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立体化阅读教学:内涵审视与实践路径

2024-07-01 10:07韩刘学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立项课题“基于学科融合的整本书立体化阅读研究”(2021JY14-L84)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4-01-20

作者简介:韩刘学,无锡经济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指导室主任,高级教师,无锡经济开发区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和科研管理。

摘要: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阅读目的功利化、阅读内容浅表化、阅读过程模式化和阅读结果单一化等倾向。整本书立体化阅读教学注重阅读起点的情境化切入、阅读过程的项目化实施、阅读方式的沉浸式体验和阅读结果的个性化创生,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聚焦意义的建构性、倡导实施的综合性、坚持评价的激励性为实施原则,通过情境切入激发阅读兴趣、任务驱动搭建阅读支架、多元对话构建阅读意义、成果会展呈示阅读发现等实践路径来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教与学。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立体化阅读;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6-0051-04

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核心素养。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推进出现了阅读目的功利化、阅读内容浅表化、阅读过程模式化和阅读结果单一化等倾向。长期以应试为目的的阅读,导致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窄化,“整本书阅读多停留于老师提前布置任务,学生自由阅读和做内容概括,最后拿出一两堂课进行交流讨论的线性演进过程”[1],学生缺乏对整本书内容和意义的主动建构。整本书立体化阅读教学是教师运用立体化思维,推动学生与整本书进行深度对话,将学生单一平面的阅读转化为多元立体的阅读。明晰整本书立体化阅读教学的内涵特征,探索整本书立体化阅读教学的路径和策略,可以有效缓解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困境。

一、整本书立体化阅读教学的内涵审视

整本书立体化阅读教学是针对扁平化阅读提出的一种指向意义建构的深度阅读教学,注重阅读起点的情境化切入、阅读过程的项目化实施、阅读方式的沉浸式体验和阅读结果的个性化创生。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以真实情境为整本书的阅读起点,倡导阅读过程中的项目化实施和多任务驱动,聚焦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关系,注重学生与文本、同伴、教师之间立体多维互动,系统性地打通阅读与情境、阅读与生活、阅读与社会的联系,从而达成对整本书的多层次解读,形成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阅读成果,实现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意义的建构。

(一)阅读起点上要求情境化切入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整本书阅读内容紧密关联、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具体情境,将阅读问题或任务设计情境化,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有目标、有规划、有层次地开展整本书阅读,融通阅读活动与学生生活,有效激活学生的前认知,建立整本书阅读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及生命成长的关系,有效增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自主性和生长性。

(二)阅读过程中注重项目化推进

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推进,是教师运用项目化学习理念,引导学生围绕与整本书有关的驱动性问题展开深入持续的探究,在调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公开成果的过程中,形成对整本书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这一综合化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赋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真正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对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阅读方式上坚持沉浸式体验

在情境任务的导引下,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整本书阅读,与阅读内容进行深度对话、沉浸式体验,不仅读懂整本书语言文字的表层含义,还能够掌握文章创作风格、主题思想等深层内涵。阅读方式上的沉浸式体验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态度和问题意识,能够调动多种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全过程,达到层层深入文本内核的目的。

(四)阅读结果上强调个性化生成

整本书阅读的成果是教师评估学生阅读效度的依据。一方面,学生在项目化任务的驱动下,透过整本书文字符号的表层意义,体会文本的深层意蕴,对整本书内容产生个性化的理解,深悟整本书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义世界;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手抄报、书签设计、演讲辩论、剧本表演等形式将多样化的阅读成果进行可视化表达,进一步丰富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体验。

二、整本书立体化阅读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人动机的质量会影响个人参与和坚持行为的程度。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整本书阅读的主体,阅读的动机和自主性对阅读行为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本书立体化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化任务,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自我阅读效能,让学生在自我探究和发现中获得成就感和持续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成为整本书阅读的积极践行者。

(二)聚焦意义的建构性

学习的本质在于持续的建构,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探索新知,建构意义,形成和发展自我的精神世界。整本书立体化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教师之间进行多向度对话,对文本进行深层的意义建构进而生成个性化理解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情感、思维等深度地投入阅读,与文本和作者多重对话,多元化地解读和多角度地思考,获得全身心的体验,实现对整本书的深度理解,从而建构自我的阅读图式。

(三)倡导实施的综合性

整本书立体化阅读教学指向深度阅读,体现出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个人阅读与集体阅读相结合、正式阅读与非正式阅读相结合等综合性要求。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大情境”统摄下的项目化学习方式,针对整本书的内容特点,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和内容,将知识建构、方法习得、创新迁移等活动联结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开展输入与输出的循环活动,以整本书特有的综合性及内涵的丰富性打开学生宏阔的视野,让他们体验不同的生命生活,汲取生命生活的营养。

