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强
【摘 要】结构性练习是基于学生、教材、问题三个要素,由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而成的,具有系统性、组合性、情境性且层次鲜明、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此及彼的练习。教师可以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知识体系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体能三个方面入手,设计具有关联性、层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结构性练习,并进行实践运用,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并列式练习、阶梯式练习、“分—整”式练习、“整—分”式练习、“分—整—分”式练习、“整—分—整”式练习,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充分发挥结构性练习的价值。
【关键词】结构性练习;小学体育;运用策略;体育素养
练习是巩固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设计配套的练习,使学生内化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式,强化动作技能,最终提高运动能力,形成相应的体育素养。然而,在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练习而练习,导致练习碎片化、缺关联;有的教师安排的学、练内容不一致,导致设计缺少针对性。有的练习过于简单,缺乏情境性和探究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结构性练习为教师提供了方向。
教师可以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知识体系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体能三个方面入手,设计具有关联性、层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结构性练习,并进行实践运用,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一、结构性練习的内涵及分类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它不仅是落实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结构性练习是基于结构化教学理论提出的。王乐、熊明亮在《体育课结构化技能教学的内涵阐释与应用路径》一文中指出:“体育结构化技能教学的内涵强调摒弃单个知识技能教学,倡导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或手段组合学练方式设计层次感和关联性突出的体育教学课堂,用体育活动展示和比赛形式呈现。”教师基于学生、教材、问题三个要素,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有系统性、组合性、情境性且层次鲜明、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此及彼的练习。可以说,结构性练习的设计是结构化教学得以落地的关键所在。
按练习的呈现方式及适用的情境进行归类,可以将结构性练习分为并列式练习、阶梯式练习、“分—整”式练习、“整—分”式练习、“分—整—分”式练习、“整—分—整”式练习六种类型。这些结构性练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践中,教师可以整合使用多种类型的结构性练习。
二、结构性练习的运用策略
结构性练习的运用策略因课型、内容、学情、教学情境而异。教师应有选择性地加以运用。
(一)并列式练习:练中释疑,明晰方法
并列式练习是基于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设计的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或手段组合而成的结构性练习。其特点是每组练习呈平行关系,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练习。并列式练习通常在学习基本运动技能时采用。
以五年级《障碍跑》一课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通过三个环节的练习,逐渐掌握障碍跑中的钻、跨、绕、走、跳等技能。第一环节,学生完成以障碍跑中的某一项或两项技能为核心的不同技能组合练习,掌握钻、跨、绕、走、跳等基本技能。练习钻、跨技能前,教师设计了“钻+跨、钻+钻+跨”等不同组合的练习。第二环节,教师设计了“钻+绕、钻+绕+跨、钻+绕+跨+跳、钻+绕+跨+跳+走”等不同组合的练习,帮助学生加以巩固。第三环节,教师设计了相关游戏和比赛,通过改变运动次数、方向、距离等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并列式练习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切的练习途径与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学生深入思考,在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升了个人技能。
(二)阶梯式练习:练中渐进,增强能力
阶梯式练习是根据教材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和运动技能设计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结构性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在环环相扣的练习中逐渐实现进阶。
教学六年级《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教师设计了单一技术练习、组合技术练习、综合技术运用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掌握专项运动技能。第一环节以单一技术动作为核心进行设计,如原地徒手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练习、持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原地运球+投篮练习等。第二环节以组合动作练习为主,如运球+投篮、运球+传球+接球+投篮、运球+传球+跑动+接球+投篮等。第三环节以游戏或小组竞赛的形式对各项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如组织半场1对1、2对1的比赛。
阶梯式练习使学生逐渐理解动作结构,掌握投篮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素养。
(三)“分—整”式练习:练中探究,巧妙整合
“分—整”式练习是指对相应知识与技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并匹配相应运动的结构性练习方式。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逐步掌握动作技术多且相对复杂的内容,关注动作技能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最终达到掌握与运用的目标。教学武术、体操、篮球、跨栏等动作技术较多的内容时,适合采用“分—整”式练习。
