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体育理念下“乡趣”融合运动实践探索

2024-06-12 10:17俞雨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

【摘要】 随班就读学生由于发育迟缓等问题,难以正常参与普校体育活动。适应体育理念下的“乡趣”融合运动,通过设计精准化、个性化、可量化的融合运动目标,运用从提高基础感知到促进体能进阶再到优化运动技能的策略,采取丰富的评价手段,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更好地参与校园体育活动,有效融入校园生活。

【關键词】 适应体育理念;融合运动;随班就读

【中图分类号】 G760

【作者简介】 俞雨,浙江省象山县培智学校(浙江宁波,3157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提出,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时,组织病残等特殊体质学生参加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随班就读是保障特殊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随班就读工作,融合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笔者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发现,随班就读学生由于发育迟缓等障碍问题,自身体育运动能力显著低于同班普通学生水平,难以正常参与校内体育活动。因此,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适性的体育运动,提升其运动能力,十分必要。本文提出基于适应体育理念,开发丰富的本土自然资源,设计并开展贴近生活的多样化“乡趣”融合运动,促进随班就读学生健康成长。

一、明晰目标,确定“乡趣”融合运动方向

适应体育旨在为有特殊需要者设计达到个体与环境的最佳适应状态的身体活动。许多传统游戏都能提升随班就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但随意开展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为活动制订精准化、个性化、可量化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发展。

(一)目标精准化

摸清起点才能明确发展的方向。通过课前评量摸清随班就读学生的能力起点,进而制订精准化游戏目标,是保证“乡趣”融合运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如“斗鸡”需要学生具备单脚跳的能力,在活动前,教师首先通过“跳一跳”这个小游戏(含“原地双脚跳”“原地单脚跳”“抱膝单腿向前跳”3个不同难度的“跳”)来检测学生跳的能力。检测发现随班就读学生小丁能力处于原地单脚跳,因此,该“乡趣”融合运动中,小丁的目标就被确定为接近其最近发展区的“在1平方米内,原地抱膝单脚跳1分钟”。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现有能力,制订精准化的目标,能保障“乡趣”融合运动的顺利开展。

(二)目标个性化

适应体育理念下,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性来设计或开展体育活动。随班就读学生往往存在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粗大动作发展滞后、平衡感不佳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制订体育活动目标时要根据学生能力进行调整。如目标“跳房子”,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单一的双脚跳或者单脚跳比较容易,就可以设置目标为“根据地上画的格子,双脚跳和单脚跳交替进行”。但是存在粗大动作发展不佳问题的随班就读学生,单双脚转化较为困难,此时教师就针对其实际水平制订“按照地上画的格子进行双脚跳”“按照地上画的格子进行单脚跳”以及“根据地上画的格子,双脚跳和单脚跳交替进行”等难度逐步增加的目标。制订个性化目标,进而开展个性化活动,能确保随班就读学生也能很好地参与集体体育活动,达成教学目标,获得成就感。

(三)目标可量化

活动目标的设置让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更具有方向性、针对性。根据目标的达成度,教师可以判断学生收获了多少,以及这个活动是否有效。因此,需要制订可量化评估的目标,以便为后续的操作、评价提供可靠依据。如“滚铁环”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能使铁环平稳起动并向前滚动25米”,在分层目标中,教师为随班就读学生量身制订可量化的进阶型目标(见表1),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更好地掌握技巧性动作。

二、多样策略,逐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适应体育理念下融合运动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最大限度地矫正和补偿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缺陷,恢复、保持及提高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从感知到体能再到技能的体育能力进阶方式是随班就读学生提升运动能力的必经之路。

(一)提高基础感知

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发展随班就读学生的感知觉,提升其感觉统合能力。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自然资源丰富,结合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山地、浅水、沙滩、草地等创设活动场地,挖掘丰富的体育活动资源,并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特点设计多样化“乡趣”体育活动,是提升随班就读学生感知能力、奠定其良好运动基础的绝佳途径。例如,在夏季,带领学生到溪流边开展“踩搭石”的活动。“搭石”铺设于溪流中,学生要赤脚从溪流的一侧踩踏搭石走向对岸,优美的自然风光、悦耳的流水声、冰凉的溪水、坚硬的搭石,从视听触等方面刺激学生的多感官发展。在自然中活动,提升学生感知觉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二)促进体能进阶

在提升随班就读学生感知觉能力的基础上,借助各色贴近生活的“乡趣”体育活动,设计围绕心肺耐力、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身体平衡等方面的适应体育活动,进行密集性体能训练,是提高学生体能的重要途径(见表2)。例如,开展“瓜果搬运工”活动,组织学生两两协作抬着箩筐运送物品,既训练了他们的下肢力量,也锻炼了他们身体协调、协同合作等能力。

(三)优化运动技能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让学生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这一目标明确了学生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路径是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而随班就读学生往往运动技能不足,这导致他们排斥体育运动,难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乡趣”体育活动中,有效运用自然化的情境、游戏化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运动技能。例如,投掷是一项重要的运动技能,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运动的力量和精准度。投掷技能包括正确的投掷姿势、适合的投掷力度、准确的投掷方向等内容。学生常玩的“丢沙包”就是非常好的训练学生投掷技能的活动。教师基于学生能力设置进阶化“丢沙包”活动,从用沙包投掷固定目标,到投掷移动目标,再到小组进行“丢沙包大战”,丰富的活动设计层层递进,让随班就读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提升投掷技能,培养对运动的兴趣。

三、丰富评价,激发学生内在成长动力

适应体育理念下的融合运动,要确保每一名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都有成功的喜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是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一)积极评价,点亮内驱力

大部分随班就读学生自信心不足,存在畏难心理。教师在设计循序渐进的融合运动的同时,还要提供积极正面的评价,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如在“跳山羊”活动中,针对随班就读学生不敢进行撑箱跳的畏难情绪,教师及时采用积极正面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运用客观、具体、真实的语言、拥抱等肢体动作对其练习态度等予以评价,肯定学生进步,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肯定自我、不断进步。

(二)分层评价,开启兴趣点

根据学生在融合运动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要采取分组分层的评价手段。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确定不同的评价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例如在“滚铁环”活动中,每当随班就读学生达成一项个性化目标时,教师就立刻给予肯定,并鼓励其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学生在看见自己的评价单后,能明晰自己的进步,明确下一个目标,并且对实现目标充满自信,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愈发浓厚。

(三)达标评价,收获成就感

评价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收获成就感的重要来源。为了让学生掌握投掷技能、收获学练的成就感,教师设置“神投手”游戏,游戏过程中采用“达标制”评价方式,即:投中2个评为“一星神投手”,投中5个评为“二星神投手”,投中8个则取得“三星神投手”荣誉。学生达成一个目标就获得一次评价,既满足了学生的技能练习需求,又激发了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动力,有效实现以评促学。

总之,基于适应体育理念,在开发丰富的本土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展目标明确的适性“乡趣”融合运动,能使随班就读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度、体能水平、运动技能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他们有效融合、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赵华丽)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与策略
小学语文随班就读有效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随班就读教师教育培训的路径研究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学校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角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