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洁钟
摘 要:《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劳动素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与习惯、劳动精神。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关键时期。新时代劳动教育,亟须建立实践引导价值的小学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开展劳动教育质量评价应遵循导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劳动教育的平时表现性评价与阶段综合评价设计相应的劳动素养评价工具,可推动学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发展,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反馈与改进作用,有效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推动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劳动素养;评价原则;评价工具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评价是劳动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劳动课程的目标实现、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正确劳动观念和良好劳动习惯的关键阶段,而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具有引导、鉴别与诊断、反馈与改进、激励与提升作用,开展劳动素养评价工具设计研究是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必然需求。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京兆小学劳动素养评价实施为例,简述该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具体应用。
一、劳动素养评价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即关注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劳动素养表现,改变过于关注劳动成果的评价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一是需要根据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不同学段进行科学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也要相应适应其身心发展的特点。二是需要着眼于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劳动素养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进步或退步,发挥评价反馈和激励的作用,教师也相应调整教学策略。
(三)系统性原则
劳动素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过程性评价,又要关注学生结果性评价;既要重视平时表现性评价,又要重视学段综合评价。建立学校系统性劳动素养评价体系,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挥教师、家长、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评价作用。
二、劳动素养评价内容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包含了三大劳动内容(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十大劳动任务群。其中,不同类型劳动包括不同任务群,不同类型劳动内容、不同任务群的评价侧重点有所不同。日常生活劳动侧重于学生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卫生习惯等方面的评价;生产劳动侧重劳动工具使用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评价;服务性劳动则侧重服务责任意识、无私奉献精神等方面评价。
三、劳动素养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
根据劳动素养评价应该遵守的三大原则,学校围绕平时表现评价与阶段综合评价两大阶段相应设计劳动评价工具,并应用于学校日常劳动教育教学实践中。
(一)平时表现评价
劳动课程平时表现评价旨在通过了解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判断学生的劳动效果,从而调整教学实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评价方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实际操作与表现能力进行评价。学校采用了劳动教育活动手册、劳动清单等评价工具。
1. 劳动教育活动手册
劳动教育活动手册可以记录平时某项劳动任务的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劳动体会、劳动评价。评价对象包括学生及劳动。劳动教育活动手册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劳动学习与实践成果、劳动目标的达成情况的依据。
2. 劳动清单
劳动清单是基于学生年龄特点,设立符合年段要求的劳动项目。通过考查学生在各劳动项目中的完成情况,可以评价学生劳动项目参与度、劳动技能掌握情况、劳动习惯养成等情况。一般来说,劳动清单主要包含某学段学生的劳动项目内容、参与劳动项目的频率与劳动技能的掌握等评价指标、学生的劳动体会等要素,以及家长、教师的评分或评语。以五年级家庭劳动清单为例,如表1。
(二)阶段综合评价
所谓阶段综合评价是指在学期、学年或学段结束时,评价主体依据本学段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劳动素养的达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学生劳动素养阶段性达成状况的评价可以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方式。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劳动清单、劳动争章等评价工具,结果性评价可以采用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素养测评等方式来实施。
1. 过程性评价
(1)整合平时表现评价
在学期、学年或学段结束时,汇总平时表现评价的学生劳动清单、劳动任务单、一周劳动大盘点等,形成过程性评价结果。如学校结合少先队的争章活动开展“争星夺章”,设立“劳动章”争章活动,对学生阶段性表现以争章形式呈现。
(2)采用阶段过程性评价表
过程性评价的另一种方法就是采用阶段综合评价表(见表2)。在表格里,教师通过学生某一阶段学习中参与的劳动内容、劳动时长、劳动表现,以及劳动周参与项目和劳动成果情况,评价学生劳动素养,最后整合整体评价结果,形成学生评语。
2. 结果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是指在劳动任务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该评价模式主要以量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劳动结果进行测验,以了解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状况,并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反馈与改进信息。所谓劳动素养测评,就是通过考查学生在完成劳动测评任务中的表现来评价其劳动素养。
(1)劳动能力、劳动品质与习惯测评
学校借助评价工具——一年级学生劳动项目评价记录表,围绕某一劳动项目进行测评,反映学生劳动能力以及劳动品质与习惯的表现。(如表3)
(2)劳动观念、劳动精神测评
学校通过开发一套适用于各学段针对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调查问卷,对学生开展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测评,并针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
3.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在劳动教育阶段综合评价中,可以使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劳动素养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开发应遵守劳动素养评价的基本原则,在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围绕劳动教育核心素养对学生劳动进行合理、科学、全面的评价,积极构建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示范、评价和激励机制构建[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