以五年级体操跳跃类项目“山羊分腿腾越”为例,教师将该内容分成助跑、起跳支撑、第二次腾空、落地四个部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动作,最后完整呈现“山羊分腿腾越”技术。第一环节,教师以“山羊分腿腾越”中的某一个动作技术为核心设计不同组合的练习。如设计以“起跳支撑”动作技术为核心的组合练习:原地起跳徒手支撑+分腿、原地高抬腿跑+起跳支撑+分腿跳、节奏跑+起跳支撑+分腿越过不同高度障碍物等等。第二环节,教师以“山羊分腿腾越”中的某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技术为核心设计组合练习。如设计“快速小碎步跑+起跳支撑+分腿腾空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物+平稳落地”“原地收腹举腿10次+起跳支撑+第二次腾空”“四至六步助跑+起跳支撑+腾空+平稳落地”等组合练习。第三环节,学生完整呈现动作,比一比谁跳得好,评选出“最美姿态奖”。
学生通过各个技术动作的学习,逐渐了解不同技术动作之间的关联,在多点、多面的组合练习中整体掌握技能。设计“分—整”式练习时,教师要避免过于强调单个技术动作的练习,导致动作结构的割裂,而要让学生明白单个技术动作是在完整动作的学练中提高的。
(四)“整—分”式练习:练中学思,突破瓶颈
“整—分”式练习是指在学生建立了完整概念的前提下,基于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多层面体验、分析、探究和解決问题的练习方式。学生可以分部分练习,逐步解决问题,最后突破练习瓶颈。该练习通常在动作技术结构紧密,且学习难度大的情况下运用。
以三年级《侧向投掷轻物》的教学为例,教师创编口诀“侧向引臂、肩上屈肘、挥臂有力、向前投掷”,让学生初步建立概念,掌握侧向投掷轻物的整体动作。但在实际应用时,出现了投掷不远、动作不协调、出手角度不对等现象。对此,教师设计了“整—分”式练习。第一环节,教师通过口诀帮助学生建立与动作技术相关的完整概念。第二环节,教师基于练习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手部动作、腰腹动作、腿部动作分别设计不同的组合练习。如:针对手部动作设计“坐姿投掷轻物+直臂支撑”“跪姿投掷轻物+坐姿投掷轻物+直臂支撑”“跪姿投掷轻物+坐姿投掷轻物+站姿投掷轻物+直臂支撑”等组合练习;针对腰腹动作设计“直臂支撑+仰卧起坐”“直臂支撑+仰卧起坐+仰卧(俯卧)投掷轻物”“立卧蹲撑+侧向投掷垒球”等组合练习;针对腿部动作设计“深蹲跳+弓箭步换腿跳”“深蹲跳+弓箭步换腿跳+单脚跳”“深蹲跳+弓箭步换腿跳+单脚跳+过障碍”等组合练习。第三环节,教师根据练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侧向投掷轻物是一项动作技术结构紧密且学习难度大的体育投掷项目。通过“整—分”式练习,学生能在了解与建立动作完整技术概念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逐步突破练习瓶颈并巩固动作技能。
(五)“分—整—分”式练习:练中探因,巩固技能
“分—整—分”式练习指的是围绕教材和学习内容,逐步学习各个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完整练习的方式。教师呈现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分部分进行优化,达到提高学生技能与体能的目的。通常在学习难度大、综合运用要求高、技能掌握不到位的情况下运用。
以五年级《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为例,学生经历“分—整”式练习后仍存在三种问题:助跑节奏不稳、起跳不够有力、两脚依次过杆不够积极。这主要是由助跑与起跳的衔接不连贯、两腿依次过杆不够迅速、腿部力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对此,教师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的练习。第一环节,针对助跑与起跳的衔接不连贯问题设计“跨一步向上跳+上三步向上跳+上五步向上跳”“上一步跨过横线+上三步跨过横线+上五步跨过横线”“跑三步跨过横线+跑五步跨过横线”等练习。第二环节,针对两腿依次过杆不够迅速问题设计“由高到低跨越斜放标志杆+由低到高跨越斜放标志杆”“由低到高跨越横杆”“两脚尖依次触碰标志物”等练习。第三环节,针对腿部力量不足问题设计“原地提踵+原地连续并腿跳”“原地收腹跳+双脚跳上垫子(不同高度)”“蛙跳+行进间单脚跳”等练习,强化脚踝支撑力与腿部爆发力。
“分—整—分”式练习主要针对学生完整呈现动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实践中,教师须根据“分—整”式练习的效果确定是否开展“分—整—分”式练习。
(六)“整—分—整”式练习:练中感知,学会运用
“整—分—整”式练习指的是围绕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特征设计的与“整体感知—分步学习—综合运用”三步学习配套的结构性练习。学生先建立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完整概念,明确将要学习的知识与技术,再将学习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加以学习,最后在练习中完整呈现学习内容。这种练习通常用于学习难度大、动作技术连贯性强的项目。
以五年级《快速跑》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通过“整体感知—分步学习—综合运用”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快速跑的起跑、起跑后加速、途中跑、冲刺等技术动作,提高快速跑的能力与水平。以100米快速跑项目为例,第一环节,教师先组织100米快速跑练习,让学生整体感知快速跑的动作要领。第二环节,教师基于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快速跑成绩的原因:反应不够灵敏、力量不足、协调性差、频率不够快。针对这些因素,教师设计了“技术+力量”“技术+力量+灵敏性”“技术+力量+灵敏性+协调性”“技术+力量+灵敏性+协调性+速度”等组合练习,帮助学生逐步解决问题,提高100米快速跑水平。例如,对于“起跑后反应不够快”的问题,教师设计了“蹲踞式起跑+扶标志杆(设置距离:男生3米、4米,女生2米、3米)”“原地纵跳+单脚连续跳+听信号加速跑+抢标志盘”“立卧撑+连续蛙跳+听信号加速跑(20米+30米+40米)”等组合练习。第三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运用快速跑技能进行“逃生演练”。在限定的时间内冲过终点线,到达“安全区域”表明“逃生”成功,否则即为“逃生”失败。
通过“整—分—整”式练习,学生整体感知学习内容,有效分析问题,而后进行针对性练习,不断提升快速跑技能。
结构性练习的设计与运用,使学生的体育思维、技能水平、综合体能等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实践中,教师要着重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关注练习中的生成,使其成为学生思考的切入口和生长点,适时调整练习的密度、负荷及方式;创设与结构性练习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任务出发获得更加深入的探究性体验。总体而言,有效的结构性练习能够成为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卫东.多措并举推进体育中考结构化进程[J].体育教学,2021,41(7):52-53.
[2]吴桥.体育教学的结构化意蕴[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1):24-25.
[3]杨伯明.着眼“结构化”与“学为中心”践行课程标准理念[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10):24-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配套教师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博世凯实验小学)