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脉学习视域下生活数学教学策略

2024-06-12 01:37杜文洁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生活数学情境创设

【摘要】 境脉学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主题情境作为知识脉络,将学生内部的原有生活经验、认知基础,与外部的新建知识、资源环境相联结,达到有效的教与学。境脉学习视域下的生活数学教学,应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前测制订教学目标,创设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和数学性的情境,并将知识脉络贯穿于情境中,联结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与新建知识结构,进而借助开放场境、技术支持,实现境脉延伸,使学生泛化所学新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 境脉学习;情境创设;知识脉络;生活数学

【中图分类号】 G764

【作者简介】 杜文洁,江苏省常州市光华学校(江苏常州,213001)。

境脉,包括情境和脉络,即学习发生的时空。境脉主义关注对事物全部情境的整体把握,包括个人自身原有的记忆、经验、动机、反应构成的一个完整内部世界,还有给当事人提供的内容、环境等外部世界[1]。受境脉主义理论的启发,境脉学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主题情境串联知识脉络,将学生内部的原有生活经验、认知基础,与外部的新建知识、资源环境相联结,达到有效的教与学。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生活情境—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境脉学习视域下的生活数学教学,不只单纯地考虑创设情境,而是先前测学生学习起点,评估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再发展到整个知识点随情境而出,延脉络而展,联结学生生活实践,最终使学生习得新知,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助力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生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笔者以部编版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比高矮》为例,探索境脉学习视域下生活数学教学策略。

一、制订学习目标

每个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先验认识是境脉学习的起点。只有站在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上建立的“境”才是人本意义上的“境”,课堂的“当下”才能与学生的“历史”一脉相承[2]。因此,教师开展境脉学习视域下的生活数学教学,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在学期初,可基于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使用课程本位评估表对学生本学期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前测,初步了解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制订分层教学目标。随着教育教学的开展,若教师发现学生相关知识水平有所变化,则可以在课前再次进行学情前测,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而微调教学目标,以使教学更贴合学情。

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经历从日常生活中認识常见的量的过程,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量”“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量,感受常见的量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发现简单问题,并尝试解决”等课程目标,以及“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量的特点,会比较并排序”的课程内容,结合学情前测,制订《比高矮》的教学目标。其中,A组:在游园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形成高矮概念,学会高矮的比较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B组:借助辅助卡片、实物等,进行比较操作,初步形成高矮的概念,学会高矮的比较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C组:在同伴互助和教师个别辅导下,借助学习辅具,学会辨认高矮事物。这一贴合学情的教学分层目标能为后续创设情境、构建知识主脉络提供良好铺垫。

二、创设生活情境

境脉学习由“境”导入。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时要始终把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有效利用来自学校、家庭、社区等方面的资源,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过程,积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经验。”因此,生活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合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创设情境时,在注重生活性和趣味性的同时,要注重数学逻辑性,突出情境中的数学信息,避免使学生关注点只停留在逛超市、吃饭等生活情境上,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学习。

如进行《比高矮》一课的情境导入时,创设游玩动物园的情境。教师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一起去动物园游玩,大家可要凭票进入动物园哦,小朋友们赶紧上来领门票吧!”由于门票贴在黑板高处,学生都拿不到。此时,教师说:“小朋友们,怎么都拿不到呢?我来帮帮忙吧。”教师帮学生拿到票后,问:“我能拿到,为什么呢?”随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情境实践,即:教师与学生比身高;学生与学生比身高;站在凳子上的学生与教师比身高。最后教师总结:“高矮是通过比较才能判断的,今天我们就在动物园的情境中学习《比高矮》。”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情境。其中,A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能在教师引导下完整捕捉到情境中的数学信息;B、C组学生则需要在教师辅导或同伴合作中,从情境中激发兴趣,再进一步思考、实践操作。

三、构建知识脉络

境脉学习一“脉”相承。生活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知识脉络贯穿于情境中,从生活情境出发,逐渐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新知的表象,并在反复操作中巩固新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情境创设的整体性,做到目标定位准确,使教学过程中的多次情境创设符合逻辑、相互关联、逐级递进、前后呼应,确保教学脉络清晰,全程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在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参与式学习中逐渐建构新知。

如进行《比高矮》一课的情境导入后,在新授环节用情境构建知识脉络。情境一:教师引导,通过实物直观比高矮。情境创设为同学们走到“食草动物区”,画面上长颈鹿正在吃树叶,小羊在一旁看着。情境实践为教师指导学生拿出学具筐中的玩偶长颈鹿和小羊进行观察比较,请学生上台演示,并提示“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一起”。情境二:自主探索,同一水平线比高矮。情境创设为同学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禽鸟区”,课件呈现孔雀和野鸡的高矮。情境实践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划线的方法,通过比较,掌握同一水平线比高矮。情境三:巩固练习,不同水平线比高矮。情境创设为同学们来到“猴园”,看到猴妈妈坐在地上,猴宝宝趴在树上。情境实践为学生将猴宝宝拖动到与猴妈妈同一水平线,再比较高矮。情境四:拓展延伸,三者比高矮。情境创设为邀请同学们当一回“小小解说员”,来到“企鹅馆”比较企鹅一家的高矮。情境实践为教师先用课件呈现企鹅妈妈和企鹅宝宝,让学生运用两者比较高矮的方法,比较出企鹅妈妈高;再呈现企鹅爸爸,引导学生比较出企鹅爸爸比企鹅妈妈高;进而总结“高矮比较是相对的”。

随着情境的深入,生活数学知识也在逐级递进,向预设教学目标推进。境脉学习的连续性、完整性辅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知识系统,让知识的习得更完整,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实现境脉延伸

培智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生活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辅助知识的泛化、拓展非常重要。首先,培智境脉学习的课堂可以尽可能地延伸到真实的场境中,如校园里的多功能教室、家居室、操场、烹饪室等,或学校附近的超市、邮局、银行、菜场等社区公共场所。在真实的场境中开展教学能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利用形象的生活场境获取新知。同时,注重让学生将学校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地在家庭场境、社区场境中进行泛化应用,最终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数学知识和技能。其次,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成为常态。新技术资源的加持,融入视频动画、游戏体验,创设模拟情境,能实现境脉延伸的更多可能性。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筛选一些线上优质资源进行辅导,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习效果。

境脉学习理念不仅能运用到生活数学教学中,还能在培智学校其他各科教育教学中渗透。《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跨学科、项目式、主题学习等新理念,这些理念的内涵都聚焦于课程教学的逻辑性、整体性及统一性,也就是学习知识的脉络化。培智学校课程更应以生活为主题,以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3门一般性课程为主导,将学习系统化、脉络化,最终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培智学校教师应积极探索境脉学习理论的更适合的应用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媚.基于境脉学习理论的小学数学问题情境重构——以三下《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22(9):38-41﹒

[2]潘照团,陈加仓.境脉课堂:为生活而学习[N].中国教师报,2019-10-16(4).

(责任编辑:赵华丽)

猜你喜欢
生活数学情境创设
谈最值问题与实际生活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从生活数学到数学实践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