仅是历史与文化遗产,也是生态文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现代化的挑战,如何有效保护这些珍贵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3期2024-05-21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展背景探索保护与开发策略,加强恩施玉露茶文化的宣传和保护、积极拓宽网络传播渠道、大力培育茶文化传承人才、营造特色化品牌形象、延长产业链等创新发展路径。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为茶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恩施玉露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4.006“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4期2023-12-11
- 广西京族“非遗”音乐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须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广西京族“非遗”音乐文化的价值,提出了保护与开发措施。关键词:广西京族;“非遗”;音乐文化;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3-00-031 京族“非遗”音乐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现实意义1.1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京族是广西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京族音
艺术科技 2023年3期2023-06-22
- 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鹤舍古村中图分类号:F592.7;K878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金溪县传统村落保护模式研究”(GJJ201836)。引言传统村落是农耕时代的见证,是传统文化的优秀血脉,更是乡村文明发展的指引者。然而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空间逐渐缩小的时代,传统村落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大量的传统建筑、古迹和非遗文化或被破坏,或遗失,或被盗窃,传统文化
旅游纵览 2023年4期2023-04-20
- 史学家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如火如荼,提及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人们往往从国家与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与努力,却忽略了史学家在其中也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即着眼于这一点,以三国历史文化研究为例,阐述史学家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可以通过著书立说、以身示范、学术讲座等形式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发现历史的美学。以美学和其他史学理论的交叉研究导向社会实质的发展。关键词:史学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功用河南的各大晚会充分利用中原地区历史文化遗产让大家感悟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1期2022-02-23
- 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探析
,研究古镇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加强对于古镇的保护,合理调配古建筑价值的开发利用,是当前对历史文化保护和宣传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沙湾古镇为研究主体,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分析当前沙湾古镇旅游资源的现有问题以及对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策略,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研究,希望对古建筑的保护与其价值利用有所帮助。关键词:古建筑;保护与开发;沙湾古镇中图分类号:K879.1;F592.7 文献标识码:A一、研究背景(一)古建筑现状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
旅游纵览 2021年11期2021-12-17
- “新文创”语境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科技”“内容+体验”等文创形式从传承与利用两个维度创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路径。随着我国文化消费的升级,泛娱乐化的社会趋向为“新文创”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契机,把握“新文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我国非遗的传承、发展、保护与利用。关键词:“新文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根据联合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0期2021-11-11
- 关于农耕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
落农耕文化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关键词]农耕文化;保护与开发;对策建议一、农耕文化基本概念和内容(一)基本概念农耕文化指的是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的与农业相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农耕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门,源远流长,凝聚着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反映了传统农业发展中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体现了劳动人民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二)农耕文化内容农耕文化是在农事生产活动中产生并延续的,因此包括农事活
歌海 2021年4期2021-11-07
- 关于齐齐哈尔地域特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新探索
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27 — 03引言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与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不断加剧,文化对经济的驱动作用日趋增强。作为另一种形式的生产力,文化资源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征。因此,如何开展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高自身软实力,成为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一、“文化资源”的概念界定文化资源是指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创造或继承的兼
理论观察 2021年6期2021-10-29
- 数字化视野下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索其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方向,试图保障其活态传承。【关键词】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木活字印刷术;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054-03【本文著录格式】徐秋雨. 数字化视野下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54-56.基金项目:2020年温州市基础性科研项目“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项目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5期2021-10-08
- 基于社会创新解决中国古村落保护的社会问题探究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村落文化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081古村落保护现状分析1.1村落自然景观分析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这一点在中国古代村落中尤为显著。中国几乎所有的古村落在规划、布局以及选址上都非常注重风水因素:前面是“朱雀”,左右分别是“青龙”“白虎”,后面是“玄武”,背后是“龙脉”所在地。有山有水,群山环抱,形成独立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2期2021-08-14
