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在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促进思政与学科数学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中通过其中的思政内容产生深刻的感悟.中职数学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实现“三全”育人新格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确保数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立足“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它需要教师对学科教学中蕴含的隐性、显性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中职数学主要研究内容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其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生活实践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更是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任务.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评价的角度入手,分析中职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并以“三角函数”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以期实现优化中职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思政精神的目标.
1 融入思政元素的中职数学教学的设计
1.1 融入思政元素的中职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明确方向.中职数学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它是学生成长成才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会:一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是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三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1]由此可见,数学知识中传承着人类团结、奉献、谦逊、诚实、坚毅的美好品质,讲述着数学家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感人故事.[2]因此,教学目标是透过知识表面感悟其背后的价值,需要教师在原有目标基础上增设价值导向内容.
1.2 融入思政元素的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
价值塑造如果仅停留在课堂上,就无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内容层面,中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应该坚持教材与生活相统一的原则,将“教材中所教”与“生活中所用”结合起来,使数学课程中传递的思想政治元素“活起来”,真正发挥其对学生实际生活的指导作用.[3]
1.3 融入思政元素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设计
评价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从而指导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目前教学评价局限于纸笔测试,虽然好操作、易量化,但存在片面性、脱离现实等缺点,无法适应课程思政隐蔽性、实践性特点.[4]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失去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对课程思政产生敷衍、不重视的心理,进一步弱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课程思政落实效果需要从日常行为、言论等角度进行评价,以纸笔测试为主要形式的结果性教学评价显然不符合要求.[5]表现性评价重视目标和结果的对应关系,能够有效弥补结果性评价的不足之处.教师采取表现性评价方式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日常言论和行为,观察学生成长轨迹,适时提供帮助.
2 融入思政元素的数学教学的具体呈现方式
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中“三角函数”单元教学为例,分析融入思政元素的数学教学设计.
2.1 大纲解读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原课标相比,“三角函数”一章发生较大变化.整体而言,内容减少,难度降低,重点突出基础性,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现状.新课标在原有课标基础上,将能力要求整合成“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思维能力”.[6]教师需要立足整合思维,整合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整合单元目标,对“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教学设计进行重构.
2.2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三个案例:第一个是“角的概念的推广”,作为三角函数单元内容的基础,为后续活动探究奠定情感基调;第二个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本节课是单元内容的基本概念,也是掌握单元知识的关键,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三个是“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本课时蕴含数形结合思想,重点分析如何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三个案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单元整合思维.
2.3 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章节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见表1).
2.4 教学活动实施
以“角的概念的推广”课时为例,教学活动实施如下.
2.4.1 学习目标
(1)推广角的概念.
(2)理解“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非象限角”的含义.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让学生感悟数学实用性.
2.4.2 活动任务
(1)情境导入.
师:课前已经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下面我们开始玩一个趣味抢答游戏.交互式电子白板上会随机出示角的概念相关问题,抢答正确得2分,讲解知识点得5分,分数最高者会得到意外惊喜.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角是如何生成的?
生1:角是由一条射线围绕自己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为他加上7分.那么根据角的旋转方向,角可以分为几类?
学生纷纷抢答,争先到操作平台画图.在激烈的氛围中,教师引出教学主题.
(2)合作探究.
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要推广角的概念?如何推广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做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结合生活实际和情境发现角的范围超出周角,角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通过观察与讨论角的形成,在角的概念推广以后,教师指导学生探求终边位置相同角的表达式.
(3)教学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活动,鼓励学生总结“角的概念的推广”理论知识,同时思考角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将评价结果汇总成学习报告.教师将报告投影到电子白板上以供分析,为电子档案的录入奠定基础.
3 结语
课程思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精神文化建设需求.中职数学教师作为学科育人的主要参与者,应该强化课程思政育人能力,重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评价的设计,为学生搭建新时代数学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郎禹颃.“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以导数概念教学为例[J].才智,2023(32):169-172.
[2]黄斌.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职数学教学设计探究——以“等比数列”教学为例[J].甘肃教育研究,2023(10):59-63.
[3]庞登浩,王海涛.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核心基础课思政建设研究——以“离散数学”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3(5):125-129.
[4]刘建波,宋静文,张艳艳.“课程思政”视域下数学文化案例设计研究——以“运筹学”引论为例[J].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2(00):577-585.
[5]魏潇,王伟伟.高职院校落实课程思政的逻辑与路径探究——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23(10):68-7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