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应具备的意识素养的表述,小学阶段的学生应在艺术学习中逐渐形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种核心素养。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单元教学模式,利用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结构性特征,组织学生系统学习单元知识,并在设计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实施课堂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标;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7-1737(2025)01-0075-03
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对“优化组织结构”的表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采用单元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单元课堂上实现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扎实掌握。基于此,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单元目标、单元内容、单元任务、单元作业、单元评价五个方面入手,有效开展单元教学实践,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一、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渗透审美感知素养
单元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单元知识的重要导向。教师应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思想的基础上,将审美感知素养的内容融合在单元教学目标中,以此达到向学生渗透素养要求的目的,进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1]。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能够有效学习课程知识,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对知识的思考和掌握,从而逐步建立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
以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为例,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完成两首演唱歌曲(《新东北风》《嗯嘿呀》)、两首听赏歌曲(《喜丰
年》《阿里郎》)以及“练一练”等内容的学习。为了确保单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第一步,确定本次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点,
即体验东北民歌文化;第二步,具体明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以此构成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框架。具体来讲,在两首演唱歌曲的任务中,学生应完成以下目标:第一,掌握歌曲风格,做到熟练演唱,体会东北民歌文化;第二,感知歌曲的节奏韵律,能够根据节拍规律为歌曲打拍子;第三,体会民歌蕴含的情感内容,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在两首听赏歌曲的学习任务中,学生应达成以下目标:第一,感受东北民歌,体会其中蕴含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向往幸福的情感;第二,分析音乐特征,了解朝鲜族乐器长鼓和伽倻琴;第三,认识到音乐的丰富多彩,形成一定的文化视野。这样,在开展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便可以按照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逐步开展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东北民歌的美,从而实现渗透审美感知素养的目的。
为了确保单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需要完成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的任务。另外,教师应及时将这些目标分享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明确自己在课堂上应学习的内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进而有目标性地发展自己的审美感知素养。
二、整合单元教学内容,融入艺术表现素养
根据《课程标准》对“艺术表现素养”的表述,
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时应做到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联想与想象,并学会运用各种语言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2]。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梳理,将艺术表现素养要求充分融合在教学内容中,
这样便可以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核心素养内容,
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以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为例,在本课的四首歌曲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目标内容,按照顺序有效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比如,按照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可知,《新东北风》与《喜丰年》两首歌曲与东北民歌有关,而《阿里郎》与《嗯嘿呀》两首歌曲则是展示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人民生活风貌的民歌。据此,在教授歌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整体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而后具体了解朝鲜族民歌的特色,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做到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同时,在开展单元教学时,教师应重视把握课程内容的内在关联,让学生沿着东北民歌这条主干线,完成这四首歌曲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学生表达、演唱示范、肢体表现等形式的内容,强化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音乐风格、音乐节奏、使用乐器、表现形式等方面具体呈现每一首歌曲的相关信息,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涵,也能够使其在此基础上进行演唱练习或听赏学习。
以上,便是教师对单元课程内容的整合。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设置单元学习任务,培养创意实践素养
单元任务是教师用以引导学生思考课程知识、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的表述,教师可以在单元任务中融入生活类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让其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实现对音乐知识的有效理解[3]。