- 承德避暑山庄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承德避暑山庄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近年来,旅游成为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户外项目,很多人在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都会考虑去旅游。古文化遗址在旅游景点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丰富的文化价值使古文化遗址颇受人们的喜爱。因此,现在很多区域相关部门都对自身区域内的古文化遗址进行开发。但是,由于认识不足等原因,古文化遗址在开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过度开发或者缺乏保护的问题,给古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不利影响[1]。因此,做好古文化旅游资源
旅游纵览 2021年7期2021-08-09
- 苏南地区农耕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探究
农场模式;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9-054-03【本文著录格式】黄文超,于洁.苏南地区农耕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探究——以常州青松共享农场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09):54-56.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保护传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9期2021-08-09
- 大理巍山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化;古城;保护与开发古城作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教科书,其中包括文物、古建筑、文化遗址等,无论是历史性、艺术性,还是科学性,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其承载了一个国家和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特有文化。作为一张独特的名片,向世界展现出自身的文化魅力。但是,在此基础之上,经济建设发展与古城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既不能以牺牲珍贵文物为代价,换取旅游业的发展,也不能因为保护而拒游客于门外[1]。对于巍山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应综合巍山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
工业设计 2021年6期2021-07-09
- 对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探讨
展;创新;保护与开发;旅游近年来,中国古村落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古村落的开发无疑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一个地方最具有代表性的除了现代化的地标性建筑以外,最让人难以忘记的还有它的文化,而当地的传统古村落则是其文化体现及灵魂所在,它虽独特却又十分脆弱,这就要求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要对传统古村落展开更好的保护。本文以安徽宏村与苏州周庄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试图分析古村落在旅游开发中受到的現代文化和商业的冲击以及对旅游开发和古文化遗产保护方面
收藏与投资 2021年5期2021-06-10
- 基于贝罗模式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帮助。【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贝罗模式;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7-090-03【本文著录格式】刘澜江,吴子璇,石芝萍.基于贝罗模式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7):90-92.引言黨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工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7期2021-06-08
-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游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并且取得的一定的进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极大丰富为基础,明晰了当前情况下,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所存在的矛盾,探讨了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融合发展的模型。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融合;保护与开发1.引言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是国家提升软实力的的关键,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见证了革命先辈先烈的战斗足迹。红色旅游传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2021-01-11
- 中国共产党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考察
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红色血脉[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1)06-0044-08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021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1-09
-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淀,非遗的保护与开发因其“活态”形式而尤其需要民族与国家的刻意而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刻意而为,否则,便会黯然失色,甚至于永久性失传。因此,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保护非遗的国际行动已经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又是多民族大国,在源远流长的生发史中创造了灿烂曼妙、色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财富,对履行非遗保护开发的历史重任分外重视,积极履行,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础上,为保护与开发非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非遗保护与开发尤其需要通
速读·中旬 2020年7期2020-11-18
-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进行分析,探寻平凉市非遗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开发对策。关键词:文化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124-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92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重新审视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平凉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8期2020-11-16
- 文化旅游开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游;历史;保护与开发[作者简介] 张建强(1981—)男,陕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目的地管理和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杨坤燕(1986—),女,广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和旅游跨文化交际;李佳琪(1999—)女,江西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7级本科生(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文化旅游和旅游者行为。[中图分类号] G122;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9-0097-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9期2020-10-09
