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乐”声

2024-06-09 08:56乐高平王珊珍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4年5期
关键词:有效引导教学语言小学音乐

乐高平 王珊珍

【摘   要】在小学音乐演唱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教学语言能够使师生高效互动,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为解决当下小学音乐演唱学习中教师教学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比喻引导、比较引导、意象引导、赏识引导”四种策略,发挥教学语言在演唱教学中的作用,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演唱学习;教学语言;有效引导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演唱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参与的学习形式。演唱学习中,有效的教学引导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审视当下小学演唱学习课堂,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引导存在以下问题:对于演唱技能,语言过于书面,趣味不足;对于演唱情感,语言过于理性,启发不足;对于演唱评价,语言过于平淡,激励不足。事实上,教学引导应贴近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此外,教学引导还必须紧密围绕学习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展开,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并掌握音乐知识。

一、比喻引导:化抽象为形象

高质量的演唱离不开出色的技巧展现。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打造积极的发声状态,用气息支撑演唱。然而,小学生演唱时往往会出现各种错误发声的现象,长此以往,容易影响声带的发育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演唱素养的形成。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仅仅使用成人化的歌唱理论进行授课,他们不仅无法理解,难以掌握,还会对演唱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恰当的比喻,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抽象深奥的理论转化成形象生动的情景,让学生轻松习得歌唱知识。

【案例1】顿音演唱片段

对于顿音记号的演唱,学生常因力度不当而导致声音表现得过于强烈或过于微弱。为了正确表现顿音记号所表示的短促、跳跃的声音,教师可用“乒乓球”和“气球”做比喻。如:“假设有一个乒乓球在自己的嘴巴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放松口腔和喉咙,让声音更圆润、统一;“让乒乓球快乐地上下跳动”,鼓励学生微笑着唱出像乒乓球上下跳动般欢快的声音;“把气球装在肚子里”,让学生想象气球在肚子里的感觉,有意识地运用气息支撑顿音演唱,让歌声更有弹性。通过这些具体的比喻和练习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顿音记号的演唱技巧,使演唱符合要求。

二、比较引导:化粗劣为精致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演唱要做到声音自然,在情感表达、准确性、流畅性、完整性等方面基本符合作品要求。为实现这一质量标准,教师的教学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比较引导指的是将内容、形式相似或有一定联系的事物进行对比,分辨其异同。恰当地运用比较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辨析能力,让学生辨别不同的演唱方式,提升演唱素养。

(一)不同歌曲的比较

不同的歌曲是由不同的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组成的。因此,在演唱学习中,准确表现这些音乐要素至关重要。为了实现音乐演唱的准确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同类歌曲或者风格不同的歌曲,深入感受不同音乐要素在演唱中的具体作用。

【案例2】《晚风》教学片段

《晚风》这首六八拍的二声部歌曲是五年级上册第一首合唱歌曲。教学时,教师既要解决六八拍这一难点,又要处理音准、节奏、声部均衡与演唱情感,教学量比较大。因此,在初听歌曲后,教师引导学生:“这首歌曲和我们学过的《清晨》,除了节拍不同,还有哪些不同?”当学生提及歌曲情感时,再引导:“你们会选择怎样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学生通过比较两首风格不同的歌曲,明确了歌曲表达的不同情感,为后续有感情地演唱打下基础。

(二)正面与反面的比较

音乐是一种以声音表现的艺术形式。在學习与掌握音乐的过程中,听觉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演唱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依赖听觉感知和领会音乐。有时,学生在演唱技巧方面存在困难,一时难以唱好,但他们的听觉十分敏锐。因此,当学生无法适当表达歌曲情绪时,可以采用正反比较的策略。即教师通过正面与反面两种示范,引导学生听辨与区分其中的差别,并快速、高效地模仿,从而提升自己的演唱技巧和表达能力。