(四)坚持评价的激励性

整本书内容丰富、容量大,阅读耗时长,坚持读完整本书,需要学生意志力和自我约束力的有效参与。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效运用评价策略,以正面激励为主,呵护学生的阅读愿望,唤醒学生对阅读的责任感,通过多种过程性评价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克服整本书阅读的畏难心理,不断改进自己的阅读行为,调整阅读进程,从而达成整本书阅读目标。

三、整本书立体化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情境切入,激发阅读兴趣

推进整本书立体化阅读教学,教师需要组织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读活动,创设开放式的大情境,提供科学、有趣的阅读指引,给学生搭建认知的支架,让他们在开放和自由的情境中,展开系统化的阅读活动,从而改善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状态。如《昆虫记》整本书阅读,可设置如下情境任务:学校科技文化节上要举办“生命·自然”主题展览,需要布置一个“昆虫”主题展区,请同学们以主题展区策展人的身份梳理《昆虫记》中的信息并搜集相关资料,策划一期主题展览。在情境任务的导引之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运用浏览、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到文本中搜集信息,以画思维导图、写随笔等形式归纳整理,让零星的感性认识向整体的理性认识转移[2]。随后,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设计昆虫展览主题名,撰写展览的前言和结束语,并参与策划展览模块、布展顺序、展品特色等综合实践活动。他们始终以主题展览策展人的身份参与阅读和实践,既实现了对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又培养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搭建阅读支架

阅读支架指在阅读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思维进阶需要,将复杂的情境阅读任务加以分解,为学生提供蕴含阅读思维策略与问题解决方法的针对性帮助。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依据整本书的特性设计多项学习任务,形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任务连续体,以阅读任务的各项具体要求为支架,引导学生体验和实践,帮助学生逐步走向深度阅读,从而获得阅读能力的增长,实现思维攀升。如导读《朝花夕拾》时,教师可以抓住鲁迅与书中人物“爱憎不相离”的情感主线,推进《朝花夕拾》的深度阅读。具体设置五项学习任务:走进父子深情,以鲁迅的身份给他的父亲写一封信;走近典型人物,任选一个人物,解读鲁迅对他/她的感情,并呈现研究成果;比较自己与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梳理为鲁迅先生带来人生转折的重大事件;编写、排演《朝花夕拾》[3]。学生以一系列学习任务为支架,通过自主阅读、小组研讨、分享交流等学习活动来重构文本,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并在实践探究中学会运用阅读积累解决现实问题。

(三)多元对话,构建阅读意义

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发现与感悟是逐渐累积起来的,多元互动、深度对话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思考,形成对整本书内容的深度理解,积累阅读经验,建构阅读意义。首先要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是学生对文本理解、想象和创造的过程,阅读推进之初,要运用批注策略,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自己的原初经验和前置认知去观照文本,获得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并随时记录所思所感。其次,要注重学生与学生的对话。阅读推进过程中,实施组织学生间一对一的交流、小组对话讨论、班级分享交流等多种开放式对话模式,让学生分享自己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寻找相互间差异,构建共同阅读经验。最后,注重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当学生的阅读陷入困境或生生对话出现华而不实的讨论时,教师有必要介入互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如阅读《骆驼祥子》探究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当学生的回答呈现出诸如“军阀混战”“官吏盘剥”等多点式结构层次时,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小说最后一句,品析句中“祥子”一词修饰语的感情色彩和意义内涵,并引导学生将修饰语进行分类,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关联结构,从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两个方面来探究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从而实现学生对整本书意义的建构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成果会展,呈示阅读发现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整本书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感悟、研究心得等阅读成果,鼓励学生将自己个性化阅读创见和阅读心得进行分享交流,引导学生围绕个性化见解进行碰撞,激发内在的创造力。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可以通过整理摘录卡片、绘制思维导图、完成读书小报、制作精美书签、表演课本剧等各类阅读活动来展示学生阅读成果。如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中,开展“观点+事例+分析”的小论文写作交流会。首先给学生提供多篇小论文范本,要求学生基于对整本书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高阶思维来整合和表达信息,形成自己的命题、概念结构和知识转化,并生成个人的创造性观点和文本。学生形成诸如《桀骜不驯的孙悟空》《论〈西游记〉中求得长生不老的途径》《浅析〈西游记〉各式女妖精的形象特点》等小论文,随后开展组内、班级的论文分享活动[4]。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因找准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学生的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也得以发展。

整本书立体化阅读教学是推进整本书阅读的一种有效探索,学生可以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多元对话和成果会展等过程中逐渐积累整本书的阅读经验,建构整本书的阅读意义,汲取整本书的人文素养,养成自主阅读和深度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刘飞.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及其课程化建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4):63.

[2]焦清艳.以项目化学习促进整本书阅读的真实发生——以《昆虫记》为例[J].语文建设,2022(11):62.

[3]王冠楠,徐鹏.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理辨析与实施建议[J].语文建设,2021(21):7.

[4]魏小娜.以“写作任务群”促进“深度学习”[J].中学语文教学,2019(9):36.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钩沉
聋校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用好“留白”,扎实语言实践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提升职业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省时高效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