- 浅谈博物馆视角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叙述。说明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对当今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结合已有实例对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一、博物馆的职能、现状与发展需要作为集收藏、研究、教育三项基本职能于一体的博物馆,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的坐标。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见证我们人类源远流长的文明。现代意义上的博物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5期2020-09-10
- 阜阳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1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意义1.1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以乡村特有的乡土景色为特征,最早发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产业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相反,亚非拉国家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则水平较低,而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形式各异,百花齐放,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许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为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期2020-07-04
- 木门会议会址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
会议会址的保护与开发较为重视,该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A级景区,但也存在管理保护机制不健全、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完善革命遗址保护机制,加强宣传推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景区结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关键词:革命遗址;木门会议会址;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1-0076-03四川省旺苍县东凡镇木门寺
西部学刊 2020年1期2020-04-22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明景泰伊始,佛山祖庙被敕封为“灵应祠”,行“国朝祀典”,享“春秋谕祭”,礼极尊荣;至清代,祖庙成为一个集政权、族权和神权于一体的官祀庙宇,由此开启了“廿七铺奉此为祖,亿万年惟我独尊”的辉煌盛世。佛山祖庙源远流长的北帝崇信和历史文化,亦成为了古镇佛山的根、南粤沃土的魂,世代承载着这一方民众的精神血脉,清朝学者屈大均更用“吾粤多真武宫,以南海县佛山镇之祠为大”高度评价祖庙。佛山祖庙庙会(三月三北帝诞)是岭南一大民俗盛事,延绵数百年,历久弥新
神州·上旬刊 2020年3期2020-03-30
- 乡村振兴战略中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推动我国的全面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其发展离不开对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能够不断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的乡村民俗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们对民俗文化也越来越关注,进而一种民俗文化旅游的方式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一些民宿、农家乐、民俗文化表演、娱乐项目应运而生。但是一些地区在开发中同质化、商业化严重,破坏了民俗文化发展的本质,也违背了乡村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2期2020-03-25
- 探究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已经成为关乎国家文化安全建设以及国际话语权建构的战略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与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绿汁镇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民族文化时代价值,总结分析了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现实困境,并重点指出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优化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关键词】绿汁镇;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优化路径【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2期2020-03-25
- 秦腔的创意化保护与发展思路探析
腔的创意化保护与开发迎来新的机遇。分析秦腔的窘境、文化创意产业和戏曲结合的可行性,可以进一步探讨秦腔应该如何更好地与文化创意结合,从而实现秦腔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性发展。关键词:文化创意;秦腔;创意价值;保护与开发作为民族民间艺术瑰宝的秦腔是从陕西民间说唱艺术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地方戏曲。秦腔的发展经历了从唐朝至明末的孕育期和形成期、清朝初到乾隆年间的发展期、清嘉庆年间至清末的成熟期,再到20世紀初至40年代的改良期以及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繁荣和振兴时期。秦腔是
美与时代·下 2020年1期2020-03-18
- 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问题研究
统村落 ;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志码:A1.新农村建设及传统村落现状1.1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和政府长期以来背负的的重大使命。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反哺“三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措施,能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2传统村落现状传统村落作为农村的一部分,也必然跟随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大踏步行进,当政者追求GDP的快速增长,疯狂的追求个人政绩牺牲了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并对传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1期2020-03-13
- 以光岳楼为例浅谈对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
法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文章以光岳楼为例,总结木构古建筑受到破坏的主要因素,探索保护和开发古建筑的科学方法。关键词:损伤因素;木构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古建筑大多是一个地区文化积淀而孕育出的结果。古建筑不仅有艺术、科技以及美学上的价值,而且体现着一方水土上人们在精神上的信仰和文化上的风貌。古建筑从造型设计到施工工艺,无不体现着古人对美的感悟及在施工工艺上取得的造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古建筑的开发与保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古建筑的文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0期2020-02-27
- 旅游产业发展视角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探究
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DOI]10.13939/j.cnki.zgsc.2020.02.0541 引言旅游活动是作为常见的文化消费现象广泛存在着的。经济发展促成的旅游经济大热,无疑为历史街区的发展带来了不错的机遇,一些历史街道应运发展为著名景点。依据居勒对现代旅游部队是一支“符号部队”的观点,即认为旅游产业发展往往依托于文化景点中文化符号,可以认为现代游客以发现符号与自身预期的符合性作为旅游获得感。基于这种认知,历史街道本身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为相较于