【案例3】《小红帽》教学片段

学生用听唱法学唱了《小红帽》后,在跟伴奏演唱时出现了节奏错误的情况。这时,教师提示学生:“我刚才听到了两种演唱,现在分别模仿一下。你们听一听,哪一种是正确的?”经过正反比较,学生马上能辨析错误的节奏并加以修正,从而达到准确演唱的效果。

三、意象引导:化无形为有形

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形式,不同于美术等直观的视觉艺术,它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元素构成听觉意象的。鉴于音乐的表达时间短暂,学生难以在“一首歌的时间”内敏锐地捕捉并表现音乐作品的意象。因此,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引入音乐元素,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活学生的感官,发挥联觉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象,进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一)结合歌词内容引导

歌词是歌曲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歌词的文字意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音乐塑造的形象。小学音乐教材中,作品的歌词大多生动形象,教师可以寻找歌词中的若干关键词,根据歌词内容引导学生展开相关联想活动,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实施启发教学。

【案例4】《柳树姑娘》教学片段

歌曲《柳树姑娘》中,高声部的长音有三拍的时值,但加入低声部后,高声部学生就难以唱足三拍时值。对此,教师提示学生:“可以把高声部的旋律想象成柳树的柳枝,一条接着一条,随风舞动。”如此贴合歌词意象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唱足长音时值,并且唱得连贯、舒展。再次合作时,两声部又出现比谁唱得响的情况。对此,教师提示:“瞧,柳枝上长出了细细的嫩芽,柳枝粗又长,柳叶细又多。”简单的两句话就让学生明白了两个声部的主次地位,并用有力度变化的声音表现二声部合唱所体现的歌曲意境。

(二)根据音乐记号引导

曲谱中的音乐记号,对于表现音乐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教学环节中应重视的关键要素。演唱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记号,以此提升演唱效果。

【案例5】《拍皮球》教学片段

《拍皮球》这一歌曲中存在着附点节奏,学生演唱时不经意地把附点后的十六分音符唱得太强。于是,教师把附点比作小兔子的尾巴。“你们刚才唱的是‘松鼠尾巴,能唱个‘小兔子尾巴吗?”教师一边点着附点一边提醒学生,学生自然而然地弱化了附点后面的音。

(三)创设歌曲意境引导

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特定的音乐意境。教师应根据歌曲特点,并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创设意境,让学生体验、感悟歌曲的意境之美,而后表达歌曲情绪。

【案例6】《大海》教学片段

在学生基本学会《大海》这首歌曲后,教师发现很多学生气息不足,力度变化不明显,歌曲听起来不够优美。对此,教师先和学生随音乐伴奏画歌曲的旋律线,让学生认识到旋律的起伏就像大海的波浪。然后,教师提示:“你们的歌声可以像这连绵起伏的波浪一样吗?”经过提醒,大多数学生可以用气息支撑声音,唱好一个单独的乐句。随后,教师再引导:“大海的波浪都是一样的吗?”学生很快就感受到了乐句之间的区别。再一次歌唱时,学生不仅能用气息支撑乐句,还能用不同的力度表现乐句。演唱歌曲时,学生的情绪也很到位。

四、赏识引导:化被动为主动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评价反馈应注重即时性、生成性、针对性。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观察、提问、交流、记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行为表现,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体验,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构建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案例7】《快乐的小笛子》教学片段

《快乐的小笛子》是一首轻快的歌曲,情绪愉悦,但其歌词较多,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教学实践后发现,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采用鼓励性的教学评价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第一次完整聆听歌曲后,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看到你们充满自信的眼神,就知道这首歌难不倒大家!”学生给出了积极的回应。在慢速跟琴填唱歌词后,教师再次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太喜欢你们的歌声了,有些小朋友还边唱边表演呢!稍微加快点速度来试一试?”此时,前面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课堂学习氛围十分热烈。

在演唱教学中,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巧妙运用语言艺术,不断提升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让“言”更好地为“乐”发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米秋梅.中学歌唱教学语言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27-228.

(浙江省宁波市北侖区华山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引导教学语言小学音乐
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的探索
有效引导开启物理精彩课堂研究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新视角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