以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为例。在讲授歌曲《喜丰年》时,教师可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设置具体的单元学习任务,达成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的目的。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设置两项学习任务:第一,以歌曲为基础,了解东北民歌、分析东北民歌;第二,根据东北民歌的特点,尝试运用多种形式表演歌曲内容。在完成第一项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聆听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歌曲内容形成整体认知。然后,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表述自己的感受,如自己是否被调动起了情绪、是否产生了想要跟着节奏律动的感觉、是否感受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等。接着,教师可以学生的表达为依据,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如在内容方面,歌曲具体展现了东北农民在庄稼丰收时流露出的喜悦之情;在旋律方面,学生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节奏性、规整性。掌握了这些特点,学生便能对东北民歌建立一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第二项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例如,有的学生选择用肢体语言来展现东北民歌欢快的律动;还有的学生选择用群舞的方式演绎歌曲内容,以呈现歌曲中传达的丰收、喜悦之情。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设置单元学习任务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在有效呈现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四、合理布置单元作业,提高文化理解素养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从音乐课程知识本身出发,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单元作业,如多次聆听歌曲,内化音乐知识,或者练习演唱,提高演唱能力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文化内容的融合,即让学生在完成音乐作业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一些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
以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为例。在整体讲解完四首歌曲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两种类型的单元作业,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第一,体验型作业。本单元的歌曲内容与东北民歌有关,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一首与课程内容相似的歌曲,并在后续的课程中邀请学生演唱。在自学歌曲的过程中,学生会在已掌握的东北民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理解、再学习,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东北民歌文化的认知和文化理解能力。第二,研究型作业。教师可让学生以东北民歌文化为中心,自主搜集与之相关的内容,可以是具体的民歌歌曲,也可以是民歌背后的东北文化。这项作业可以使学生尝试了解和分析为什么东北民歌深刻地反映了东北人民的生产生活。
无论是体验型作业还是研究型作业,都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相应的作业成果,这样,学生能够有效理解单元歌曲内容,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文化知识,从而提高文化理解素养。
五、科学设置单元评价,增强学生综合认知
(一)评价巩固学习成效
在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评价巩固学生掌握的学习成果,让其做到真正内化音乐知识,并能够对音乐知识进行有效应用[5]。在评价中,教师应以过程评价为主,且主要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通过评价,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课堂表现情况,明确自己存在哪些不足,并在后续
的学习中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成效。
例如,在讲解歌曲《阿里郎》时,教师可从四个方面组织学生学习歌曲内容,分别是音乐特征、朝鲜族舞蹈、打击节奏和朝鲜族音乐文化,而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体现在上述四方面内容中。比如在组织学生了解《阿里郎》的音乐特征时,教师可借助问题与学生互动:“同学们,你们知道长白山下有一个古老的民族——朝鲜族吗?现在,请同学们伴随着音乐,欣赏一下老师表演的朝鲜族舞蹈”……(伴随音乐表演舞蹈)“哪位同学可以讲一讲,看了刚才的音乐和舞蹈后有哪些感受?”由于这两个都是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教师在点评时应秉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表
达。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继续思考:“同学们,你能说一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吗?”学生们会说出“委婉抒情”“节奏轻快”“略带忧伤”等特
点。教师可先肯定学生的答案,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而后带领他们分析歌曲内容,让其更深入地理解歌曲、掌握歌曲特点。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互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思考方向是否正确、自己的答案是否合理,从而巩固学习成效。
(二)评价培养反思意识
教师在运用教学评价时,既要关注到评价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效的一面,也要关注到评价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一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引发学生反思的评价放置在单元知识总结环节,
带领学生整体回顾单元知识,并思考自己是否还存在知识上的遗漏之处。
仍以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整合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体来说,可以将“体验东北民歌文化”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内容,即一级标题,然后分别将四首歌曲的曲名列为二级标题。在每首歌曲下,教师可以围绕音乐特点、音乐节奏、乐器使用、表达情感这四个关键点来整理这四首歌曲的知识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师可以先列出单元知识的主框架,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填写具体的知识内容。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完整地填写出每一个知识点,则说明他们充分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反之,便说明他们在某些知识点的掌握上还存在不足,需要及时反思原因并补足。这样,经过总体梳理,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自己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实现有效的自我反思。
教师通过单元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及时反思、有效反思的意识。这样,既做到了让单元教
学活动完整收尾,也能够切实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单元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应用,不仅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音乐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设置单元学习任务、布置单元作业以及设置单元评价,教师能够有效渗透并培养学生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艺术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顾亚男.“单元整合”为小学音乐教学添魅力[J].读写算,
2023(35):110-112.
王月娟,司吉福.新课标理念下在小学音乐课堂实施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1):49-51.
祁晓.小学音乐单元整合教学实践[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23(Z5):57-59.
吴彩云.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2023(1):22-24.
王月娟,司吉福.新课标理念下在小学音乐课堂实施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1):49-51.
作者简介:陈强(1985.11-),男,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中心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