中国市场 2020年2期2020-02-04
- 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对策。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继承与保护;确保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有序开发。【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安徽省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领导各族人民构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伟大创造,[1]包括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元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使中国以高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9期2019-11-23
- 游客视角下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一些相应的保护与开发的措施。关键词:游客视角 昙华林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与开发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产业的崛起,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并且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文化旅游品牌开发持续推进,文化旅游管理和服务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文化旅游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模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在现代生活也
祖国 2019年18期2019-11-05
- 浅析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山湖芦苇;保护与开发正文:“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相比这首歌一定是家喻户晓,这正是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插曲,歌曲中的微山湖,正是抗日战争中的必争之地,发展至今,微山湖作为我国著名红色景区,一直备受关注,也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前来一睹风采。为什么微山湖会成为抗日战争的战场呢?原因就在于这有一片又一片的芦苇荡,密密麻麻,生长力极强的芦苇成了一个极佳的隐蔽处,多少抗日英雄再此会面传递消息,这一片片芦苇荡又保护了多少正
青年生活 2019年13期2019-10-21
-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进行了一些探究,期望可以给出一些在传承传统手工艺时有用的建议。关键词:传统手工艺;西南少数民族;传承;保护与开发一、前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与工业化进程的推动,我国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几年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水平与东部还是存在明显的差距,为此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实施,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改变落后面貌,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我国发达地区的差距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这样的大
艺术大观 2019年27期2019-10-12
- 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为导向的棕地再开发
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中。焦化厂项目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为导向的棕地再开发的发展策略,为工业遗址的棕地再开发提供了成功的借鉴案例。关键词: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棕地再开发棕地为英文:“Brown Field”的直译,指存在一定程度污染,已经废弃或因污染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的总称。城市棕地再开发的目的是对城市建设用地的有效重复利用。减少城市建设中对“绿地”的直接開发,减缓城市蔓延及城市中心区的衰退,为城市注入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7期2019-09-10
- 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生态资源旅游价值评价及功能分区研究
性提出相关保护与开发建议,为该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渝东南生态保护区;旅游资源调查;保护与开发一、渝东南生态保护区调查概况(一)调查背景与目的在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渝东南地区因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再加上出于对整个长江流域及中国相关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重庆市将其定位为生态保护区,以旅游业为区域主导产业。因此,围绕该地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为发展旅游业查明可利用的旅游资源,更加明确的了解该地区旅游资源的数量、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5期2019-09-10
- 安徽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进行探讨。关键词:安徽 乡村旅游地 传统文化 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3(a)-202-031 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意义1.1 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乡村旅游以乡村为背景,乡村特有景观为特色,其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西班牙。从全球范围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已发展到了较高的层次,亚洲国家的乡村旅游相对处于低层次发展。我国国内旅游业在20世纪后期才开始在农村开展,
中国商论 2019年5期2019-09-10
- 旅游视野下镇远信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多元信仰;保护与开发镇远古城地处我国贵州黔东南州,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因此成为边陲军事要地,各朝各代都有在镇远屯兵驻军,并且镇远商业繁荣,外来人口大量迁徙至此,加上当地政府所发挥的一个作用,使得各宗教及不同的民间信仰汇聚由于此,宗教信仰资源十分丰富。一、镇远古城信仰资源基本概况在镇远民间流传着“七寺八阁九个庙”这样一句话,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镇远府志》、《镇远县志》 以及镇远民族宗教局所编写的《镇远县宗教志》 所记载,明清两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2期2019-09-10
- 浅谈乐山特色古镇的保护与开发
征;问题;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5-0143-06古镇由“古”和“镇”两个词素构成。古是指历史悠久,具备较长的发展年限;“镇”,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镇是指县和县级市以下的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古镇,从广义上说是指“至今保留的古代民居建筑群落的总称”,从狭义上说是指“历史年代久远,遗留至今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且需要保护或已经受到保护的古代民居建筑群落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5期2019-07-08
- 文化景观理论指导下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
