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庭富
摘 要:近年来,由于本校学生的智能越来越低,使得生活数学成为学校最难实施的一门课程。笔者从实践调查出发,了解学生特点与生活数学学习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调整策略。
关键词:智障学生;生活数学;调整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48-2
随着“零拒绝”理念的贯彻,我校生源逐步由中度智障儿童转变成为重度、多重残疾儿童,残障种类也由智障扩展到自闭症、脑瘫等。受学生智能越来越低、差异越来越大等因素影响,生活数学已经成为智障学校最难实施的一门课程,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回应学生智能低下、多样性差异等特点,以满足所有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建立一门更为适切的生活数学课程,是所有生活数学教师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笔者对本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及其家长、数学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了解学生特点与生活数学教学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活数学教学调整策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吴江区特殊教育学校65名义务教育阶段智障学生及其家长、6名数学任课教师。
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法,辅以观察法、个别谈话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校生源呈类型多、程度越来越重趋势。基本无数学学习能力的自闭症和多重障碍学生占32.3%、一二级重度、极重度残疾学生占51.8%,这对需要较高逻辑性、抽象性、序列性要求的数学知识学习带来极大困难。另外,幼儿期间启蒙教育缺乏,也是生活数学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从表2可以看出,有60%的教师(或家长)认为我校学生能学会用电子计算器做简单的计算,有52.3%的教师(或家长)认为能掌握10以内的数的认识,有41.5%的教师(或家长)认为能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也有38.5%的教师(或家长)认为能计算10以内的加法,说明大部分教师(或家长)认为电子计算器的使用、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等应为生活数学主要教学内容。
有86.9%的教师(或家长)认为我校学生很少能或不能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有80%的教师(或家长)认为我校学生很少能或不能计算表内乘除法,有72.3%的教师(或家长)认为我校学生很少能或不能掌握数前概念,有69.3%的教师(或家长)认为我校学生很少能或不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购物,有66.2%的教师(或家长)认为我校学生很少能或不能掌握时空认识,有59.6%的教师(或家长)认为我校学生很少能或不能认读百以内的数,有50.7%的教师(或家长)认为我校学生很少能或不能计算10以内加减法。以上数据显示,百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数前概念、购物、时空认识、认读百以内的数等知识对我校学生进行教学非常困难,也印证我校生源残障程度的普遍加重。
从表3可以看出,有61.6%的学生(或家长、教师)认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只有9人,约占13.8%,体现了智障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在对数学的喜爱程度这项调查中,有708%的学生把数学的地位排在唱游、体育与康复、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后面;在是否喜欢做书面作业的这项中,96.9%的学生不喜欢做作业。以上数据显示,我校智障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现状很差。
三、调查结论
(一)随着“零拒绝”理念的落实,类型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重的智力障碍学生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且绝大部分没有数学启蒙教育,这对生活数学教学实施带来很大困难。
(二)数学知识的可接受范围越来越小,部分学生连最启蒙的知识都难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非常差。
(三)智障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偏低,数学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不高,几乎所有的智障学生都不喜欢做书面作业。
四、调整策略
(一)教学目标定位:指向综合
从本校学生的现状看,尽管教师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调整,但在学习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他们对生活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越来越低,因此教学目标调整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基于可接受性与发展性原则,在生活数学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上要指向综合,要冲破单一生活数学课程目标的思想,实行多元目标的整合,注重贯彻综合理念,强调教学目标的多元性与实用性,即为智力障碍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补偿缺陷,达到多重教育目标。以认识数字5为例,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仅局限于让智障学生掌握5的音形义等普教数学课层面的三维目标,还要关注德育、缺陷补偿、潜能开发等方面的目标。要设立底线目标,人人能参与,满足所有学生个性化需求、有利于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因人而异,对于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掌握数字5的相关数学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选择:指向适切
教学目标调整明确后,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指向适切。适切是适合贴切之意,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实用性,也要考虑可接受性,既要考虑基础性,也要考虑发展性。教师在进行生活数学教学内容选择与调整时,可以采用改编、补充、整合、替代等不同的行为方式。“改编”,就是对原有的或拿来的教学内容做一些调整,以使它更加符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如目前学校使用的教材为上海卢湾辅读学校编制的《实用数学》,根据本班学生现状,对学生不接受、与吴江地域不符的内容进行改编。“补充”,就是在保持教学基本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些相关内容或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原定目标;如针对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要增加内容与难度,以满足需要。“整合”,就是在不同的课程、科目、活动之间形成关联,增强学校课程的整体逻辑性。如与实用语文、生活等课程整合,采用主题单元教学。“替代”就是对没有学习能力的学生用康复、德育等内容进行替代,超出能力的计算可以用电子计算器计算来替代。
(三)教学策略优化:指向有效
1.课堂组织形式的有效:个别化教学方式与走班制教学模式相结合。
基于智障学生的差异,最佳教学模式为个别教学。但受到师资数量配备不足等因素影响,国内培智学校课堂组织形式均为班级授课制。针对智障学生的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的需求,相对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是个别化教学方式与走班制教学模式相结合。
2.教学方法的优化:低起点、小步子、多循环。
“低起点”就是尽量从低处着眼,适当降低要求。智障学生基本无数学启蒙教育,故必须以所教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以所教的新内容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小步子”是指教学内容安排得上下连贯坡度一定要小。也就是把一个大的任务根据学习规律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以数字2的认识为例,步骤1:口头数数,能唱数1、2;2.出手指按物点数1、2;3.认数字、写数字(指导数字与数名是一一对应的);4.能点数报总数、写总数;5.按数取物能数量配对(指导数名、数字、数量是一一对应的)。“多循环”就是从每一小步开始不断地反复练习,直至巩固。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时,既要使用常规的数学教学方法,又要使用适应学生不同需求的特殊方法。自闭症孩子,需要以视觉支持为策略,采用结构教学法开展教与学活动;重度、极重度智障学生,需要采用手把手的教;无语症学生,需要手势来表达信息;动手能力障碍的脑瘫学生,作业以口头练习为主,而非以书面作业为主。
3.教学资源的开发:生活化。
智障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较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供生活化的学习资源,应竭力把书本知识还原成生活问题,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模拟出来,使数学课堂能再现生活画面,让智障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他们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学习过程,从而灵活地学习数学知识。
同时,应增加实践课,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社会场所中去,亲自尝试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友涵.转变观念重构面向弱智学生的数学课程.现代特殊教育,2003(01).
[2]肖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实践.现代特殊教育,20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