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芳春
摘 要:小学是学生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课内外阅读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能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对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行解读,分析红色文化与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融合的意义,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中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举措,总结具体可行的经验,并对红色文化教育进行反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红色文化;课内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文化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延伸课外,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爱国热情。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解读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国特有的标志性文化。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是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和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红色文化与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而红色文化中的英雄人物和革命精神正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宝贵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革命先辈们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的精神来感染和熏陶学生。
(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课内外红色文化,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更深刻地理解自身价值理念和家国观念,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厚植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的融入可以丰富语文课程内容,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挖掘课内外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如红色书籍阅读、红色诗歌朗诵、红色故事讲述、红色歌曲演唱等活动,让学生实践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
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中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案例分析
(一)教学背景概述
课文中的红色文化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为久远,但这些精神和价值观对于当代学生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将其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广州市,广州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红色基因的英雄城市,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红色景点。教师要利用广州本土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和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红色历史的认识,学习革命精神,不断拓宽课外的学习活动,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立足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因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化。教师要立足学情,依托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合理安排红色文化元素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开展课外红色文化作品的阅读活动,确保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实际学习需求,充分运用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此同时,植入红色基因,夯实“红色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将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依托教材挖掘文本资源
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一单元所有的内容都饱含强烈的爱国热情,从边塞将士到英雄豪杰、小小少年、艺术大家,都闪耀着这份赤子之心。教学时,教师要在教授学生掌握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在《古诗三首》中感受边塞战士的豪情和巾帼女子的誓言,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感受革命者的壮志,在《梅兰芳蓄须》中感受艺术家的气节 ,在《延安,我把你追寻》中感受传承延安精神,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的爱国故事,拓宽阅读面。
(四)教学过程
1. 教学活动
(1)课堂教学活动,以本单元的课文为抓手,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浸润。在《古诗三首》的学习中关注主要人物,如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一诗中,通过歌颂项羽的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来讽刺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软弱行径。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中关注主要人物少年周恩来,他耳闻目睹中国人在租界受了欺辱却无处说理,真正懂得“中华不振”的深刻含义,因而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远志向。教师在授课时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报国之情。在《梅兰芳蓄须》的学习中关注关键语句,了解梅兰芳当时所遇到的困难与危险在不断升级加剧,他却始终坚定不移,用尽方法拒绝演出,深入感悟到梅兰芳先生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气节。在《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学习中,重点理解延安精神,了解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2)课外教学活动,以阅读课外红色经典读物为主。采用教师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阅读手抄报和作文的形式展示阅读成果,并在班级内开展分享交流会。学生通过阅读《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中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了解周总理的成长过程,感受其伟大无私、爱党爱民。《红岩》中那一位位共产党员,那一件件英雄事迹,他们顽强拼搏、不畏生死的精神令学生敬佩不已。
2. 教学实施
(1)课堂学习。根据单元课文,创设“致敬英雄人物,讲好爱国故事”的大情境,再细分为三个子任务:制定讲好爱国故事的标准;收集爱国故事,感悟爱国情怀;开展“爱国故事汇”,绘声绘色讲述中国故事,分享英雄事迹,撰写书信,向他人分享英雄故事。
(2)多元活动。组织学生共读“红色经典”,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红色文化的感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举办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等,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加深对红色革命精神的理解;还与音乐学科相融合,组织学生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影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社会实践。我们还通过多种方式将红色文化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等场所,让他们切身感受革命历程的艰辛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鼓励家长节假日带领孩子参观红色场馆、清明节给烈士扫墓等,将红色教育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教学反思
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是提升学生爱国热情,立志贡献祖国的重要举措。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爱国人物充满了敬佩和赞叹,提升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但是红色文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双减”政策推动下,要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质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挖掘课内外优质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利用新媒体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语文教学课堂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丽玉.本土红色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融合的实践探索——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5).
[2]林竹.红色革命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摭探[J].成才之路,2022(03).
[3]陈晓英.弘扬红色文化提升学生素养——小学语文革命文化单元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新教师,2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