的破坏。在保护与开发这个问题中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建设,结合文化景观理论指导并具有针对性的将两者结合起来。不能盲目的去拆除一些具有保留价值以及可以传承城市文脉的建筑及街道,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改造和保护的意识,通过对一些有价值的传统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开发,从而还原历史记忆,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对城市历史街区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发展。【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文化【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
中华建设科技 2019年3期2019-05-13
- 山东省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有序度测算
析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有序化程度及时序变化差异是科学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提和保障。基于复合系统和协同学理论,创新性地构建涵盖保护与开发两个子系统的海洋资源整体复合系统。并以复合系统有序度测算模型为基础,通过选取山东省2006—2015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山东省保护与开发子系统历年有序度变动情况以及整体复合系统有序度。结果表明,山东省海洋资源整体复合系统有序度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保护子系统具有更大贡献率。关键词: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复合系统有序度模型中图分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5期2019-03-25
- “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与开发研究
艺术 保护与开发 古堰画乡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3-0165-03古堰画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八百里瓯江莲都段,是中国著名的美术写生基地和中国摄影之乡主要摄影创作基地。景区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镇区、堰头、坪地、保定等范围,面积为3.91平方千米。“古堰”是指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502-519)的通济堰,延用迄今已有150
艺术评鉴 2019年3期2019-03-21
- 广东仁化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上采取了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红色文化保护的宣传、实际保护力度、红色旅游开发的整体性、协调红色文化保护与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的关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为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相关部门应该在促进红色文化保护意识的平民化、多渠道筹集资金、重视红色文化保护的地方性立法、实现红色村落的脱贫致富等方面做出努力。关键词:仁化县 红色文化资源 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且极具
西部论丛 2019年6期2019-03-08
-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道地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路径探析
药材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从地理范畴看,西南地区主要包括我国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五省(市、自治区)。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世居藏族、彝族、白族、苗族、傣族、布依族等众多的少数民族。道地药材是指在特定条件和自然环境下所产的品质优良、医效上佳药材;道地药材是中医临床实践对药材品质综合判断的重要标准。西南地区主要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区域性地理气候条件独特,有着丰富的道地中药材资源,如:西藏拥有药用动植物资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3期2019-02-14
-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合理规划。此外,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扶贫、旅游富民概念的提出,让旅游业和更多的文化群体紧密结合。此外,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这一研究方向与我组的旅游管理专业以及我国当前形势政策结合紧密,十分具有研究意义。因此,我组通过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南锣鼓巷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优缺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创新化的改进策略。关键词: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南锣鼓巷;开发过程;优点与不足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
度假旅游 2018年9期2018-09-10
-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7-0076-01湿地是指天然或是由人工所形成的沼泽地,湿地生态系统当中生存着大量的动植物,部分湿地还被列为我国自然保护区。我国湿地面积大、分布广,且类型多样,具较高经济价值。当下,很多湿地纷纷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在给湿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社会效益。1 恢复重建,保证湿地面积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是
度假旅游 2018年7期2018-09-10
- 汝州中大街保护与开发城市设计概念分析及思考
保护单位;保护与开发;规划结构1 前言汝州市是河南省直管市,汝瓷之都。汝州位于文化遗产及旅游资源的密集带上,周边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郑州、洛阳、开封、南阳,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登州、禹州,因此汝州也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如何让汝州焕发活力,汝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汝瓷圣地,宋城艺都”的城市顶层设计,无论提法正确与否,至少是想改变汝州现有面貌,因此也才有了我们汝州中大街保护与开发城市设计概念的讨论。如何做好这个城市设计师个非常困难和复杂的问题,我们只能肤浅的在一个
炎黄地理 2018年4期2018-07-13
- 对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思考
定的破坏。保护与开发这个问题中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建设,不能盲目的去拆除一些具有保留价值以及可以传承城市文脉的建筑及街道,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改造和保护的意识,通过对一些有价值的传统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开发,从而还原历史记忆,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对城市历史街区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发展。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文化我国很多具有浓厚背景的城市有着许多历史文明遗留的古街区,同时城市需要跟随时代背景不断更新发展,旧城区的改造,一座座古建筑的倒塌换来的外观各异的新型建筑,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2018-07-06
- 广东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使非遗文化与现代人们的文化需求更好结合,促进非遗文化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端砚文化作为广东省肇庆市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肇庆市端砚文化为例,借助“互联网+文旅IP”的模式,实现非遗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促进当地发展。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端砚文化1.前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并受益的传统文化展示与体验活动等乡村文化旅游。端砚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
