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岳楼为例浅谈对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

2020-02-27 23:39徐翰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0期

徐翰成

摘 要:古建筑高度凝结了先人的心血与智慧,历经千百年风霜雪雨的侵蚀而不倒,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美丽的见证。当下大部分古建筑因经历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甚至地震等自然因素的破坏以及战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外形和结构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普遍提升,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城市的古建筑已经被开发出来,加剧了古建筑的损伤。古建筑一旦遭到破坏将面临不可逆转的后果,因此要及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文章以光岳楼为例,总结木构古建筑受到破坏的主要因素,探索保护和开发古建筑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损伤因素;木构古建筑;保护与开发

古建筑大多是一个地区文化积淀而孕育出的结果。古建筑不仅有艺术、科技以及美学上的价值,而且体现着一方水土上人们在精神上的信仰和文化上的风貌。古建筑从造型设计到施工工艺,无不体现着古人对美的感悟及在施工工艺上取得的造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古建筑的开发与保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古建筑的文物保护工作多以古建筑群的木结构保护为主。《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规范》(GB50165-92)是古建筑木结构加固修缮的主要依据,但是现行规范过于粗略,急需补充、完善,需要科研工作者的科学实验和理论支持。所以,古建筑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1 古建筑保护与开发的意义

古建筑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古建筑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凝结了古代建筑工匠高超的技艺与对美的独特感悟,而且是华夏文化傳承千年的最美见证。中国古建筑种类繁多,形式不一,既有美轮美奂的宫廷建筑,也有庄严神圣的寺庙建筑,还有屹立千年的桥梁建筑,更有错落有致的园林建筑等。这些建筑,其中有些为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服务,是人们某种思想、意志、信仰的体现,有些是为人类居住服务的。这些珍贵的古建筑不仅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而且为我们真切地展现先人生活居住的历史风貌。以光岳楼为例,光岳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由楼基和4层主楼两部分组成,总高33米,其中台高9米,楼高24米,底座边长为35.16米,占地1232平方米。主楼全部为木结构,整个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气势壮阔,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我国三大名楼,极富民族特色。光岳楼坐落在素有“江北水城”之称的山东省聊城市,为这座宁静秀美的江北小城增添了几分巍峨。

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古建筑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使其更好地转化成旅游资源,并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在保护好古建筑的同时,充分挖掘古建筑的社会价值。我们应该切实做到谨慎开发,慎重重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继续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

2 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工作取得的进步与不足

2.1 古建筑开发与保护的工作进展

我国最早开始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应当追溯至梁思成先生与刘敦祯先生,通过对大量古建筑的考察和研究,对古建筑的结构特征做出了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描述与总结,为后来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1981年,陈明达在观察与研究大量宋代古建筑后,撰写了《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书中对宋代古建筑的做法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总结。1984年,刘敦桢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对大量古建筑的观察,撰写《中国古代建筑史》,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992年,王天在出版的《古代大木作静力初探》一书中另辟蹊径,运用新思路对古建筑构件进行合理简化,对古建筑构件的荷载传递方式进行研究,为有限元软件对结构的特性进行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近十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实验方法的不断完善,推动了古建筑工作的不断发展。如赵鸿铁、张风亮、薛建阳等极具开创性地运用新方法,对破损的木结构古建筑模型进行加固,并对加固后的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发现利用碳纤维布加固木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古建筑的抗震能力。此外,薛建阳、隋龑等对榫卯节点的传力方式与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使人们对榫卯节点的认识更为清晰。国外的专家学者也积极致力于推进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工作。Hyeuk、Ryu、Jae等对韩国典型瓦屋顶的木结构传统民居进行了模型振动台试验,依照实验得到自振周期和阻尼比率,并根据实验发现的规律采取多种方法,对瓦屋顶木结构的传统民居进行了加固,很好地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

随着古建筑保护与研发工作的不断开展,建立了现代科学的古建筑保护体系,但该体系仍不够成熟需要不断完善。

2.2 古建筑开发与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将古建筑受到破坏的原因大致归结为三方面:其一是自然因素产生的影响,许多古建筑距今已有几百年,历经数百年的风霜雨露,受自然作用的侵蚀。尤其是古建筑多以木材为主,长期受到风吹雨淋、四季交替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木材变形、开裂等。其二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某些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规划不到位,更注重现代化建设,忽视了古建筑保护工作,甚至出现将古建筑拆除为现代化城市建设让路的可悲现象,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其三是战争因素、政治因素等,如我们所熟知的圆明园就是在英法联军发动的侵略中被烧成一片灰烬。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古建筑成了炙手可热的开发对象,由于利益的驱使以及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往往在开发过程中造成对建筑的损伤与破坏,在规模上出现不计数量、不计后果的过度开发。此外,古建筑的修复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高昂的修复费用也是古建筑保护和开发工作需要面临的一大问题。

光岳楼作为聊城的地标建筑,四周风景秀丽,且坐落在市区中心,交通便利,是人们散心的首选去处。另外聊城地处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气温下降快,夏季易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昼夜温差大,降水集中,很容易面临上述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破坏。

3 保护和开发古建筑应采用的方法

3.1 出台相应法律规范

以光岳楼为例,当地政府应当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避免人为因素对古建筑的破坏。并出台相应的规范,定期检查修缮建筑结构,尽可能在不改变古建筑本身结构的同时,确保古建筑的安全,做到定期维护。

3.2 树立国民保护文物古建筑的意识

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很多古建筑景点上出现的不文明行为也是层出不穷,从最初的“到此一游”到随处可见的垃圾。现今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它博大精深,装点着祖国的河山,我们应当树立起强烈的保护意识,杜绝不文明行为,以避免对文物古建筑造成伤害。

3.3 加强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木结构古建筑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遭受地震等外部影响依然能屹立至今,说明其有良好的抗震能力。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做了大量试验研究,也已取得累累硕果,但大多数研究是针对木结构单榀框架、关键节点,这对于空间结构下的木结构来说,研究的深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加大科研力度,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保护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地方高校为依托,加强光岳楼损伤检测与保护,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4 结语

总而言之,古建筑是先人发挥他们的才能与智慧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旦造成破坏,往往很难恢复。为此我们首先应该加强立法并有效落实,大力宣传现行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做好现行法律法规完善和细化的同时,还要做好面向公众的广泛宣传。其次要加強道德上的宣传教育。让公众认识到刻画行为是违法的,也会对古建筑的完整性造成破坏,对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造成损坏。最后,对已经受损的古建筑,遵循“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修复原则,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和谐一致,尽最大可能恢复其原有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

参考文献

[1]孟宪霞.雄伟的古建筑—光岳楼[J].兰台世界,2006(2):62-63.

[2]金杰.光岳楼的病害及保护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1-2.

[3]林丽.古建筑木梁架常见破坏形式及修缮方案—以浙江古民居为例[J].价值工程,2015(29):155-157.

[4]曹永康.我国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控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