神州·下旬刊 2018年6期2018-06-28
- 粤西民俗体育项目文化特征与发展研究
西 价值 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a)-0174-02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loss of folk sports in Chin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refore, under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of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i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7期2018-05-14
- 全域旅游视域下舟山海岛旅游开发研究
使东极岛在保护与开发提升到新的高度,也为舟山全域旅游发展拓宽思路。[关键词]全域旅游;海岛;东极岛;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发展步入休闲时代。东极岛位于舟山,近年来它因韩寒的《后会无期》成为舟山海岛旅游的新热点。东极岛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丰富。在休闲时代、全域旅游、海岛旅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8期2018-05-14
- 赣西地区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开发研究
赣西地区;保护与开发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界定,红色文化遗产是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解放前夕28年的历史阶段内,包括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紀念地、纪念馆、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1]。她是凝聚了如江西“安源精神”、“井冈山精神”;陕北“延安精神”等多种功能价值于于一体的独特的、宝贵的当代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了近现代中华儿女不为屈服、奋勇抗争、勇夺胜利、创造辉煌的理想信念与思维方式,凝合了中华儿女的创造力、想象力与生命力,
新丝路(下旬) 2018年2期2018-05-14
-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比较研究
可知,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课题研究在各个国家或社会中的重要程度。在这方面我国的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等还不够完善,需要总结和借鉴先进国家遗产保护的经验和教训,从不同的案例或相似的情况中探索出适合我国的管理制度和保护体系,努力使我国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使共赢的初衷成为现实。【关键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管理体制;国外经验【中图分类号】G263 【文献标识码】A一、 国外成功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特点分析美国从建国起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世界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9期2018-05-14
- 粤西民俗体育项目文化特征与发展研究
西 价值 保护与开发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a)-0174-02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loss of folk sports in Chin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refore, under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of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i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7期2018-05-07
- 传统村落古建筑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村落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得到了多发面的支持与发展,让乡愁不再是记忆中的事。文章选择了婺源县篁岭风景区古建筑民居特色进行探索同时对其的保护与开发模式进行探析。关键词:传统村落;徽派民居;乡愁;保护与开发篁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东北部,是“晒秋”文化的起源地,被称为“最美中国符号”,同时还是一座拥有六百年历史的徽州古村,至今仍然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村落属于典型的山居村落,四面环山,周围千万棵古树围绕,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古建筑搭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
世界家苑 2018年3期2018-04-27
- 传统村落历史遗迹的现状与保护研究
需要解决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村落“空心化”、村民对古村落保护价值的认识不足、过度的商业化严重破坏村落原貌以及缺乏村落“活化”升级的指引问题,并找到切实的解决措施。[关键词]靖村;历史遗迹;保护与开发靖村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形成于唐朝以前,宋朝时形成了多姓杂居,号称“千家村”,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韶州地区遭遇饥荒,百姓纷纷外迁。原“千家村”有“迁”意,当地村民认为不吉利,遂取“嘉靖”年号的“靖”字为村名,喻平安吉祥,故称靖村。该村是广东省最
神州民俗 2018年12期2018-02-26
- 浅谈徐州剪纸的开发利用
业;市场;保护与开发近年来,由于发展文化产业的需要以及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加强,各级政府对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市场经济、多元文化和其他因素的冲击下,一些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旧在逐渐衰落,甚至濒临消亡。徐州剪纸也面临着相似的命运,亟待政府和社会相关人士的关注与扶持。所以对徐州剪纸进行开发利用,打造特色手工业文化产业集群,使其市场化、规模化,势在必行。一、 徐州剪纸的历史概况和现状徐州剪纸是江苏省内汉族传统的民
考试周刊 2017年14期2017-12-09
-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困境及对策
传统村落 保护与开发 困境 对策 党家村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9(c)-0152-02传统村落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艺术、生态智慧及经济价值,它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典范。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及古镇商业化的快速发展,部分传统村落遭到破坏,失去了生活的“原真性”,甚至有些村落逐渐在消亡。因此,结合地域特色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对传统村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作为研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27期2017-11-28
- 湖泗窑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实际意义
窑遗址群的保护与开发,其物质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意义。关键词:湖泗窑 保护与开发 生态博物馆 教育基地一、湖泗窑概况湖泗窑遗址群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湖泗镇,是以生产宋代瓷器为典型的窑口遗址。其生产的瓷器品质优良,种类丰富,“20世纪70年代在湖泗夏祠首先发现窑址以来,经过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这一规模庞大的古制瓷窑址群,逐渐展现出它古朴的风貌,并引起国内外陶瓷研究者的关注。”经过文物部门的整理,现存遗迹中可考证的龙窑窑膛和残器堆积近百座,堆积区域近4
景德镇陶瓷 2017年4期201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